人物简介
豫益(1796年—?),刘氏,字子虞,号篑山、莲塘,内务府汉军镶黄旗人,进士出身。豫益为嘉庆(1816年)丙子科优贡,己卯科(1819年)举人(时隶内务府镶黄旗汉军庆龄佐领下),道光二年(1822年)壬午恩科进士。选翰林院编修。补授江南道御史,转江西道御史,补授江宁府知府,补扬州府知府,调苏州府知府,丁忧卸事,道光十八年补授徽州府知府。道光十九年(1839年)任松江府知府一职(在徽州府知府任上与镶红旗满洲、松江府知府文康对调,次年由李宣范接任),护理两淮盐运使,奏办上海军需总局。
人物简介
维基沈钧儒(1875年1月2日-1963年6月11日),字秉甫,号衡山,浙江嘉兴人,沈钧儒祖居在嘉兴城内南帮岸2号,现在改建成为沈钧儒纪念馆。清光绪甲辰(1904)进士。1905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参加辛亥革命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1912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五四运动期间,撰文提倡新道德、新文化。曾任国会议员、广东军政府总检察厅检察长、上海法科大学教务长。1936年,他与宋庆龄等发起并组织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触怒当局而遭入狱,为著名的救国会“七君子”领头人。之后,他为反对内战争取和平,建立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作出了很大贡献,是中国民主同盟的创始人之一。曾出席在柏林召开的国际民主法律工作者协会第五届代表大会,当选为国际民主法律工作者协会副主席。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和民盟中央主席等职,被誉为“民主人士左派的旗帜”、“爱国知识分子的光辉榜样”。
沈钧儒(1875年1月2日—1963年6月11日),字秉甫,号衡山,浙江嘉兴人,生于江苏苏州。晚清进士,中国社会活动家、政治家、律师、教育家。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