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戴名世

相关人物:共 12 位
共 1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蔡显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97—1767 【介绍】: 清江苏华亭人,字笠夫,一字景真,号闲渔。
雍正举人。
尝著《闲渔闲闲录》,内称戴名世以《南山集》弃市,钱名世以年羹尧案得罪,并摘引古人咏紫牡丹诗,有“夺朱非正色,异种尽称王”等句,乾隆间被人告发,指为怨望诽谤,处死,株连门人、收书者及刻工二十余人,为清代文字狱之一。
另著有《笠夫杂录》、《宵行杂志》。
方俨 朝代:东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丹阳歙人。
方侪弟。
文学名世
后官大都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姓亦作镏。
明浙江山阴人,祖籍洛阳。
字师邵。
刘绩子。
曾游京师,徐有贞等欲荐之,力辞,归里讲学教授,弟子知名者甚众。
生平潜心经史,工诗文,与祖、父皆以文学名世,人称三刘。
有《卢湖稿》、《纪游稿》。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绩子有半斋集
明诗纪事·乙签·卷二十二
师邵字师邵,绍兴山阴人,绩子。有《半斋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7—?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桐城人,原名玄成,避康熙讳,以字行,号楼冈,一号楼江。
方拱乾子。
顺治六年进士,累官侍读学士。
以江南科场案牵连戍宁古塔。
释归后因吴三桂招赴云南。
吴三桂叛时任翰林承旨,一说入滇后即离去。
卒于康熙十九年后。
所著《钝斋文集》、《滇黔纪闻》,部分内容为戴名世采入《南山集》。
康熙间《南山集》案发,被剖棺戮尸,亲属亦多受株连。
晚晴簃诗汇·卷二十五
方孝标,原名玄成,避圣祖讳,以字行,号楼冈,桐城人。顺治己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侍读学士。有《钝斋诗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4—1720 【介绍】: 清江苏武进人,字慎旃。
康熙九年进士。
历河南商丘知县、刑部主事,超擢浙江布政使,迁巡抚,以清廉受嘉奖。
旋调湖南偏沅巡抚,与总督喻成龙等出兵镇压苗民起事。
后还京任左都御史,劾编修戴名世南山集》有“大逆语”事。
官至户部尚书。
卒谥恭毅。
晚晴簃诗汇·卷三十六
赵申乔,字慎旃,号松伍,武进人。康熙庚戌进士,官至户部尚书。谥恭毅,雍正元年追赠太子太保。有《赵恭毅公剩稿》。
清诗别裁集
字慎旃,江南武进人。康熙庚戌进士,官至户部尚书,谥恭毅。○恭毅生平清直,具见此诗。
维基
赵申乔(1644年—1720年),字慎旃,又字松五,号白云旧人,直隶武进(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进士出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16 【介绍】: 清江苏江浦人,原名枝桂,字大山,号无垢。
康熙四十二年进士,官编修,以戴名世南山集》案牵连,隶籍旗下。
幼敏慧,以善弈名。
工诗文,持论有道学气。
有《大山诗集》、《拙修斋稿》、《匪莪堂文集》等。
清诗别裁集
字大山,江南江浦人。康熙癸未进士,官翰林院编修。著有《大山诗集》。○大山富学殖,笃友生谊,因草《南山集》序文隶籍旗下。世宗御极,同被累者胥还本籍,服官有迁至阁学者,而大山已前卒矣。诗品发乎至情,不尚词华,世罕称述,予独珍重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9—1725 【介绍】: 清安徽桐城人,字凫宗,号屏柘。
方孝标侄。
诸生。
康熙间官工部主事。
五十年,以戴名世南山集》案牵连,戍黑龙江。
在戍所种花赋诗。
后奉诏赦归,则已死塞外。
有《述本堂诗集》。
(《清史列传》卷七一《国朝诗人征略
晚晴簃诗汇·卷五十
方登峄,字凫宗,号屏垢,桐城人。贡生,官工部主事。有《依园诗略》、《垢砚吟》、《墨砚斋存稿》、《葆素斋集》、《如是斋集》。
清诗别裁集
字凫宗,江南桐城人。官工部主事。著《述古堂诗》。○水曹以朋友负罪牵连谪戍,处极危苦之境,而能种花赋诗以寻乐意,所养定也。迨奉诏赦归,已殂谢塞外矣。以孙问亭宫保贵赠如其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7—1707 【介绍】: 清安徽宿松人,字字绿。初以选贡入太学。康熙四十二年进士,官编修。为文雄健,尤熟于明代遗事。卒年五十一。有《杜溪文集》。
维基
朱书(1654年—1707年),又名世文,字字绿,号杜溪。
江苏宿松人。
清朝翰林、学者。
朱书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十月初一日。
早年以选贡入太学。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出游,十余年间,足迹遍及两畿、燕秦、燕梁、秦楚、闽豫、江浙诸地,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回宿松,整理完成《游历记》。
康熙四十一年(1704年),在好友戴名世、方苞的力劝之下参加科举。
康熙四十二年,以殿试二甲四十名登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声誉一时。
召入武英殿,纂修《佩文韵府》和《渊鉴类函》。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六月十九日亥时,因积劳成疾,卒于京师,得年五十一。
归葬杜溪。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21—1381 【介绍】: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钦定四库全书·槎翁诗集·提要
臣等谨案,《槎翁诗集》八卷,明刘崧撰。崧,字子高,初名楚,泰和人。元末举于乡,洪武三年以人材荐,授职方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输作京师。十三年,手敕召为礼部侍郎,署礼部尚书,致仕。十四年,复召为国子司业,未旬日,卒。崧,七岁能赋诗。及长,日课一篇,读书天寒,皲裂不少辍。其在官舍,孤灯讽诵,夜分不休,盖其一生耽嗜吟咏,刻苦甚至故。年愈老而诗亦愈工。清江刘永之、金华宋濂辈,皆极称之。当明之初,雄才角立,吴中诗派昉于高启,越中诗派昉于刘基,闽中诗派昉于林鸿,岭南诗派昉于孙蕡,而江右诗派则昉于崧。以清和婉约之音,提导后进,迨杨士奇等嗣起,豫章人士,复变为台阁博大之体,而骨力不坚久之,遂浸成冗漫。北地信阳,乃乘其弊而力排之,遂分正嘉之门户。然崧之平正典雅,实不失为正声,固不能以末流放失,并咎创始之人矣。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子高,初名楚,太和人。明初以人材举授兵部职方即中,迁北平按察副使,坐事输作京师。寻,放还,徵拜礼部侍郎,署吏部尚书。请老归。复召为国子司业,有《槎翁集》。
明诗纪事·甲签·卷十一
崧初名楚,字子高,泰和人。
元未举于乡。
洪武初以经明行修举,授兵部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
坐事输作京师,寻放归。
徵拜礼部侍郎,署吏部尚书,致仕归。
复徵为国子司业。
有《槎翁诗选》十二卷、《补遗四卷》、《文集》十八卷。
(王士禛《古诗选》:有明一代,作者众多。
七言长句,在明初则高季迪、张志道、刘子高为最,后则李宾之。
至何、李学杜,厌诸家之坦迤,独于沈郁顿挫处用意,虽一变前人,号称复古,而同源异派,实皆以杜氏为昆仑墟。
田按:子高诗有《钟陵》、《五云》、《邓溪》、《双溪》、《凤山》、《瑶峰》、《墨池》、《东门》、《珠林》、《龙湾》、《北岩》、《龙门》、《戊巳》十有三集,合为《槎翁诗选》。
其自序云:「年十六,得临川虞翰林、清江范太史诗诵之,昼夜不废。
益求汉、魏而下,盛唐以来号为大家者,究其意之所在。
知成乐必本于众钧,故未尝执一器,以求八音之备;调膳必由于庶味,故未尝设一品,以求八珍之全。
其不能自己于言者,譬如幽鸟之鸣春,秋虫之号寒。
」可谓究极此事之甘苦。
宋潜虚、刘仲修、乌春草作集序,甚致推崇。
王弇州「胡元瑞、钱牧斋、朱竹亦有论定。
余独赏渔洋「七言为最」一语。
故此选七言采掇为多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68—1749 【介绍】: 清安徽桐城人,字凤九,一字灵皋,晚号望溪。
康熙四十五年会试中式,以母病归,未应殿试。
五十年,以为戴名世南山集》作序,下狱。
两年后,免罪入旗。
因大学士李光地荐,入直南书房,改直蒙养斋,充武英殿修书总裁。
世宗即位,得出旗归原籍。
雍正、乾隆间,历内阁学士、礼部侍郎,以事削衔。
为学宗程朱,文章学韩欧,为桐城派古文初祖,号为一代正宗。
曾奉高宗命,选八股文成《钦定四书文》。
有《望溪文集》。
晚晴簃诗汇·卷五十七
方苞,字灵皋,一字凤九,号望溪,桐城人。康熙丙戌进士,历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共 1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