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戴名世

相关人物:共 12 位
共 24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乡彦多才南斗傍,谪居犹近婿流长。
谈音屑玉机清妙,诗律坚城句老苍。
节候看天泥墐户,生涯似我鼠搬姜。
义熙己酉誇奇甓(君得晋砖,上有义熙己酉年月。),不识刀泉镪比霜。
百感中来爇旅肠,穆生卮酒作离觞。
相思别夜无明月,短鬓来朝集古霜。
鸦鹊喧阗真士道,锥刀惨刻尽商场。
凭公乞取清凉意,洒作人间翰墨香
⑴ 商场重利,学府犹复不得免,可欺也。
内蒙即景(小诗九首) 其九 (一九六一年) 现当代 · 舒庆春
七言绝句
塞上红山映碧池,茅亭望断柳丝丝。
临风莫问秋消息,雁不思归花落迟。
注:是呀,赤峰郊外新辟红山公园,山红水碧,登高远眺,四面新柳成林。人民公社筑坝开渠,护渠有林,护田有林,沙漠变为良田。谁知道,将来连大雁亦乐此不复南归矣。
载一九六一年十一月《北京文艺》。
才难古所叹,摧折权谁司。
龙眠五君子田有北固月三及方氏兄弟。),盛事钟灵奇。
才名三十年,讵论成与隳。
淡涩爱百川,季也情殆移。
忽闻百川逝,临风增怅而。
今日始晤君,举体何清羸。
发言若春茗,甘苦心自知。
哲兄竟已矣,诸子空盱睢。
赠君加餐饭,岁暮以为期。
勾章太守儒术吏,欲以文藻辉山川。
鄞鄮三县询故老,孰克称任无愧旃。
青衿诸生六七辈,群游于校峨其冠。
佥曰太史九沙叟,里号硕德称耆贤。
皇舆图表受诏撰,一统方略奉敕编。
自来鸿笔光史院,矧此志乘辞为难。
闻人岂无夫己氏,轶材讽说不足诠,未若叟也撰述卓可传。
叟今七十刚华颠,两目炯炯精神完。
娄机字源洪适释,擘窠运腕如云烟。
先人传经角岳岳,季父读史腹便便
著书等身惧放坠,叟也一一誊写工雕镌。
纪元之考瞭指掌,功与史表同精坚
四明文献郁选首,造庐而请何疑焉。
太守撰日具书币,涉江命使恭且虔。
叟承礼命夙当发,高轩过躏蓬蒿园。
诱我腾说溯前志,黄绸煖割朝来眠。
张津姜屿之书不可觏,为叟略数杨张前
宝庆纂历岁丁亥,庐陵胡矩守庆元。
属其乡人参军浚,甄括明事县国门。
先以郡志后六邑,刻画城郭图厢关
厥后卅载暨开庆,丞相臣潜来旬宣。
军防水则以次定,经制税赋兼牢盆。
嘉禾绘献民气乐,老谋忧国何时谖。
门生曰锡曰应发,承命执笔校秘文。
诗歌自可勒琬琰,例以志体稍殊悬
自宋讫命更延祐,袁桷方领编修官。
本之二志著其概,参之七观究其原
谁其续者垂不刊,猗惟王侯元恭捉翰遒如椽。
其间首尾称大备,一代兴废略可言
前明内府不收弆,文渊坠简终沦湮。
天一阁范碧山全,家有善本颇自专,叟当檄取诃豪顽
荥阳南山堇山氏,邦有黎献摭捃勤。
或鞶绣藻采而有耀,或大雅宏达而不群(荥阳外史郑真,南山先生黄润玉,堇山先生李堂,各撰《四明文献志》,先次其行事,后列著作。)
其书同异具可核,叟今何不重探论(郑、黄止载郡人,李则并次名宦。)
抑吾又闻杲堂李翁于叟为先友,高文煌煌称大篇。
传甬耆旧一十卷,能事直欲追古欢
叟今凡例一本此,发幽表微畴谓不然。
方今圣主一寰宇,睿算尤重海与边。
三韩直达岛倭接,东南防守筹宜先。
舟山负隅归版籍,时清喜停赤白丸。
庙谟议此设重镇,厥饷几何兵几千。
叟宜条晰陈要害,宏论亦可销戈鋋。
郡人聘修古有例,书法郡守名牵连
上奏天子制称善,撤膳或赐兼珍筵,叟今决去无迁延。
雪花席大蔽江水,乌篷船低压两肩。
行幐辚輑恣捆载,湘东斑管胶东笺。
阿育王山考古佛,丹山洞天寻真仙。
搜奇直抉图经秘,采隐不遗声闻禅。
白头自草内舍帖,归告先墓封树寒。
焜煌家乘述祖德,玩鹿亭古泽永绵(玩鹿亭,先生高祖鹿园都督所搆,因以名集。)
寒厅拥堵看秉笔,一笔一削孰敢干。
鼠须疾挥不及冻,墨沈肯受冰霜怜。
走愿传钞备书吏,微名亦得流丹铅。
不朽盛事会有缘,此意只恐天公悭。
呜呼,此意只恐天公悭。
⑴ 充宗先生著有《学礼质疑》《仪礼商》《周官辨非》《礼记偶笺》《学春秋随笔》。
⑵ 季野先生著有《南宋六陵遗事》《庚申君遗事》《历代史表》暨《明史》三百卷。
⑶ 《纪元考》一卷,括历代运历甚晰。
⑷ 津撰《四明图经》,见《宋史·艺文志》。屿撰《宁越风物志》,见《文献通考》。
⑸ 成化时,郡人杨实修《四明郡志》,嘉靖时,鄞人大司马张时彻修府志。
⑹ 序称「赣州录事参军罗浚」。《直斋书录解题》云:胡矩仲方为守,罗浚其乡人也。
⑺ 其书《郡志》十一卷,《鄞志》二卷,《奉化志》二卷,《慈溪志》二卷,《定海志》一卷,《昌国志》一卷,《象山志》一卷,府境、县境各治皆有图,咸淳年刊。
⑻ 开庆改元,吴潜以丞相领郡,复续修《四明志》,民政、兵防、士习、军食别自为志,以补前书。又立水则,自撰《平水则记》刊石。门生庆元府教授梅应发、沿海制置大使主管机宜文字刘锡编次,末附诗词四卷,予谓于志体不合也。
⑼ 王深宁应麟著《四明七观》,钤括郡之掌故为注释。延祐三年,袁学士桷复修郡志,采其文冠于《艺文考》。
⑽ 至正时,郡守王元恭续修延祐以后事,凡十六卷,称《至正新志》。
⑾ 宋两志皆宋刊,元两志亦钞本,明代《文渊》《内阁》两目皆不载,海内藏书家亦无有齿及者。宋志惟予友全祖望家有之,故予得见。元志则天一阁范氏所藏也。
⑿ 郡人李邺嗣、胡文学本《四明风雅》诸书。裒集甬上耆旧,自汉至明末,定为诗史,邺嗣为撰传。
⒀ 宋时高丽贡道由明州上,见《宝庆志》及《范石湖集》。
⒁ 其在吾浙,嘉兴闻人硕德修《嘉禾志》,德清谈钥修《吴兴志》,山阴陆游修《会稽志》,天台陈耆卿修《赤城志》,皆宋志之表表者。
与君昔同直,每怀将母思。
侧闻机杼训,更溯趋庭时。
余以读礼归,别君逾再期。
及出使江左,君已直庐辞。
幰舆侍家园,陈情慰含饴。
遗我尺素书,感叹同襟期。
轺车涖朐阳,采风职所司。
文翁讲学处,石室留堂基(赠公嘉庆初年任海州学正。)
青青衿佩徒,经训勤敷菑。
二许尤卓荦,研精吐鸿词。
祭酒固无双,侍中乃经师。
至今书带草,馀芳被不其。
海邦古遗爱,振抚周茕嫠。
大儒佐贤牧(时唐陶山先生仲冕为刺史。),吏胥无敢欺。
劬躬几寒暑,万户饱以嬉。
民不苦负戴,河渠已久治。
士不嗟跋涉,试院实刱兹
后学景前哲,抠谒桐乡祠。
但恨我生晚,无繇陪履綦。
披图詹遗像,石榻如布棋。
纷纶锦绣谷,中有兰与芝。
百城坐自拥,一卷谁手持。
维时冢宰公,方咏循陔诗。
即今长百寮,论道日孜孜。
家声世济美,文武才兼资
阴德及子孙,有谷视所诒。
回忆澄怀友,奇文欣析疑。
戴凭许厕席,匡鼎能解颐。
岁月去飘忽,风尘衣化缁。
城南卧经年,废学老自嗤。
江海尚波涛,南国多旌旗。
讲堂渺何在,郁洲云树滋。
君学本经术,前席方畴咨。
济时念手泽,无为感鬓丝。
⑴ 乔林、桂林兄弟皆从受业。
⑵ 以上赠公政迹详载《海州名宦祠记》。
⑶ 令嗣詹事同书,襄办扬州军务,主政同稣、同爵,分职兵、刑两部。
墨香萦涤砚,入座愈清辉。
韦柳真诗在,求羊好友稀。
楼高孤月伴,石古乱蓁围。
年老难成寐,家园无梦归。
秋冬难为怀,古人先我语。
龙眠比山阴,劣堪呼尔汝。
穷秋遣岑寂,把臂集游侣。
负郭杀山势,驱车逆可睹。
连塍积禾秆,谷登业入庾。
蓬雀噪新晴,遗秉饭饥鼠。
弥望枫绚红,屏矗忽若阻。
騞然大壑开,巨灵曾挥斧。
荦确入杳冥,谷风侵肺腑。
路绝挹前瀑(全瀑分三段,前段曰“前瀑”。),一线缀若缕。
时当枯水期,崩雪憾未举
弇口张广腹,罂巨直何补。
想当梅月中,千壑蛟龙舞。
拔木走山石,天地尽鼓努。
喧豗聚众流,势来莫可御。
银河泻九派,堕石迸飞雨。
潴为千尺潭,百怪生水府。
腥风噀人寒,思之犹栗股。
翻然蹈其背,继觅龙中处(瀑中段曰“披龙”。)
有亭堪小憩,缚茅岂戴祖戴名世曾祖戴震(东鲜)曾筑亭瀑上,名曰“响雪亭”。)
曲涧溯且长,巨石卧如虎。
世无李将军,怵惕谁挽弩?
转喜清浅水,游鲦布三五。
返照潭壁上,摩挲宋题署(溪谷崖壁有宋绍圣间游人题刻。)
前此惜抱翁,留连殊有取。
感慨成妙文,刻石惠游旅
吾人尊先贤,宝之非佞古。
而此山水情,直可承遗绪。
庶寻舞雩乐,深味五斗侮。
有如此行游,浊气藉一吐。
惜未访奇松,日色已过午。
归来多余兴,轰酒饱鸡黍。
醉中裁此诗,得无讥鹦鹉。
⑴ 后瀑北面崖壁有隶书石刻“崩雪”二字,年代、作者名姓不明。
⑵ 姚鼐曾于乾隆四十年七月游披雪瀑,撰文《观披雪瀑记》。今文已刻石道右,以为观览。
⑶ 溪谷尽处有吾邑最大之罗汉松,以日短力竭未及往游。
不知为先有水后有山,山来避水过其间。
抑不知先有山后有水,水来破山出其里。
春风铿杖游天门,两门中若桃花源。
小儿怪问山水意,异境恍惚难为言。
尝疑混沌时,必有物混成。
十二万年中,布置开天门。
继又几何年,辟地今就千万形。
然后下视历历者河岳,上视昭昭为日星。
人目之所不及见,知有几许神妙何从名。
如此小山川,其初骨脉殊不清。
爬高抉塞举手事,奇态诡状因以呈。
今观太华峰,掌蹠遗巨灵。
寻常雷劈山,瞬息已变更。
何况天地母,可以智力思议求其能。
看山自有真,心会不在远。
强欲索根源,纵得亦已浅。
我观我生犹未知,且可山水相娱嬉。
何缘无事自取闹,笑看岩间红杏枝。
市桥有水松,大数十围。雷折其干,近根数支犹活,望之如小山。旁一里许有陈将军墓,相传为东晋人。南山先生与予来观,欲筑亭于树下,先生赋诗,予填词和之。
何年誇父,把邓林、移作天南一柱。
倒挂苍龙才见首,雨鬣风髯无数。
神臂横撑,霜皮直裂,隐隐闻雷斧。
海鹏飞倦,一枝来宿深处。

旁有高冢麒麟,行人指点,道是将军树。
夜半翠涛天际响,时见云旗来去。
酾酒长歌,结茅小筑,留得惊人句。
题名崖石,与君同寿千古。
共 24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