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徐世昌

相关人物:共 19 位
共 19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人物简介

维基
舒鸿贻(1867年—1947年),其名一作鸿仪,字冰茹,一字彬儒。
祖籍安徽怀宁,生于安徽安庆。
清朝及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舒鸿贻生于一个贫寒家庭,父亲是位塾师,舒鸿贻在兄弟三人中为长兄。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舒鸿贻中乙未科进士。
后任兵部武选司主事。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舒鸿贻赴西安光绪帝、慈禧太后之行在求官。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以军机章京记名引见。
不久改任刑部郎中。
后来,舒鸿贻历任清朝巡警部员外郎、民政部郎中、东三省银元总局总办。
光绪三十二年四月(1906年)间,巡警部员外郎舒鸿仪、巡警部委员章兰荪到日本考察警政,在东京员警学校考察期间,将课堂笔记积累成为《东瀛员警笔记》。
自日本归国后,光绪三十三年十月(1907年)记名以御史用。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东三省银元总局总办舒鸿贻奉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之命创办奉天电灯厂。
宣统二年四月(1910年),舒鸿贻被任命为首任直隶巡警道。
宣统三年二月(1911年),直隶巡警道舒鸿贻因受到顺直咨议局弹劾而离任,由田文烈署任直隶巡警道。
不久转任直隶通永道。
中华民国成立后,舒鸿贻曾任奉天都督府秘书长、北京政府内务部民治司司长、奉天道道尹。
民国四年(1915年),舒鸿贻回到安庆。
民国7年至9年(1918年至1920年),舒鸿贻任安徽省烟酒印花税局局长。
民国九年(1920年)9月,舒鸿贻倡办安庆电灯厂。
民国十三年(1924年),舒鸿贻集资新建安庆电灯厂厂房,并个人投资创建农工银行、宜园等。
舒鸿贻还在宜园的西北面建了一座楼房,以创办菱湖小学,并在该小学内建义丰织布厂、庭园(供种花种菜用)。
农工银行、义丰织布厂倒闭之后,舒鸿贻将宜园交给女婿胡子穆接管。
民国十四年(1925年)3月至10月,任安庆道道尹。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初,任安徽省禁烟督办,任职数个月后便去职。
抗日战争开始后,舒鸿贻携家赴四川。
当时许世英在重庆任行政院赈济委员会委员长,乃任命舒鸿贻为赈济委员会委员。
舒鸿贻的老朋友王揖唐任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邀请舒鸿贻任职,遭舒鸿贻拒绝。
抗日战争结束后,舒鸿贻回到安庆蓬莱街的旧居继续居住。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舒鸿贻逝世。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杨度(1874-1931) 原名承瓒,字皙子,号虎公、虎禅师、释虎。湘潭人。辛亥后任袁世凯学部副大臣,与汪精卫组织国事共济会。后策划恢复帝制,袁氏死,被通缉,后向革命。
人物简介
1874-1931.9.17,原名承瓒,字皙子,后改名度,别号虎公、虎禅,又号虎禅师、虎头陀、释虎,湖南湘潭姜畲石塘村人。
光绪十八年(1892年)考取秀才。
次年(1893年),顺天府乡试举人;二十年、二十一年,甲午科、乙未科会试均落第。
会试期间恰逢公车上书,他亦附和,并认识了梁启超、袁世凯、徐世昌等。
还乡,师从衡阳东洲、船山书院一代名儒王闿运。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六七
金和,字弓叔,一字亚匏,上元人。贡生。有《来云阁诗稿》。
然灰集
余存诗断自戊戌,凡十五年,至壬子,得诗二千首有奇。癸丑陷贼后,仓黄伺间,仅以身免。敝衣徒跣,不将一字,流离奔走,神智顿衰,旧时肄业所及,每一倾想,都如隔世,而况此自率胸臆之词乎?顾以平生结习,酒边枕上,或复记忆一二,辄录出之,然皆寥寥短章,观听易尽,其在闳裁钜制,虽偶有还珠,大抵败鳞残羽。情事已远,歌泣俱非,欲续凫胫,祗添蛇足而已,故不敢为也。久之,亦得若干首。昔韩安国之言曰:「死灰不能复然乎?」余今之宠余诗,则既然之矣,知不足当大雅,抑聊自奉也,因名之曰「然灰集」。
椒雨集
癸丑二月,贼陷金陵,剑淅矛炊,诡名窃息。中夏壬子,度不可留,掩面辞家,仅以身免。贼中辛苦,顿首军门,人微言轻,穷而走北。桑根旧戚,恩重踰山,自秋徂春,寄景七月,而先慈之讣至矣。计此一年之中,泪难颒愧,声不副愁,几昧之无,遑言竞病?惟以彭尸抱愤,辄复伊吾,亦如曲生之交,尚未谢绝。昔杨诚斋于酒独爱椒花雨。椒,辛物也,余宜饮之。又余成此诗,半在椒陵听雨时,今写自癸丑二月至甲寅二月诗凡百五十馀首,为《椒雨集》。
椒雨集·跋
是卷半同日记,不足言诗。如以诗论之,则军中诸作,语宗痛快,已失古人敦厚之风,犹非近贤排调之旨。其在今日诸公,有是韬钤,斯吾辈有此翰墨,尘秽略相等,殆亦气数使然邪?若传之后人,其疑焉者,将谓丑诋不堪,殆难传信,即或总其前后,读而谅之,亦觉申申詈人,大伤雅道,然则余此诗之得罪多矣。顷者江湖游食,更无执庑下人问《五噫歌》者,残秋无事,以其为昔年屐齿所在,故仍端录一本,存诸箧中,聊自娱悦,不但无问世之意,亦并无示客之时。佗日齿迈气平,或复以此为少作而悔之,又不但去其泰甚已也。丙辰九月自跋于松江寓楼。
残冷集
余以甲寅八月出馆泰州,乙卯移清河,丙辰移松江,数为人师,自愧无状,惟以词赋为名,于诗不得不间有所作,虽短章塞责,而了了萍踪,未忍竟弃,遂积为卷叶。此三年中,乞食则同也,而残杯冷炙,今年为甚。夫残冷宜未有如余诗者矣,乃写自甲寅八月至丙辰十月去松江时诗,凡百有馀首,命之曰「残冷集」。
壹弦集
余以丙辰十月应大兴史怀甫(保悠)观察之聘,佐釐捐局于常州。明年丁巳,移江北。其七月,又移东坝,遂至己未九月。事在簿书、钱谷之间,日与驵侩、吏胥为伍,风雅道隔,身为俗人,虫鸟之吟或难自已,则亦独弦之哀歌也。今写自丙辰十月至己未冬赴杭州时所作诗,凡二百有馀首,曰《壹弦集》。
南栖集
咸丰十年之闰三月,金陵大营再溃,不数月而吴会贼踪几遍,东南之祸于是乎极。余于其时尽室由江阴渡江,一寓于靖江,再寓于如皋,又渡吴淞江,取道沪上,然后航海至粤东止焉。初佐陆子岷钟江大令于端、广二郡,子岷逝世,遂佐长白凤五林(安)观察潮州。前后七八年间,凡若簿书期会之烦、刑狱榷算之琐、椎埋烽燧之警、侏俪责让之扰,俱于幕府焉责之,感在知己,所不敢辞。则日已昃而未食、鸡数鸣而后寝者,盖往往有焉,文章之事,束之高阁而已。然犹以其闻见所及,制为粤风粤雅二百馀篇,又先后怀人诗七十章,草稿皆在牍背,未遑掇拾。丁卯东归之前数日,家人辈以为皆废牍也,而拉杂摧烧之,于藏拙之义甚当,而歌泣已渺不可追,然则祖龙之燄虐矣。顾任生游迹以粤东为至远,屐齿之所及,未可废也,其未至粤以前及在粤馀诗,败鳞残爪,间有存者,辄复写之为《南栖集》。
奇零集
余于丁卯夏,由粤东之潮州航海东归,既过春申江,行未至金陵,遘疾几殆。至戊辰冬,始以家属旋里。劫灰满地,衰病索居,怀刺生毛,阅四五年,竟无投处。癸酉之岁,出门求食,虽间有怜而收之者,而旧时竿木,鲍老郎当,大抵墨突未黔,楚醴已彻。十馀年中,来往吴会,九耕三俭,靳免寒饿而已。生趣既尽,诗怀亦孤,而自与夫己氏文字搆衅以来,既力持作诗之戒,又以行李所至,习见时流坛坫,尤不敢居知诗之名,即或结习未忘,偶有所作,要之变宫变徵,绝无家法,正如山中白云,止自怡悦,未可赠人。乃知穷而后工,古人自有诗福,大雅之林,非余望也。顾吾友丹阳束季符大令数数来问诗稿,谓余诗他日必有知者,儿辈亦以葺诗为请,余未忍峻拒,因检丁卯至乙酉诸诗,虽甚寥寥,犹汇写之为《奇零集》。余已年垂七十,其或天假之年,蚕丝未尽,此后亦不再编他集矣。
压帽集
美人香草,胎自风骚,汉晋以来,不废斯体,《香奁》《疑雨》,弥扬其波。余生于江东金粉之乡,不无俗耳筝琶之听,宠花心事,中酒风光,当其少时,好为绮语。虽司勋明知春梦,而彭泽难讳閒情,竟删风怀,自惭情伪,特入诸本集,恐为方袍幅巾者所呵,故别而存之。欧阳公之言曰:「酒黏衫袖重,花压帽檐偏。」余极爱诵此二语,因命之曰「压帽集」。
秋蟪吟馆诗钞·谭序
闻之全椒薛先生曰:「亚匏,振奇人也,至性人也,晚无所遇而托于诗。」光绪初元,乃与君相见于钵山。君时已倦游,少年抑塞磊落之气殆尽,而同气犹相求也。造访逆旅,密坐倾衿。予盖习闻金陵义士翻城之盟,微叩之,君蹙頞不欲尽其辞。清言谈蓺,逾晷而别,固未得读其诗也。献窃闻之,《》有风有雅,则有正有变,庙堂之制,雍容揄扬,箸后嗣者,正雅尚已。天人迁革,三事忧危,变雅之作,用等谏书。流而为《春秋》家者,非无位者之事。若夫形四方之风,长言永歌,政和安乐者有之。既不获作息承平之世,兵刃死亡,非徒闻见而已,盖身亲之。甚而《式微》之播迁、《兔爰》之伤败、《清人》之翱翔、《黍离》之颠覆,「不自我先,不自我后」,则夫悲歌慷慨,至于穷蹙酸嘶,有列国变风所未能尽者,亚匏之诗云尔。大凡君之沦陷、之鲜民、之乞食,一日茹哀,百年忍痛,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于我皆同病也。风之变,变之极者,所谓不得已而作也。君终焉放废,不复能以变雅当谏书,《春秋》纪衰,亦布衣者所窃取。君蕉萃老死,不再相见,今从束季符令君得读君诗,散佚而后,尚数百篇。跌荡尚气,所谓振奇者在是;缠绵婉笃,所谓至性者在是。昔者群盗窟穴金陵者十二年,贤人君子出于坎窞,予所识如田君鼎臣、管君小异,皆尝雪涕嚼齿,言当日情事如君之诗。至若张义士炳垣,尤旷代之奇烈,献追哀以诗,差于君诗为笙磬矣。今者南国江山,重秀再清,风人涕泪,荡为烟埃,而君已死,不复歌舞为太平之民。然而君固达微之君子,尚在人间,犹将继《山枢》《蒹葭》之音,未能忘情于当世也。光绪十有八年,岁在壬辰暮春之月既望,谭献撰。
秋蟪吟馆诗钞·冯序
予年十五从宝应乔笙巢先生学为赋,先生手《惜阴书院赋钞》一册授予,其间作者若蔡子涵琳、湘帆寿昌、杨柳门后、周还之葆濂、马鹤船寿龄、姚西农必成,并一时之隽,而尤以金亚匏先生和为魁杓。妥帖排奡,隐秀雄奇,融汉魏六朝三唐于一冶,东南人士莫之或先。予之知先生始此也。时赭寇方炽,先生支离岭南,半菽不饱,出没豺虎之丛,独弦哀歌,不获一奉手。其后十许年,予来江宁,读书惜阴书院,与刘子恭甫、唐子端甫、秦子伯虞、朱子子期亦以辞赋相角逐,如先生曩者与蔡、马、杨、周同,而所作下先生远甚。一日,遇先生桑根师坐上,先生年垂六十,意气遒上如三四十人,抵掌谈天下事,声觥觥如钜霆。得失利病,珠贯烛照,不毫发差忒,镌呵侯卿,有不称意者,涕唾之若腥腐,闻者舌挢不得下,先生夷如也。先生出,师顾予曰:「亚匏,振奇人也。袌负卓荦,足以济一世之变,而才与命妨,连蹇不偶。尝从东诸侯游矣,亦无真知亚匏者足以尽其所蕴。世自失亚匏耳,于亚匏何有哉?」予心识之。既先生中子还仍珠复从予游,予乃以得于先生者授之,仍珠亦日有声。乙酉,桑根师弃诸生。未几,先生亦旅没沪上。科举既废,辞赋遂同刍狗,刘、唐诸子并为异物,讲舍且易为图书馆矣。每念先生与蔡、马、杨、周跌宕文史,放浪山泽,已如读循蜚、合雒诸纪,若灭若没,罕有能道其端委者,又独聚散存没之故,足深人遐慕也耶?今年春,仍珠始以先生诗二册,附以词及杂文,乞予校定。先生诗妥帖排奡,隐秀雄奇,犹之其赋也。词若杂文,亦能据其中之所得,不同于凡近。独予童龀即知先生,而迟之六十年乃得卒业是编,距与先生执手时又一世矣。世运相禅,陵夷谷堙,先生既前卒,不见桑海之变,而予颓龄穷海,顾景无俦,于过去千劫,太平三世,皆一一躬丁之,今且不知所终极,读先生是编,忽不禁其万感之横集也。甲寅立冬前一日,金坛冯煦。
秋蟪吟馆诗钞·梁叙
昔元遗山有「诗到苏黄尽」之叹,诗果无尽乎?自三百篇而汉魏,而唐而宋,涂径则既尽开,国土则既尽辟,生千岁后,而欲自树壁垒于古人范围以外,譬犹居今世而思求荒原于五大部洲中,以别建国族,夫安可得?诗果有尽乎?人类之识想若有限域,则其所发宜有限域;世法之对境若一成不变,则其所受宜一成不变。而不然者,则文章千古,其运无涯,谓一切悉已函孕于古人,譬言今之新艺新器可以无作,宁有是处?大抵文学之事,必经国家百数十年之平和发育,然后所积受者厚,而大家乃能出乎其间。而所谓大家者,必其天才之绝特,其性情之笃挚,其学力之深博,斯无论已。又必其身世所遭值,有以异于群众,甚且为人生所莫能堪之境,其振奇磊落之气,百无所寄泄,而壹以迸集于此一途,其身所经历、心所接搆,复有无量之异象,以为之资,以此为诗,而诗乃千古矣。唐之李杜,宋之苏黄,欧西之莎士比亚、戛狄尔,皆其人也。余尝怪前清一代,历康雍乾嘉百馀岁之承平,蕴蓄深厚,中更滔天大难,波诡云谲,一治一乱,皆极有史之大观,宜于其间有文学界之健者异军特起,以与一时之事功相辉映。然求诸当时之作者,未敢或许也。及读金亚匏先生集,而所以移我情者乃无涯畔。吾于诗所学至浅,岂敢妄有所论列?吾惟觉其格律无一不轨于古,而意境、气象、魄力,求诸有清一代,未睹其偶,比诸远古,不名一家,而亦非一家之境界所能域也。呜呼!得此而清之诗史为不寥寂也已。集初为排印本,余校读既竟,辄以意有所删选,既复从令子仍珠假得先生手写稿帙,增录如干首为今本。仍珠乃付精椠,以永其传。先生自序述其友束季符之言,谓其诗他日必有知者。夫启超则何足以知先生?然以李杜万丈光燄,韩公犹有群儿多毁之叹,岂文章真价,必易世而始章也?噫嘻!乙卯十月,新会梁启超。
秋蟪吟馆诗钞·识语
先君诗词文稿,经粤匪之乱,散失都尽,世所传《来云阁诗》,什九皆乱后之作,为丹阳束季符先生允泰所刻本。先生与先君为金石交,先君故后,葺所钞存诗稿,刻于杭州,题曰「来云阁诗」。实则来云阁者,先君自署词稿之名,诗稿旧自署为「秋蟪吟馆诗钞」。束刻版本后存于金陵书局,辛亥、癸丑两次之乱全毁焉。男遗、还敬谋重刻,复检旧藏,得词六十六首、文十七篇,吉光片羽,手泽弥新,各为一卷,并以付梓,敬更正诗稿之名曰「秋蟪吟馆诗钞」,而以「来云阁」之名仍归之词稿,题曰「来云阁词钞」。文一卷,无题名,附于词钞之后,均从先志也。男遗、还敬注。
秋蟪吟馆诗钞·陈衍跋
近人之言诗者,亟称郑子尹郑子尹。子尹盖颇经丧乱,其托意命词又合少陵、次山、昌黎,镕铸而变化之,故不同乎寻常之为诗也。上元金君仍珠以其尊人亚匏先生遗诗刊本见惠,读之彷佛向者之读子尹之诗也。至癸丑、甲寅间作,则一种沈痛惨澹阴黑气象,非子尹之诗所有矣。夫举家陷身豺虎之穴,谋与官军应,不济,万死一生,迟之又久,仅而次第得脱,岂独子尹所未经,抑少陵所未经矣。经此危苦而不死,岂乏其人?不死而又能诗,且能为沈痛惨澹阴黑逼肖此危苦之诗,无其人也。先生与子尹同时,子尹名早著。然知子尹之诗,不知先生之诗,欲不谓之贵耳而贱目也,岂可得邪?乙卯人日,侯官陈衍书于京师。
秋蟪吟馆诗钞·金还跋
谨案:先君诗集,粤匪乱后所作,自题曰「秋蟪吟馆诗钞」。捐馆以后,丹阳束季符先生允泰垂念金石至契,力图传播,属仁和谭仲脩先生献选成一本,于光绪戊辰序刊杭州,用先君自署词稿之名,题曰「来云阁诗」。板存金陵书局,经辛亥、癸丑两次兵事,不可踪迹。嗣还与家兄遗商定,仍用「秋蟪吟馆诗钞」旧题,覆印束本,加入词稿、文稿,以活字板排行,以饷世之欲读先人遗著者。时与新会梁任公启超同客京师,承于先集有「诗史」之目,详加釐订。复以纪事钜篇,谭选尚有未尽,加入数首,属还付手民精刻,并许刻后覆勘。会梁君南返不果,还敬捡手稿及束本校读,并就仁和吴伯宛昌绶、长洲章式之钰一再商榷,是为今七卷本。告成有日,用志颠末。丙辰五月,第二男还敬记。
秋蟪吟馆诗钞·叶景葵跋
亚匏先生生二子,长名遗,字是珠,次名还,字仍珠。
仍珠与余交最密。
光绪乙酉科举人,入河东运使幕,由佐贰保升知县,分山西补用,委办归化城教案,为晋抚岑春煊所赏,调充抚院文案。
光绪壬寅秋,赵尚书由山西布政使护理巡抚,余就其聘为内书记,始与仍珠朝夕相见。
癸卯,尚书调任湘抚,余与仍珠同案奏调,同充抚院文案,余司财政、商矿、教育,仍珠司吏治、刑律、军务、交涉。
旋出署澧州知州,政声卓然。
未半年,调回文案。
桂事起,湘边吃紧,仍珠筹画防剿事宜,因应悉当。
力保黄忠浩熟娴韬略,可以专任,尚书深韪其言。
尚书奉召入都陛见,陆元鼎继任,仍珠仍留文案。
陆过武昌时,张之洞痛诋黄忠浩与革党通,不可再予兵权,意欲以张彪代之。
陆与仍珠疏,初颇疑金、黄句结,后黄军所向有功,仍珠善于料事,又长辞令,陆大信任之。
时尚书已拜盛京将军之命,奏调仍珠赴奉。
余本以文案总办兼财政局会办,仍珠至,以文案总办让之,仍令余会办,又令仍珠会办财政局。
未几,又令会办农工商局。
终尚书之任,仍珠未离文案。
尤长于交涉案件,日、俄战后,收回各项已失主权,皆其襄赞之力。
嗣因营口开埠,章程草案与直督幕府刘燕翼龃龉,大为袁世凯所恶。
尚书内调,徐世昌继任,竟以财政案与余同时革职,实则仍珠仅会衔而不问事,乃同被其谤,冤矣。
余二人既同去官,同回上海閒居,旋为端方招入两江幕府,又为锡良调至奉天,委办锦瑷铁路交涉,锡又委以奉天官银号会办。
尚书二次出关,仍珠仍任文案总办,兼东三省官银号总办。
武昌事起,清室动摇,尚书委署奉天度支司,辞不就任;且侦知奉省有潜谋革命者,张作霖势力渐张,力劝尚书归隐,尚书犹豫,同官亦设计阻挠,延至共和诏下,方得去位。
然以袁世凯之雄猜,尚书之忠厚,竟能绝交不恶,从容入关,皆仍珠擘画之功也。
入民国后,在京蒙古王公,组织蒙古实业公司,公举仍珠为协理,移家北京,入进步党为基金监。
梁任公为财政总长,同党公举仍珠为次长,欲藉其深沈谙练之力,为任公补偏救弊,任公甚信赖之。
民国十一年,中国银行股东会举为总裁,张嘉璈副之,仍珠能尽张之长而匡其短,维持之功颇大。
十四年,在总裁任以积劳得中风疾辞职。
由是右偏不仁,神思颠倒,如狂癫之症,逾年忽然清醒,自言如梦初觉,但仍偏废在床。
十八年,卒于家,年仅七十三。
仍珠少受业于冯蒿庵,为律赋甚工,未留稿。
入政界后,长于公牍、章奏,周密而有断制,能弭患于未形,又深悉社会情伪,善为人谋,有疑难事,咸就商取决焉。
余生平受益极多,仍珠亦引余为益友也。
弱冠孤贫,笔耕不给,饥驱谋食,事畜增繁,操守甚谨严,虽屡近膏腴而积赀有限。
病中以遗嘱付托,不过数万金,身后分给二子及诸孙,陆续耗用,未及一年,已艰窘不能支柱。
读亚匏先生之诗,其命宫殆世世磨蝎也欤?
是珠尤不善治生,沈于痼习,家居营口,为商人司笔札,潦倒于身,时仗仍珠周济。
遗嘱内有分给是珠二子之学费,顷闻读书颇有成,差足喜也。
仍珠殁,余方在南,事后凭棺一恸,怆感万端,有挽诗云:「平生益友惟君最,又到吞声死别时。
病里笑谈仍隔阂,梦中魂气忽迷离。
已无笔势铭贞曜,祗有琴心殉子期。
一恸傥随冥契逝,神州残命况如丝。
」「卅年形影相追逐,君病而今四载强。
平旦东方神已敞,浮云游子意何长。
焚琴燕寝花无主,(侍婢阿琴他适。
)啜茗公园树久荒。
(余至京,每日在公园老树下茗话。
)遗著未编遗嘱在,含悲郑重付诸郎。
」庚辰十月初九日追记。
此书初刻成,仍珠以最精印本见赠,展诵数过,藏庋有年。
庚辰十月,检书作记,距仍珠之死已一星终矣。
仍珠遗稿,百无一存,读者见余所记,可略悉其生平,盖非一人之私言也。
景葵。
(录入:顾青翎)
黄维翰 朝代:清末至民国

人物简介

维基
黄维翰(1867年—1930年),字申甫,号稼溪。
江西抚州府崇仁县连城乡舍头村(今属临川区连城乡)人。
清末、民国政治人物、学者。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举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联捷乙未科进士。
同年五月,以主事分部学习。
任兵部职方司主事,候补直隶州知州。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随直隶总督袁世凯检阅北洋新军。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徐世昌为东三省总督,奏调黄维翰到沈阳,署陆军督练公所参议。
不久,调任呼兰府知府,兼办呼兰税局,政绩卓著。
宣统二年(1910年),调署龙江府知府,兼省会警务公所总办。
宣统三年(1911年),因房师兼上司巡抚周树模弟弟触犯警律,他依法惩处,被周树模参劾罢官。
民国三年(1914年),黄维翰应黑龙江督军朱子樵聘,主持《黑龙江通志》纂修局务。
不二年,修志又告中辍。
黄维翰前往北京居住。
民国八年(1919年),获聘为国史编纂处编纂主任。
民国十八年(1929年),万福麟任黑龙江省政府主席,重设通志局,再聘黄维翰为纂修,负责《地理志》,方成唐代前部,突发中风,次年6月不治。

人物简介

维基
赵炳麟(1877年1月10日—1927年),原名浙杭,又名长乐、长荣,字竺垣,又字炳粤,号柏岩,别号养真子、清空居士。
室名潜并庐。
广西全州县绍水镇乐家源人。
赵炳麟出身官宦家庭。
13岁中秀才,15岁中举人。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19岁时,到北京参加会试,其间参与公车上书,后中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
1898年,列名保国会。
1900年庚子事变时,一度避居北京城附近的高丽营,后奉派赴西安迎驾。
1905年,因父丧丁忧回乡。
1906年30岁时任福建京畿道监察御史,期间,和御史赵启霖、江春霖因积极揭发营私舞弊而被称为“三霖(麟)”,在北京城人称“三块布袍论政”。
他以《劾袁世凯疏》(1908年)以及弹劾内阁总理大臣奕劻十二罪状(1910年)而著称。
因弹劾奕劻,宣统三年四月(1911年),以四品京堂候补,调回广西,任桂全铁路督办。
1911年11月16日,被任命为广西宣慰使,但未就任。
袁世凯任内阁总理大臣后,为逃避迫害而回到家乡。
中华民国成立后,1912年8月国民党在北京湖广会馆成立,赵炳麟任参议。
他还两次当选为广西出席国会的议员。
1915年袁世凯称帝,1916年赵炳麟经湖南赴广西,帮助陆荣廷讨袁。
袁世凯死后,1917年,为躲避广西新旧桂系争斗,任阎锡山的山西省实业厅厅长。
后来又任大总统徐世昌的高等顾问,不久任河东盐运使。
1927年,赵炳麟在北京病逝,享年51岁。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郭则沄(1882-1946) 字啸麓,又字孑庵、雪蘋,号蛰云、蛰园、龙顾山人等。福州人。光绪进士,曾任国务院秘书长、侨务局总裁等职。有《清词玉屑》、《龙顾山房全集》,词三卷附焉。
沧海遗珠
郭则沄(1881-1947)字蛰云、养云、养洪,号啸麓,别号孑厂(音庵)、龙顾山人、遁圃老迂,福建侯官县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进士,历任温州、处州兵备道道员。辛亥革命后,历任北洋政府总统府秘书长、铨叙局长、侨务局总裁等。1922年退职后,寓居天津,入须社。著有《龙顾山房诗集》《龙顾山房诗馀》《十朝诗乘》《旧德述闻》等。
龙顾山房全集
1882-1946,字蛰云、养云、养洪,号啸麓,别号孑厂(音庵),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
生于浙江台山龙顾山试院。
为礼部右侍郎郭曾炘长子。
清光绪 二十九年(1903年)进士,授庶吉士、武英殿协修。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派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
不久,回国任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二等秘书官。
宣 统元年(1909年),改任浙江金华知府,后署浙江提学使,创机织学堂。
后任浙江温处道道台。
民国建立后,历任北洋政府国务院秘书厅秘书、政事堂参议、铨 叙局局长、兼代国务院秘书长、经济调查局副总裁、侨务局总裁。
民国11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去职,在京、津购地建房隐居,讲学著作。
民国26年,在北海团 城创办古学院,被推为副院长兼教师,访求古籍,研读古文,培养人才,校印古书,暇则撰写小说。
北京沦陷后,拒任伪“礼制会顾问”、伪“北京政权秘书长”等 职,只在国学书院任研究班词章门导师。
民国31年,周作人请则沄出任日伪“华北教育总署署长”职务,则沄坚决拒绝,并在国学书院《国学丛刊》上发表《致周 启明(周作人)却聘书》,以明心志。
逝世后安葬于香山云巢坟园。
著述甚丰,有《瀛海采风录》2卷、《十朝诗乘》24卷、《清词玉屑》12卷、《旧德述闻》 1册、《竹轩摭录》8卷、《庚子诗鉴》4册、《南屋述闻》1册、《遁圃詹言》10卷、《知寒轩谈荟》多册、《龙顾山房全集》等20馀种刊行,还有《洞灵小 志》、《洞灵续志》、《洞灵补志》传世,小说《红楼真梦》(又名《石头补记》)是《红楼梦》续书中最有影响的著作,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印行。
龙顾山房诗馀·序
词惟小道,原于诗之比兴讽刺。天水一朝,乐章滋畅,续骚抗雅,群怨兼存。时乎清泰,厥有山抹微云之丽,露花倒影之工。时乎沦胥,厥有丛台暮云之恨,斜阳烟 柳之凄。正变不同,源流斯贯。秀上人罪鲁直劝淫,冯当世顾小晏损才,补德固嫌迂持。刘后村又谓长短句当使雪儿啭春莺,可歌方是本色,亦难衡于值流乱而抗音 者焉。余持此旨,谬以自写,而啸麓词宗许以应■。于时海水群飞,钧天方醉,悠然人世,渺兮余怀。相与筮遁云津,寓声汐社。乍 栖毫而风咽,旋擪笛而波凉。言以达心,滋危苦之凑会;乐以宣滞,乃郁纡其弗申。始恍然于身世所际,若玉田之万花吹泪,一叶飘零;碧山之病翼惊秋,枯形阅世 者,适取之矣。啸麓天才轶举,靡不精诣,而感时揽物,托寄微至所不尽,时出曼声,于悱于恻,回荡于肠魄;一珠一泪,拍 浮于酒悲。读所著词,但觉织绡腕底,去尘眼中。菽夏中仙,郁焉何远。余少嗜此道,每恨悠忽乎世,初不能托旨骋妍,中岁而还,又嫌于吞声损格,废弃者有年 矣。近与啸麓从事社咏,回理前绪,繁音急拍,无当雅趣。以视啸麓,涵情婉约,一往而深,其能不有愧于中乎。戊辰晚秋姜盦徐沆。
邓邦述 朝代:清末

人物简介

维基
邓邦述(1868年—1939年),字正闇,号孝先,晚号群碧翁,又号沤梦老人。
江苏江宁(今南京)人,祖籍苏州洞庭西山明月湾。
清末民初政治人物、藏书家。
邓邦述是两广总督邓廷桢的孙子。
邓家的祖先是金陵的望族,历代居于江宁万竹园,藏书的地方叫青黎阁。
后来邓家家道衰落,藏书四散不见。
邓邦述22岁时,和舅舅赵烈文之女结婚。
赵家是藏书世家,藏书楼为天放楼,邓邦述常到该楼看书。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邓邦述中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二十九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他入湖南巡抚端方幕。
光绪三十年(1904年),邓邦述住在吴县。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他奉清政府所派,随出使各国考察政治大臣端方到外国考察,次年四月归国。
此后,他住在北京,参与厘订新官制。
其间,他搜罗了大量善本。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吉林设行省。
徐世昌向清廷保奏道:邓邦述于该年年底署理吉林省交涉司使。
宣统元年四月二十九日(1909年6月16日),邓邦述转任奉天交涉使,不久弃官回到北京。
宣统二年(1910年),他任吉林省民政使,次年6月再一次弃官回到北京。
在吉林任职期间,他促成了吉林省图书馆的创立。
吉林省过去也曾有官立、私立藏书楼。
嘉庆十四年(1809年),吉林将军秀林在吉林文庙尊经阁捐资修建了吉林省内最早的官办图书馆。
后来,笔帖式国英(1823年-1884年)、盛昱(1850年-1900年)都是大藏书家。
吉林省图书馆(今吉林市图书馆)于1909年建立,是中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之一。
回到北京之后,邓邦述首次对自己的藏书编目,所著录的图书共2.5万卷,后又续增1.3万卷。
因为其藏书楼内藏有两部珍稀的宋版书即唐朝李群玉撰《群玉诗集》、唐朝李中撰《碧云集》,他遂命名其藏书楼为“群碧楼”。
中华民国成立后,邓邦述曾任东三省盐运使,后来获赵尔巽聘为清史馆纂修,负责编撰《清史稿》的本纪、光宣列传。
1918年,他当选安福国会江苏省参议员。
晚年,他住在苏州,一心著述。
1927年,为偿还巨额债务,他将藏书售予中央研究院。
1939年,邓邦述逝世。
他逝世之后,其家属将其所存图书售予北京景文阁、东来阁、文殿阁、苏州集宝斋等四个书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80—1911 【介绍】: 清末湖北云梦人,字绶卿。
初入湖北武备学堂,光绪二十四年进日本士官学校,并加入兴中会。
二十八年回国。
三十年,任练兵处军学司训练科马队监督,三十二年被派赴新疆伊犁考察新军。
次年随东三省总督徐世昌赴奉天,充军事参议。
后任延吉边务帮办,于实地调查后提出《延吉边务报告书》,證明延吉自古为中国领土。
宣统元年升延吉边务督办。
后累迁为陆军第六镇统制。
武昌起义后,拟联合北方革命军直捣北京。
1911年11月7日被袁世凯(一说为良弼)派人暗杀。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黄君坦(1901-1986) 名孝平,号叔明、甡翁。
福建闽侯人。
诗人黄曾源子,与兄公渚、弟公孟读书袖海楼,并工诗词、骈文、绘画,有“江夏三黄”之目。
早年在青岛礼贤书院肄业,并师从薛肇基研习词章、训诂考据之学。
1929年为徐世昌撰《晚晴簃诗汇序》,见重汪辟疆教授。
精诗词,参加过稊园、蛰园、瓶花簃诗社、词社等活动。
1949年后为中央文史馆员。
与张伯驹合作《清词选》,与兄、弟有《左海黄氏三先生骈文集》。
有《清词纪事词》、《词林纪事补》、《宋诗选注》、《续骈体文苑》、《校勘绝妙好词笺》、《红踯躅庵词》等。
共 19 首上一页 第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