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徐乾学

相关人物:共 47 位
共 192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
江枫千里送浮飔,玉佩朝天此暂辞。
黄菊承杯频自覆,青林系马试教骑。
朝端事业留他日,天下文章重往时。
闻道至尊还侧席,柏梁高宴待题诗。
书易五剪发诗后四首 其四 (壬子) 清末 · 于式枚
七言绝句
自云死不见高皇,铁棒何须怕赵匡。
万一梅村妖梦到,低头金盒再商量(韩蕲王语:『作如此事,异日吃太祖铁棒不得。』《广阳杂记》:『吴梅村殁岁,一夕梦内侍来召。以为章皇帝也,急趋入,则烈皇帝。大骇,请死。烈皇曰:『何害,不止汝一人也。』及出,见悬牌曰:吴伟业限于某月日到任。』梅村曾有诗曰:『手把定情金合子,九原相见尚低头。』其言如此,宜不愿见烈皇帝矣。徐健庵有言:『做官时少,做人时多;做人时少,做鬼时多。』易五此诗,前则计算官职,后则不见高皇,是留意做官,仍留意做鬼也。)
昔别离筵促,重来握手亲。
烟霜真潦倒,风木一悲辛。
思苦才逾老,时艰气益振。
文章争庾鲍,兄弟属星辰。
托咏宁辞癖,耽忧岂为贫。
五湖閒鼓棹,万卷日随身。
宪府延高会,诸侯拥上宾。
英华尽京洛,形胜揽齐秦。
羽猎篇如锦,河梁句损神。
客心方浩荡,归兴日逡巡。
榆次回车暮,罗浮采药春。
瘴江占飓母,雨洞识枫人。
丹荔盘频荐,芳兰带自纫。
书成方物具,诗在土风陈。
魁垒时看剑,雕镌妙斲轮。
荒亭问徐孺,惊坐礼陈遵(君数过陈伯玑。)
战舰愁经眼,歌楼酒入唇。
岸园香橘柚,乡味忆鲈莼。
立马浮云合,分襟白发新。
何年玉山过,见尔独嶙峋。
憺园诗为健庵编修 明末清初 · 施闰章
五言排律
不劳多结搆,竟日足跻攀。
隔县通娄水,闭门收玉山。
荷风清簟外,竹日曲栏间。
绕阁云长住,近人鸥不还。
花繁在药圃,心远键松关。
觅径青林入,题诗锦石斑。
书编随坐卧,朋旧散襟颜。
只恐金闺客,栖迟未许閒。
圭瓒有馀润,钟镛无细响。
嗈嗈丹凤鸣,矫翼层霄上。
掞藻方炳蔚,蕴怀亶俶傥。
策对万人传,胸涵众流广。
授简咨河源,挥毫映仙仗。
张骞绝迹处,罗列森在掌。
至尊为叹嘉,国士洵无两。
顷者平蚕丛,献颂挺超朗。
庾鲍赧绮靡,渊云避排荡。
橐笔草帝制,有作频被赏。
退食含冲襟,吐哺馀技痒。
群公满门墙,多士依几杖。
咄嗟赴解推,烂熳成吹奖。
旧游忆吴会,著书奋遐想。
三礼穷微芒,千春气慨慷。
招我玉峰巅,一系娄江桨。
清欢成久要,岁月忽已往。
腾达方盛年,简阔收吾党。
共知魁垒人,岂徒辞赋长。
举酒登高台,耸身视天壤。
徐公健笔千人万人见,词翰惊传柏梁殿。
偶然休沐卧江湖,麈尾閒挥看洗研。
珊瑚架笔金花笺,赋就还应阙下传。
谁知得意苦吟处,梦在池塘春草边
⑴ 时仲氏果亭编修、立斋学士并官京师。
一春无日无风沙,昨宵微雨今朝霞。
城南窈窕好园馆,携壶并辔来看花。
白昼阴阴杨柳绿,梓泽兰亭丛一曲。
孤屿回溪面草堂,攒云叠石成书屋。
就中缥缈飞丹楼,帘捲西峰在上头。
主人况是王给事,相将直作辋川游。
去年与客同登台,今日追欢取次来。
狂思白鹿骋五岳,老忆青山倒一杯。
四坐高谈不得住,尊酒才酣春欲暮。
多少游鱼唼落花,行吟细绕池边树。
东观西垣按部居,牙签万轴载牛车。
集贤手笔词头重,元祐文章丛目初。
白发乞湖狂道士,青山思颍老尚书。
闭门碧草闲秋色,独把遗编恣猎渔
按:时健庵尚书众欲致之重辟,而圣祖许其书局自随,保全旧臣者至也。拟以贺监、欧阳公,不言君恩,而君恩在言外矣,得立言之体。
掉头东去卧江滨,忽讶高车问野人。
共倚消兵关草檄,肯令辟地有垂纶。
风霜道剧行应缓,故旧交稀老倍亲。
十五年中才一聚,忍将别酒望征尘。
哀明陵三十韵(乾隆乙巳) 清 · 弘历
北过清河桥,遥见天寿山。
胜朝十三陵,错落兆其间。
太行龙脉西南来,金堂玉户中天开。
左环右拱实佳域,千峰后护高崔嵬。
昌平(州名)黄土(山名)诚福地,永乐曾以亲临视(叶)
英雄具眼自非常,岂待王(贤)(均卿)陈其艺
或曰十三气数尽,朱明祚以此为准。
是盖形家惑世言,承天造命惟君允。
后嗣果能继祖烈,朱氏宗社那遽绝。
君昏国事付貂珰,瞻乌久矣于谁瞥。
向闻颓废应修治,工钜无敢发其辞。
汤山驻跸一往阅,胜朝旧迹当护持。
祾恩(殿名)制肖皇极(殿名)建,虽存已剥丹青烂。
宣德曾颂祛奢丽,此而非奢奢孰见。
石城明楼依然巍,三杯手酹拜如仪
明臣屡咏衣冠閟,底须重订传讹词。
栋柱如旧椽木朽,檐瓦落地狐兔走。
以其初建工力观,未修盖数百年久
永陵制乃如长陵,定陵效之侈有增。
忘其前世艰开创,徒计身后胥堪轻
长陵一碑功德记,馀皆有碑而无字。
泰山以后唐乾陵,此典何出竟为例(明诸陵惟长陵有圣德神功碑文馀陵俱有碑无字检查诸书惟徐乾学读礼通考载唐乾陵有大碑无一字不知何谓而明诸陵效之竟以为例实不可解也)
思陵乃就妃园葬,赵一桂曾记开圹。
香殿三间复九间,寝床供案皆雄壮
一妃之费已如此,馀诸帝者可知矣。
即今虽为(去声)禁樵苏,松柏郁葱屋倾圮。
屋圮犹可龛帐无,并其神主全失诸。
尺木值几亦盗去,汝祖独非厥民乎
不忍再视命修葺,怅然悚然欲垂泣。
此意弗更再三言,读召诰文示详悉
⑴ 日下旧闻载永乐初卜陵众议欲用潭柘寺永乐独锐意用黄土山即此天寿山也又西京求旧录称明陵择地或云山东王贤或云江西廖均卿所闻异辞难以悬定据此则永乐考卜之说较为可信
⑵ 明宣宗实录载宣德驻跸陵下语侍臣云皇祖尝言帝王陵寝有崇奢丽及藏宝玉者皆无远虑云云今观长陵享殿曰祾恩殿九间重檐石城明楼规制巍焕虽丹青剥落而榱栋闳壮与皇极殿相肖为自古所无岂所云祛奢崇俭者乎
⑶ 今春驻汤山命取道昌平谒明永乐长陵酹酒三爵如钟山谒洪武孝陵之例论明成祖之事虽非予所景仰然既为古帝王自当下拜如仪
⑷ 杨士奇陪祀长陵作云万里苍梧去不还又区大相供事长陵诗云文皇鼎成后此地葬衣冠又李应徵谒长陵诗云乾坤留剑舄伏腊拜衣冠盖均指榆木川事或出怨者之口
⑸ 长陵殿宇虽存而椽木朽坏檐瓦落地以初建穷极工力论之不应芜废如是之速盖自明中叶以后怠弃不修者已一二百年至今则三四百年宜其荒废如是也
⑹ 明世宗陵曰永陵规制一如长陵而外多一周垣享殿明楼皆以文石为砌壮丽精致长陵不及见昌平山水记其后神宗定陵制亦如永陵而侈饰又过之云
⑺ 日下旧闻载永陵成世宗顾谓工部臣曰朕陵如是止乎部臣仓皇对曰外尚有周垣未作乃筑重垣后定陵效之
⑻ 明崇祯思陵乃因田贵妃园寝营建未毕而都城失守遂以帝后梓宫移至昌平州署吏目赵一桂率士民敛钱安葬记圹中隧道长十三丈馀石门内香殿三间陈设器用衣物又开二层石门内通长大殿九间寝休供案备具一妃园寝如此其馀诸陵侈费可知
⑼ 本朝定鼎后虽为明诸陵严禁樵苏松楸弗剪而经流贼兵热之后殿宇多就倾圮不独龛帐全无并神位亦俱遗失实不堪入目因降谕旨特派大臣前往相度并发帑金鸠工庀材通行修葺俾一律坚整完固重设神主以时祭享
⑽ 因谒明陵屈指数明季之事应亡弗亡屡赖棘详天恩而思受命保命之要必当以奈何弗敬为见所著读召诰文
共 192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