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范延寿

共 4 首
平城县正陈子干诔 隋末至初唐 · 陈子良
四言诗
昔闻子路雄烈。赴难如归。先轸忠贞。虽死无悔。故能贻芳尘于后世。徇节义于遐年。况乎勇嗣前修。功深曩代者。岂可使身名顿灭。典籍无闻。悲夫。余弟少府。则其人也。弟名子干。字元桢。梁右将军信义太守之孙。陈晋安王府咨议吴平侯之第三子也。惟元桢禀质纯和。天挺聪俊。生知孝悌。早擅雄才。属金陵乱离。王室板荡。人伦东丧。礼乐西归。洎于一门。同迁灞岸。是则开皇九年之四月也。家君有钟仪之操。怀敬仲之心。遂屏迹杜门。茹忧成疾。忽悲风树。痛深陟岵。其时余年十九。尔始八岁。伶仃辛苦。实迫饥寒。青门乏种瓜之田。白社无容身之地。一釜之米巳索。一瓢之饮屡空。日夕相悲。分填沟壑。赖余以少遵庭训。夙禀家风。曾览五经。颇窥三史。追孔融之令范。慕张楷之高踪。长安主人。仪同郝朔。要余入室。仍寄庑下。遂慕西河。搢绅公子。负笈云萃。藉此束脩。方济糊口。幸以尔幼不好弄。长实庶几。因兹入学。以勤以苦。谅非性分。何能成立。隋齐王𰖍。礼贤待士。沛献非俦。召入平台。悦其篆隶。仍题银榜。取埒仲将。足称妙绝。见美当世。陇西李巨仁。才华任侠。与余宿素。钦其俊乂。因妻以女。非厥人品。孰能致之。及尔委质周行。策名吏部。公卿籍甚。士类趋风。俄而诏授并州平城县正。是乃深闲簿领。妙达治方。蕴冰檗而不渝。顾松筠而无改。属隋运将谢。盗贼公行。太上皇于时留守并州。龙潜汾水。所管州县。咸听指麾。专总兵机。式遏寇虐。元桢素便弓剑。立性雄昭。屡剪凶渠。频蒙荣赏。凡有草窃。咸资决胜。以大业十二年八月。有贼帅郭六郎。将兵三千人。来侵县境。元桢受命。率徒数百。独飞轻骑。手斩十人。贼见威雄。莫不披靡。忽遭流矢。毙于阵中。春秋三十有一。于戏哀哉。嗟尔轻生。奋不顾命。在天胡忍。歼我哲人。方冀龟文。以谐豹变。如何马革。遂裹师元。于戏哀哉。尔从官东西。死生契阔。与余一别。巳逾二纪。往闻非命。实用痛心。愧鹡鸰之在原。悲唐棣之先落。惜哉同气。冥漠何之。于戏哀哉。余以贞观六年二月十日夜。于相如县梦见尔灵。仍于梦中。共驰哀恸。乃涕流于枕。悲不自胜。嗟乎。门祚不昌。钟此衰薄。既乏子侄。终鲜兄弟。顾影茕独。实切肝肠。是以结草酬恩。魏颗之功无爽。出魂。屡请。蒋济之子非虚。虽生死之或殊。谅鬼神之有识。不任感怆。追诔友于。式纪遗尘。庶同潘岳。敢询前典。而为诔云。
猗欤我祖。
承舜之绪。
爰从妫汭。
下居颍汝。
凤飞于齐。
辉映于许。
宛彼长陵。
离江而举。
攀手桂林。
笃生翘楚。
淮海丧乱。
关河播迁。
忽倾庭荫。
痛结旻天。
惟我兄弟。
泣血连翩。
余虽弱冠。
尔尚童年。
立锥无地。
窥灶无烟。
余禀家风。
世敦经史。
式崇儒教。
俄而成市。
衣食是资。
殷忧备履。
尔因修学。
遂能克巳。
孝敬有裕。
才华难拟。
言行无择。
自此扬名。
偏工篆隶。
独擅嘉声。
爰参选部。
乃任平城。
金科是执。
玉律逾明。
尤便弓剑。
本慕忠贞。
皇上龙潜。
居汾之汭。
兵权攸总。
诸侯是制。
郭六匈渠。
称兵齐卫。
元桢受律。
奋威投袂。
跃马星奔。
抽戈电逝。
斩将搴旗。
罕当锋锐。
忽中飞镝。
在阵而毙。
于戏哀哉。
人亡勇敌。
众疾英奇。
况逢乱世。
功无所施。
在位非重。
居名极卑。
不登庙食。
虚死何为。
凡百君子。
各慎尔仪。
独埋元壤。
谁其赏知。
空令亲友。
遥哭路歧。
无复蒲简。
唯馀墨池。
露团宿草。
风响松枝。
山花开落。
陇月盈亏。
一朝非命。
千秋永离。
于戏哀哉。
余于县府。
春宵独寐。
忽觌尔灵。
梦中相值。
执手呜咽。
共伤憔悴。
语未及终。
倏如电驷。
实感我心。
寤乃惊悸。
恍焉如失。
伏枕流涕。
曾闻贲父。
鲁侯命志。
亦承扬赞。
宋策云记。
矧伊义勇。
取埒无愧。
非余所述。
谁当在意。
兴言远感。
发增情思。
援翰写心。
式旌遗事。
嗟尔义夫。
英声不坠。
于戏哀哉。
追怀魏秋屏明府 清末至民国 · 郑国藩
七言律诗
秋屏讳邦翰,浙江仁和人。清季举于乡,出宰福建长泰县。光绪己卯,予省亲漳州,适当县试,明府聘助衡文,首场得佳卷三,皆出入经史,卓然名家。府见之喜,谓非高眼不辨,函告家君,以腾达相期,时时向人延誉。时予甫一青衿,窃窃自负,不谓潦倒白头也。今君归道山久矣,追怀往事,不胜人琴之感。
当年曾忝赞文衡,长泰抠衣喜识荆。
青眼劳君频说项,白头愧我不成名。
天民地主思前话(君公暇出所为试帖诗相搉,《止子路宿》题有“相逢皆地主,此老亦天民”之句,因言宦海风波危险,不久将从荷蓧丈人游。未几果触怒上峰,降秩不就,挈书囊归去。),杜宇椒房剩变声
薤露易稀伤永别,几回洒泪感平生。
⑴ 君《聊与之谋》题有“椒房低语夜,杜宇可怜宵”之句,予喜其能将“聊”字虚神描出,为之击节。今则人琴已杳,惟佳句尚往复予怀耳。
千秋塞上草离离,青史征尘落我衣。
中杀饱闻三寸舌,东封可笑一丸泥。
国求同治成和世,山设重关岂限夷。
要识鲁连东海志,单车何事到西陲。
注:《殷芸小说》:(子路)又问:“上士杀人如之何?”子曰:“上士杀人使笔端。”又问曰:“中士杀人如之何?”子曰:“中士杀人用舌端。”又问曰:“下士杀人如之何?”子曰:“下士杀人怀石盘。”《后汉书·隗嚣公孙述列传》:元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此万世一时也。
方士硁硁术士诬,神仙毕竟是虚无。
不闻大药黄金得,只见荒丘宿草芜。
注:○方士:方术之士。《史记·封禅书》:“驺衍以阴阳主运显于诸侯,而燕齐海上之方士传其术不能通。”硁硁:《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此貌方士取信之态也。术士:言阴阳灾异之士。《汉书·夏侯胜传》:“曩者地震北海、琅邪,坏祖宗庙,朕甚惧焉。其与列侯、中二千石博问术士,有以应变,补朕之阙,毋有所讳。”牟融 《理惑论》:“牟子常以五经难之,道家术士,莫敢对焉。”○大药:道家之丹也。杜甫《赠李白》诗:“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宿草:隔年之草。《礼记·檀弓上》:“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孔颖达疏:“宿草,陈根也,草经一年则根陈也,朋友相为哭一期,草根陈乃不哭也。”后常借指坟墓。○原文云:“圣哲之言今世他世也,尽虚廓谈。一旦尘土掩其口,其言自败,曾愚妄术士辈之不若也!”今用汉晋方士、术士故实译之。○魏新河兄译云:“天上人间迥不伦,例从圣哲问迷津。如今何故三缄口,雾锁尘封语莫陈。”
Why, all the Saints and Sages who discuss'd
Of the Two Worlds so wisely—they are thrust
Like foolish Prophets forth; their Words to Scorn
Are scatter'd, and their Mouths are stopt with Du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