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韩延寿

共 1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上河剌史诗允源 元末明初 · 元天锡
七言排律
观夫贤士大夫应时而出。德被生民。功施社稷。勒之金石。书之竹帛。光耀后世。垂之无穷。此人情之所感。今古之所同也。古之为人臣者。分符列郡。旁施政教者多矣。其宽政则鲁恭为中牟令。专以德化而不任刑。波点之为东海守。其理宽大而不细苛。刘宠为会稽守。简除烦苛。郡中大化。龚遂为渤海守。专以文法。一切便宜。崔景真为平章守。人有罪过。但用蒲鞭者是也。其善政则黄霸为颍川守。力行教化。其才长于利人。卫飒为桂阳守。其所施令。莫不合宜。韩延寿为更都守。为天下最。梁彦光为鄱阳守。称为理最。刘广为莒州刺史。善政为第一者是也。其感政则郑弘为准阳守。随车致雨。孟尝为合浦守。去珠复还。戴封为西华令。蝗不入境。刘琨为弘农守。暴虎负子渡河而去。玉皋为重泉令。鸾翔于庭。政称三异者是也。其报政则唐彬为邺县令。道礼齐俗。期月乃成。第五访为新都令。手反化行。邻县归之。宓子贱为单父令。鸣琴不下堂淮而邑理。顾凯之为山阴令。昼夜垂帘。务简事理者是也。其廉政则胡威迁徐州刺史。世尚清洁。勤于政化。刘虞拜幽州牧。弊衣绳履。食无鱼肉。羊续为南阳守。悬鱼杜意。时苗为寿春令。留犊而去者是也。其有劝课农桑则张湛为渔阳守。桑无附枝。麦秀两歧。召信臣为南阳守。躬耕劝课。开通沟渎。赵轨为峡州刺史。灌田五千顷。人赖其利者是也。又有辨狱止讼则玉涣为洛阳令。能断法理。莫不曲尽。周处为广汉守。郡多滞讼。一朝决遣者是也。又复民有歌曰。官有殊政。厥德仁明者。郭贺之守荆州也。昔无襦今五裤者。廉范之守武都也。我有枳棘。岑君伐之。我有蟊贼。岑君遏之。含哺鼓腹。焉知凶灾者。岑熙之守魏郡也。强直自遂。南阳朱季。吏畏其威。民怀其惠者。朱晖之为临淮也。蔽芾甘棠。勿剪勿伐者。召公之化民不忘也。又有陆云之为凌仪令。羊祜之为荆州刺。笋勖之为安阳守。各留遗爱。吏民思之。为立祠碑。第五伦之罢会稽也。父光攀辕相泣。相随数百里。姚元崇之罢荆州也。所乘鞭镫。民皆截留。侯霸之罢临淮也。百姓卧辙不许去。伟哉此徒。赫然德誉。光辉传记。寥寥万古。激砺后人。然各能一艺。远播遗风耳。今我刺史之镇兹邑也。天姿粹敏。风彩轩昂。以秋水之清。冰轮之白。晴雷其令。时雨其恩。绥抚吾民。酌古良牧之政宜于今者。宗而奉之。考诸理国之设称于人者。承而守之。民间旧有不便事理。一皆革去。如其非道。一毫之物。不取于民。或有邦国之须。不得已敛役。则计定日时。榜示于内。牒传于外。咸使闻知。民皆悦从。事无不立。弊无不蠲。二年之间。民不见吏。往日逋逃。趋风慕义。尽还本土。凡使客迎送之费。不抽民户。皆以公钱支应。男有馀粟。女有馀帛。冻馁之患绝矣。因以删除苛法。宣畅和风。其为民吏或有罪过。宽容且慈。不加刑罚。论之以理。导之以德。此其政之宽也。惠均于鳏寡。威振于顽犷。恪勤匪懈。旁施美化。凡所处画。悉皆合宜。务为敏速。事简理最。此其政之善也。大抵食前方丈。厚己薄人。人所同也。公则不然。到任初日。先制公衙供给之事。禁断酒肴。凡百杂冗。一一蠲免。不纳苞苴。身远嫌疑。虽他郡守令所寄之物。终不容私以补官用。朝与夕惟一饭一羹。厨火萧疏。机案凄凉。此其政之庶也。禁察非法。邪佞化为忠直。惩诫顽凶。奸猾变为循良。体狱有阴功。神明扶佑。决讼至公正。民庶得宜。毒民害物者绝于四境。此亦报其政也。劝课农桑则土地尽辟。风雨顺时。飞蝗不入。人不失时。去其凶秽。霜又延降。五谷丰熟。此亦感其政世。然则所谓宽政善政廉政报政感政。公于一己俱已备焉。吾于一眼悉得见之。于乎。当国步多艰之际。深念圣明君之忧勤。抚我残封。操持劲义。尽忠竭力。贤劳庶务。使吾残民咸得苏息。其为惠爱。曷胜言哉。由是政声传闻于庙堂。以至士庶。中外迩遐皆称叹美。方知盛誉光辉青史。传万古而不朽也。公之德行。又有古人所未及者。扬历班行。每当要地。提按四道。采访二方。再执兵权。树立大功。出入中外十年之间。一国重权。皆归掌握。立成之节。表于朝端。与大人相国观风一时。为郡一时。人皆曰。如此荣宠。三韩千载。一家而已。虽使照天蜡烛。水精灯笼。复生于世。岂敢与公当也哉。仆亦化下一愚民也。涵泳恩泽者久矣。将欲颂德。操管所窥。有何益于褒青赞白乎。然默默而不传。则后之人焉能尽知今日之美论哉。因成二十四句一章。以示吾侪二三之子庶有感于将来者。谨写其诗奉呈机下。(刘随为成都通判。严明通达。人谓之水精灯笼。田元均凡有政讼。问之尽情。人谓之照天蜡烛。)
利见龙飞第廿年,喜予方遇使君贤。
恩波浩浩涵千里,寿域熙熙咏二天。
成俗化人诚尽美,孝家忠国亦俱全。
乘时号令晴雷殷,冠世功名白日悬。
囹圄久空闲木索,闾阎再活足财钱。
煌煌一邑风还变,赫赫三韩道已传。
拄笏朝朝山气爽,鸣琴夜夜月华圆。
于民心重徵租绝,父老谈高颂德连。
政价罕今尤罕古,义声无后更无前。
龙楼凤阁应催竉,兽穴禽栖总得便。
我欲立碑官路畔,吏当卧辙野亭边。
韦弦薤水犹多事,燕坐棠阴自寂然。
思训光乎前,睎古振乎后。
小景纪缘起,香光细评剖。
节取兹重叙,未能戒绮口。
抑以便览观,用备遗忘候。
宣和旧博士,南渡随奔走。
八十仍故官,画史无双手。
真迹中合作,把玩消卯酉。
去情已得神,课无复责有。
竖峰既峥嵘,漩流更洄纠。
风生虎咆唬,云从龙蚴蟉。
六鳌背上山,非他气以负。
渲刷镇如新,神呵霉不受。
归韩诚得所,子胡溺色酒(董其昌跋馆师韩宗伯得之朱太尉及韩长公朝延游武林有所惑溺质之好事家云云按韩世能仕礼部侍郎教习己丑科庶吉士其昌以是科馆选因称为师长公盖世能长子而朝延则其名也)
质金不能赎,乃告香光叟。
摒挡画禅室,剑合延津吼。
太尉党家风,宜乎不复取(明史朱希孝掌锦衣卫宋太尉职也)
行穰答韩情,江山归董守(亦见其昌跋语)
武林务材家,谁复论存否。
挹斋薰莸殊,何致袒其右。
言不可不慎,思翁未思久
史馆问鼎时,博古珍瑶玖。
讵知市江宁,重价程空扣
争名真必丧,趋利心斯蔀。
披图鉴戒存,宁曰遣兴偶。
论世论其人,实无足尚友。
贉尾或脱落,何以传不朽(董程诸跋皆在贉尾后)
檃括书图中,藉以永厥寿。
⑴ 其昌跋挹斋遗荣勇退因以江山小景赠别云云挹斋周延儒别号而其昌与之友且称其勇退非择交之道然亦足以知其昌矣
⑵ 见后程正揆跋亦记董周相赠及已曾见之故
哎。
他将我这尸骸恁般摩弄。
因此上向儿行一星星悲控。
杨景云:父亲。俺想韩延寿那𥚃兵强马壮。只可智取。难以力夺。不知三关上二十四个指挥便。还是着那一个和孩儿同去。才得成功也。正末唱:你若是有心呵可怜见我遍体金鎗不耐风。
也不须打凤捞龙。
别选元戎。
只在军中。
火德天蓬。
自有神通。
觅迹寻踪。
撒泼行凶。
将俺那骨匣儿早拔出虎狼丛。
这便当的你香花供。
煞尾 元 · 佚名
你牢背着一匣儿骨殖疾归去。休绕着这千里关山放声哭。
杨景云:呀。后面喊声起。敢是追兵来了也。正末云:哥哥你先走。等我敌住他。唱:猛听的城边喊声举。早捲起足律律一阵黑尘土。
多敢是韩延寿那厮紧追逐。恼了咱嘉州孟太仆。
生咬定牙关自当住。那怕有十面军兵暗埋伏。
且和他战个九千合来决胜负。也不是我杀人心忒狠毒。
管教他便人亡马倒都做血糊突。若放了他一个儿抹的着回家路。
哎。兀的不屈沈杀俺宣花也这柄蘸金斧
你听了我声音耳不聋。
你觑了我容颜眼不矇。
杨景云:这个小将军是谁。正末唱:这个是你那佘太君的偏怜子。
杨景云:老将军。你可是谁。正末唱:我是你老爹爹杨令公。
杨景云:原来是父亲和兄弟。您近前来说话。怕做甚么。正末云:孩儿也。你靠后些。你是生魂。我是死魂。你听我说与你咱。杨景云:父亲你说。您孩儿是听咱。正末云:您父亲因与番兵交战。困住两狼山虎口交牙峪。𥚃无粮草。外无救军。不能得出。撞李陵碑身死。您兄弟七郎。打出阵来求救。被潘仁美贼臣。将您兄弟绑在花标树上。攒箭射死。如今韩延寿将我骨殖。挂在幽州昊天寺塔尖上。每日轮一百个小军。每人射三箭。名曰百箭会。着我如今疼痛不止。以此特特托梦与你来也。杨景做悲科云:父亲。您孩儿那𥚃知道这般冤苦。到来日追斋累七。超度父亲和兄弟也。正末唱:早两下却相逢。
则待将纸钱儿发送。
儿也怎不记的俺和番家苦战攻。
被他围如铁桶。
向前呵粮又空。
褪后呵路不通。
只除非会驾风。
才出的他兵几重。
想着俺做一世雄。
肯投降苟自容。
拚的个触荒碑一命终。
至今草斑斑血染红。
一灵儿还怕恐。
呀。打的他就地挺。
谁着你恼了天丁。也不用天兵。
就待劈碎你这天灵。磕擦的怪眼睁。
掿双拳打不停。飕飕的雨点倾。
直打的应心疼。非是咱不脩行。
见雠人分外明。若不打死您泼残生。
这冤恨几时平。韩延寿云:好打。好打。你且说个名姓与我知道。敢这等无礼。正末唱:哎。
你个韩延寿早噤声。还问甚姓和名。
正末做拿韩延寿科:唱:
呀。则我这杀人和尚灭门僧。
便铁金刚也劝不的肯容情。俺兄弟正六郎杨景镇边庭。
带云:韩延寿。唱:也不则你兵临在颈。再休想五千人放半个得回营。
挽李赓芸联 清 · 待考
对联
清贫若张君游,悲愤若韩长公,是生平海内闻知,何事盖棺明志节;
遗爱如郑子产,立身如柳下惠,料他年冶南父老,直应洒泪奉烝尝。
咏史(上) 萧望之 宋末元初 · 陈普
七言绝句
石显深持两世枢,尚书何苦恋中书。
九原若遇韩延寿,祇共咨嗟叹两疏
⑴ 自注:望之以恔杀延寿,负北一歉而终反诸其身,不学之过也。
老杜浣花溪图引(1088年) 北宋 · 黄庭坚
① 原注:《金陵续帖》山谷有草书此诗,其间多不同。按:今把异文以“草书作某”注正文下。一作苏泂诗。
拾遗流落锦官城,故人作尹眼为青。
碧鸡坊西结茅屋,百花潭(草书作底)濯冠缨。
故衣未补新衣绽,空(草书作独)(原校:一作峥嵘)胸中书万卷。
(草书作谭)道欲度羲皇前,论诗未觉国风远。
干戈峥嵘暗宇县,杜陵韦曲无鸡犬。
老妻稚子且(草书作但)眼前,弟妹飘零不相见。
此公乐易(草书作逸)真可人,园(草书作田)翁溪友肯卜邻。
邻家有酒邀皆去,得意鱼鸟来相亲
浣花酒船(草书作江楼)散车骑,野墙无主看(草书作烂漫列)桃李
宗文守家宗武扶,落日蹇驴驮醉起。
愿闻解鞍脱(草书作干戈解)兜鍪(自注:《书·太甲(当作《说命》)》惟甲胄起戎,注:甲,铠;胄,兜鍪也。《汉·韩延寿传》被甲鞮鍪,注:即兜鍪也。退之诗:边封脱兜鍪。),老儒不用(草书作愿)千户侯
中原未得平安报,醉里眉攒万国愁。
生绡铺墙(草书作壁)粉墨落,平生忠义今寂寞。
儿呼不苏驴失脚,犹恐醒来有新作。
常使诗人拜画图,煎胶续弦千古
⑴ 草书作浣花溪边筑
⑵ 原校:一作终风且霾
⑶ 草书作出。自注:《庄子》:井蛙不可以语于道。
⑷ 自注:《世说》:简文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木,不(《世说·言语》林木作林水,无不字)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⑸ 自注:杜诗: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是家。又云:桃花一簇问无主。
⑹ 自注:老杜云:熊儿幸无恙,骥子最怜渠。又有示宗文、宗武两诗,《宗武生日》诗注云:宗武,小字骥子。陈无己《和饶节咏周昉画李白真》诗云:君不见浣花老翁醉骑驴,熊儿捉辔骥子扶。金华仙伯哦七字,好事不复千金摸。谓此也。金华,谓山谷。
⑺ 自注:老杜《忆昔》云:老儒不用尚书郎。乐府《木兰歌》:木兰不用尚书郎。
⑻ 草书作信。自注:杜诗:夕烽来不近,每日报平安。
⑼ 原校:一作清扬之间(自注:《庐阜杂记》:远法师结白莲社,以书招渊明造焉,远勉以入社,陶攒眉而去。)
⑽ 煎山谷集作神,千古草书作古今
⑾ 自注:东方朔《十洲记》:煮凤喙、麟角,合煎作胶,名为续弦胶。《博物志》:汉武时,西海国献胶五两,以付外库。馀半两,使者佩以自随。后从帝射于甘泉。帝弓弦断,西使乞以所馀胶续之,弦遂相著,使力士各引一头,终不相离。因名续弦胶。杜诗:麟角凤嘴世莫辨,煎胶续弦奇自见。杜牧之《读韩杜》云: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天外凤凰谁得髓,无人解合续弦胶。
共 1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