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如乾

共 3 首
南汉修慧寺千佛塔歌(光绪二十六年作) 清末 · 黄遵宪
塔为南汉刘张时建,弟一层有铭文曰:‘敬劝众缘,以鸟金铸造千佛塔七层于敬州修慧寺创塔亭,供养虔,繄归善土,望皇躬玉历千春,瑶图万岁。然愿郡坛□□,□□康平,禾麦丰饶,军民宁□,□雨顺调,□境歌咏。□□□□方隅,次以九宥三涂,□□□乐,亡魂滞魄,咸证人天。□□周围,常隆瞻敬。以《大宝》八年乙丑岁大吕之月,设齐庆赞。’铭皆阴文。以光孝寺东西铁塔证之,其三面当尚有题名,如乾亨寺铜钟款,或并有众缘弟子名。然无从寻视矣。此塔创建至今九百余年,《广东通志》、《嘉应州志》皆失载,即吴石华广文《南汉金石志》搜罗极富,亦不之及。塔高约三四丈,上七层为铁铸,下垒土筑成,无从攀登,故不知塔顶有铭。乙丑兵燹以后,略毁而未坏。嗣为群儿毁伤,日久遂圮。余归里后求之邻家,得塔铭一方。续得弟五层全层,又得弟三弟四层之三方,及第二层之一方。考弟二层有七十七佛,弟三层六十七佛,弟四层五十七佛,弟五层三十七佛。由是推知弟六层有十二佛,每面二百五十佛,合计则千佛也。最高之七层为合尖顶,应无像。弟四层大佛旁,有小字曰东方善德佛、北方相德佛、西方无量寿佛。南方残缺,以释典考之,当是南方栴檀德佛。佛皆趺坐敛袖,乘以莲花。自弟二至弟六层,皆方隅。下有檐,宽约四寸。檐角有蟾蜍形,似以之系铃者。唯弟一层无檐,有立像二,在两隅,似是四天王,其数应不在佛中也。考敬州州于南汉主刘晟乾和三年,即潮州之程乡县升为州,领悬一。修慧寺不入志中,寺址亦未悉所在。塔距余家仅数牛鸣地,岿然立冈上,亦无塔亭。故老传言,乾隆初年,由前州牧王者辅,于今之齐州寺移来。寺去塔不远。然修慧寺何以易名?志既失载,又无碑可证矣。余所得残整各块,均置于人境庐。其塔铭则供息亭中。已嘱温慕柳检讨补入新志中,复作此诗以志缘幸。
天龙不飞海蛟起,遥斥洛州为刺史。
万事萧闲署大夫,仍世风流作天子。
无愁天子安乐公,黄屋左纛夸豪雄。
当时十国均佞佛,此国佞佛尤能工。
八万四千塔何处,敕司特用乌金铸。
石趺铁盖花四围,宫使沙门名列署。
千家设供争饭僧,百姓烧指添然灯。
一州政得如斗大,亦造窣堵高层层。
此塔周围佛千位,十方弟子同瞻礼。
宝林铜钟广欢缘,云华石室谁作记?
坐花共数莲几枝,剔锈尚余铭百字。
下言人鬼共安康,上祝国皇寿千岁。
噫嘻刘氏五十年,一方岭蛋殊可怜。
画地为牢聚蛇毒,杀人下酒垂蛟涎。
离宫深处即地狱,铁床汤镬穷烹煎。
兔丝吞骨龙作醢,诸刘遗种无一全。
人人被发欲上诉,亡魂怨魄谁解冤?
编玉为堂柱念四,媚川采珠人八千。
垒山日输赎罪石,入城亦费导行钱。
钱王媚佛善搜括,比此尚觉差安便。
卖儿贴妇竭膏血,一塔岂有功德缘!
尔时王此昏荒国,方诩极乐忉利天。
红云张宴饱荔子,素馨如雪堆花田。
朝出呼鸾引幢盖,暮归走马委珠钿。
鱼英供壶甘露味,翠屏舞镜春风颠。
大体双双学猪媚,微行侧侧携蟾仙。
楼罗检历纵嬉戏,候窗设监酣醉眠。
女巫霞裾坐决事,彼昏只倚常侍贤。
自谓此乐千万岁,还丹不服贪流连。
谁知执梃降王长,屈指造塔刚七年。
星流雨至时事改,风轮转劫无不坏。
铜壶滴漏几须臾,倏忽到今九百载。
金蚕往往卖珠市,玉鱼时时出银海。
康陵荒废马坟空,此塔金身岿然在。
赐田补钵亦荒芜,废像模铜失光彩。
人间理乱百不闻,菩萨低眉犹故态。
吁嗟乎,佛虽无福亦无殃,而今宗教多荒唐。
木铎广招诸弟子,白绢妄说空家乡。
中西同异久积愤,一朝糜烂如蜩螗。
谁人秉国竟养盗,坐引强敌侵畿疆?
天魔纷扰修罗战,神兵六甲走且僵。
大千破碎六种动,恐与佛国同沦亡。
长安北望泪如泻,空亭徘徊夕阳下,问佛不言佛羊哑。
赵佗窃号何真降,孰能保此一方者?
别黄鹤楼 明 · 王俨
七言律诗
五载悠悠滞鄂州①,宾朋暇日几登楼。
三分割据今谁在,江汉朝宗万古流。
尊酒移时成往事,乾坤到处泛虚舟②。
题诗遣兴聊为别,莫作羊公片石留③。
【校注】 (1)鄂州:春秋属楚,秦属南郡,汉为江夏郡,隋废郡,改置鄂州。炀帝初改为江夏郡,唐复置鄂州,宋因之。元置鄂州路,后改武昌路。明初改为武昌府,属湖广。 (2)虚舟:空舟。《淮南子·诠言》:“方船济乎江,有虚舟从一方来,触而覆之,虽有忮心,必无怨色。”陶渊明《五月旦作和戴主簿》:“虚舟纵逸棹,回复逐无穷。” (3)羊公:谓羊祜。《晋书·羊祜传》载:晋武帝时,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达十年之久,及卒,“襄阳百姓于岘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堕泪碑”。 此诗当为作者离武昌赴陕西所作。首联回顾往昔,眷眷情怀,深深不已;颔联怀古,感叹人事不久,江汉长流;末二联畅抒别情,深感宦海茫茫,如乾坤虚舟,故题诗乃为赠别,非慕羊公之浮名。
文房四事中墨砚入古纸入古者已罕见而笔则不入古此坚脆之分也然四者如乾之四德与地之四方岂可阙一哉兹得明雕漆匣恰宜置文房四事于中而藏于书屋因即以名之盖向之咏咏其事也(向有咏文房四事诗)今之咏咏其藏也事虽同而意各殊因为之序
久为草语岂无稽,四事文房要欲齐。
燥湿得宜收亦易,簪濡有藉用休挤。
文当斤艳方遵轨,书在藏锋似印泥。
怀素祗称珍败物,岂如砚匣伴玻瓈
⑴ 俗云墨久为宝笔久为革盖不以为珍也
⑵ 徐陵玉台新咏序云琉瓈砚匣按魏书天竺国人能铸石为玻瓈又潜确𩔖书言玻瓈出南甫与水精相似其用药烧者入手轻有气眼与琉瓈相似是陵之所言琉瓈实即玻瓈而玻瓈质尤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