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周钟瑄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33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一曲蛮歌酒一卮,使君那惜醉淋漓。
但令风物关王会,我欲从今学画师
⑴ 编者按:「物」,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作「土」。
⑵ (此诗又载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艺文〉)。(黄美娥编校)
云根不堕地,牢落东山头。
天风与海水,争激怒生疣。
断鳌足簸扬,支祈任沉浮。
状若银河翻,回星漂斗牛。
又若乘杯渡,一粒乱中流。
山水有常性,动静安足求。
呼龙与之语,掀髯嗔我尤。
静极而动生,天地一浮沤(一作鸥)
大笑挥龙去(编者按:「去」,周钟瑄《诸罗县志》作「云」,疑误。),浮沙云未收(黄美娥编校)
⑴ 编者按:「堕」,连横《台湾诗乘》作「坠」。
⑵ 编者按:「牢」,连横《台湾诗乘》作「半」。
罗山山水海东雄,绵亘千里踪难穷。
朝盘赤日三千丈,浩气直与海相烘。
南抵茑松北半线(作者注:「地名。」),宛然块玉横当中。
职方禹贡虽未载,厥壤上上将无同。
惜哉大甲与中港(作者注:「二社名。」),逼窄将次入樊笼。
后垄吞霄勿复道,犊车荦确走蛟宫。
天低海阔竟何有,环山叠裹如群峰。
坡陀巨麓一再上,划然轩豁开心胸。
竹堑分明在眼底,千顷万顷堆葑茸。
从此(编者按:「此」,周钟瑄《诸罗县志》作「他」,疑误。)地老无耕凿,下巢鹿豕上呼风。
北邻南嵌亦尔尔,淡水地尽山穹窿。
东有磺山西八里(作者注:「山名。」),银涛雪浪争喧轰
鸡笼小瓮坚如铁,红夷狡狯计非庸。
蛮烟瘴雨今昼暗,石寒砌冷鸣霜蛩。
中有乌蛮事驰逐,狂奔浪走真愚蒙。
可怜作息亦自解,但知顺则难名功。
我来经过聊纪载,惭非椽笔愧雕虫。
他年王会教图此,留此长歌付画工(黄美娥编校)
⑴ 作者注:「二社名。」
⑵ 作者注:「社名。」
⑶ 作者注:「社名。」
⑷ 作者注:「社名。」
⑸ 编者按:「轰」,连横《台湾诗乘》作「韸」。
⑹ 作者注:「社名。」
⑺ 编者按:「今昼暗」,连横《台湾诗乘》作「昼亦暗」。
⑻ 编者按:「石」,连横《台湾诗乘》作「谷」。
⑼ 编者按:「愧」,连横《台湾诗乘》作「徒」。
社里朝朝出,同群担负行。
野花头插满,黑齿草涂成。
赛胜缠红锦,新妆挂白珩(作者注:「顶常挂玛瑙珠。」)
鹿脂荼抹惯,欲与麝兰争
⑴ (作者注:「番抹鹿油以为香。」)。(施懿琳编校)
蛮岛亦飞雪,玲玲彻玉壶。
经年寒不已,见月影俱无。
积素疑瑶圃,高空似画图。
惟于炎海外,方觉此山孤(施懿琳编校)
⑴ 编者按:「炎」,彭国栋《广台湾诗乘》作「灾」。
① 此组诗收于高拱乾《台湾府志》〈艺文〉,又载周元文《重修台湾府志》〈艺文〉、陈汉光《台湾诗录》。编者按:彭国栋《广台湾诗乘》:「余又从诸罗县志得台湾杂咏十首」,实际只录八首。
疑是羲皇上古民,野花长见四时春。
儿孙满眼无年岁,头白方知属老人(此诗又载周钟瑄《诸罗县志》〈艺文〉、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艺文〉、卢德嘉《凤山县采访册》〈艺文〉、赖子清《台湾诗醇》、彭国栋《广台湾诗乘》。编者按:《重修凤山县志》题作〈番俗〉)。(施懿琳编校)
① 此组诗收于高拱乾《台湾府志》〈艺文〉,又载周元文《重修台湾府志》〈艺文〉、陈汉光《台湾诗录》。编者按:彭国栋《广台湾诗乘》:「余又从诸罗县志得台湾杂咏十首」,实际只录八首。
纪叟中山浪得名,何如蛮酒拨醅清。
宁知一醉牢愁(编者按:「愁」,周钟瑄《诸罗县志》、彭国栋《广台湾诗乘》作「骚」。)解,几费香腮酿得成(此诗又载周钟瑄《诸罗县志》〈艺文〉、彭国栋《广台湾诗乘》)。(施懿琳编校)
① 此组诗收于高拱乾《台湾府志》〈艺文〉,又载周元文《重修台湾府志》〈艺文〉、陈汉光《台湾诗录》。编者按:彭国栋《广台湾诗乘》:「余又从诸罗县志得台湾杂咏十首」,实际只录八首。
药溪流水碧差差,不拟天寒出浴迟。
卒岁无衣双赤膊,负暄岩下曝孙儿(此诗又载周钟瑄《诸罗县志》〈艺文〉、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艺文〉、彭国栋《广台湾诗乘》、赖子清《台湾诗海》。编者按:《重修凤山县志》、《台湾诗海》题作〈番俗〉)。(施懿琳编校)
⑴ 编者按:「差」,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彭国栋《广台湾诗乘》作「参」。
⑵ 编者按:「拟」,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作「碍」。
① 此组诗收于高拱乾《台湾府志》〈艺文〉,又载周元文《重修台湾府志》〈艺文〉、陈汉光《台湾诗录》。编者按:彭国栋《广台湾诗乘》:「余又从诸罗县志得台湾杂咏十首」,实际只录八首。
酿蜜波罗摘露香,倾来椰酒白于浆。
相逢岐路无他赠,手捧槟榔劝客尝(此诗又载周钟瑄《诸罗县志》〈艺文〉、李丕煜《凤山县志》、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艺文〉、薛志亮《续修台湾县志》、卢德嘉《凤山县采访册》〈艺文〉、赖子清《台湾诗醇》、彭国栋《广台湾诗乘》。编者按: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录为劳之辨之作。彭国栋《广台湾诗乘》注云:「此首亦见劳之辨〈台阳杂咏〉。」)。(施懿琳编校)
⑴ 编者按:「赠」,彭国栋《广台湾诗乘》作「语」。
① 此组诗收于高拱乾《台湾府志》〈艺文〉,又载周元文《重修台湾府志》〈艺文〉、陈汉光《台湾诗录》。编者按:彭国栋《广台湾诗乘》:「余又从诸罗县志得台湾杂咏十首」,实际只录八首。
生年十五鬓鬖鬖,招得儿夫意所甘。
岂但俗情偏爱女,草中都不长宜男(此诗又载周钟瑄《诸罗县志》〈艺文〉、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艺文〉、彭国栋《广台湾诗乘》、赖子清《台湾诗海》。编者按:《重修凤山县志》、《台湾诗海》题作〈番俗〉)。(施懿琳编校)
共 33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