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奕詝

相关人物:共 52 位
共 52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99—1856 【介绍】: 清四川大宁人,寄籍甘肃固原,字欣然。
行伍出身。
为杨遇春所识拔,擢为游击。
道光间累擢为提督,历四川、湖南、固原各地。
太平军起,文宗特调为广西提督。
三年任钦差大臣,尾随太平军至天京(今南京),建江南大营。
六年,大营兵溃,退至丹阳病死(一说自缢)。
谥忠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54 【介绍】: 清江苏通州人,字兰检,又字书常。道光十五年进士。授编修。咸丰三年,连擢内阁学士、兵部右侍郎、督安徽学政,驻太平府。次年,城陷,为太平军所俘,死于江宁。谥文节。
维基
孙铭恩(1803年—1855年),字书常,号兰检,江苏通州(今南通市)人,清末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道光十五年(1835年)登乙未科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
累迁詹事。
咸丰二年(1852年)典试广东。
咸丰三年(1853年)连升内阁学士、兵部侍郎,出督安徽学政。
此时,省会安庆已被太平军佔据,安徽学政驻于太平府办公。
次年,因父亲生病,上疏请求开缺探病,文宗怀疑其逃避,严厉斥责,允许其回籍,待请假期满后,降补三四品京堂。
不到一月,太平军逼近太平府,孙铭恩不听劝阻,执意留在城内,以證明自己清白,称“城亡与亡,以明吾心!”。
城破后,被押送至江宁(今南京),誓死不降,与其仆人范源皆被处决。
朝廷追赠内阁学士,入祀京师及安徽、江苏昭忠祠。
并授骑都尉世职,谥文节。
清史稿》有传。
著有《孙文节公遗稿》等。

人物简介

维基
林扬祖(1800年—1883年), 字孙诒,号岵瞻,晚号觉斋。
福建莆田县人,金紫林后裔。
清朝政治人物,教育家,书法家。
诰授通奉大夫、晋授光禄大夫,官至甘肃布政使、署陕甘总督。
道光九年(1829年)登己丑科进士,授官刑部主事,升员外郎,记名御史,充方略馆纂修。
道光二十年(1840年),任广西主考。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乞归,终养祖母。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回京军机处行走、刑部云南司员外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补湖广道监察御史,后任兵科给事中。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稽查京师粮仓时,所陈利弊受到皇帝的嘉许采纳,同年充顺天乡试同考官。
期间授巡城御史,奉命巡视南、北城。
道光三十年(1850年8-9月),时任工科掌印给事中的林扬祖与翰林院侍读学士孙铭恩、湖广道御史何冠英先后上书咸丰皇帝,支持在福州退休养病的林则徐,弹劾福建巡抚徐继畲允许洋教士入住福州城内,史称“神光寺事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61 【介绍】: 清宗室,号端友。
肃顺兄。
道光间袭封郑亲王。
咸丰间,颇受重用,曾任领侍卫内大臣。
咸丰帝临终,与载垣、肃顺等受命为赞襄政务八大臣之一。
祺祥政变起,被迫自杀。
杜翰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66 【介绍】: 清山东滨州人,字继园。
杜受田子。
道光二十四年进士。
初供职翰林院,屡擢至工部左侍郎,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咸丰十年附和肃顺等人,为咸丰帝临终前同受顾命八大臣之一。
同治帝继位后抗言垂帘听政甚力,祺祥政变后革职。
维基
杜翰(1806年—1866年),字鸿举,号继园,山东滨县(今滨城区)人,晚清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帝师杜受田长子。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登甲辰科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检讨。
咸丰三年(1853年)咸丰帝念其父劬劳,擢杜翰为工部侍郎,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办理京城巡防事宜,甚受倚重。
咸丰十年(1860年)随咸丰帝逃热河。
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病重,遗命杜翰等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反对两宫太后垂帘听政。
同年,两宫太后与恭亲王先到达北京,发动祺祥之变,罢免八大臣职务,赐死载垣、端华,斩杀肃顺。
杜翰反对垂帘最积极,惟因杜受田子免死革职,流放新疆,后被赦免,从此闭门不出。
同治五年(1866年)卒。
饶桂丰 朝代:晚清

人物简介

维基
饶桂丰,贵州威宁人,晚清官员,同进士出身。
咸丰二年(1852年)清文宗登极壬子恩科进士,三甲九名,后事不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53 【介绍】: 清山西寿阳人,字幼章,一字子孺。祁寯藻弟。道光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官至江宁布政使。太平军攻南京时,力疾守城,卒于城上,谥文节。
维基
祁宿藻(1801—1853年),字幼章,山西寿阳人。
官至江宁布政使。
太平军攻佔江宁(今南京)时殉难。
道光十八年(1838年)进士,同榜有后来的名臣曾国藩,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授编修。
以召对得到宣宗赏识,特授湖北黄州府知府,调武昌府。
正值湖北连年洪水,祁宿藻赈灾防洪,政绩卓著。
破格提拔为广东盐运使,迁按察使,又迁湖南布政使,剿灭韶州数县土匪,赐花翎。
调江宁布政使。
咸丰元年(1851年),黄河决口,大学士杜受田奉命赈灾,疏请以宿藻督办江北赈济事务。
不久,太平军将东下,南京告急,宿藻飞驰返回,尽力筹备守城事宜,然而督抚仓皇失措,各存意见,宿藻劝谏不听。
太平军兵临城下,宿藻亲自登城指挥战斗,援兵不至,自知大势已去,在城上呕血数升而卒。
城陷时,署布政使盐巡道涂文钧、江安粮道陈克让、江宁知府魏亨逵、同知承恩、通判程文荣、上元知县刘同缨、江宁知县张行澍均殉国。
同治初年,清朝平定江南之后,其兄隽藻派人在城北偏僻之地寻获其遗榇。
曾国藩得知后,申请附祀于祥厚专祠,追谥文节。
文宗深为悼惜,破格优恤,赠右都御史,荫一子以知州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61 【介绍】: 清广西桂林人。
字伯韩,一字濂甫。
道光十五年进士。
为御史时数上疏论时务,以抗直闻。
家居办团练以抗太平军。
后以道员总团练局,助守杭州,城破死。
文宗桐城派,有《怡志堂诗文集》。
晚晴簃诗汇·卷一三八
朱琦,字濂甫,号伯韩,临桂人。道光乙未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御史,议叙道。殉难。有《怡志堂稿》。
全台诗
朱琦(?~?),字伯韩。广西临桂人。清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官编修,著有《怡志堂诗稿》。〈战澎湖〉一首,歌咏康熙平定台湾,见连横《台湾诗乘》卷一,今据以移录。(吴福助撰)
维基
朱琦(1803年—1861年),字濂甫,号伯韩,清朝广西桂林府临桂县(今广西桂林市)人。道光十五年(1835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以气节自励,升任为御史,候选道。鸦片战争后,多次上疏切论时务,著《名实说》,指出当时社会名实相悖状况,屡上疏切论时务,以抗直闻名,称为名御史。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告归。咸丰年间,在乡治办团练以抗太平军,以全家保举张国梁。咸丰八年(1858年)入浙江巡抚王有龄幕府,参赞军事。咸丰十一年(1861年)以道员总理团练局,太平军攻杭州,城破身死。封骑都尉世职。能诗文,宗桐城派,著有《怡志堂文集诗集》《台垣奏议》。
李惠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李惠(?
—1853年),字惠人,陕西华阴人。
清朝道光、咸丰年间政治人物,官至山东巡抚。
任内防堵太平军,不遗余力。
李惠为道光二年(1822年)进士,直隶即用为知县,补抚宁知县,又调青县。
历官沧州、深州,擢为大名知府。
调保定,升任大顺广道,迁按察使。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擢顺天府尹。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出任江苏布政使,因病退职。
道光三十年(1850年),重新起用为甘肃布政使。
咸丰元年(1851年),擢河南巡抚。
咸丰二年(1852年),调山东巡抚。
当时太平军自武昌东下攻打南京,李惠派遣精兵二千支援,并亲赴兖州、沂州、曹州各府查看形势,分兵防守险要地段;还令黄河渡船全部经过曹县刘家口、单县董家口,断绝其他渡口私渡,并大力搜捕捻军。
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徐州反清民军蜂起,李惠再次前赴兖、沂、曹诸府督防。
不久,扬州失陷,太平军继续北伐,李惠令防军分三路防御。
此后数月,指挥各路军马堵截,最终太平军无法攻入山东。
自从太平军兴起以来,清朝各地官吏能够做到守住本地领土且能出境进剿者,仅李惠一人,故深得咸丰帝嘉许。
不久,李惠卒于任上,朝廷追赠总督、太子少保,谥恭毅。
载垣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61 【介绍】: 清宗室,爱新觉罗氏。
康熙帝第十三子胤详五世孙。
道光初袭爵怡亲王,任御前大臣行走,受顾命。
咸丰帝即位,日受信用。
十年,以钦差大臣赴通州与英法联军谈判。
拘囚巴夏礼。
旋随咸丰帝逃热河。
咸丰帝死,受遗诏与端华、肃顺等八人为襄赞政务王大臣,掌握朝政。
未几慈禧太后勾结恭亲王奕䜣发动辛酉政变(祺祥政变),迫令自尽。
共 52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