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奕詝

相关人物:共 52 位
共 52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江宁人,字熙之。
同治优贡,候选训导。
文宗桐城派,诗境寒瘦。
有《扁善斋集》。
晚晴簃诗汇·卷一六六
邓嘉缉,字熙之,江宁人。优贡,候选训导。有《扁善斋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浙江嘉兴人,字云伯,号柳东,又号勺园。
嘉庆二十五年进士。
官宁波府学教授。
治经通汉宋,古文宗桐城。
精声音训诂,工诗,善词。
有《三家诗异文疏證》、《十三经诂答问》、《石经阁文集》。
晚晴簃诗汇·卷一二八
冯登府,字云伯,号柳东,嘉兴人。嘉庆庚辰进士,改庶吉士,授知县,改宁波教授。有《石经阁诗略》、《拜竹诗龛诗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82—1856 【介绍】: 清满洲镶蓝旗人,郭佳氏,字子朴,号鹤舫。
嘉庆十年进士。
授检讨。
历礼、兵、刑、工、户部侍郎。
道光初任内务府大臣,两署漕运总督。
七年,命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次年授军机大臣,官至文华殿大学士。
他当国二十余年,门生故吏遍内外,权倾一时。
鸦片战争间,力主和议。
咸丰帝即位后被黜。
晚晴簃诗汇·卷一一七
穆彰阿,字鹤舫,满洲旗人。嘉庆乙丑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官至文华殿大学士。有《澄怀书屋诗钞》。
维基
穆彰阿(1782年—1856年),字子朴,号鹤舫,别号云浆山人,郭佳氏,满洲镶蓝旗人。
晚清重臣曾国藩的师傅,曾经提拔曾国藩。
出身于官僚家庭,父亲是广泰。
嘉庆十年(1805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检讨。
曾任军机大臣、翰林院掌院学士、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太子太保等职。
道光八年(1828年)入军机处,任军机大臣达二十馀年。
善于揣摩道光皇帝的心理,“终道光朝,恩眷不衰”,人称“在位二十年,亦爱才,亦不大贪,惟性巧佞,以欺罔蒙蔽为务”,后担任漕运总督。
门生遍满朝野,号称“穆党”。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穆相亦提拔曾国藩,二人有师生之谊,曾国藩的迅速发迹,实离不开穆彰阿的提携。
鸦片战争爆发,支持琦善,将林则徐、邓廷桢等革职。
军机大臣王鼎甚愤穆彰阿误国,闭户自缢,冀以尸谏。
鸦片战争后,穆党独揽朝政,官场弥漫著因循守旧的氛围。
官员贿赂公行,弟子辄以及炭敬、冰敬、瓜敬之类投报,连曾国藩亦不例外。
咸丰帝即位,依杜受田之议,起用林则徐、姚莹等人,指责穆彰阿“保位贪荣,妨贤病国”,将其革职,永不叙用。
咸丰三年(1853年),穆彰阿捐纳银钱,赞助朝廷军饷,赐五品顶戴。
咸丰六年(1856年)病卒,年七十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56—1875 【介绍】: 即爱新觉罗·载淳。
清朝皇帝。
文宗子,那拉氏出。
咸丰十一年七月于热河嗣位,由肃顺、载垣、端华等八人辅政,宣布明年改元祺祥。
九月,上嫡母、生母两太后徽号为慈安、慈禧。
同月,还京师。
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奕诉发动政变,杀肃顺,赐载垣、端华自尽,改年号为同治,两太后垂帘听政。
慈禧太后专政时期自此开始。
在位时,湘、淮军镇压太平天国、捻军、回民、苗民起事,号为“中兴”。
奕诉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推行“洋务”。
于十二年正月亲政,十二月病卒。
谥毅皇帝。
晚晴簃诗汇·卷三
穆宗毅皇帝,文宗显皇帝子。
建元同治,在位十三年。
葬惠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88—1852 【介绍】: 清山东滨州人,字芝农。
道光三年进士。
授编修。
直上书房授文宗读,历十数年。
咸丰初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赴山东、江苏赈灾,卒于途。
谥文正。
维基
杜受田(1788年—1852年),字芝农,山东滨州旧城人(今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清朝重臣。
咸丰帝师。
道光三年(1823年),杜受田中会试第一,殿试二甲第一(传胪),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后为山西学政。
道光十五年(1835年),进京直上书房,授皇子读书。
道光十八年,升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充上书房总师傅、实录馆总裁。
咸丰帝登基后,加太子太傅兼吏部尚书,调刑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太平军起义,杜受田推荐林则徐、周天爵等有能力的大臣。
咸丰二年(1852年),山东、江淮地区受灾,亲赴灾区视察,途中染病,是年七月初九,卒于淮安清江浦,时年六十四岁。
咸丰帝十分悲痛,予谥文正。
一说杜受田栽培皇四子奕詝,有成就业之心,但道光帝有意立皇六子奕䜣为太子。
杜受田用计使得道光以“皇四子仁孝”为由立奕詝为太子。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二六
乔用迁,字见斋,号敦安,孝感人。嘉庆甲戌进士,官至贵州巡抚。赠太子少傅。有《有恒斋诗钞》。
维基
乔用迁(1788年—1851年11月16日,乾隆戊申-咸丰辛亥九月二十四日),字敦安,号见斋,又号恒斋、鉴斋。
湖北省汉阳府孝感县(今属孝感市孝南区)人,咸丰初年官至贵州巡抚、太子少傅。
早年为县廪生。
嘉庆十九年(1814年)中式甲戌科会试,殿试位列第二甲第八十七名。
授内阁中书。
二十二年(1817年),丁母忧回籍。
二十五年(1820年),服阙,九月,充军机章京。
道光二年(1822年)闰三月,补授内阁中书。
五年(1825年),升任内阁侍读,随即丁父忧回籍。
八年(1828年)二月,服阙,补原官侍读,仍兼充军机章京。
六月,充方略馆纂修官。
十一年(1831年)二月,京察一等,记名以道员、知府用。
十月,授广西南宁府知府。
十四年(1834年),调任桂林府知府。
十六年(1836年),升任甘肃巩秦阶道。
十八年(1838年)闰四月初二日,擢任广东按察使。
十九年(1839年),英吉利商人在广东市场私售鸦片烟,经钦差大臣林则徐、两广总督邓廷桢谕令上缴销毁,英国军舰移往澳门继续贩售;九月间,乔用迁偕同布政使熊常錞受林则徐令带领兵弁,数次于穿鼻洋、尖沙嘴炮击驱赶英舰。
十二月,得到林则徐奏报保奖。
二十年(1840年)二月,署理广东布政使。
九月初四日,升授山西布政使。
二十一年(1841年)十二月,因山西巡抚杨国桢赴任闽浙总督,乔用迁署理山西巡抚。
二十二年(1842年)四月,鸦片战争,浙江乍浦失守,江苏省城告急,道光帝廷寄六百里加急谕乔用迁选派将官管带预先挑选的太原、大同精兵一千人驰赴苏州交牛鉴、程矞采调遣。
五月,因天津可能被英军攻击,廷寄六百里加急谕乔用迁截回已启程前往江苏的山西兵一千人,改赴天津;又调用山西省所存抬炮、抬枪,挑选二三百杆,委员解赴天津交直隶总督讷尔经额收存备用,随后乔用迁奏报已经拨用抬炮、抬枪二百杆及铅丸火药运往天津。
讷尔经额奏请增兵防守天津海口,经兵部议请于各省兵额中酌量裁拨;乔用迁奏请于山西抚标左右二营、太原镇、大同镇所属各营内裁减马步守兵160名,并以突然裁撤兵额将造成兵丁生计困难,请自道光二十三年起各营兵额遇缺不补,限年完成裁减。
获得允准。
二十三年(1843年)十一月,因审理范守仔强奸未成本妇羞忿自尽一案未能查出疑窦,遭到议处。
二十五年(1845年)四月十四日,升任贵州巡抚。
贵州省苗民村寨平时有客民依附居住,经前任巡抚嵩溥清查苗寨,将客民户口编入保甲,不准续增,并奏定查核章程,每年将迁离的户口按册开除。
二十六年(1846年),乔用迁奏陈:「苗寨附居客民,或仍归原籍,或别徙他乡,固属事所恒有。
惟佔籍既久,生齿日繁,其子孙每有分户另居者。
各府厅州县,祇将旧户徙去者开除,不将分居户口载明,日久易滋流弊。
查分居客民,租垦荒山,自食其力,相安已久,即属编氓。
应请饬各地方官,督率村寨保长人等,将客民旧户徙去若干、现存若干、分户另居者若干,一律查载办理。
」获准实行。
二十七年(1847年),以湖北原籍水灾,捐银一万两以备赈济,受到交部优叙。
乔用迁奏言:「黔省民苗杂处,狱讼不平,酿患必巨,教唆之犯尤应严惩。
遵义举人周应先受贿干讼,请褫革。
」八月,奏报前任广东南韶连道刘晸昌在籍滋事,请暂行革职提审,获准。
二十八年(1848年)九月二十三日,赴京陛见。
因贵阳府定番州民人韦阿香盗枪走火身亡,知州童翚详文伪称田潘大打猎误伤;安顺府归化厅李陆氏被伍帼钧殴毙,署通判方联远违例不验尸,乔用迁奏请将二员革职获准。
又奏称贵州州县员缺不多,办理领运京铅、采购滇铜,往返需耗时二年,常有前次派运尚未返回、后次派运接连不断的急乱情形,加以升迁调任等事故,无人能署理职缺,请拣发曾经外任、现在吏部投呈履历的候选知县6员以供委任。
三十年(1850年),清平县城墙炮台坍塌,知县郑选士出力勘估及修理,乔用迁奏请奖叙。
二月,咸丰帝上谕命乔用迁遴选将弁督率兵勇堵截由湖南窜往贵州的匪徒。
三月,驰驿奏报湖南匪徒窜逼贵州边境,已严饬堵剿之情形;随后咸丰帝警告情乔用迁有除暴安良职责,「如玩泄从事,致苗匪鸱张或与楚匪句结煽动」将严行究责。
四月,以苗匪聚众抢劫、拒捕、杀害官员等案件已累积一百多件,乔用迁饬令候补知府胡林翼带兵深入苗疆搜捕,捕获案内大盗二百九十馀人,乔用迁又保奏、奖励出力办理的文武官员。
当时湖南会匪李沅发纠众滋事,扰动贵州边境;乔用迁遵旨派遣贵东道周作楫、古州镇总兵崇福、镇远镇总兵秦定三各带兵勇,于贵州、湖南省境防堵攻剿。
会匪又窜扰洪州太平山一带,经文武各官督兵攻击,生擒匪徒首领多名。
又会同湖南官兵追剿到水口等地,大有斩获,剩馀匪众由贵州边境的摩天岭翻山窜逃。
五月,逮捕李沅发,边境肃清,咸丰帝嘉奖乔用迁同心协力剿办,赏加太子少傅衔。
六月,咸丰帝认为湖南、贵州相邻,一向有会匪出没,最好趁此时军事告一段落之际,尽力整顿,谕令乔用迁会同湖广总督裕泰筹议增兵设防、团练、保甲等各事宜。
咸丰元年(1851年)九月二十四日,卒于任上,年六十四岁。
咸丰帝谕照巡抚例赐恤,赐祭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91—1862 【介绍】: 清江苏常熟人,字二铭,号邃庵。道光二年进士,授编修,官至体仁阁大学士。道咸两朝,屡值上书房。同治初,又为皇帝师傅。历官四十年,凡所规划,多崇大体。卒谥文端。
晚晴簃诗汇·卷一三○
翁心存,字二铭,号邃庵,常熟人。道光壬午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因病乞休,复起,以大学士衔管工部。赠太保,谥文端。有《知止斋诗集》。
维基
翁心存(1791年6月15日—1862年12月27日),字二铭,号邃盦,江苏常熟人。
翁心存出生于1791年6月15日,江苏常熟人。
父亲是翁咸封(1750-1810),曾考取举人,官至江苏海州学正,主要负责地方基层教育行政工作。
翁心存于道光二年(1822年)中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
咸丰、同治两朝大学士,早年任尚书房总师傅,是咸丰帝、恭亲王奕䜣、惠郡王绵愉的师傅,晚年入值弘德殿,侍读同治,历任工部尚书、户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
同治元年卒,谥文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94—1867 【介绍】: 清河南商城人,字芝台,一字叔滋。
嘉庆二十四年进士。
官至刑部、兵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
咸丰间会办五城团防,又上团防章程六条。
文宗卒,总理丧仪兼办定陵工程。
后与贾桢、沈兆霖等合疏请慈禧太后听政。
卒谥文勤。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三二
徐继畬,字松龛,五台人。道光丙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福建巡抚,内用太仆寺卿。有《松龛先生遗集》。
维基
徐继(1795年—1873年),字松龛,又字健男,号牧田、松龛先生,室名退密斋,山西代州五台县人。
生于乾隆六十年,卒于同治十二年,中国清朝学者,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先驱之一。
徐继畬最重要的著作是介绍世界各国风土人情的《瀛寰志略》,他在书中所推崇的西方政治制度,就当时而言,其思想是非常超前的。
虽然推崇西方制度,但也深知清朝现实,为人谨慎,仕途坎坷。
同治年间官至太仆寺卿,加二品顶戴。
徐继畬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出生在山西五台县东冶镇。
其父徐润第是进士出身,徐继畬从小便受到较为良好的家庭教育,并且曾经师从高鹗等名人。
道光六年(1826年),徐继畬考中进士,以朝考第一(朝元)被选为庶吉士,四年后成为翰林院编修,之后不久又成为陕西道监察御史。
期间上疏弹劾忻州知州史梦鲛以及保德知州林树云等人,并且上疏提议实行简政,深合道光帝意见,因此道光帝召徐继畬入朝觐见,向他询问各种时事,徐继畬都对答如流,深得皇帝欣赏。
道光十六年(1836年)十月,他开始担任广西浔州府知府。
之后又历任福建延建邵道,署理汀漳龙道。
道光二十年(1840年),当时时值鸦片战争爆发,英国军舰聚集厦门,与漳州近一水之隔。
当地百姓都大为惊恐,徐继畬督兵勇昼夜防守漳州,誓与城门共存亡,百姓因此得以安定下来。
因此,徐继畬得到了较好口碑。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徐继畬任两广盐运使,随即升任广东按察使。
次年,迁福建布政使。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升任广西巡抚,然而还未上任,就被改授福建巡抚。
当时正值闽浙总督刘韵珂因病乞假,徐继畬便代理闽浙总督,和外国人交往加密,了解到很多国外的各种情报,为此后编著《瀛寰志略》打下基础。
道光三十年(1850年),因为在福州发生的神光寺事件中处理事件的方法与当时在福州养病的林则徐以及其他一些官僚的意见不合,多次被言官弹劾。
咸丰元年(1851年),徐继畬因为「身膺疆寄,抚驭之道,岂竟毫无主见,任令滋扰」的理由被革职并召回北京,接受咸丰帝的当面问询。
咸丰帝对答完毕后,咸丰帝评价他为朴实,但终因言官弹劾势重,被降职为太仆寺少卿。
次年(1852年),吏部追查徐继畬在巡抚任内逮捕罪犯延迟一事,徐继畬因此被彻底罢官,回到故里。
当时正逢捻军之乱以及同治回乱,徐继畬协助官府率领团练协防辽州、上党、阳城等要地。
深受当时兼任山西巡抚的沈桂芬的好评。
咸丰六年(1856年)他被平遥超山书院聘为书院山长。
同治四年(1865年),徐继畬被重新起用,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并管理同文馆。
之后又任太仆寺卿,授二品顶戴。
同治八年(1869年)告老辞官,并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在家中去世。
清史稿》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97—1851 【介绍】: 清湖南湘阴人,字子湘,号石梧。
道光十二年进士。
授编修。
官至两江总督。
咸丰帝即位后为钦差大臣,赴广西镇压太平军,在武宣病死。
谥文恭。
有《芋香山馆集》。
晚晴簃诗汇·卷一三六
李星沅,字子湘,号石梧。湘阴入。道光壬辰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两江总督,加太子太保。谥文恭。有《李太恭公集》。
共 52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