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官文

相关人物:共 8 位
共 8 首

人物简介

维基
袁承业,字绍庭,号晓艇,山西省平阳府翼城县北关厢(今属临汾市)人。
咸丰三年癸丑科第二甲第五十七名进士出身。
历官不详,同治十二年(1873年)自翰林院编修迁湖广道监察御史。
十一月奏报风闻山西翼城县知县钱官俊、稷山县知县田依渠贪劣,请求彻查。
□十三年(1874年)二月任巡城御史巡视南城,奏参疏于防范白天抢夺的吏目,摘去顶戴勒令缉捕以使治安严明。
七月改掌江西道监察御史,奏请裁减釐金、禁止种植罂粟。
十月,巡视南城,奏请按例发给五城贫民棉衣、援案发给实银。
染病解任归乡,主讲晋阳书院。
卒于书院馆中,而被人发现家中没有储粮与遗财。
杨霈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杨霈(1790年—?
),字徽肃,号慰农、云石,官至湖广总督。
汉军镶黄旗人。
早年为监生。
道光二年(1822年)中举人,道光九年(1829年)成进士。
以知县即用,分发四川。
历署叙州府屏山县、隆昌县及重庆府巴县,道光十三年(1833年)实授巴县知县。
道光十五年(1835年)因病解任,不久丁母忧回旗。
道光十七年(1837年)服阙后,坐补原缺后以知州用,次年署茂州直隶州知州,又署重庆府綦江县知县、潼川府中江县知县。
次年再任巴县知县。
道光二十年(1840年)任保宁府剑州知州,委赴马边雷波越巂峨边屏山各厅县办理边防事务。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委署叙州府马边厅同知。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发往广东以知府差遣委用,筹办外海内河各炮台,任广东肇庆府知府,护理广东督粮道,兼署广州府知府。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升浙江督粮道、长芦盐运使。
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势如破竹,杨霈奉命带兵协同防堵,授直隶布政使,在胜保军营办事,加二品顶戴。
同年任顺天府尹。
次年驰往河南协同巡抚英桂办理防剿事宜,授湖北巡抚,兼署湖广总督。
咸丰五年,陈玉成等率部西进,击溃杨霈所部清军万余人于广济。
杨霈战败,是根本没见到太平军,“乱民一呼,而万众瓦解”。
德安(今安陆),汉阳、汉口皆陷,西安将军扎拉芬战死,巡抚陶恩培以下,大半殉难,朝廷以“坐视不救”罪撤杨霈之职,以荆州将军官文接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山东日照人,字心斋。道光十五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充军机章京。通天文、历算,善制器,督造地雷、石炮、火机皆验。同治年间官湖北督粮道,署按察使。有《造化究原》、《新火器说》。
黄鹤楼志·人物篇
丁守存(1810—1881) 晚清官员、军事科学家。
字心斋,号竹溪(竹石)、次海,晚号石涛钓叟。
山东日照人。
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
任户部主事、军机章京。
同治三年授湖北督粮道,在任十载,后署按察使。
通天文、历算,善制器。
同治七年(1868)九月,总督官文、李翰章,巡抚郭伯荫动工重建黄鹤楼。
丁守存作楹联及《重建武昌黄鹤楼碑记》,介绍了重建同治楼的建筑尺寸等,其史料价值超过学价值,为后代重建黄鹤楼提供了参考依据。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11—1889 【介绍】: 清江苏元和人,字蔚如,号子山,晚号艮庵。道光二十一年进士,历刑部主事、汉阳知府、浙江宁绍台道等官。晚年家居,筑怡园,为吴中名园,藏法书名画极多。有《眉渌楼词》、《过云楼书画记》等。
维基
顾文彬(1811年—1889年),字蔚如,号子山,晚号艮盦,江苏元和(今苏州市)人,进士出身。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进士,授刑部主事。
顾文彬为官清廉,但因道光年间汉臣不得重用,一直没有受到提拔。
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运动四起,兵祸延绵各省,清廷被迫起用汉臣平乱。
咸丰四年(1854年),顾文彬升为福建司郎中。
咸丰六年(1856年)湖北军情告急,授顾文彬补湖北汉阳知府,一年后又擢武昌盐法道,成为湖广总督官秀峰的幕僚军事,主管战时经济等事。
1861年,太平军攻陷苏州,顾文彬举家迁往上海。
当时上海形势亦然危急。
清廷自顾不暇,困居在上海的官绅只能联合自保。
顾文彬被公选为代表办团练。
他联合苏州知府吴云、冯桂芬等地方官绅建立“中外会防局”,后又提议向李鸿章的淮军请求增援。
他与吴云等筹措经费20多万两,排遣船只到安庆迎接李鸿章的救援部队。
在李鸿章和上海租界里的西方势力联手下,上海终于解围。
湖广总督官文(字秀峰)很欣赏顾文彬,诚邀他回到湖北共事,但遭顾文彬婉拒。
1864年夏天,顾文彬举家从上海迁回苏州铁瓶巷。
此后数年一直忙于家族事务。
同治九年(1870年)江苏巡抚丁日昌的极力推荐下,出任浙江宁绍台道,治理浙东沿海腐败横行的现象。
3年后顾文彬再次辞官,之后彻底离开官场。
王揆一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王揆一(1812年—1858年),字圣田,号槐轩。
河南新乡人。
进士出身。
王揆一,弱冠之年以头名进学,道光十五年(1835年)考中乙未科举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大挑一等,分发河工。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参加丁未科会试中式,殿试位列二甲,赐进士出身,以知县即用,分发湖南。
任湖南湘乡县知县,署湖南道州知州。
太平军进兵湖南,提督余万清赴道州防堵,闻敌兵至,弃城而逃。
王揆一自尽获救,朝廷追究失守之罪,议处革职发配新疆充军,经官文、胡林翼求情,准许在当地随军营效力赎罪。
期间多有军功,咸丰八年(1858年)开复原职。
同年随李续宾赴安徽三河围剿太平军陈玉成等部,结果太平军取得“三河大捷”,王揆一死于此役。
朝廷抚恤,赏银三千两治丧,以同知衔葬,谥忠烈。
子锡侯承袭云骑尉世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74 【介绍】: 清湖南巴陵人,字云卿。
道光二十四年报捐从九品,分发湖北。
咸丰间以办军需等事,为胡林翼、官文所赏识。
同治初补汉阳知府,官至两广盐运使。
曾汇刻《古经解汇函》、《小学汇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12—1861 【介绍】: 清湖南益阳人,字贶生,号润芝,亦作润之、咏芝。道光十六年进士。道光末署贵州镇远知府,镇压苗民及李元发起事。咸丰四年,以道员率勇由湘入鄂,进攻太平军。在鄂历按察使、布政使,署巡抚。六年,攻克武昌,实授巡抚。后派遣湘军李续宾等部进攻赣、皖。三河败后,仍支援曾国藩、曾国荃兄弟进攻安庆。林翼在鄂定厘金,通盐运,多方筹饷,为湘军后盾。十一年,在太湖县前线,督攻安庆,因陈玉成军西进,回援武昌,安庆之围不撤。是年八月,湘军破安庆,曾国藩奏捷,推林翼为首功。世亦并称二人为曾胡。同月,以久病在武昌咯血死。谥文忠。有《胡文忠公遗书》。
黄鹤楼志·人物篇
胡林翼(1812—1861) 清代官员。
字贶生,亦字润芝,湖南长沙府益阳人。
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
授编修,历任安顺、镇远、黎平知府及贵东道、四川按察使,官至湖北巡抚,抚鄂达七年之久,直至去世。
与曾国藩、彭玉麟、左宗棠并称为“同治中兴四大名臣”。
同治十年(1871)经总督李瀚章和巡抚郭柏荫奏请得旨后,于黄鹤楼后建立“官胡二公祠”奉祀官文、胡林翼。
胡林翼有题黄鹤楼联:“黄鹤飞去且飞去,白云可留不可留。”
维基
胡林翼(1812年7月14日—1861年9月30日),字贶生,号润之,湖南长沙府益阳(今益阳市赫山区)人,晚清中兴名臣、政治家、文学家、理学家、军事家,是湘军前身湘勇重要首领。道光丙申进士,官至湖北巡抚。祖父胡显韶,为诸生;父亲胡达源,任翰林院侍讲。胡林翼生于嘉庆十七年六月初六日酉时,少时风流无赖,然天资聪颖,“笃嗜《史记》、《汉书》、《左氏传》、《资治通鉴》既中外舆图地志,山川危塞、兵政机要,探讨尤力。”道光十年(1831年)在桃花江陶氏别墅娶两江总督陶澍之女陶静娟,婚后仍流连于秦淮河畔,陶澍说:“润之之才,他日勤劳将十倍于我,后此将无暇行乐,此时姑纵之。”道光十六年(1836年)24岁中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先后充任会试同考官、江南乡试副考官(文庆任主考官),道光廿年(1840)因江南乡试安徽录取人数超额事降一级(从七品)调用(文庆遭革职)。期间岳父陶澍去世,后父丧丁忧去职,长达七年,服阙后,捐纳内阁中书。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以知府分发贵州, 历任安顺、镇远、黎平知府及贵东道,“励志政事,军兴而后益以名节厉世,颇似信国少保”。在任强化团练、保甲,镇压黄平、台拱、清江、天柱等地苗族起义和湖南李沅发起义,后总结战争经验编成了《胡氏兵法》。太平军西征,湖北成为主战场,胡时任安顺知府,曾国藩推荐其襄助湖广总督吴文熔,咸丰四年(1854年)春,擢贵东道。出黔抗击太平军,胡率600名贵州练勇奔赴湖北战场,无奈尚未抵达武昌,吴已兵败自杀;7月,升四川按察使,仍驻防岳州;9月调湖北按察使,赴援九江。1855年3月,升湖北布政使,率大军回援武昌;4月,武昌失守,前三任湖北巡抚皆于任内阵亡,或被太平军逼迫自尽,武昌失守,至胡就任后才反败为胜守住武昌,并二度派兵拯救初用兵不知军的曾国藩部,奉诏署湖北巡抚,负责南岸军事,与曾国藩策划围攻武昌。领清军与太平军激战,三夺武昌,次年12月,第四场争夺战清才收复破武昌城,授胡湖北巡抚。咸丰七年(1857年),击溃陈玉成部,次年五月攻佔九江,不久合围安庆;十一月,主力李续宾部在“三河之战”全军覆没,其势遂受挫。咸丰九年(1859年),与曾国藩分兵四路进攻安徽。咸丰十一年(1861年)春,太平军攻入湖北,胡林翼率部回援,八月曾国荃攻下安庆,时皇帝咸丰病逝,胡闻讯大恸致病情加重,八月二十六日亥时,胡林翼在武昌病卒。胡与正房陶静娟生有一女胡端仪,咸丰三年(1853)五月嫁监察御史周开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70 【介绍】: 清浙江山阴人,字竹崖。道光十三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历任永平知府、顺天府尹、陕西巡抚等。咸丰八年,在直隶总督任上,以英法联军陷大沽炮台,夺官戍军台。后复起用,历陕西、山东巡抚,署湖广总督。还京,至刑部尚书。卒谥端恪。
维基
谭廷襄(?
—1870年),字竹厓,浙江山阴人,同进士出身。
道光十三年(1833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刑部主事,再迁郎中。
历官直隶永平府知府,保定府知府、顺天府尹、刑部侍郎。
咸丰六年(1856年)出为陕西巡抚。
咸丰七年(1857年)署直隶总督。
咸丰八年(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军攻佔大沽炮台,进军天津。
中英签订《天津条约》。
因钦差大臣僧格林沁参劾,谭廷襄被革职遣戍军台。
咸丰九年(1859年)以三品顶戴署陕西巡抚。
时值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款议未定,恭亲王奕䜣、文祥等奏请咸丰皇帝西巡,遭谭廷襄与陕甘总督乐斌上疏反对。
咸丰十一年(1861年)授山东巡抚。
山东诸郡县群盗蜂起,捻军自安徽入山东,幅军、长枪会、白莲教等同时反清。
僧格林沁大军驻山东督剿,谭廷襄率兵出省协助,并督各郡县团练防剿。
同治元年(1862年)兼署河东河道总督。
同治三年(1864年)入为刑部左侍郎,历工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户部左侍郎等职。
同治五年(1866年)湖北巡抚曾国荃疏劾湖广总督官文贪庸骄蹇,官文罢职,令廷襄署湖广总督。
同治六年(1867年)回京,署吏部侍郎,迁左都御史。
再迁刑部尚书,兼署吏部。
同治九年(1870年)卒,赠太子少保,谥端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