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陈咸

相关人物:共 1 位
共 1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汲黯乐禁密,陈咸愤疏逖。
苟怀齐契心,中外惟所适。
衡管属清通,屏翰藉材哲。
绾绶出承明,改服谢朝列。
扬旌向岭表,投传憩骆粤。
桂林秋不凋,炎江冬亦热。
仰见孤鸢堕,俯念双雁别。
千峰花事助春衫,犹滞江东雪后帆。
纵酒世能容阮籍,触屏语任教陈咸
林香破雾龙还蛰,薮泽张罗凤已凡。
十二珠帘晴不捲,处堂谁与辨呢喃。
湖海衔杯总岁星,金人此口不须铭。
花前红烛垂双穗,雪后寒光积一庭。
到眼风尘高枕过,频年聚散白头经。
呼儿诵读从吾拙,勿避陈咸睡触屏。
风鸣落木楚江秋,江上逢君兴转幽②。
往事萧朱能结绶③,今来李郭更同舟④。
崔生得句惊黄鹤,野老忘机驯白鸥⑤。
最是匣开双剑迥⑥,楼边紫气接天浮⑦。
【校注】 (1)民部:即户部。朱民部,其人不详。 (2)幽:谓兴致之深浓。 (3)萧朱:《汉书·萧望之传》附“萧育”:“少与陈咸朱博为友,著闻当世。往者有王阳、贡公。故长安语曰:‘萧朱结绶,王贡弹冠。’言其相荐达也。” 此暗指作者与朱民部。结绶:系结绶带。喻仕宦。《文选·颜延年〈秋胡〉》:“脱巾千里外,结绶登王畿。”李善注:“巾,处士所服;绶,仕者所佩。今欲官于陈,故脱巾而结绶也。” (4)李郭:《后汉书·郭泰传》:“泰,字林宗,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林宗唯与李膺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陆倕《以诗代书别后寄赠》: “李郭或周舟,潘夏时方驾。”潘夏,谓潘岳与夏侯湛。 (5)忘机:谓忘却机心。此句本《列子·黄帝》海上之人与鸥鸟游的故事。 (6)双剑:古代传说春秋时吴王阖闾令干将在匠门铸剑,铁汁不下,其妻莫邪自投炉中,铁汁乃出。遂成两剑,雄剑名干将,雌剑名莫邪。干将进雄剑于吴王,而藏雌剑。雌剑思念雄剑,常于匣中悲鸣。参见《吴越春秋·阖闾内传》。鲍照《赠故人马子乔》之六:“双剑将离别,先在匣中鸣。烟雨交将夕,从此遂分形。” (7)紫气:《晋书·张华传》:“斗牛之间,常有紫气。豫章人雷焕,妙达纬象,以为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华即补焕为丰城令。焕到县,掘狱屋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函,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送一剑与华,一剑自佩。华报焕书曰:‘详观剑文,乃干将也。莫邪何复不至?虽然,天生神物,终当合耳。’华诛,失剑所在。焕卒,子华为州从事,持剑行经延平津,剑忽于腰间跃出堕水。使人没水取之,不见剑,但见两龙,各长数丈,蟠萦有文章。没者惧而反,于是失剑。” 此诗为与友人泛舟眺望黄鹤楼之作。首联言作者与朱民部楚江偶遇,游兴更浓;颔联以汉之萧育、朱博、郭泰、李膺事喻己与朱民部相得甚欢;颈联写泛舟江上所感,充满闲适之趣;尾联以宝物必当合,写楼之灵异,亦暗寓与朱相遇之幸。
旧历元旦书怀七律二首之ㄧ 清末民国初 · 陈望曾
七言律诗
① 此组诗收于许天奎《铁峰诗话》,又载赖子清《台湾诗醇》、《台湾诗海》、〈南市诗乘〉、《台海诗珠》。
乡社归来负夙期,客中又见岁星移。
隔江隋柳空春色,旧国尧蓂失夏时。
犹守陈咸汉家历,还编陶令义熙诗。
占年自有衡门雪,皂帽新添鬓上丝(此诗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
子牟怀魏阙,陈咸思帝城。
他乡岂不美,吾土乐所生。
况复抚凋节,凭高怀上京。
山川不可见,葱郁凝神县。
紫气抱关回,玉斗侵城转。
负羽长杨猎,撞钟平乐宴。
高冠照华蝉,英俊皆比肩。
朝奏主父牍,夜召贾生贤。
五侯交荐币,诸公亟为言。
我生流离极,十年悲去国。
叶愿洛阳飞,鱼宁武昌食。
当弃关下符,一对危言策。
淮阴当日少年轻,官舍浑如寄旅亭。
十载凄凉甘组绿,三冬讽诵伴灯青。
才非徐孺惭悬榻,谄异陈咸岂触屏。
独幸亲逢陶谢手,每观一字并华星。
一字至七字诗 其三 (乾隆壬辰) 清 · 弘历
① 此虽非古体白乐天集中有之以题为韵因效其格作五伦诗其亦所以自儆也夫
父。
为乾,继祖。
一家长,诸子矩。
慈惠为教,清白勉树。
事君资同敬,陟山悲何怙。
治义终以复始,日严尊而弗妪。
陈咸冷语触万年,信过直躬益无取。
灵山何许问巫凡,狭地知难旋舞衫。
枕上病虽忧白傅,床前教肯愧陈咸
君宜借力宽诗课,我亦埋头事药椷。
种朮养凫随分足,岂因富贵堕涎馋。
西原世家与丽俱,上党阀阅名东区。
白眉人物北斗南,笔下历历生明珠。
陈咸本是达官产,苦行何为事筑板。
审知手中有金篦,知刮世界那律眼。
共 1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