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吕佺孙

相关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8—1663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桐城人,字绳甫,号戊生。明崇祯十三年进士。历浙江兰溪、东阳知县,迁兵部主事。弘光朝遭马士英陷害被逮。入清不仕,自号樗道人。有《亦园集》。
人物简介
姚孙棐,字纯甫,号戊生,桐城麻溪人,崇祯庚辰进士,官东阳知县,兵部主事,顺康间隐居,著《戊生诗集》。
维基
姚孙棐(?
—17世纪),字纯甫,号戊生,安庆府桐城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姚孙棐是万历二十九年进士姚之兰第四子,七岁就懂得写作,天启七年(1627年)中乡试副榜,但舍弃州判官职;到崇祯六年(1633年)中举人,次年(1634年)流寇侵犯桐城,县民不懂军事而恐惧,县令杨尔铭连夜请求支援。
参将潘可大来到,他带领亲友供粮协助;流寇围城攻四十日,他不畏风雪登城,设置火器攻击盗贼,城池得以保全。
崇祯十三年(1640年)他成进士,获授兰溪知县,以当地粮漕问题上疏减折粮饷;改任东阳后,发生许都之乱令东阳失陷,他命令主簿宋琦前往杭州求援,自己走到楼村山中,集结义士赵鸣皋等数千人谋求复城。
其时城中有狱囚三十六人感恩其德行,城陷后没有逃狱,他的儿子姚文鳌与囚犯合作,约定十七年(1644年)元旦义军攻城时和应,同期宋琦也带来游击陆超军队来到,因此收复东阳城。
朝廷以此功劳升任他为兵部职方司主事,再次击退流寇;许都愈发薄弱,向绍兴府推官陈子龙求抚,但巡按左光先厌恶他曾佔领城池,结果决定斩杀许都与党羽三十多人。
弘光帝继位,他和朱芾煌、吴国琦、刘若宜、徐天麟、姜一学、周祚新、张印中、吴亮明、潘自得、王健、贺燕徵、黄衷赤、张大赓、张延祚、金邦柱、黄泰来、黄钟斗、李长似、张拱端、徐肇森、荆廷实、许士健、刘星耀、陈璧、董念陛共事;当政的马士英、阮大铖与左光先不和,命人拿著弹劾的奏章让他看,说:「左光先杀降有罪,你指證他可以升官,否则祸患将来临。
」他回答:「左先生是君子,我宁愿连坐而死,也不能负他的心。
」马阮二人愤怒,诬陷他刺激左光先杀降,被逮入大理寺,因清朝军队攻入南京无疾而终,归隐龙眠山建茅屋居住,永历十七年(1663年)去世,年六十六岁,有著作《亦园诗集》十卷。
康熙八年(1669年)乡人思念他的守城功劳,请求让他奉祀乡贤祠,而兰溪、东阳两地亦入祀名宦祠。
妻子方维仪,字仲贤,是大理卿方大镇的女儿、崇祯十三年进士方以智姨母,擅长诗文。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47—1521 【介绍】: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用检,号质庵。
成化十四年进士。
任山阴、兰溪知县,有惠政。
召为御史,首劾选曹,又劾罢尚书五人,论斥阉宦。
历贵州按察副使、四川布政使、南京兵部侍郎。
维基
王倬(1447年—1521年),字用检,号质庵,直隶苏州府昆山县军籍,太仓州人,明朝官员。成化戊戌进士,官至南京兵部侍郎。生于正统丁卯(1447年)十月二十八日。早年出身国子生,进成化七年(1471年)辛卯科应天府乡试第六十五名。成化十四年(1478年)中式戊戌科三甲进士。十五年授官浙江山阴知县,九月丁忧去职。起补江西余干知县,以忧去。复除浙江兰溪知县,弘治八年(1495年)擢升南京山西道御史,十五年升官贵州按察司副使,正德二年(1507年)调任广东琼崖兵备副使,四年升云南按察使,不久升广西右布政使,六年升四川左布政使。八年擢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奉敕整饬蓟州边备兼巡抚顺天等府,十年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十二年秩满,以考绩至京,因上疏乞休,不允,荫其孙世德为国子生。十三年连上三疏乞致仕,诏给驿递归乡。正德十六年三月九日去世,享年七十五。
蔡完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湖广黄陂人,字人备。
嘉靖三十五年进士。
兰溪知县
以贤能征,百姓请留。
补御史,亦有声望。
及卒,囊无私积,赖同官相助,始得归葬。
维基
蔡完(1511年—?),字人备,号春湖,湖广黄州府黄陂县人。嘉靖十三年(1534年)甲午科湖广乡试第七十八名举人,三十五年(1556年)丙辰科进士。刑部观政,授浙江兰溪县知县,三十八年九月考选广西道试监察御史,三十九年八月实授。不久卒于官。
方迈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福建闽县人,字子向。
康熙三十二年进士。
任萧山、兰溪知县,以不善事长官罢归。
有《九经衍义》、《春秋补传》、《古今通韵辑要》等。
维基
方迈,福建云霄人,进士出身。康熙三十三年,登进士,后余事不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扬州府宝应人,字君徵,一字圣任。师从刘宗周、黄道周。与倪元璐、马世奇等切磋学问。天启二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曾任御史,巡按浙江。后掌河南道事,以严正为群小所惮。《有读书札记》、《醉陶集》。
维基
乔可聘(1589年—1675年),字君徵,号圣任,直隶扬州府宝应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行二,庚子年八月十五日生。
天启元年,乔可聘中式辛酉科乡试二十七名,治易经。
天启二年(1622年)联登壬戌科进士,吏部观政,授中书舍人。
崇祯年间上疏弹劾吕黄钟、张捷;改任河南道御史,巡按浙江。
队伍走到金华时遇上水涨,船只无法通过,也找不到纤夫,兰溪知县盛王赞持笏在雨中大声说:「村民正在耕作,县令请求亲自协助。
」他立刻乘肩舆冒雨离去,之后在朝廷推荐盛王赞,其时人们都称赞他们的行为。
不久,乔可聘因为部下贪污被贬为应天府知事,后升大理寺副。
安宗继位,乔可聘官复原职,管河南道事,疏请取消厂卫、停止宴会,未获理会。
御史黄耳鼎外任官职时,弹劾刘宗周,牵连大量大臣,乔可聘指出刘宗周在朝廷态度严肃,为社稷做事,但黄耳鼎讨厌外转,因此诬陷善类,抒发私欲,并非人臣;同时请求让自己出任黄耳鼎的转官,事情最后终止。
黄澍亲自弹劾马士英,马士英恨之入骨,而黄澍巡按湖广的名声不好;刘侨为迎合马士英而指控黄澍,奏章送到司法。
刘宗周怨恨刘侨,打算救黄澍,可是乔可聘说:「刘侨是在迎合马士英,不过黄澍贪污有證据,请传何腾蛟查奏。
」人们都说他的言论得体。
当初刘宗周弹劾叛从大顺或清朝的二十三人,到李沾代行职权时打算推翻,乔可聘监持不可,在御史台和章正宸侃侃而谈,小人都忌惮他们。
左良玉率军东下,马士英撤走所有江北兵力防禦,当时清兵日渐逼近,乔可聘和成友谦共同上疏请求留下江北兵力,固守淮安及扬州,控制颍州、寿州,命刘良佐还镇。
马士英于弘光帝面前指二人大骂,举朝都为之气慑。
南京失陷,回乡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