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厉鹗

相关人物:共 34 位
共 34 首上一页 第 4 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99—1862 【介绍】: 清浙江仁和女子,字蘋香,号玉岑子。商人黄某妻。幼而好学,工词,善画。曾自制乐府曰“乔影”,吴中一时传唱。后移家南湖。有《香南雪北庐集》、《花帘词》。
晚晴簃诗汇·卷一八七
吴藻,字蘋香,钱塘人。有《花帘书屋诗词》。
闺秀百家词选·花帘词 香南雪北词
吴藻,字萍香,仁和人。
同邑黄□室工词,翰善鼓琴,旁及绘事自称玉岑子。
《花帘词》自序:余自道光己丑岁订所作《花帘词》,陈颐道先生暨赵秋舲、魏滋伯两君序而稿之,聊以自怡,非敢问世。
丁酉移家南湖古城,野水地,多梅花,取梵夹语颜其室,曰“香南雪北庐”。
樊榭老人昔尝卜宅于此,文采风流今尚存,不独王孙桂隐遗迹未湮也。
十年来忧患馀生,人事有不可言者。
引商刻羽,吟事遂废。
此后恐不更作。
因检丛残剩稿,恕而存焉。
即以居室之名名之。
自今以往,扫除文字,潜心奉道。
香山南,雪山北,皈依净土。
几生修得到梅花乎?
甲辰春陬萍香自记。
词学图录
吴藻(1799-1862) 女,字蘋香,号玉岑子。浙江仁和人。同邑商人黄氏室。为陈文述女弟子,娴音律,善鼓琴,精绘事,尤善倚声,名噪大江南北。论者谓其词博雅,与徐灿之深稳、顾春之高旷并美词坛,为清代闺秀三大家。有《花帘书屋诗》、《花帘词》、《香南雪北词》,杂剧《乔影》。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七十二
马曰琯,字秋玉,号嶰谷,祁门人。乾隆丙辰举博学鸿词。有《沙河逸老集》。
词学图录
马曰琯(1687-1755)字秋玉,号嶰谷。
祁门县人。
清代著名盐商、藏书家,为清代前期扬州徽商代表人物。
自幼侨居扬州,以经营盐业为主。
曾以附贡生援例候选主事,授道台衔。
家庭豪富,为人慷慨,喜为诗、藏书、结交文士。
雍正时在扬州筑小玲珑山馆,"四方人士闻名造庐,授餐经年,无倦色"。
著名学者全祖望、厉鹗、金农、郑板桥、陈章等皆小玲珑山馆常客。
曾自为盟主,同厉鹗等人结邗江吟社。
沈德评其诗"峭刻得山之峻,明净得水之澄"。
有《沙河逸老集》10卷和《嶰谷词》1卷。
喜考校典籍,家中专设刻印坊,不惜费资刻印书籍,如刻朱彝尊《经义考》花费千金。
小玲珑山馆又是马氏藏书楼名称,藏书多达10余万卷。
弟马曰璐(1711-1799),字佩兮,号南斋。
兄弟互为师友,人称"扬州二马"。
清史稿·文苑传》有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1862-1918年,字杏城,清同治元年1862年)生于泗州招贤乡(今盱眙县鲍集乡梁集村),杨士骧之弟。光绪八年(1882年)中举,报捐道员。十一年,捐指直隶试用,10余年一直总办关内外铁路事宜。光绪二十五年,杨为两广总督李鸿章重用,与兄士骧同赴广州效命。后李迁北洋大臣,而兄弟同回北京参预机密,双双青云于北京幕府。此间,与庆亲王奕劻及袁世凯过往甚厚。翌年,曾上书袁世凯请求镇压义和团运动,并担任李鸿章与八国联军议和中的联络员。二十七年,李死后,杨转身投靠袁世凯,任洋务总文案献,成为袁“运动亲贵,掌握政权”的马前卒,持续十数年受宠不衰,被袁视为心腹,且素称“智囊”。《辛丑条约》既订,杨受袁世凯重托,持银10万两贿赂庆亲王,以其乖巧的口舌,应变的心计,将奕、袁拉入一伙,一跃擢任邮传部长。光绪三十二年九月,袁世凯责任内阁制度失败。杨主动充当袁排除异己瞿鸿禨、岑春煊阴谋的主角,与奕合作,密调戊戌政变前的档案,另耗银 2万两,得陷害瞿、岑2人佐证,其心计高深莫测,为世之稀。辛亥革命告成。杨随机应变,力劝袁世凯迫清帝退位,与南方议和,自甘为议和专使唐绍仪随员。民国4年(1915年),杨深知袁反对共和、乐于称帝的心理,一拍即合,于次年元月,极力拥戴袁登上“洪宪皇帝”的宝座。旋,又因是袁世凯的幸臣之缘,再迁升政事堂左臣。权力竟驾于国务卿徐世昌之上。民国7年,杨士琦伴随袁世凯破灭2年已久的“皇帝梦”,于郁郁不得“志”中,结束其一生。
泗州杨尚书遗词
往居海上,座间闻杨公杏城与朱古微侍郎论词,颇疑其素不倚声,而忽重此,或以侍郎故,遂未觉其辞之微微耶。
迨公薨后,存诗如干首,词终未一见,今始就丛稿中检出三阕,清丽似樊榭
片羽足珍,亟刊布之。
赣一谨识于睇向斋。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胡士莹(1901-1979) 字宛春,室名霜红簃。浙江平湖人。1920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受业于刘毓盘、王瀣、吴梅诸词曲名宿。曾任浙江师院、杭州大学教授。有《话本小说概论》、《弹词宝卷书目》、《宛春杂著》、《霜红簃词》等。
人物简介
胡士莹(1901—1979) 字宛春,室名霜红簃。平湖人。父胡廷枋,字少槎,秀才,热心于地方教育事业。胡士莹幼承家学,十分用功。4岁时因患麻疹,致两耳重听;从此便养成沉静的性格。6岁时,由父教识字,10岁进小学前,已能熟读《古文观止》,并能背诵《四书》如流。……32年,应聘为光华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迁居杭州,任之江大学文学院教授。解放后,先后任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教授。1961年应聘兼任中国科学院浙江分院语言文学研究室(后属杭大)研究员,担任研究生导师。其间曾参与《辞海》编纂工作。晚年主要从事古代文学史教学和小说、戏曲、通俗文学的整理研究。……于1979年3月8日去世。他还著有《弹词宝卷书目》、《变文考略》、《词话考释》、《弹词简论》、《漫说鼓词》等。参见本志《著作目录》篇。
霜红词·序
胡子宛春,予故交也。
往在江南肄业时,同辈相昵者五六人,以游以嬉,过从无虚夕。
暇辄各出诗词古文相劘切,皆年少气锐,寻瑕抵巇,务相胜以为乐。
独宛春沉默寡言笑,漠焉不见其喜愠,众心仪之。
其后各散去。
昨以书来,并示所著霜红词。
予于词未甚究心,然读宛春词如见宛春,脆而不腻,涩而愈腴。
虽未知于古人奚若,盖亦浸淫于片玉、梦窗两家为最深。
浙中自竹垞、樊榭、忆云,以逮近世彊村,皆卓然自树风格,无让宋贤。
以宛春之词之工,穷日夜为之,其终能侪于作者无疑。
惟自东南有烽火之警,音问恒不时至。
予去秋来江南,俯仰昔日弦诵之所,五六人者皆不在,今手是集,益令予思宛春于湖山烟雨间而不能置也。
戊辰孟冬南通万焕镳
霜红词续编·序
自半塘王先生创填词以重拙大之旨,彊村朱先生暨吾师蕙风况先生扬风扇烈,益进而求守律之精密。承学之士,莫能轶其范围,于是乎有“桂派词”之目。声音之道,浸以昌矣。三先生皆性情中人,荐经离乱,出于万不得已,而托之于声音文藻,以抒其悒郁之情。其所触发者弥深,则其感人也亦弥切。学之不至,乃邻为专辄,为肤廓,为僻涩,而入于破碎;为虚骄,而失其诚伪,如籧篨戚施之不克自振拔也。何则,境界之不同,性情之互异,感有深浅,义有短长,强纳而同之,自外以铄之,不自安其分,无当也。昔锡鬯皋文立浙西常州两宗,所以切时弊者至矣。末流之失,则有饾饤敷衍之讥,窃为三先生忧也。夫法当守而不可拘泥也,途可循而碧别启奥窔也。自放于准则之外,及遂其继述之善,并世诸贤,类得斯旨。矧乎近卅年来,天地闭塞,过于三先生所历者,且十百之。逝声音之道不绝,其亦有以发皇而张大之者乎。胡君宛春尝裒其三十岁以前之作,为霜红词,盖确乎能自树立者矣。日月易得,君今已逾四十,且奔走劳悴为衣食计,无复少年意气之盛,而不废述造。然则以今之呻吟呼謈之声,将易曩者婉和韶令之韵,可断言也。彼昔之所成就,天也,今则进矣,亦天也。受性于天,莫知其然而然也,君亦审之熟矣。以昔之去而不可复,则知后者之必有异乎是也。君今复编续所填词,甚相得也,乃督为弁言,则自疚曾奉手于贤豪长者之门,乃濩落无所成,复肆其瞽说以自炫鬻,君得毋讶其妄且诞邪。 乙酉十二月潮阳陈运彰
共 34 首上一页 第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