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卫之松

相关人物:共 1 位
共 1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55—439 【介绍】: 即慧睿。十六国时僧。魏郡长乐人,十八岁出家。从师僧贤。年二十二,博通经论。二十四岁,游历名邦,后至关中,为后秦王公所崇敬,姚兴敕给俸恤吏力人舆。参与鸠摩罗什译场为助译,为其主要弟子之一。尝为《大智度论》、《十二门论》、《中论》、《大品般若经》、《法华经》等作序。有《二秦众经论》。
全晋文
睿,魏郡长乐人,师事道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一 弘法科
魏郡长乐人。史失其氏。年十八为沙门。师事僧贤法师。博通经论。听僧朗讲放光般若。每致难词。朗谓贤曰。睿殊有胆气。其难。吾多不能通。真佳弟子也。罗什至关中。译禅要三卷。始乃鸠摩罗陀所造。终乃马鸣大士所造。而其中多外国贤圣之语。亦称菩萨禅要。睿精练之。分为五门。伪司徒姚嵩。雅相礼敬。兴问嵩曰。睿公谁可比。嵩曰未见其比。兴尝法集。公卿咸在。见睿谓嵩曰。四海僧望也。竺法护出法华经语曰。天见人人见天。什诵至此曰。义与西域同。但其辞过质耳。睿曰。将非人天交接。两得相见乎。什然之。睿讲成实论。什曰。此诤论中。有七处文。破毗昙子。能辨之乎。睿举其处以应。皆当什意。曰子真精识。传译有赏音者。吾何恨哉。睿求生安养。坐卧不敢背西。临终谓同学曰。身口意业。或相违犯。愿施以大慈。为永劫法侣也。于是浴罢。礼拜合爪。西向殁。寿六十七。有同学僧楷。有高行。与睿齐名。
高僧传·卷第六 义解三
释僧睿。
魏郡长乐人也。
少乐出家。
至年十八始获从志。
依投僧贤法师为弟子。
谦虚内敏学与时竞。
至年二十二博通经论。
尝听僧朗法师讲放光经。
屡有机难。
朗与贤有濠上之契。
谓贤曰。
睿比格难。
吾累思不能通。
可谓贤贤弟子也。
至年二十四。
游历名邦处处讲说。
知音之士负帙成群。
常叹曰。
经法虽少足识因果。
禅法未传厝心无地什后至关。
因请出禅法要三卷。
始是鸠摩罗陀所制。
末是马鸣所说。
中间是外国诸圣共造。
亦称菩萨禅。
睿既获之日夜修习。
遂精鍊五门善入六净。
伪司徒公姚嵩深相礼贵。
姚兴问嵩。
睿公何如。
嵩答。
实邺卫之松柏。
兴敕见之。
公卿皆集。
欲观其才器。
睿风韵𮊈流含吐彬蔚。
兴大赏悦。
即敕给俸恤吏力人舆。
兴后谓嵩曰。
乃四海标领。
何独邺卫之松柏。
于是美声遐布远近归德。
什所翻经。
睿并参正。
昔竺法护出正法华经。
受决品云。
天见人人见天。
什译经至此乃言。
此语与西域义同。
但在言过质。
睿曰。
将非人天交接两得相见。
什喜曰。
实然。
其领悟标出皆此类也。
后出成实论令睿讲之。
什谓睿曰。
此诤论中有七变处文破毗昙。
而在言小隐。
若能不问而解可谓英才。
至睿启发幽微果不咨什而契然悬会。
什叹曰。
吾传译经论得与子相值。
真无所恨矣。
著大智论十二门论中论等诸序。
并著大小品法华维摩思益自在王禅经等序。
皆传于世。
初睿善摄威仪弘赞经法常回此诸业愿生安养。
每行住坐卧不敢正背西方。
后自知命尽。
忽集僧告别。
乃谓众曰。
平生誓愿愿生西方。
如睿所见或当得往。
未知定免狐疑成不。
但身口意业或相违犯。
愿施以大慈为永劫法朋也。
于是入房洗浴。
烧香礼拜。
还床向西方合掌而卒。
是日同寺咸见五色香烟从睿房出。
春秋六十七矣。
时又有沙门僧楷。
与睿公同学。
亦有高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