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俞好仁

共 105 首上一页 第 4 页 下一页
同乡同里闬,少长共游嬉。
直谅君为益,蓬麻我所资。
桂林互先后,经幄共(共恐作与)追随。
岂意返真遽,忍闻邻笛悲。
斯文天欲丧,师友日零落。
佔毕曾梦楹,㵢溪又赋鵩。
文星照夜台,梁月馀茅屋。
已矣将畴依,云何不痛哭。
天挺吾乡秀,英明固绝伦。
一瓢颜巷乐,千首简斋新。
拂袂头流晓,濯缨㵢水春。
即今已陈迹,可叹邑无人。
吾徒世几多,可人一二数。
子挺落鬼录,馀庆困刀簿。
杜门但坐愁,屋茅风以雨。
心知惟德父,用心极清苦。
然我家无桐,安得留凤羽。
翻怀千里思,负笈岭南土。
为言拜佔毕,旋访㵢溪主。
然后访南溟,躬憩头流树。
夫何益孤我,愁与恨交午。
落潮鸣寒杵,屯云出极浦。
山明红叶乾,清泪迸林莽。
归来应岁换,不堪唱金缕。
偶阅书箧。得此诗草。乃壬子三月十七日。同耆之,叔强,次韶,献之,克己。游藏义寺所作也。是时。耆之同枢。叔强小司徒。次韶小司马。献之左丞旨。余为右副。克己副校理。因休告出游。可行(杨熙止作祉)以眼疾不从。坐水阁小饮。移坐溪上。濯足露双脚。据盘石。抵掌剧谈。造纸署别坐朴(或云林)守经,李峓。供具设小酌。及暮而还。初丙申。承命读书本寺。至戊戌三月而罢。及今壬子。十五年。吾六人者俱无恙。位通显。荣幸至矣。供职之暇。寻讨旧游。圭璧相映。埙篪相和。其为乐何如也。自壬子抵今仅十稔。而次韶,克己。俱已下世。余与可行。流落海隅。追念往日。恍然如梦。世事之难常。悲欢之易变。可胜慨耶。复次前韵。以寓感伤之怀云。辛酉三月初吉。书于升平之檐葍寺。
匡山读书处,重到意悠哉。
花气薰金地,茶烟飏石台。
鱼跳戏碧涧,鸟下印苍苔。
彷佛三生梦,夷犹晚未回。
忆昔芹宫倾盖年,中间聚散两茫然。
同趋晓日金銮殿,共蹑秋风方丈颠。
元白相思筒屡递,徐陈别后榻空悬。
鹍鹏一举扶摇翼,缥缈蓬莱在日边。
① 寺在晋州智异山东。大鉴国师碑亦在。
门外龟趺岁月深,名僧高躅在禅林。
霜枫树树着佳色,风铎时时遗妙音。
访古那堪多少感,悲秋空有短长吟。
夜来山雨鸣蕉叶,煮茗篝灯兴不禁。
自信吾曹道岂穷,悲欢出处略相同。
初闻銮掖召杨亿,又见滁山着醉翁。
心事共关江夏枕,篇章久绝越州筒。
何时五马嘶荆谷,候子秋风蘫(一作蓝)水东。
邑居寥落水村边,老树扶疏不记年。
十里秋光明似画,四围山色翠榰天。
匡时策短怀三径,对景吟多费几篇。
从此风烟频梦想,重游准拟小春前。
客心长在白云边,叵耐咨询度两年。
地僻朱溪数家县,屏开青嶂一区天。
风轩岸帽频挥麈,月榭裁诗易就篇。
说与傍人堪吏隐,归休须及二毛前(榭一作榻)
共 105 首上一页 第 4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