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了义

相关人物:共 6 位
共 6 首
张茂梧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简介

维基
张茂梧(16世纪—17世纪),字玉林,广西桂林府临桂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张茂梧是天启元年(1621年)辛酉科广西乡试解元,天启二年(1622年)联捷进士,授贵池县知县,调长洲县,在两地减省繇役、减少讼狱。
崇祯年间,升任云南道监察御史,督查边境工事,弹劾魏广微、顾秉谦、冯铨等人,不久上表乞求归乡。
弘光时他和蒋拱宸、曾倜、刘宪章、何肇元、王大捷、吴铸、李曰池、王亮教、刘世法、王国楠、王耀时同获起用,任职四川道监察御史,之后因奉养父母再次归乡,有著作《易经了义》流传。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译经篇第一之二
元至正中,班的答自天竺遨游上都,栖止法云。
智光得亲仪范,昕夕请益,聆声通意,渐达梵音,遂为入室弟子。
有明肇刱,定鼎金陵,师弟连翩,望京朝请。
太祖嘉其勤劳,召询便殿,答问之际,见智光语通梵汉,命译班的答所携经典,筑庵钟山,给具供张,颇示优崇。
智光乃即其四众弟子菩萨戒译为汉文,词简理明,众所推服。
甲子春,与其徒惠便奉使西域,过独木绳,至桥尼已辣梵天竺诸国,宣传圣化,众皆感慕。
已而谒麻曷菩提上师,传金刚鬘坛场四十二会礼,地涌浮图,其国起敬,以为非常人,遂并西番乌思藏相随入贡。
比还,居未久,重渡流沙,更历西竺,复率其众来朝。
太宗嘉之,慰劳备至,与论三藏,领会深奥,嗟叹久之。
乙酉擢僧录左阐教,仁宗嗣位,宠锡封号,赐金印冠服,并孔雀销金盖幡及金银器物几案舆马之属,靡不毕具,更广能仁寺居之。
宣德初元,加号西天佛子。
智光于经藏之蕴,旁达深探,所译显密经义,及所传《心经》、《八支了义真实名经》、《仁王护国经》、《大白伞盖经》并行于世。
宣德十年六月十三日示寂。
其徒请留偈,乃曰:大乘法门,无法可说。
众复恳之,始扬言曰:“空空大觉中,永断去来踪。
实体全无相,含虚寂照同。
”俨然而化,茶毗,骨皆金色,舍利盈掬。
弟子进其遗像,御制赞云:“托生东齐,习法西竺。
立志坚刚,秉戒专笃。
行熟 毗尼,情彻般若。
澄明自然,恬澹潇洒。
事我祖宗,越历四朝。
使车万里,有绩有劳。
摅沥精虔,敷陈秘妙。
玉音褒扬,日星垂曜。
寿康圆寂,智炳几先。
灵消旷海,月皎中天。
”甲子春,(班的答)与其徒惠便奉使西域,过独木绳,至桥尼已辣梵天竺诸国,宣传圣化,众皆感慕。
已而谒麻曷菩提上师,传金刚鬘坛场四十二会礼,地涌浮图,其国起敬,以为非常人,遂并西番乌思藏相随入贡。
比还,居未久,重渡流沙,更历西竺,复率其众来朝。
太宗嘉之,慰劳备至,与论三藏,领会深奥,嗟叹久之。
乙酉擢僧录左阐教,仁宗嗣位,宠锡封号,赐金印冠服,并孔雀销金盖幡及金银器物几案舆马之属,靡不毕具,更广能仁寺居之。
宣德初元,加号西天佛子。
智光于经藏之蕴,旁达深探,所译显密经,及所传《心经》、《八支了义真实名经》、《仁王护国经》、《大白伞盖经》并行于世。
宣德十年六月十三日示寂。
其徒请留偈,乃曰:大乘法门,无法可说。
众复恳之,始扬言曰:“空空大觉中,永断去来踪。
实体全无相,含虚寂照同。
”俨然而化,茶毗,骨皆金色,舍利盈掬。
弟子进其遗像,御制赞云:“托生东齐,习法西竺。
立志坚刚,秉戒专笃。
行熟 毗尼,情彻般若。
澄明自然,恬澹潇洒。
事我祖宗,越历四朝。
使车万里,有绩有劳。
摅沥精虔,敷陈秘妙。
玉音褒扬,日星垂曜。
寿康圆寂,智炳几先。
灵消旷海,月皎中天。”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僧。
浙江海宁人,俗姓朱,字雨青。
出家于白马寺,后住西湖净慈寺,继松光老人法席。
工画。
有《茶梦山房吟草》。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七
达宣,字青雨,海宁人。杭州净慈寺僧。有《茶梦山房吟草》。

人物简介

维基
胡邦翰,字雄白、懋文,号左原,浙江余姚人,清朝官员。
胡邦翰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中式壬申恩科进士。
曾任平和县知县。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调任彰化县知县,翌年署任台湾府淡水抚民同知。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升泉州府金门通判。
担任彰化知县期间,曾创设收容穷人的留养局,此外还设立了义冢。
另外由于任内曾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左右为水沙连一带(可能是社寮、后埔仔)被水冲坏的田园向上级——时任福建巡抚署理闽浙总督的定长请求豁免旧欠并减免田租,事成后民众感念,遂在竹山连兴宫后殿供奉胡邦翰与定长的长生禄位。
又胡邦翰曾在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秋巡视水沙连堡田园时,将收成稻谷的一部份作为连兴宫的香火之资。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僧,字玄津。居杭州净慈寺。有《净慈寺志》。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玄津,杭州净慈寺僧,有吴咏。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四
释大壑,字玄津,姓薛氏,钱塘人也。
父鸾,母高氏,梦衣绛梵僧授蔗一枝,寤而产。
壑貌质清莹,朗若冰雪,五岁寝楼上,屋旁老树低枝拂檐,值邻舍火起,焚燬几尽,壑从燄中缘树下,端坐,人皆异之。
年十六,所恃见背,从父入净慈寺,睹林木蓊翳,徘徊不忍去,因向父乞身为佛子,父许之。
礼万峰院僧袾薰薙度,会以密藏开师赍慈圣所赐大藏之补陀,驻锡兹山,见壑器之,以五字呈开,因勉以生死大义,勿堕世智绮语障。
乃往授具戒于云栖,寻赴白门谒雪浪,究贤首教义。
一日,定中见寿公三示十二之旨,举似雪浪,曰:“永明三二,文殊二三。
”言下豁然,诸经了义多所参證。
四方名刹争以香币延登讲台,如胜果、相国、无垢及金明、南禅、报恩皆次弟赴之。
竖义无上,点石雨花,洵人天导师。
偶归,登宗镜台,忆初薙染时,叹祖塔湮废,已十五年,为之潜然,于台畔筑方坟,卒从大慈山岩丛筱中,得所瘗寿祖遗蜕匣函舍利及金色骨,精诚所通,因起塔奉之。
复新宗镜堂,改建永明经室,创香严社,脩大慈忏,度南北阵亡。
遴同戒礼《法华》,威仪梵颂,秩然一变,间与达人名宿,阐扬正法,旁及诗咏。
尝念明圣全湖请为放生池,此寿祖本愿,湖之三潭葑踞泥淤,游泳失所,乃请于郡长监司,交檄协助,筑内堤外塘,中造殿阁门寮,复古湖心亭之旧,四方居士月举放生会,鱼乐鸢飞,各得其所,石闾刘巡抚作碑记之,具详《山志》。
壑警敏博综,随触洞了,谓“诸佛立教以澄心耳,不觅本心祇在音声轮上分别字句,譬犹认指为月,入海算沙。
”于是福际龙华以讲期请者,坚辞不赴,闻者憬然,知有證悟之学。
净慈寺无专志历七百年,壑搜采成帙,都为十卷,事核词典,他山罕匹。
而吴山之宝成寺,秀州金明之禅堂,咸杖其力营构之,不日而成。
坦性慈衷,颖才实行,惟法是荷,自度度世,动行无懈,禅定之馀,游泳翰墨,书画俱清。
所著《永明道迹》、《吴咏放生池》 、《黄山诗》、《迁塔诗》若干卷,传于世。
以明万历丙子十二月七日示寂,年五十二,腊三十七,茶毗塔于方坟之左,董其昌为之铭云。
天启六年,江西叁议黄汝亨为文记其生塔,并见《山志》。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八
释性关,字遍云。
姓吴氏,郧阳人。
少孤,薙发襄阳仁皇寺,事惺然为师。
年二十,游吴越,受华山三昧寂光衣钵,复得法金陵天界寺中隐。
西上荆州,于圣水寺旁结茆曰“松庵”,读《圆觉了义》有悟。
后辟乱汉沔间,时开讲席,人多重之。
顺治七年,入玉泉,创立东禅堂,演法弘律,归依者众。
顺治十五年正月十二日,寂于监利灵照庵。
二十年中,驻锡十有八处,讲说所施津梁无绝,所著语录诗文戒不授梓,故佚而不传。
弟子觉聪、本赤,保守东禅,锄垦田土,补修殿宇,不坠旧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