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丁丙

相关人物:共 25 位
共 2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6—1015 【介绍】: 宋濮州鄄城人,字复之,号乖崖。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历太常博士、枢密直学士等职。出知益州,参与镇压李顺起事,对蜀民实行怀柔政策,恩威并用。真宗立,入拜御史中丞。又出知杭州、永兴军、益州、升州,所至有政绩。累进礼部尚书,上疏极论丁谓、王钦若大兴土木,致国库空虚,请斩之以谢天下。旋遭排挤出知陈州。卒谥忠定。平生以刚方自任,为政尚严猛,好慷慨大言。与寇准最善,每面折其过,虽贵不改。有《乖崖集》。
全宋诗
张咏(九四六~一○一五),字复之,号乖崖,濮州鄄城(今属山东)人。
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九八○)进士。
授大理评事、知鄂州崇阳县。
雍熙元年(九八四),迁著作佐郎。
端拱元年(九八八),转秘书丞。
二年,通判相州。
召还,知开封府浚仪县,出为荆湖北路转运使。
淳化四年(九九三),擢枢密直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兼掌三班院。
五年,出知益州。
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召拜给事中,迁户部使,改御史中丞。
二年,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
五年,改知永兴军。
六年,加刑部侍郎、再知益州。
景德三年(一○○六),复掌三班院兼判登闻检院。
四年,知升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五)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改知陈州(同上书卷七八)。
八年八月卒,年七十。
谥忠定。
有《张乖崖集》十卷(《郡斋读书志》卷一九),南宋时增广为十二卷。
事见宋钱易《故枢密直学士礼部尚书赠左仆射张公墓志铭》,《宋史》卷二九三有传岩。
 张咏诗,以《续古逸丛书》影印宋本《乖崖先生文集》(十二卷、附一卷)为底本,参校宋咸淳五年伊赓刻本(今存前六卷,简称残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曹溶旧藏钞本(十卷、附一卷,简称曹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四十九年吕无隐钞本(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丁丙钞补本(仅前七卷,以配明澹生堂钞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光绪八年莫祥芝刻本(简称莫刻),并酌采清蒋继功、黄丕烈、近人傅增湘校勘成果(分别称蒋校、黄校、傅校)。
另从《西昆酬唱集》等辑得集外诗五首,附编卷末。
黄鹤楼志·人物篇
张咏(946—1015) 北宋诗人。字复之,号乖崖。濮州鄄城(今山东鄄城县)人。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授大理评事、知鄂州崇阳,累官枢密直学士、礼部尚书。工诗善赋,有《乖崖集》。任荆湖北路转运使期间长至黄鹤楼赏景作诗,从成都罢归途经武昌时再游黄鹤楼,作七律《登黄鹤楼》。后人在其登楼作诗处建“乖崖亭”以示纪念。
全宋文·卷一○八
张咏(九四六——一○一五),字复之。以「乖则违众,崖不利物」自戒,因号乖崖子;又号九河生。濮州鄄城(今山东鄄城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即授大理评事,知鄂州崇阳县。淳化初,由知浚仪县擢为荆湖北路转运使。四年,官枢密直学士、知银台通进封驳司,兼掌三班院。咏历迁外任,曾于淳化五年、咸平六年两知益州,景德三年,出知升州,皆以政绩闻。大中祥符三年,官工部尚书,同年秋,加礼部尚书。八年八月一日卒,年七十,赠左仆射,谥忠定。咏刚方自任,为治尚严猛,「文章雄健有气骨,称其为人」。有文集十卷,后人增为十二卷。《宋史》卷二九三有传,又见《乖崖先生文集》附录李焘《湖北漕司乖崖堂记》,钱易所撰墓志铭,韩琦所撰神道碑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7—1098 【介绍】: 宋开封雍丘人,字持国。韩绛弟。以父辅政,不试进士,父没,闭门不仕。以荐入官。英宗朝,迁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神宗即位,除龙图阁直学士,直言敢谏。历知汝州、开封府、许州。熙宁七年,召为翰林学士承旨,力言新法之弊。以兄入相,出知河阳。哲宗元祐初,参与详定更革役法,然以为王安石《三经新义》可与先儒之说并行。拜门下侍郎,为忌者所谗,分司南京。久之,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中,坐元祐党,安置均州。有《南阳集》。
全宋诗
韩维(一○一七~一○九八),字持国,颍昌(今河南许昌)人。
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
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
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
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
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
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
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
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
绍圣二年(一○九五)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
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
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
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阳集》为底本,校以清丁丙收藏的旧钞本(简称旧钞本,今藏南京图书馆)。
录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
集中诗多重出,如卷七、卷八重《城西二首》,卷七《和三兄题蜀中花园》与卷一○《和景仁赋才元寄牡丹图》诗亦重。
《城西二首》删卷八重出诗,因卷一○的重出诗有自注,删省卷七中一首。
全宋文·卷一○五六
韩维(一○一七——一○九八),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亿子,绛弟。以荫补将作监主簿,历知太常礼院,颍王府记室参军。英宗时召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即位,除龙图阁直学士,历知汝州、开封府、襄州。熙宁七年召为翰林学士承旨,兼侍读学士,知制诰、知通进封驳事。出知河阳、许州,加资政殿学士提举嵩山崇福宫。元祐初拜门下侍郎。二年,出知邓州、颍昌府,后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中责授崇信军节度副使,均州安置。元符元年,复左朝议大夫,卒,年八十二。后封南阳郡公,所著有《南阳集》。事迹详《名臣碑传琬琰集》下卷一七《韩侍郎维传》,《宋史》卷三一五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0—1101 【介绍】: 宋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字子容。苏绅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知江宁。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英宗即位,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诰,出知婺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改沧州。奉旨编纂《鲁卫信录》。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书兼侍读,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后罢知扬州,徙河南。绍圣末致仕。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
全宋诗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
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
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
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
六年,出知颍州。
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为三司度支判官。
四年,出为淮南转运使。
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
二年,因奏事不当免。
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
七年,授秘书监、知银台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
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
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
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
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
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八年,罢为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
复知扬州。
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
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
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
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为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
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
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为第十五卷。
全宋文·卷一三○八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泉州同安(今属福建厦门)人,徙居丹阳(今江苏丹阳)。绅子。庆历二年进士,授宿州观察推官,徙知江宁县,调南京留守推官。皇祐五年召试,除馆阁校勘,历集贤校理、同知太常礼院,编定集贤院书籍。出知颍州,迁度支判官,为淮南转运使。召修起居注,擢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知审刑院。出知婺州,徙亳州。召归,勾当三班院,出知应天府。复知银台司,再出知杭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降知濠州,坐事罢。起知沧州,召判尚书吏部。元祐初。授刑部尚书,迁吏部,兼侍读,改翰林学士承旨。五年三月,拜尚书左丞。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八年三月,罢为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出知扬州。绍圣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建中靖国元年五月卒,年八十二。赠司空、魏国公。南宋理宗时追谥正简。尝校订《神农本草》等医书多种,主持研制水运仪象台,著《新仪象法要》,为宋代杰出科学家。又编《华戎鲁卫信录》二百卷。为文驯雅有体,有文集七十二卷。见曾肇《赠司空苏公墓志铭》(《曲阜集》卷三),《宋史》卷三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3—1105 【介绍】: 宋杭州钱塘人,本名让,避濮王讳改名,字子骏。仁宗皇祐五年进士。历福建转运判官、尚书主客郎中。徽宗建中靖国初,除知明州。以左朝议大夫提举杭州洞霄宫。工诗文,有《钱塘集》。
全宋诗
韦骧(一○三三~一一○五),原名让,字子骏,世居衢州,父徙钱塘(今浙江杭州)。
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调睦州寿县尉,以母丧不赴。
服阕后官兴国军司理参军,历知婺州武义县、袁州萍乡县、通州海门县,通判滁州、楚州。
入为少府监主簿。
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擢利州路转运判官,移福建路。
元祐七年,召为主客郎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七七)。
久之,出为夔州路提点刑狱,知明州。
晚年提举杭州洞霄宫。
徽宗崇宁四年卒,年七十三。
有文集二十卷,赋二十卷,今存《钱塘集》有缺佚。
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有传。
 韦骧诗,以清丁丙嘉惠堂刊瓶花斋吴氏影写宋乾道本《钱塘韦先生文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另从《永乐大典》中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一七六六
韦骧(一○三三——一一○五),原名让,字子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皇祐五年登进士第,历睦州寿昌县尉、兴国军司理参军、婺州武义令。改秘书省著作郎,迁至尚书屯田员外郎。后任朝奉郎、少府监主簿。擢利州路转运判官,移福建路运判。出为夔州提点刑狱,知明州,改提举洞霄宫致仕。崇宁四年卒,年七十三。有《钱塘集》二十卷(今存十六卷)、赋二十卷。见陈师锡《韦公墓志铭》(《钱塘韦先生文集》附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沧州无棣人,字端叔,号姑溪居士。之纯从弟。神宗元丰年间进士。师事范纯仁。后从苏轼于定州幕府。历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徽宗初,提举河东常平。坐草纯仁遗表及行状,编管太平州,徙唐州,官终朝请大夫。卒年八十余。能文,尤工尺牍,苏轼谓入刀笔三昧。有《姑溪居士集》等。
全宋诗
李之仪,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沧州无棣(今山东无棣西北)人。
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民国《无棣县志》卷八)。
元丰六年(一○八三),曾辟为祭奠高丽国使书状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一)。
哲宗绍圣初苏轼知定州,辟为管勾机宜文字。
四年(一○九七)因折可适兵败事连累,罢原州通判(同上书卷四九一)。
后以元祐党籍贬惠州。
元符元年(一○九八)召监内香药库,旋因从苏轼辟事勒停(同上书卷五一一)。
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又以代作范纯仁遗表忤蔡京,编管太平州,遂居姑熟。
久之,徙唐州。
官终朝请大夫。
有《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
宋史》卷三四四有传。
 李之仪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姑溪前后集》为底本。
校以明吴氏丛书堂钞本(残存卷五、卷六,简称吴钞,藏北京图书馆),清杨守敬跋明黄汝亨钞本(简称黄钞,藏上海图书馆),清丁丙藏并跋之清研经楼抄本(简称研经楼本,藏南京图书馆),清咸丰伍崇曜校刊《粤雅堂丛书》本(简称粤本),清宣统吴崶金陵督粮道署校刊本(简称吴刊)。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李之仪(1038-1117) 字端叔,晚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沧州无棣(今属山东)人,一说乐寿(河北献县)人。有《姑溪居士文集》、《姑溪词》。
全宋文·卷二四○九
李之仪,字端叔,沧州无棣(今山东无棣)人。颀子,之纯从弟。进士及第,曾任河中府万全县令、权知开封府开封县。元丰中曾入呼延幕府,为折可适所知。六年十二月以杨景略奏辟使高丽。元祐中为枢密院编修官,与苏轼兄弟游。及第几三十年,乃于元祐八年从苏轼辟,主管定州安抚司事机宜文字。绍圣四年为原州通判。元符二年,监内香药库,以苏轼荐辟,「为奸臣心腹之党」放罢。崇宁元年,提举河东常平,坐为范纯仁草《遗表》,并作《行状》,除名勒停,编管太平州,遂居姑熟,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久之,徙唐州。政和三年九月,以与杨姝踰滥及以杨姝所生男为己子,自管勾成都府玉局观除名勒停。卒于重和元年(是年作有《祥瑛上人字序》)以后,年八十馀。见《东都事略》卷一一六《李之仪传》,《宋史》卷三四四《李之仪传》及《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一、四九一、五一一,《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一九、六七之二六、六八之二九。著有《姑溪居士文集》、《姑溪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1—1143 【介绍】: 宋南剑州顺昌人,字用中,号高峰。徽宗崇宁五年进士。少从陈瓘、杨时学。宣和初为监察御史,时蔡京当国,刚秉直敢言,出知兴化军。钦宗即位,为右正言。高宗绍兴元年,召为吏部员外郎,历起居舍人、给事中、刑部侍郎,御史中丞,论奏不避利弊。金人叛盟,以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忤秦桧,终以徽猷阁直学士提举亳州明道宫致仕。有《高峰文集》。
全宋诗
廖刚(一○七一~一一四三),字中用,号高峰居士,南剑州顺昌(今属福建)人。
少从陈瓘、杨时学。
徽宗崇宁五年(一一○六)进士。
宣和元年(一一一九),由漳州司录召为太学录,擢监察御史。
以忤蔡京,出知兴化军。
钦宗立,以右正言召。
高宗绍兴元年(一一三一),除福建路提点刑狱,旋招为吏部员外郎,迁起居舍人、权吏部侍郎兼侍讲,除给事中。
六年,出知漳州。
八年(《宋史》作七年,此据本集绍兴八年漳州乞致仕表),召拜御史中丞。
因论事为秦桧衔,以徽猷阁直学士提举亳州明道宫。
次年致仕。
十三年卒,年七十三。
有《高峰文集》十二卷传世。
事见张栻《工部尚书廖公墓志铭》(《南轩集》卷三公),《宋史》卷三七四有传。
 廖刚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林佶家藏抄本,校以清林佶藏抄本(简称林本,原藏丁丙八千卷楼,今藏南京图书馆)。
编为二卷。
全宋文·卷二九九○
廖刚(一○七○——一一四三),字用中,号高峰,学者称古溪先生,顺昌(今福建顺昌)人。少从陈瓘、杨时学,登崇宁五年进士第。宣和初,由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绍兴初,除福建路提刑,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迁起居舍人、权吏部侍郎兼侍讲,除给事中,迁刑部侍郎。六年,求补外,出知漳州。九年,拜御史中丞。改工部尚书,以徽猷阁直学士致仕。十三年正月卒,年七十四。著有《诗经注解》、《高峰先生文集》。见张栻《工部尚书廖公墓志》(《南轩文集》卷三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八,《宋史》卷三七四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1—1128 【介绍】: 宋僧。筠州人,俗姓喻,一说姓彭,号觉范,后改名德洪。入清凉寺为僧。以医识张商英,又往来郭天信之门。徽宗政和元年,因张、郭得罪而受累,配朱崖。后释归。喜游公卿间,戒律不严。工诗,善画梅竹。有《石门文字禅》、《冷斋夜话》、《林间录》、《僧宝传》、《临济宗旨》等。
全宋诗
释德洪(一○七一~一一二八),一名惠洪,号觉范,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
俗姓喻。
年十四,父母双成,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
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试经于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
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于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
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
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还俗。
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
徽宗政和元年(一一一一),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
三年,得释。
四年,返筠州,馆于荷塘寺。
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留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
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德洪工书善画,尤擅绘梅竹(《图绘宝鉴》),多与当时知名士大夫交游,于北宋僧人中诗名最盛(《四库全书·林间录》提要)。
有《石门文字禅》、《天厨禁脔》、《冷斋夜话》、《林间录》、《禅林僧宝传》等。
事见《石门文字禅·寂音自序》,《僧宝正续传》卷二、《嘉泰普灯录》卷七、《五灯会元》卷一七有传。
 德洪诗,以明万历二十五年径山兴圣万禅寺刊《石门文字禅》为底本。
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末丁丙刻《武林往哲遗书》本(简称武林本),《宋诗钞补》(简称钞补)等。
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全宋文·卷三○一五
惠洪(一○七一——一一二八),又作慧洪,字觉范,易名德洪,号寂音尊者,又自署老俨、甘露灭,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俗姓喻氏。年十四,父母并殁,从云庵克文等学出世法。十九岁试经东京,得度,假惠洪籍为大僧,能通《唯实论》。服勤四年,南归庐山依克文,又随克文迁洪州石门。崇宁中,与陈瓘、张商英、黄庭坚等游,主临川北禅院,迁金陵清凉寺。大观三年秋,以僧控冒籍讪谤,入制狱一年。张商英、郭天信为奏得免,并许改名德洪,赐师号。政和元年十月,张、郭被黜,坐交通二人,诏夺僧籍配海南。三年五月被赦还。次年复被拘于并州狱,久之乃得释还乡,野服往来九峰、洞山间四年。后又为狂道士诬为张怀素党人,坐系南昌狱百馀日,会赦得免,居湘中。靖康中,许还僧籍复旧名。建炎二年五月卒,年五十八。惠洪博学强识,工诗画,有名于世。著述甚丰,今存《法华经合论》、《楞严经合论》、《临济宗旨》、《智證传》、《禅林僧宝传》、《林间录》、《石门文字禅》、《冷斋夜话》、《天厨禁脔》等。事迹见本集卷二四《寂音自叙》,《五灯会元》卷一七,《僧宝正续传》卷二等。
僧宝正续传·卷第二
禅师讳德洪。字觉范。筠州新昌喻氏子。年十四。父母并月而殁去。依三峰靓禅师为童子。十九试经。东都假天王寺旧籍惠洪名为大僧。依宣秘律师受唯识论臻其奥。博观子史。有异才。以诗鸣京华。搢绅间。久之南归。依归宗真净禅师。研究心法。随迁泐潭。凡七年。得真净之道。辞之东吴。历沅湘。一日阅汾阳语。重有发药。于是𮌎次洗然。辨博无碍。崇宁中。显谟朱世英请出世临川之北禅。先是寺有古𦘕应真十六轴。久亡其一。师至以诗嘲之。未淹辰而应真见梦所匿之家。丐归寺中。因得之。世以谓尊者犹畏其嘲而归焉。越明年以事退游金陵。漕使吴正仲请居清凉。未阅月为狂僧诬。以度牒冒名。旁连讪谤事。入制狱。锻鍊久之。坐冒名。著逢掖。走京师。见丞相张无尽。特奏得度。改今名。太尉郭天民奏锡椹服。号宝觉圆明。自称寂音尊者。未几坐交张郭厚善。张罢政事。时左司陈莹中撰尊尧录将进御。当轴者嫉之。谓师颇助其笔削。政和元年十月。褫僧伽黎配海外。三年春。遇赦。归于江西。是冬复證狱于并州。明年得还。往来九峰洞山。野服萧散。以文章自娱。将自西安入衡湘。依法属以老。复为狂道士。执以为张怀素党。下南昌狱。治百馀日。非是会赦免。归湘西之南台。仍治所居。榜曰明白庵。自为之铭。其叙曰。予世缘深重。夙习羁縻。好论古今治乱是非成败。交游多讥诃之。独陈莹中曰。于道初不相妨。譬如山川之有烟云。草木之有华滋。所谓秀媚精进。予心知其戏。然为之不已。大观元年春。结茅于临川。名曰明白。欲痛自治。也莹中闻之。以偈见寄曰。庵中不著毗耶座。亦许灵山闻法人。便谓世间憎爱尽。攒眉出社有谁嗔。于有堤岸辄决。又复衮衮多言。然竟坐此得罪。出九死而仅生。恨识不知微。道不胜习。乃收召魂魄。料理初心。而为之铭曰。雷霆发声。万国春晓。闻者不言。心得意了。木落霜清。水归汰在。忽然震惊。闻者骇怪。合妙日用。如春雷霆。背觉合尘。如冬震惊。万机休罢。随缘放旷。尚无了知。安有倒想。永惟此恩。研味其旨。一庵收身。以时卧起。语默不昧。丝毫弗差。蒙杂而著。随孚于嘉。于是覃思经论著义疏。发挥圣贤之秘奥。及解易。作僧宝传成。抚而叹曰。冒障海极。并门间关。万死而不毙。天其或者迟以卒此乎。世有贤者。当知我矣。将负之入京。抵襄阳会难。渊圣登极。大逐宣和用事者。诏赠丞相商英司徒。赐师重削发。还旧师名。未几国步多艰。退游庐阜。建炎二年夏五月。示寂于同安。阅世五十有八。门人建塔于凤栖山。师之才章。盖天禀然。幼览书籍。一过目。毕世不忘。落笔万言。了无停思。其造端用意。大抵规模东坡。而借润山谷。至于出入禅教。议论精博。其才实高。圜悟禅师以为笔端具大辩才。不可及也。与士大夫游。议论衮衮。虽稠人广座。至必奋席。初在湘西。见山谷。与语终日。不容去。因有诗赠之。略曰。不肯低头拾卿相。又能落笔生云烟。其后山谷过宜春。见其竹尊者诗。咨赏。以为妙入作者之域。颇恨东坡不及见之。著林间录二卷。僧宝传三十卷。高僧传十二卷。智證传十卷。志林十卷。冷斋夜话十卷。天厨禁脔一卷。石门文字禅三十卷。语录偈颂一编。法华合论七卷。楞严尊顶义十卷。圆觉皆證义二卷。金刚法源论一卷。起信论解义二卷。并行于世。 赞曰。丞相张无尽称觉范。盖天下之英物。圣宋之异人。然古之高僧。以才学名世。殆与觉范并驱者多矣。必以清标懿范相资而后美也。觉范少归释氏。长而博极群书。观其发挥经论。光辅丛林。孜孜焉。手不停缀。而言满天下。及陷于难。著逢掖出。九死而仅生。垂二十年。重削发。无一辞叛佛而改图。此其为贤者也。然工呵古人。而拙于用己。不能全身远害。峻戒节以自高。数陷无辜之罪。抑其恃才。暴耀太过。而自取之邪。尝自谓。识不知微。道不胜习者。不独为洪实录。亦以见其自欺焉。惜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2—? 【介绍】: 宋乐安人,字幼度。孝宗乾道五年进士。以文章名。累官知德庆府。晚年无意仕进,筑室称樽斋,以诗酒自娱。有《缘督集》。
全宋诗
曾丰(一一四二~?
)(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
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
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
十六年,知义宁县。
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
历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
享年近八十。
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
明万历间选刻为十二卷。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缘督集》二十卷。
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为宋本之旧。
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为底本。
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万历选刻本(简称明本)、丁丙跋抄本(简称丁本)。
由于底本文字错讹衍夺极多,凡明确无疑之错讹,据校本径行校改。
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全宋文·卷六二七三
曾丰(一一四二——?),字幼度,号撙斋,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人。乾道五年登进士第。淳熙七年为赣县丞。九年,假赣州会昌县令。十二年,除广东转运司干办公事。十五年,知静江府义宁县。光宗绍熙中,知浦城县。宁宗庆元中通判琼州。嘉泰初朝臣劾其「搜求星说,传习妖祥」,放罢奉祠。后以朝散大夫知德庆府,嘉定二年复坐言官论其「一意聚敛」放罢。晚年无意于仕进,筑室曰撙斋,以诗酒自娱。以文章名世,著有《缘督集》四十卷。真德秀幼尝受学于丰,及执政,奏取其集入崇文四部。事迹见本集诸文及《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七四之三三,《宋史》卷六五、二○八,元虞集《道园学古录》卷四三《曾撙斋缘督集序》,《宋史翼》卷二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元之际严州淳安人,一名夔,字时佐,自号知非子。方逢辰孙。以荐领教郡庠,未几退,隐富山,授徒讲学,学者称为富山先生。有《富山遗稿》。
元诗选
夔,一名一夔,字时佐,淳安人。生于宋季,尝从何潜斋游,究心义理之学。攻举子业,不利于有司。退隐富山之麓,扁其堂曰「绿猗」,授徒讲学其间,自号知非子,学者称富山先生。所著有《富山懒稿》。曾孙宗大编次,五世孙文杰刻之。明正统间,同邑周瑄为之序,谓其文词声容雅淡,不为体裁音节之所拘。商素庵曰:「富山诗纡馀浑厚,弗事雕刻,亦足以观先生冲雅之操矣。」今其集中所载《闵忠》诗云:「自郑有谋归华氏,舍湘无地托王琳。」谓文文山也。《诛奸》云:「尔身不恤无埋地,此耻奚容更戴天。」谓贾似道也。其忠义之感,凛然言外。他如:「春盘脆响供雷笋,夜焙芳鲜摘露芽。」「蚕老任眠催作茧,燕来新乳贺成家。」「画角吹残低戍火,暮鸦衡断远村烟。」「滴愁细雨惊秋暮,照睡青灯伴夜阑。」「月鹊自惊翻舞影,露蛩相吊洗啼痕。」亦多雅秀之句也。
全宋诗
方一夔,一作方夔,字时佐,号知非子,淳安(今属浙江)人。
尝从何梦桂学,累举不第,后以荐为严州教授。
宋亡,筑室富山之麓,授徒讲学,学者称富山先生。
有《富山懒稿》三十卷,已佚,五世孙文杰辑为《富山遗稿》。
事见本集卷首明商辂序,嘉靖《淳安县志》卷一七有传。
 方一夔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十卷本为底本,校以旧抄《方时佐先生富山懒藁》十九卷(简称旧抄本,有清丁丙跋,藏南京图书馆)。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17—1276 【介绍】: 宋温州乐清人,字声伯,号蒙川、质翁。少读于雁荡山僧寺,理宗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以上书忤执政,安置南安军。及还,复极言政治得失。以材署昭庆军节度掌书记,由学官试馆职。历监察御史,改正字,官至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中书舍人。元兵陷临安,陈宜中谋拥二王,迎黻共政,行至罗浮病卒。有《蒙川遗稿》。
全宋诗
刘黻(一二一七~一二七六),字声伯(一作升伯),号质翁,学者称蒙川先生,乐清(今属浙江)人。
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入太学,时年三十四。
时太学生伏阙上书攻丁大全,首署其名,追送南安军安置,丁贬还太学。
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以对策忤贾似道,授昭庆军节度掌书记。
度宗咸淳二年(一二六六),召为秘书正字。
三年,迁校书郎(《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除监察御史。
六年,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
七年,召权刑部侍郎(《宝庆四明志》卷一)。
累迁中书舍人,吏部尚书。
恭帝德祐初随二王入广。
二年(一二七六),拜参知政事(《宋史》卷四七《瀛国公本纪》),行至罗浮病卒。
著作已散失,后由其弟应奎收集诗文残稿编为《蒙川先生遗稿》四卷。
事见本集卷首《朝阳阁记》,《宋史》卷四○五有传。
 刘黻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蒙川遗稿》为底本,校以清丁丙跋明抄本(简称明抄本,藏南京图书馆)等。
全宋文·卷八一五七
刘黻(一二一七——一二七六),字声伯,一字升伯,号蒙川,又号质翁,温州乐清(今浙江乐清)人。淳祐十年年三十四,试入太学,翕然有称。率同舍生上书攻丁大全,送南安军安置。后登景定三年进士第。咸淳三年拜监察御史,改正字,历集英殿修撰,沿海制置、知庆元府。八年,除刑部侍郎。九年试吏部尚书、兼中书舍人。丁母忧归。德祐二年,卫王是立为帝,召黻为参知政事,随入广。及罗浮,以疾卒,谥忠肃。著作存《蒙川先生遗稿》十卷。见《宋史》卷四○五本传,又卷四七《瀛国公纪》。
共 2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