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毛奇龄

相关人物:共 41 位
共 41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胡从简 朝代:晚清

人物简介

维基
胡从简(1844年—1895年),字敬亭,四川省成都府新津县人,清代著名经师大家,著名礼学大师、进士。
新津胡氏祖籍安徽绩溪,后迁江西庐陵。
综合吴克让的《新津县乡土志》及新津胡氏族谱载,新津胡氏一世祖为宋末元初胡受,从湖北麻城迁入川西。
四世祖为胡通海,元末进士,四川昌州知州,后定居永川九龙滩。
时昌州辖大足、荣昌、永川等地。
五世祖为胡复初,元末庠生,不仕后充任蜀之荣县东川书院教授。
六世祖为明初刑部侍郎,兵部左侍郎胡子昭,与方孝孺同日殉难。
明朝传至胡应这一代始迁新津。
清初胡氏另一脉相传到十六代胡大斌。
又一支传到二十一代胡文魁。
这两支也迁到新津。
清初至清末,胡氏又相传约十代。
胡从简1844年出生于新津。
由于明末清初四川的连续兵灾,当时胡家已经式微。
胡从简人穷志不穷,“编屦得钱为活。
年十九,始读书,刻苦自励。
”吴克让《新津县乡土志》说, “胡从简亦岳公再传子弟,邃于古义。
” 这里所说的岳公即岳逢阳,字丹崖,道光十二年壬辰恩科(1832)进士。
岳逢阳是清代新津县四位进士中的第二位。
岳逢阳家在新津县安西镇月花村,是岳飞第二十三世嫡孙。
后来胡从简考上锦江书院邑庠生(秀才)。
1874年胡从简肄业锦江书院,时年三十。
1875年,四川学政张之洞建立尊经书院,在全蜀学生三万人中选拔百名入学,录取率0.003。
张之洞是晚清四大名臣和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计划通过尊经书院,以“一人学战,教成十人。
万人学战,教成三军”的方式为蜀中培养“通博之士,致用之才。
” 为给尊经书院选拔高才生,张之洞在蜀中主持考试,题为周礼社制考。
试毕,胡从简被张之洞选拔为第一,入选为尊经书院上舍生,即今天的高年级研究生。
据记载,胡从简“融贯礼经,《周礼》、《大小戴记》并注疏皆成诵。
”当时参加考试的学生中,有与胡从简同时第一批考入尊经书院的杨锐,宋育仁,廖平等人。
他们虽比胡从简小五到十岁上下,但即使在学术上他们人人皆非等闲之辈。
胡从简能在考试中从这批人中脱颖而出,可见其学力之深厚。
1879年,王闿运应四川总督丁宝桢之邀来到成都,担任尊经书院山长 (校长)。
王闿运学问深厚,尤注重通经致用。
他担任尊经书院山长期间,重振了著名的“蜀学”,使蜀学派一跃成为当时中国学术的顶峰,因而在晚清及近代学术思想史上名垂千古。
钱基博曾指出“疑古非圣,五十年来,学风之变,其机发自湘之王闿运;由湘而蜀,由蜀而粤(康有为、梁启超),而皖(胡适、陈独秀); 其所由来者渐矣,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足见王闿运在清末民初的历史地位。
王闿运来到尊经书院后立即考试学生,题目是“玄端,冠端所用。
”学生们答题大多依据乾嘉学派大师阮元的《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等流行著作。
唯独胡从简“取证经记,曲折旁通,”立即受到王闿运的器重,提拔为斋长。
古代的学院分院斋两级管理,相当于现在的校院两级。
按国子监的传统,斋长在日常教学管理甚至是寝室管理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斋长既起着维持正常秩序的作用, 也发挥着课后协助教官监督学生言行的作用。
斋长有权对违规的学生进行惩处。
清末薛福成《庸庵笔记》说,在王闿运指导下,胡从简治《》,戴光治《》,廖平治《公羊》、《榖梁》、《春秋》,刘子雄、岳森通诸经,“皆有师法,”成为蜀学派在清代学术史上的杰出代表。
廖平的学说也为后来的变法奠定了学术基础。
而杨锐,宋育仁则成为戊戌变法运动的政治领袖人物。
胡从简终成清代礼学大师。
清史资料《清代朴学大师列传》特别将胡从简传附于王闿运传之后,显然是视他为王闿运之得意门生。
1892年胡从简考取进士。
按梁启超的说法来算,清代的一个童生历经逐次科举考试,最后取得进士功名的几率小于万分之一。
社会和朝廷对进士都很重视。
按朝廷惯例,胡从简被授予知县即用。
七品知县,年俸45到60两白银,禄米45斛(一斛等于五斗或50 升或约为现在200斤),养廉银1200两白银。
相比之下,一户农家一年的收入平均才40两白银。
胡从简被授予知县,也就是说,凭正常合法收入,他一年的经济收入可以是一般人的十几倍。
对于曾在青年时期经历过贫困的胡从简来说,做官无疑是改善家庭物质生活的机会。
清史资料《清代朴学大师列传·胡从简传》,《清代学人列传·胡从简传》记载胡从简弃官不做,“乞病归,家居治学,竟不复出。
” 胡从简治学极为刻苦,“恒以夜分就灯下纂录,五十而瞽。
”“所著书有《礼经考》,《礼经释例》,《周礼句读》,《大戴礼记笺》,《读礼管窥》,累六百余万言,蔚若继曲台之后。
” 只可惜这些著作今天恐怕已经毁损。
查遍四川大学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除《四川省城尊经书院记》,《尊经书院初集》,《尊经书院二集》和《尊经书院三集》以外,有关尊经书院的档案和资料现在全部不知所终,其中包括胡从简的巨著。
就连尊经书院各位进士的朱卷也都在文献中没有了踪影,只有宋育仁的还在。
鉴于尊经书院与戊戍变法的密切关系,这个现象与戊戍变法失败直接有关。
西汉学者后苍开创《》学以后,两千年以降,研究《》学的大家为数众多,其中还包括朱熹等人。
由于上古历史文献流传下来的很少,文义考据及其艰难,历代学者在《》学研究领域中的成果多为论文,专著较少,而胡从简的礼学却有五部专著,六百余万言之巨。
通盘比较《清代学人列传》对各位入传学者的学术地位评价,“蔚若继曲台之后”之语的确是极高赞誉。
其意为,胡从简是继西汉经学大家后苍著《后氏曲台记》,开创《》学以后,两千年来成就最是蔚为大观的《》学大师。
《清代朴学大师列传》和《清代学人列传》王闿运传一文中还指出,胡从简“蔚为经师,咸守家法,较之诂经、学海所造就者殆有过无不及焉。
” 这句评语也是对胡从简的很高评价。
清代是历史文献研究考证学的黄金时代和顶峰。
清代这方面的大家有许多。
光是乾隆到嘉庆年间形成的乾嘉学派就有惠栋、戴震、段玉裁、王引之、王念孙,等等。
乾嘉学派奠基人大致可以追溯到清初学者黄宗羲、顾炎武、方以智、阎若璩、胡渭和毛奇龄等人。
一些达官贵人如阮元、毕沅等,也出而倡导经学,著述丰富。
整个清代考据学学海中有造就者光是出现在《清代朴学大师列传》一书中的著名学者就有370余人。
胡从简能得到“有过无不及”的盖棺定论,绝对是极大的荣誉。
胡从简无嗣,收侄儿胡念祖为子,传其学。
胡念祖在学术上得胡从简真传,在尊经书院就读时也是廪生,后又任书院东斋斋长。
现存于四川大学图书馆的尊经书局出版物《尊经书院初集》,《尊经书院二集》和《尊经书院三集》中刊有胡从简,胡念祖他们两人的论文共15篇。
其中胡从简七篇,胡念祖八篇。
这三部珍贵典籍是尊经书院留传下来的现存唯一学术书籍。
不幸中的万幸,这15篇论文就成了今人了解胡氏礼学的窥豹之管。
1895年胡从简逝世,享年54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东川人。擢进士第。官新乡尉。有诗集一卷。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90?—754? 郡望赵郡(今河北赵县),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登进士第,曾官新乡尉。辛文房《唐才子传》云是东川人,误。近世承之,定其为四川三台(一说,云南会泽)人,讹误尤甚。参稽李颀诗歌,知为河南颍阳(今河南登封)一带人。东川实指颍水一支流。颀有别业在其旁,入仕前后均久居于此。后人因多称“李东川”。李颀早年出入两京,结交贵游,希冀用世。不成,乃闭户10年,折节读书。及第、释褐后,可能先任朝中卑职,继授新乡尉,因久不得调,愤而归隐,直至去世。隐居时于学佛读经、求仙炼丹颇为醉心。生平见《唐才子传》卷二,今人谭优学《李颀行年考》(见《唐诗人行年考》)、傅璇琮《李颀考》(见《唐代诗人丛考》)。李颀为盛唐著名诗人,其边塞诗、人物素描诗、音乐诗、咏史怀古诗等均有佳作。尤擅七律、七古二体。七律7首,乃该体发展成熟时期之佳构,形式规范,声调洪亮,风格朗畅,尤为明人所尊崇。高柄认为其体“声调最远,品格最高”,“足为万世法程”(《唐诗品汇》卷二)。王世贞称之为盛唐四位七律能手之一(《艺苑卮言》卷四)。前后“七子”无不摹拟仿作,故沈德潜云:“明嘉、隆诸子专尊李颀”(《说诗晬语》)。李颀七古气势奔放,跌宕多姿,“转接奇横”(《三唐诗品》),酣畅恣肆。胡应麟将其与高适、岑参、王维并称,视为李、杜前盛唐之代表作家(《诗薮》内编卷三)。清王闿运认为其七古兼具卢仝之奇峭,白居易之浅近,李、杜之宏赡(《湘绮楼说诗》卷六)。综而言之,李颀诗歌丽而不缛,豪不失粗,“风骨高华”(《诗薮》内编卷四),“骨秀神清”(《三唐诗品》卷二),无愧为盛唐名家。《全唐诗》存诗3卷。《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断句2。
唐诗汇评
李颀(?—约751),籍贯不详。开元二十三年(735)登进士第,授新乡尉。去职,归隐颍阳(今河南登封西南)之未川。天宝八载秋,高适授封丘尉,颀有诗送之。天宝十三、十四载殷璠编《河岳英灵集》,谓颀“只到黄绶”。颀工诗,尤以边塞诗著称。与王昌龄、崔颢、綦毋潜、岑参、王维、高适等交游,时辈咸重之。有《李颀诗》一卷。《全唐诗》编诗三卷。

作品评论

河岳英灵集
颀诗发调既清,修辞亦绣。杂歌咸善,玄理最长。至如《送暨道士》云“大道本无我,青春长与君”,又《听弹胡笳声》云“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足可歔欷,震荡心神。惜其伟才,只到黄缓,故论其数家,往往高于众作。
容斋随笔
欧阳公好称诵唐严维诗“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及杨衡“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之句,以为不可及。予绝喜李颀诗云:“远客坐长夜,雨声孤寺秋。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且作客涉远,适当穷秋,暮投孤村古寺,中夜不能寐,起坐凄侧,而闻檐外雨声,其为一时襟抱,不言可知。而此两句十字中,尽其意态,海水喻愁,非过语也。
《唐诗品》
颀诗意主浑成,遂无斫练,然情思清澹,每发羽调。七言古诗善写边朔气象,其于玄理间出奇秀。七言律体如《送魏万》、《卢司勋》、《浚公山池》等作,可谓翛然远意者也。
《批点唐音》
李颀不善五言,而善七言,故歌行与七言律皆有高处。
艺圃撷馀
李颀七言律最响亮整肃。
诗薮
李律仅七首,惟“物在人亡”不佳。“流澌腊月”,极雄浑而不笨;“花宫仙梵”,至工密而不纤。“远公遁迹”之幽,“朝闻游子”之婉,皆可独步千载。
唐诗选
七言律体,诸家所难,王维、李颀颇致其妙,即子美篇什虽众,愦焉自放矣。
唐诗镜
李颀七律,诗格清炼,复流利可诵,是摩诘以下第一人。
唐音癸签
盛唐名家称王、孟、高、岑,独七言律祧孟,进李颀,应称王、李、岑、高云。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新乡七古,每于人不经意处忽出异想,令人心赏其奇逸,而不知其所从来者。新乡七律,篇篇机宕神远,盛唐妙品也。
《诗源辨体》
李颀五言古平韵者多杂用律体,仄韵者亦多忌鹤膝。七言古在达夫之亚,亦是唐人正宗。五七言律多入于圣矣。
《诗源辨体》
王元美云:七言律,李有风调而不甚丽,岑才甚丽而情不足,王差备美。愚按……李较岑、王,语虽熔液,而气稍劣。后人每多推之者,盖由盛唐体多失粘,讽之则难谐协,李篇什虽少,则篇篇合律矣。
《唐诗评选》
盛唐之有李颀,犹制艺之有袁黄,古文词之有李觏,朽木败枝,区区以死律缚人。
围炉诗话
李颀五律高澹,大胜七律,可与祖咏相伯仲。
诗筏
唐李颀诗虽近于幽细,然其气骨则沉壮坚老,使读者从沉壮坚老之内领其幽细,而不能以幽细名之也。唯其如此,所以独成一家。
《唐七律选》
旧盛唐名家多以王孟、王岑并称,虽襄阳、嘉州与辋川并肩而不并,然尚可并题。至嘉、隆诸子以李颀当之,则颀诗肤俗,不啻东家矣。明诗只存体面,总不生活,全是中是君恶习,不可不察也。
师友诗传录
唐人七言律,以李东川、王右丞为正宗,杜工部为大家,刘文房为接武。
《唐诗笺要》
东川诗典瞻风华,兼复音调句亮,盛唐能手。
《历代诗法》
新乡长于七字,古诗、今体并是作家。其蕴气调辞,含毫沥思,缘源触胜,别有会心。向来选家徒以音节高亮赏之,乃牝牡骊黄之见耳。
《唐诗别裁》
东川七律,故难与少陵、右丞比肩,然自是安和正声。
自明代嘉、隆诸子奉为圭臬,又不善学之,只存肤面,宜招毛秋晴太史之讥也。
然讥诸子而痛扫东川,毋乃因噎而废食乎?
《唐诗别裁》
东川比高、岑多和缓之响。
石洲诗话
东川七律,自杜公而外,有唐诗人,莫之与京。徒以李沧溟揣摹格调,几嫌太熟。然东川之妙,自非沧溟所能袭也。
石洲诗话
东川句法之妙,在高、岑二家上。高之浑厚,岑之奇峭,虽各自成家,然俱在少陵笼罩之中。至李东川,则不尽尔也。学者欲从精密中推宕伸缩,其必问津于东川乎!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李颀赋笔轻新,以作七律,流丽婉润,自觉胜人。所垂七篇,尽为济南标录。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李东川摛词典则,结响和平,固当在摩诘之下,高、岑之上。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李东川七言古诗,只读得《两汉书》烂熟,故信手挥洒,无一俗料俗韵。
昭昧詹言
东川缠绵,情韵自然深至,然往往有痕。于鳞以东川配辋川,姚先生以为不允。东川视辋川,气体浑厚微不及之,而意兴超远则固相近。
《海天琴思录》
李东川五七古俱卓然成家,沧溟独取其七律,非作者知己者。
《批唐贤三昧集》
李东川七律为明代七子之祖,究其容貌相似,神理犹隔一黍。
《唐诗三百首续选》
东川七律风骨凝重,声韵安和,足与少陵、右丞抗行,明代李于鳞深得其妙。
三唐诗品
五言其源出于鲍明远,发言清隽,骨秀神清,虽偶泛弦中,仍复自然合奏。七言变离,开阖转接奇横,沉郁之思,出以明秀,运少陵之坚重,合高、岑之浑脱,高音古色,冠绝后来。
《诗学渊源》
(欣)古诗犹是齐梁一体,独七言乐府雄浑雅洁,一片神行,与崔颢同一机杼,而使事写怀,或且过之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浙江上虞人,字伊璧,号兰痴。
徐咸清女,骆加采妻。
毛奇龄诗弟子,名噪一时,有“徐都讲”之称。
工楷隶,善画,尤工画蝶。
有《花间集》、《徐都讲诗》。
晚晴簃诗汇·卷一八四
徐昭华,字伊璧,上虞人。咸清女,诸生骆加采室。有《徐都讲诗集》。
清诗别裁集
字昭华,浙江会稽人。
诸暨骆加采室。
○昭华为毛西河太史学诗女弟,诗附毛集中以传,毛极推扬之。
然绰约有馀,未尽离铅粉之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原名佩,字季瑮,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
诸生,曾官崇仁县丞。
与毛先舒、徐士俊、丁澎、毛奇龄、张台柱、洪升等唱和。
著有《玉蕤词钞》。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七八
胡薇元,字孝博,大兴籍浙江山阴人。举人,四川知县。有《天云楼诗》。
天倪阁词
1850—1920,字孝博,号诗舲、石林、壶庵,别号玉居士、七十二峰隐者。大兴(今北京)人,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光绪三年(1877年)丁丑科三甲进士。其世祖胡文静为明代进士,官至光禄卿,赠都御史,祖、父皆仕清廷。乾隆时名满天下的大诗人“稚威先生”胡天游,即其叔高祖。胡薇元中进士后,出任广西天河知县,后改官四川宁远西昌,调重庆涪陵。光绪廿六年(1900年)后调陕西,后任陕西兴安(今安康)、凤翔、同州(今大荔)知府等,“一岁而遍历三辅,古无是也。循声满关中”。辛亥(1911年)后,被革命党拘禁二十多日,为满清守臣节不屈,作绝命诗明志。放归后潜蜀中,居前贤百梅亭旧宅,自称“百梅亭长”,有《壶庵五种曲》、《梦痕馆诗话》、《岁寒居词话》及影响巨大的《公法导源》等多部著作传世。他晚年定居、著述、讲学于四川犍为(今四川犍为),该地即《蜀都赋》“西逾金堤,东越玉津”一句中所言之“玉津”,故胡氏书房名曰“玉津阁”,文集亦以此名之,胡薇元暮岁久居巴蜀,为各界所尊崇,大抵卒于1920年前后。
天倪阁词·序
同治辛未迄光绪庚辰,十年中京师诸老辈提倡风雅,𥒸砭老人吴县殷少宗伯尤一时宗匠,其时以词称者,冯梦华、熊鞠孙、江韵涛、姚贻孙、何诗孙,而玉津居士以深斛律吕,为公所激赏,故居士所为词大都经𥒸砭山房点定,与熊江两太史酬对为多。一日,公问白石道人歌曲旁行,自记音节,有能识之者乎。诸君默然,居士起对,以为曲工尺如厶之为合,黄钟也。マ之为四,大吕也。フ之为工,夷则也。〢之为凡,应钟也。久之为六,黄钟清也。以此类推,亦如琴谱之有鸠字等,乐工暗记之谱,非字也。盖自宋乐工燕乐有之矣。公大悦,以为凌仲子复生。居士尝言词分五音,如段安节谓商角同用,顾雨中花、玉楼春诸阕本押平韵,押入声则协,押上去则不可歌。本押仄韵,押上声则协,押入声则不可歌矣。古儒者如窦俨、王仁裕皆寀音以知世变古者,诗与乐合,后世诗与乐分,古人缘诗而作乐,后人倚调以填词,宫商之理未有以异也。是故词者所以济诗之穷而上承乐府之变也。居士之言如此,所为词无不协律,无生硬晦涩之音,天倪阁者,居士在都,与炳半聋论词所居龙树院之西簃也。 光绪辛巳秋,年愚弟李锡彬少林序于宣武城南之七十二夗央馆。
天倪阁词·自序
仆年十四,先慈汤太恭人授经余暇,示以高祖稚威徵君集,及太恭人自撰翠螺词集。始学为词,受律吕大指,最先提倡者,有蔡梅盦太史,汤秋史比部。逮游四方,蜀客则秦荐香、武抑斋,江左词人则姚贻孙、孙圣与、吕山农、冯耕渔,时相过从,无异埙篪之迭和也。今诸子或没或去,所与游者独吴郡顾丈子远,远翁谓诗亡而后词作,长短句合音之高下抑扬,以宣其气,三百篇楚辞汉铙歌莫不然,自苏李河梁,画以五言,不复入乐,得李太白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开其端,而后古者入律之源可溯,其意颇与仆合,中年以往,忧患寡欢,寄情骚𢜱,布帆江上,往来茕茕(枫注:原书字右边的旬字为乃+日字,疑为茕的异体字。),意有所儗,托之于音,不自料其萧憀也。 光绪二十有三年仲秋玉津居士胡薇元叙。
天倪阁词·题辞
夜泊涪州,怀玉津师并题天倪阁词 弟子赵熙再拜 夜雪天倪阁,梅花涪上翁。曾陪尊酒绿,极眺晚霞红。江海三年别,乾坤万事空。移官慎吟帻,中泽有哀鸿。
天倪阁词·后跋
昔仪征阮文达公抚浙日,选宋人词之协于音律者,命伶官谱工尺歌之,不能谐,凌教授仲子廷堪言,古乐与今乐中间尚隔燕乐一关,古雅乐以琴,燕乐以琵琶,今俗乐以三弦。
琴之幺弦即琵琶之大弦,三弦又即琵琶四弦而去其弟一弦,由古及今,弦递小,声亦递高,其间递隔二韵,如琵琶用工字,三弦用上字调是也。
今以俗乐工尺合宋词,宜其捍格,以燕乐合唐宋人词,斯叶矣。
读玉津居士词,益信凌君燕乐考原之义,因悟毛西河以唐宁王宫中玉笛谱工尺推古乐是犹未知雅乐与燕乐之间耳。
辛丑十有一月望。
旌德姻年愚侄吕贤楫谨跋于蓉城之啖蔗庐。

人物简介

闺秀词钞·卷九
字曼殊,河间人,萧山翰林毛大可副室。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八三
张曼殊,宛平人。
萧山毛奇龄侧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48—1815 【介绍】: 清福建长乐人,字斯仪,一字九山。
乾隆四十年进士,授编修,官至太常寺卿。
通经知时务,凡当世之急务,乡里之利病,旁咨博访,多所建白。
治经反对阎若璩、毛奇龄之说,有驳议。
另有《数目通典》及诗文集等。
维基
梁上国,福建长乐县人,进士出身。乾隆四十年(1775年)乙未科进士。嘉庆十八年八月初九(1813年9月3日),由太仆寺少卿调任广西学政,同年十月二十三(11月15日),令仍留任。
章大来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浙江会稽人,字太颛,号对山。
康熙岁贡生,官训导。
毛奇龄弟子。
工诗文。
有《后甲集》、《玉屏山房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直隶丘县人,字松岚。乾隆时拔贡。累官山西河东道,署布政使。工诗。有《玉磬山房诗钞》。
晚晴簃诗汇·卷一○三
刘大观,字松岚,丘县人。拔贡,历官山西河东道署布政使。有《玉磬山房集》。
岭外集·序
三十年前,于方坳堂斋壁,见李少鹤兄弟诗而异之。其后,得交刘子松岚,袖所为《二客吟》者。又见李石桐重订《主客图》。及松岚官沈阳,又为黄仲则刊诗集于京师。 然其所自为诗,天机清妙,寄托深远,初不泥李氏兄弟之说。即于申辕故里,亦不专主沧溟之格调;抑且不专执渔洋之三昧也。松岚与予往复商略斯事,迨今又十余年矣。而其气骨日益高,其取法亦日益上迬者。 李沧云视学陪京时,沧云方自订诗集。予与别语:“惟勖以勤,与松岚研求作者之意。”而前年(嘉庆十三年,戊辰,1808年),李春湖为石桐锓续《主客诗》二卷,予亦为辨析。学唐律者,必求杜法之所以,然又深以不得与松岚面质为憾。今松岚自晋阳来京师,宜有以对榻畅论者。而松岚出示此二卷,亦即日影出都门,又匆遽不得备申也。故于其《岭外》二集,聊撮数语于简端。他日再序其续卷,当必有更进于斯者矣! 嘉庆庚午(十五年,1810年)夏四月廿有八日北平翁方纲
留都集·序
嘉庆丁巳(二年,1797年)仲冬,余遭母忧,居京师。会漕河水溢弗克,南下迁延。至戊午(嘉庆三年,1798年)秋,食不给。是时,松岚为宁远州牧。遣伻来迎余,遂越礼出塞。明年(己未,嘉庆四年,1799年)秋,松岚分俸资送余,乃得以奉母榇归里。 洎癸亥(嘉庆八年,1803年),松岚迁观察,来京止余邸舍。今年(嘉庆十五年,1810年)夏,松岚复来京,则须鬓苍然。距乾隆壬子(五十七年,1792年),吴门识面之初,已十有九年矣。 余与松岚以诗合,然历交久得,窥性情、心术之微,则实有相契于语言文字外者。留宁远一年,寒暑昕夕,深谈无间。塞外草枯,怒马偕出,海色与山光震荡。当其登高望远,晞发轩眉,几欲乘风飞去。微吾二人,孰与同兹襟抱哉?! 松岚之诗,初切劘于李子乔。迨与中、朝魁人杰士交,意境益深阔。《留都》一集,清雄磅礴,不主故常,得江山之助为多。 尝谓余曰:“子宜为序!”嗟夫!余与世寡,谐独松岚。哀其穷,而知之最真。回忆暮节穷阴,羁居守岁,张阿罗画像于四壁,唱酬达旦,惘惘如昨日事。时松岚尚乏嗣,其之官河东也。余送出西郊,执手仰天曰:“他日政成,当以添丁为券。”今连举两雄,复何憾乎?离合不常,寸心相照,临别黯然,不足为外人道也。 嘉庆庚午(十五年,1810年)五月朔长州吴云谨序
邗上集·序
元曩辑淮海英灵,集扬州图经。翻阅各家诗集,于邗上事迹特详,未尝不叹!风气、人物、园池、觞咏,每藉当时名家别集,叠见侧出,掩卷凝想。如将见之,明代、国初不具论。近年,马氏玲珑山馆材力非甚饶健也,徒以聚书好客,扶助风雅,迄今家贫书散。而故宅玲珑一石,犹得歌于松岚观察诗集中,余可知矣。 观察工诗善书,甲子(嘉庆九年,1804年)、乙丑(嘉庆十年,1805年)间,侨居扬州,勒所得诗为一卷,曰《邗上集》,体格蕴藉,如渔洋。 在扬州时,相遇之客,则有若吴榖人、胡西庚、洪稚存、方子云、王惕甫、乐莲裳诸君子;游宴之地,则有若筱园、康山、休园、白沙、翠竹、江村各园亭;相主之人,则有若沈既堂、江子屏、杨竹庐、江文叔诸旧家。 诗之以邗上而得欤?抑邗上之得诗人也。余故幸邗上不甚陋,尚得屡见于各家之诗,甚且以此专勒集名也。 嘉庆庚午(十五年,1810年)夏月扬州阮元序
鹾城集·序
河东上郡,三辅股肱;冀北雄邦,九州领脊。
条山耸翠,擘华岳以西来;涑水流黄,接星源而南戒。
将名飞雪,灵庆宝应之池;楼号歌薰,解愠阜财之世。
缅斯地也,大有人焉。
卯金著姓,谱接尧宗,乙火腾辉;书窥天禄,彦和执器望,特重于雕龙,公干升堂,名还齐于绣虎,始以词坛佳士,藉甚青州。
继而,循吏长材,喧传赤县。
掉扁舟于禹穴,驰匹马于医闾。
餐岭南之烟水,不少春游;眠塞北之风云,讵无秋兴。
然而,少能正字,老更耽吟。
三门石畔,中流砥柱,屹如五姓。
湖边一路,福星至矣。
汾雨霍云之馆,河声岳色之楼。
风光络绎,句似碎金;兴致淋漓,手无寸铁。
山川画稿,先有竹于胸中;锦绣诗肠,伫生花于笔底。
鹤衙放后,昼静庭闲;鸡牖谈余,宵深漏永。
渍麝煤而烟袅,熏鸭鼎以香霏。
梁鸿大妇,调来暖胃之汤;李贺小奚,检出呕肝之句。
兀挑灯而独,对手势宜敲。
蓦槌案以狂呼,眉棱欲舞。
或觞僚佐,乃启华筵。
屐折于魏豹城旁,辖投于野狐泉里。
中秋乘月,庾亮登楼。
九日临风,孟嘉落帽。
招来珠履,集上舍以三千;写入银毫,隶贤之人之四十。
传杯,而客皆尽醉,颓倒玉山,刻烛而诗。
如不成,罚依金谷。
抑或眷言,还道枨触昔欢。
二三故友,搏羽翼于鹓鸿;四五良宵,流景光于蟾兔。
舟无袁,而独泛车,类阮以频回。
杨朱欲去,歧路踟蹰;李白不归,寒樽萧瑟。
梅花春早,逢驿使兮!
岭头香草秋零,望美人兮!
天末将进鹅毛,而寄讯报拟琼瑶。
时托雁足以传书,唾成珠玉,积有千篇,类非一体。
综其格律,要不为六朝月露之吟,谱以岁时,大约在三晋云山之地。
《鹾城之集》所由名也。
仆昔膺简命,薄事游遨。
迨岁次乎丙丁,正编成于甲乙,使星甫驻,便作嵇攀;流水重歌,谬称钟听,而乃住止。
三年心遥两地,豢龙有后问字,则曾识太元窥豹,何知裁缄?
则时通尺素,唱阳春而和寡,萱草贻来;怀旧雨以神驰,桐花寄去。
忽焉握手,弥复倾心。
酒痕未散伶,辄为醉后之歌。
剑气犹胜琨,更作夜中之舞。
出其手,著删止一通,慰我肠饥,读应万过。
嗟乎!
人非子骥,孰可问津?
世无士龙,终当覆瓿。
待他日鸡林贾竖,定识真诗语。
此闲骏市,词人须求善本。
目凭管测,真堪掷地以成声;腕借胥抄,宜可悬金而计字。
君如不信,请试质邹鲁之儒生,我尚能游期,再访唐虞之故迹。
嘉庆庚午(十四年1810年)夏月江右陈希曾序
行脚集·序
松岚先生风骨高奇,音情顿挫。甫离竿牍,便惬山心。偶脱簪缨,即寻野服。芒履行箧,瓢堂打包。以禅语名集,纪雅游也。先生树菩刍以祀軷,戴席帽而出都。朋旧惜别,赋零雨之篇;乡土系怀,按归云之引;历下亭高,寻名士之宴赏;斥邱地古,续童年之钓游。招苾刍之侣,为竹筱之饮。销夏泛水,追凉入山。乃逾成臬,陟伊关,访香山之古刹,登龙门之峻巅。继欧公之雅游,想白傅之高躅。胜襟拂霓,清淡干云。诗题松关,墨洒苔壁。 兹复蜡高齿之屐,制远游之冠。问渡风陵,携筇太华。经黄卷之坂,历青柯之坪,攀铁锁之千盘,窥箭栝之百尺。跳岑拔地,嶟嶟造霄;窅崖入云,茜茜梯翠。帝座呼吸,罡风动摇。衣牵藤萝,足蹑猿鸟。可谓穷登陟之胜,极眺听之奇。 故其为诗,缅邈幽邃,雄奇峣峭,霆奔电駴,冰悬雪跨,扪星鸟帑,拾月鲸口,铜廧鬼炊,虎狱剑饵,穿穴险(穴橘),卒造平淡。百怪退舍,万象呈露。盘羊乌栊,化为康庄。珊瑚木难,不易菽粟。直词正气,宏辩博议。与道大适,方古无上。非夫澡元莹素、荡累超神者,其孰能臻斯懿乎? 芳灿辁才寡识,末学肤受,豪楮枯腐,石墨熬燥。旅愁羁思,损其形魄;陈编断简,销其智慧。久耽疏放,合号“懒残”,未能追绝尘之踪,自知无济胜之具。藉君奇作,涤我俗肠。倘得两版丛书,更愿十年面壁。偶参梵语,且学惠远修心,又作谰言,未免丰干饶舌。 嘉庆庚午九月既望年愚弟杨芳灿拜序
行脚集·自序
余罢官后,百体有主,笠屐远迈。自黄金台下,至七十二泉;又自大梁、成皋、洛阳,回至鹾城。拟偕妻孥,炊黄粱于破釜,与伏枥之驽,休息骸骨矣。 因念鹾城,只尺太华。有杖不撰山,且笑人,爰共痴奴,遥践胜地?听雨于玉泉院,访僧于云台峰,濯顽躯于温泉,嚼秋英于韦杜。如不送去冠上峨峨之獬豸,焉得换来峰头巍巍之佛髻耶?游踪所至,辄有题咏,命其集曰《行箧集》。 属同年老友杨蓉裳作序,蓉裳误听,以箧为脚,序中不儒我而僧我,又以不得共游华山,自名“懒残”,以作序此“丰干之饶舌”。其文嘉矣,不忍割去。又病其役我于比邱,非名集之初意,促蓉裳改之。 蓉裳曰:“吁!用子之硁硁,度我之恢恢耶?士为名累,如鱼中钓。鱼尔,尔不知怒;僧尔,尔则以为怪耶?夫僧之异于儒者,脱刺促而就逍遥也。子之游,逍遥矣;子之诗,亦逍遥矣!逍遥尔,故僧尔;刺促尔,乃儒尔。安于刺促,不安于逍遥,吾将改吾之序矣!” 我无言以对,而听其以“脚”替“箧”焉。
怀州集·序
古之诗人,未有不达于天人之际,而能垂世,而能行远者也。不达于天人之际,则人世一切,升沈得失,菀枯荣辱,戚欣悲喜,皆得而挠之。于是,处乐则淫,处约则困,处放废、迁流、羁旅则郁。伊侘傺而无聊,其于诗也,非谰言即剿说耳,何以能垂世而行远乎?若松岚先生,可谓得为诗之本矣。 先生负俊才,而自陶冶于学。其牧辽左,观察河东也,政声皆卓著。以上书抗论罢官去,萧然襆被为寓公。至怀州,见其地介太行、王屋间,山川清淑,水竹明瑟,遂赁庐舍,徙其孥居焉。间岁一,归斥丘,省先墓。返,则居于怀所谓小琅玕馆者。左图右史,垒石、莳花药以自娱。窥其意,如未尝衣绣衣、拥麾节然者,盖达于天人之际久矣! 先生豪于诗,居怀州所作,凡三集,概题以怀州,而督序于余。余罢官,略与先生同,意趣亦相似,是以辱忘年之契也。窃谓先生诗海内所共赏,不待吾党之揄扬,推论先生所以为诗之本如此。 道光纪元(1821年)夏六月既望书于华山之玉泉院歙鲍桂星
怀州集·自序
怀庆之为郡也,《禹贡》曰“覃怀”,商周曰“畿内”,春秋曰“晋南”。其后为“三川”,为“河内”,为“野王城”,为“王屋郡”。在金、元,为“怀州”;在明及今,为“怀庆”。 太行北峙,沁水东流,南接成星,西联伊洛。舟车所会,人称“陆海”。郡之周围,琅玕多如桑麻。城之内外,芙蕖胜于黍稷,盖得中州之正气。而风味,则近于江南也。 观解组后,祖籍斥邱,有屋三十余楹,田一百余亩,长兄雪浦先生居而食之。失林之鸟,无所栖托。适妇兄牧村太守握符怀庆,姑作萍梗之游,徐图燕巢之寄,时嘉庆辛未(十六年,1811年)夏五月中旬也。 入郡十余日,得西域人买氏故宅一区,在郡城西北,高台寺下。其宅有青梧六株,璎珞松一株,刺松一株,石榴、海棠、椿、榆、槐、柳三十余株。野鸟依人,突逢新雨,虚堂坐月,如遇夙交,不谓余生得此佳地。观既不敢复作出山之想,闭门省咎,以读书为事。稍暇,则叠石为山,疏畦种菜,以为娱乐。 有同年贾约园大令,来让予曰:“无竹令人俗,君所居有花有木,有山有石,而无箨龙以摇秋风。美哉犹有憾。”于是,移竹百余竿,种书室之后,额书室曰:“小琅玕馆”,是为仆得兴吟诗处也。 自辛未(嘉庆十六年,1811年)迄甲戌(嘉庆十九年,1814年),得古今体若干首,名之曰《怀州集》。
娱老集·自序
自嘉庆辛未(十六年,1811年)来居怀州,迄道光丁亥(七年,1827年),越十七年,而予老矣。一切胶胶扰扰、妄念起伏,皆以老屏绝之。妄念销磨,归于闲适。朝哦暮咏,逍遥以送日月,是此生欢娱境也。 《怀州集》三卷,始于嘉庆辛未,截自道光辛巳(元年,1821年)。自壬午(道光二年,1822年)以后,所得诗名《娱老集》。盖以诗娱悦性情,而自忘其为七旬之外之老夫也。 予诗有数集,序我《岭外集》、《漓江归棹集》者,阁学翁覃溪先生也;序我《留都集》者,侍御、出守彰德吴玉松先生;序我《邗上集》者,粤东制府阮芸台先生也;《回帆集》不几首,则无序;序我《鹾城集》者,少司空陈钟溪先生也;序我《行箧集》者,农部员外、同年杨蓉裳先生也;序我《怀州集》者,少司空改詹事鲍觉生先生也。 翁、陈、杨、鲍,墓草已宿。芸台制府在滇南,路遥百驿。玉松先生老于江乡,年八旬有一,近多不称意事,岂复敢劳以笔墨?而平生文字之交,深于风雅,如吴舍人兰雪者,又牵羁人海,老病窘蹙,无兴趣及于此事,故是集辄自序之。 或问:“集中有伤逝之作,不得以《娱老》概之,曷芟去?”答曰:“生身后,圣哲随俗了悲欢,子未读陈简斋诗乎?”
共 41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