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成栋

相关人物:共 31 位
共 31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维基
晏清(1578年—1650年),字玄洲,一字泰征,明朝末年至南明官员,湖广承宣布政使司黄冈县人。
晏清中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进士。
授芜湖知县,有清廉的名声;改吴江知县,芜湖民请他留任。
吴江吏来迎接,在路上相争,不得行,再宿乃去。
吴江水涝,他为民请命,擢升为吏部验封司主事。
天启年间,魏忠贤请封其从子魏良臣为伯爵;晏清阻止。
吏部尚书周应秋削晏清籍。
崇祯初年,以原官起用。
崇祯九年(1636年),张献忠骚扰蕲州、黄州,焚黄冈县枫香桥一带;文学邓云程兜甲执铁鞭,率乡兵数千格斗退敌。
张献忠驻黄冈县白杨山,县民被杀六、七万人;晏清率父老向湖广巡抚王梦尹请兵,王梦尹不应。
晏清任验封司郎中,周延儒勾结太监王化民入吏部,奏转任晏清为广东盐法道佥事。
弘光元年(1645年),晏清任尚宝司卿;隆武二年(1646年),晏清任太仆寺卿:但都没有赴任。
当时江州、黄州已经沦陷至满清。
朱由榔即位,擢升他为吏部左侍郎,辞官不至。
李成栋破广东,晏清避地浔南。
永历帝在南宁,擢升为吏部尚书。
吴贞毓以主事任吏部侍郎,诋毁晏清。
晏清为方端士所重,吴贞毓没有什么作为。
永历四年(1650年),吴贞毓为户部尚书,与王化澄一起陷害晏清,晏清辞官;皇帝不许。
诏狱兴起,晏清进谏,皇帝不听;于是移病不起,拜表即行。
在浔州不久病卒,年七十三岁。
潘曾玮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简介

维基
潘曾玮(16世纪—17世纪),字采生,号二岳,南直隶镇江府溧阳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潘曾玮年少贫而力学,崇祯三年(1630年)中举人,次年(1598年)联捷进士,授浙江杭州教授,迁任国子监博士,上呈《北雍条议》。
擢户部主事后,革除夙弊,在芜湖榷关时,谢绝馈赠。
升广东分巡副使,平定海盗李朝天、刘铁臂等万馀人。
明亡仕清,不久随李成栋反正,和洪天擢、李绮到南宁迎接永历帝,升任光禄寺少卿,转任大理寺卿。
不久辞官归乡,杜门教学。
有子八人、孙三十人。
卒祀乡贤祠。

人物简介

维基
卫胤文(?
—1645年),字祥趾,号紫庵,又号紫岫,陕西西安府韩城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卫胤文是天启元年举人卫之琚的儿子,在崇祯三年(1630年)中举人,次年(1631年)成进士,改庶吉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司业、詹事府中允、左谕德后告归。
十四年(1641年)时李自成入关,陕西军力崩溃,他在家乡连夜赶到北京,痛哭上陈作战计划,表示西方危险,将祸及社稷,并请求徵召四大镇入朝保卫京师;他连续呈上十五道奏疏,捐出三千金犒军。
崇祯帝认为他切实,在朝堂当面褒劳他。
北京失陷,他匿藏在民间,被李自成部下搜获,在审讯前逃到南京。
弘光帝继位,仍然让卫胤文担任左谕德,迎合马士英意思而奏请罢史可法兵马,弘光帝下诏责备他,马士英就和他遂渐亲䁥。
不久他到兴平营,高杰因为他是同里而上疏让他留下监军;高杰去世,卫胤文在马士英推荐下即时以兵部右侍郎总督兴平的部队,经略开封、归德。
很快朝廷下令安庆巡抚并入应天巡抚,屯抚并入凤阳总督,王永吉兼巡抚淮安,他则兼巡抚徐扬。
当时柳城人高金高自修筑土城,训练壮丁,不接受李自成命令,卫胤文上疏让他担任副总兵。
归德失陷,清兵徘徊不前,令徐州人民惊慌,王永吉请求急调阁标以及甘肃团练营救;但忽然传来密旨要求撤军入卫,因此各军队前向江上,徐州空虚。
王永吉再次上书说:「清兵已进入虹县,距离泗州二百里,万一泗州沦陷,就会直达盱眙。
盱眙东南一路可达淮安,正南一路可达扬州,西南一路可达六合、浦口,不但淮安、扬州无法支撑,而且随时会渡江攻入南京。
请求让卫胤文、刘泽清全力守住徐州、泗州,保全南直隶的门户,同时以南直隶全力防寇防清,才不会四面受敌。
」朝廷不采纳。
弘光元年(1645年)四月,朝廷才命令他和李成栋屯驻泗州,未出发扬州已沦陷,他投水而死。
刘武元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辽东人,字镇藩。
明游击。
降清,隶镶红旗汉军。
官至江西巡抚。
对金声桓、李成栋等屡战有功。
卒谥明靖。
萧琦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简介

维基
萧琦(?
—1648年3月10日),字韩若,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萧琦原名萧嗣琦,天启七年(1627年)高中江西乡试第二名举人,崇祯十年(1637年)登丁丑科进士,授广东始兴知县,调高要县,兴建阅江楼和诸生讲学,因事连坐罢官。
李邦华、李日宣为他辩护,迁工部都水主事,又谪浙江诸暨知县,案件未留下任何文书。
许都作乱,与陈子龙招降他,转为刑部河南司主事、仪制主事。
隆武年间,杨廷麟命他到广东,他却侵吞事例银数万;除授礼科给事中,住在郝永忠军营内,获推荐担任左佥都御史监督粮饷、恢复国土和剿灭敌匪。
郝永忠索求粮饷,他出力聚敛。
永历帝打算进入土州,萧琦疏上「十方便、十不方便」劝止,擢升为兵部左侍郎。
永历元年(1647年)十一月,代王化澄出任兵部尚书,兼掌都察院,推荐书记刘方夏自中书舍人迁官职方主事。
萧琦本来有民望,注重名节,但到此时是未能保持廉洁;其时国库空虚,卖官取财,积得数万也无济于事。
次年(1648年),永历帝到南宁,萧琦和王化澄、严起恒、马吉翔、庞天寿、许兆进、吴其雷、尹三聘、洪士彭同行。
李成栋反正,他贿赂北镇抚赵元符向罗成耀自荐;陈邦傅掌政,让家丁包围萧琦的船辱骂,将其财产丢到象州水中。
十月,朝廷驻扎韶州,萧琦追问劫饷的人民,被地方民众群殴,受重伤,走到南雄时去世。

人物简介

维基
李绮(?
—1649年),字友三,直隶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李绮本姓钱,崇祯九年(1636年)丙子科举人,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进士,工部观政,获授广东琼山知县,永历初年转为广东督学副使。
丁魁楚把持朝政,他上疏弹劾丁魁楚欺君误国、玩兵害民、败坏纲纪,并且丧身辱国;若不立刻改正,很快就会灭亡。
他对永历帝朗诵奏章内文,丁魁楚认罪,命他降三级用,因此夜行到廉州。
李成栋反正,擢升李绮为太仆卿。
广东再次失陷,他被擒,献金十多万之后身死。
曹烨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简介

维基
曹烨(?
—1649年),字尔章,号石帆,河南开封府祥符县籍直隶徽州府歙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曹烨是天启七年(1627年)河南乡试举人,到崇祯四年(1631年)成辛未科进士,都察院观政,授山西宁晋县知县,七年考察后,补任潍县知县。
八年升户部福建司主事,管草场。
十年贬为上林苑蕃育署丞,十一年升工部屯田司主事,十二年任四川副主考官,升虞衡司员外郎,管理宝源局,升任四川夔州府知府。
历任梧州知府、苍梧参政和广西按察使。
靖江王朱亨嘉作乱,他首先跟随;到朱亨嘉死去,他竟然并未获罪,很快以佥都御史担任广西巡抚,驻在梧州,督练狼兵。
永历帝即位,曹烨参与拥戴。
李成栋带领清朝军队逼近肇庆,苍梧知县万思夔造了一只大木龟,令人在路上牵著它说:「投降者就像它。
」到李成栋靠近梧洲,曹烨等曾中举者抬著棺木、脱去上衣、牵著羊只迎接,说:「我不知道天命,不早点为阁下效力,令阁下生气来到这小地方,是我的罪。
若罪行不能赦免,就俘虏我到军中服务,使得我可改过自新,是阁下的恩惠。
李成栋笑著释放他,万思夔就在木龟上写上「曹烨」二字,放在堂上后逃去。
后来他随著李成栋反正,历任光禄卿、户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永历二年(1648年)晋兵部尚书。
当时江、楚、闽、蜀有十多个军镇,兵力达数百万,各地绅士、义民不停奏报起兵。
曹烨奉行诏令,给予印章,匆忙无法细心看完;但他才能低下,关于战场功战,驾驭封爵,部署兵马,都处理得一塌糊涂。
职方郎中唐元楫、员外郎包宣和他同时投降李成栋,也是贪心无耻的人;行政各部互相遮瞒,震惊科臣却犹豫不决。
各方的奏使推门叫嚷,欺压无道,他只能愧受。
南雄失陷,永历帝命他监督东粤军队,援助肇庆;肇庆再次失陷,他逃走时死去。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七一○
朱学熙(?
--一六四七),字叔子。
清远人。
诸生。
师事陈邦彦。
明桂王永历初,授翰林待韶。
会邦彦战败,与李成栋鏖战,互有胜负。
学熙乘间执知县杀之,举清远城以迎,邦彦遂入死守。
兵食不足,学熙辄倾资以供。
城破,取先人兵法焚之,肃衣冠,自缢而死。
著有《南越》、《广艾》及诗赋等集。
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五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8 【介绍】: 清汉军正蓝旗人,原籍抚顺,字陆海。
佟养性堂兄弟。
太宗时直内院理事。
顺治间以总兵衔从博洛南下,与李成栋进兵广东,擒明唐王弟朱聿锷等,署两广总督,驻广州。
明陈邦彦、陈子壮、张家玉等反攻广州,均为所败。
五年,李成栋反清投明,被劫至肇庆。
遂被杀。
潘世奇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简介

维基
潘世奇(?
—1649年2月23日),字澹予,浙江宁波府象山县人,应天府六合县军籍,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潘世奇在天启七年(1627年)中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联捷进士,获授长垣知县,施政切实、判案迅速,惩治土豪匡山;转任湖广道监察御史,向朝廷请求起用孙传庭总督京营剿寇,以郭景昌充任监军。
隆武帝继位,潘世奇升任太仆少卿,并巡按贵州、兼任参议,弹劾吕尔玙依附马吉翔;永历元年(1647年)十二月再升为侍读学士,以兵部右侍郎调度江西及土司的义军。
次年(1648年)李成栋反正,他擢为右都御史,到三年(1649年)正月在对抗清朝军队时逝世。
共 31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