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黄景昉

相关人物:共 6 位
共 6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6 【介绍】: 明福建晋江人,字申葆,一字若柳,号八公。天启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崇祯时,累擢为礼部右侍郎。杨嗣昌死后,德璟请追正其罪,不从。十五年,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言边臣宜久任,论饷增而兵反少于往时之弊,思宗皆不能行。十七年,疏论行钞法及增派练饷之害,获谴去职,闻李自成军已近,移居外城,城陷时得逃去。南明隆武帝召为阁臣,以病辞归。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若椰,晋江人。天启壬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太子少保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有敬日草
维基
蒋德璟(1593年—1646年),字中葆,号八公,又号若柳,福建晋江福全所人,祖籍直隶歙县(今安徽),明末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蒋德璟中式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登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
因不附魏忠贤,遭排斥。
崇祯时,迁少詹事。
崇祯十一年(1639年)杨嗣昌任兵部尚书,增饷银二百八十万两,后来杨嗣昌卒于军,德璟上奏:“嗣昌倡聚敛之议,加剿饷、练饷,致天下民穷财尽,胥为盗。
又匿失事,饰首功,宜按仇鸾事,追正其罪。”。
崇祯十五年(1642年)首辅周延儒荐拔「德璟可大用」,与黄景昉、吴甡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与机务,之前崇祯帝问:“天变何由弭?
”对曰:“拯百姓,即弭天变。
近加辽饷千馀万、练饷七百万,民何以堪!
祖制:三协止一督、一抚、一总兵。
今增二督、三抚、六总兵,又设副将以下数十人;权不统一,何由制胜”。
崇祯十六年(1643年)改任户部尚书,晋太子少保文渊阁大学士。
德璟博闻强识,“九边厄塞、河漕屯牧、盐策水利、历律刑法,莫不究其利弊。
”性鲠直,能用人,陈子壮、倪元璐、顾锡畴皆由他推荐,谓「贤才不可不惜」。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二日引罪去位,不久崇祯帝自缢煤山,明亡。
弘光元年(1645年)六月,唐王朱聿键立于福州,改元隆武,蒋德璟与林欲楫、黄景昉、陈洪谧同时被召用,隆武二年(1646年)九月朱聿键败走,德璟绝食,是月卒于家中。

人物简介

维基
陈洪谧(1600年—1668年),字龙甫,号默庵,福建晋江人,进士出身。
天启七年(1627年)丁卯科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登辛未科进士,都察院观政,授南京户部主事,迁员外郎,八年(1635年)擢苏州府知府,十年被降级留任。
起迁登莱副使,晋太仆寺少卿 ,转升兵部右侍郎。
隆武帝时,授兵部左侍郎,改礼部侍郎。
与蒋德璟、黄景昉、黄道周,同召拜文渊阁大学士。
因母老乞归。
年六十九岁卒。
有子陈俞侯。
孙陈元焻、陈元焱。
与卢若腾 、蔡肱明、张朝綖、吴韩起、黄锡衮、辜胤奇、丁胤甲、梁玉蕤、郭符甲、杨明琅、沈佺期、许吉燝、何运亮、史赞圣、苏国瓓、王命岳、施显等人并称“鲁东同朝十八名士”。

人物简介

维基
何九云(1581年—1649年),字舅悌,号培所,晚号东湖闲史,福建泉州府晋江县衮绣铺东街菜巷(今泉州市鲤城区)人,进士出身。
南京工部侍郎何乔远次子。
云南永昌府知府何九说之兄。
万历四十年(1612年)中壬子科福建乡试。
天启元年(1621年)朝廷起用何乔远为光禄寺少卿,九云随侍于京师。
与同乡蒋德璟、黄道周、黄景昉、庄际昌、郑之玄、林胤昌等人皆为文章性命之交,黄景昉特意举荐他给朝廷。
崇祯十年(1637年)会试落榜,授福建漳平县教谕。
端严率士,捐薪俸建布衣陈真晟祠;筑讲堂于东山寺侧,每逢释奠前夕,必定亲自视察;又捐薪俸修漳平文庙,刊印发行朱熹、李幼武所编的《宋名臣言行录》,更推举未入祀孔庙乡贤祠左春坊左中允景旸等十人入祀。
崇祯十六年(1643年)登癸未科进士。
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
不及数日,甲申之变,李自成攻破京师,崇祯帝自尽。
何九云本欲以死殉国。
侍者以其父尚未营葬为由劝解道:“司空未葬,子道犹亏。
”何九云于是勉强南归葬父,然后闭门不出,并为其书斋题匾“东湖闲史”,与二、三遗老结社于山中。
自附于龚胜、范蠡之后。
清顺治六年(1649年)卒,享寿六十九岁。
著有《荷墅存稿》。
陈翔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简介

维基
陈翔(?
—1646年),原名陈兆相,字克理,福建福州府长乐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陈翔是工部尚书陈长祚之孙,天启七年(1627年)中式顺天府乡试举人,崇祯十六年(1643年)成进士,获授中书舍人,奉命催促大学士黄景昉回朝,但对方坚拒不赴,他则以奉差不力被下令严处。
很快李自成攻陷北京,陈翔不愿投诚,削发为僧时遭大顺军队夹拷;其后他到达福京,隆武帝让他担任故职,不久因为伤重而死,人们称他死于忠诚。
他的弟弟陈𡿂、陈兆鼎均隐居不出仕;儿子陈殿邦是顺治十一年的举人,耿精忠叛乱期间迫召他,他避居福清,后来担任延安府同知。
董养河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简介

维基
董养河(?
—1645年),字叔会,福建福州府闽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董养河年少资质不凡,博览群书,为诸生,崇祯十三年(1640年)获赐特用出身,担任工部司务,巡按云南;与黄道周、黄景昉、倪元璐、蒋德璟交情深厚,互相忧愤时事,研究军国大事。
黄道周检举杨嗣昌夺情,违背旨意审问时提及董养河而被下狱。
崇祯帝非常生气,打算施以极刑,可是他处之泰然,与黄道周、叶廷秀写下《西曹秋思》集。
黄道周再获起用,他也回归原职。
之后他改任户部主事,三次上疏请求自效,但内容侵犯宰辅重臣而招惹忌恨,留中不批复。
他又秘密寻访可以出战的才智杰出者,得六七十人推荐选用,皇帝诏令许可;当中在荐用前列的蒋臣,从布衣出身除授户部主事。
崇祯十六年(1643年),董养河升任员外郎、兵科给事中,然后任命监督九门和芜湖钞关,弘光年间去世。
谢玄珧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谢玄珧,福建泉州府南安县民籍,晋江县人。
天启元年(1621年)辛酉科福建乡试举人,天启五年(1625年)乙丑科进士,授宣城县知县,在敬亭山腰建最高亭,崇祯元年戊辰又复建翠云庵云齐阁,吴伯与记。
崇祯四年升任礼科给事中,上言简用辅臣,选择将帅二事,皇帝嘉许并采纳了他的建议,四年闰十一月初二日,盗贼进入四川巡抚张论卧室内,窃去关防大印,谢玄珧弹劾其疏劣无能,请求罢斥,帝命部院从重参看。
历官浙江按察司副使、布政司左参政。
崇祯六年癸酉秋,与黄景昉、林胤昌同建珧云亭于清源山南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