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冯铨

相关人物:共 24 位
共 2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张茂梧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简介

维基
张茂梧(16世纪—17世纪),字玉林,广西桂林府临桂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张茂梧是天启元年(1621年)辛酉科广西乡试解元,天启二年(1622年)联捷进士,授贵池县知县,调长洲县,在两地减省繇役、减少讼狱。
崇祯年间,升任云南道监察御史,督查边境工事,弹劾魏广微、顾秉谦、冯铨等人,不久上表乞求归乡。
弘光时他和蒋拱宸、曾倜、刘宪章、何肇元、王大捷、吴铸、李曰池、王亮教、刘世法、王国楠、王耀时同获起用,任职四川道监察御史,之后因奉养父母再次归乡,有著作《易经了义》流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海明,字懒愚,号破山,姓蹇氏,四川大竹人,卓锡芜湖某寺灭度,后筑塔于崇义庵畔,著《破山语录》。
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号破山。蜀之蹇氏子。弱冠得度。从慧法主。听讲楞严。咨疑不决即出蜀。住破头山。鞭逼三载。忽于经行之际。见一平世界。不觉堕落岩下。损足。至半夜翻身。剧痛有省。叫曰。屈屈。一居士曰。师脚痛耶。师劈面一掌曰。非公境界。寻参博山。复参云门。后参天童。童问那里来。师曰云门。曰几时起身。师曰东山红日出。童曰东山红日出。与汝什么相干。师曰老老大大。犹有这个语话。童曰我既如此。你许多络索。又从那里来师震威一喝便出入室次。童问内不放出。外不放入。政恁么时。以何为界。师曰。竿头丝线从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崇祯己巳出世。僧问万法从心生。万法从心灭不生不灭。心在甚么处。师曰。谢三娘不识四字。僧礼拜。送法衣至。上堂。大庾岭头提不起。鸡足山前成滞货。衲僧今日获一披。如云普覆华王座。大众记取三十年后。切忌不可动著。何也动著则祸生。问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为什么惟佛与祖乃能知之。师曰知音不必频频举。八两原来是半觔。问破山堂内有僧否。师拈拄杖曰。向前来与汝道曰。执拄杖者是谁。蓦头一棒。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八
释海明,字破山,人称曰万峰老人。
姓蹇氏,世居渝城,后徙大竹,遂为大竹人。
生含聪睿,质挺奇标,识者谓其状类黄檗。
年十九,祝发于大持庵,以融光尊宿为师。
偶听慧然法师讲《楞严经》至“一切众生,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终日疑闷,乃读古人语录颂古,无可入处。
遂孤身出蜀,见数耆宿,莫能取决。
俄栖楚之破头山,经行万丈悬崖,自誓刻期取證,限以七日。
日尽晌午,忽见银色世界,一平如掌,信步举足,不觉坠岩,左足已伤,尚不自知,胸中块磊,涣尔解释,但叫屈屈。
自此出山南行,见憨山、博山、双髻、雪桥诸宿,微有启悟。
再谒湛然,顿圆大戒。
闻天童密云悟,赴金粟,径往造请,机语契合,竟付以源流一纸,信金一缄,祇受而返,息止苕溪。
崇祯己巳冬,嘉禾绅耆,向其道风,请主东塔。
遐迩学者,归之如云。
壬申春,张金吾振宇、冯铨部伯井皆蜀人,请明还蜀,阐化乡里,而明亦动峨鹫瓦屋之思,辞密西迈,卓锡万峰古刹。
既而中庆、佛恩、白兔,已振威音;凤山、栖灵、祥符、无际,并撒布衣。
感绅荐之归依,受藩王之隆养。
二十年间,九坐道场。
谭梁生司业所云“花开携李,果熟蚕丛”者,信不虚也。
明季甲申之变,刀兵横起,杀人盈野,有李将军立阳者,残忍尤甚,人呼“李鹞子”。
尝请明至营中,明思导以慈念,化其杀机,阳遂强之食肉。
明曰:“公不嗜杀人,僧何惜一口。
”阳曰:“弟子不杀人,愿师常肉食。
”然每于暴怒之下,多所全活。
时以曹山酒志公鸽比之,尤有足多者。
清顺治癸巳,蜀难渐平,乃回梁山,依金城寨,去寨半里,有旧绅别墅,尚馀老桂二株,葺而居之,颜其堂双桂院曰“福国”。
未几,四众归之,遂成丛林。
山门、佛殿,一时聿新。
康熙甲辰,总制李凯既定巫山,道通川楚,以母丧故,再使延请,明不得已,杖锡巴渝,盘桓九旬,相得甚欢。
及其别也,李公亨之牢醴,明喟然叹曰:“昔遇恶魔而踰闲,今逢善友而昭戒。
”从兹不近酒肉矣。
遂辞而归。
丙午春,年已七十馀,道俗称庆,来者万指,方祝无量。
无何,示疾垣化,时康熙五年三月十日也,寿七十四,腊五十九,塔于梁山艮龙山麓。
别众偈云:“初开劫运九开炉,七十年来志不渝。
每见驹隙难度尾,常闻老蚌易生珠。
”得法弟子八十馀人,可谓英灵并集。
已而或疑其滥,不知明际鼎革,狂禅满地,过于峻拒,恐将折而趋邪?
故以传法为卫法也。
明著述最富,其传者《破山语录》、《山居诗》、《双桂草》诸集,几盈尺,已付梓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3—1644 【介绍】: 明常州府宜兴人,字玉绳,号挹斋。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崇祯初拜大学士,参与机务,善伺意旨,帝甚信任。实庸懦无才略。清军逼近畿,自请督师,驻通州不敢战,谎称奏捷。后事泄,十六年十二月勒令自尽。
维基
周延儒(1593年—1644年),字玉绳,号挹斋,直隶宜兴县宜城镇人,明末政治人物、状元,东阁大学士。
因贻误军机,被赐死。
周延儒少时聪颖,被誉为神童,有名文。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连中会元、状元。
时年二十余岁,又与同年冯铨友善,其后结为姻亲。
天启中期升迁右中允,掌管司经局事务。
冯铨罢相后,周延儒以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
崇祯帝即位,诛魏忠贤,召延儒为礼部右侍郎。
周延儒“性警敏,善伺意指”,且为复社领袖,曾深得崇祯信任,屡蒙召对,崇祯二年(1629年),崇祯帝召周延儒密议,“漏下数十刻乃出,语秘不得闻”,崇祯三年正月,韩爌致仕,三月李标致仕,九月成基命致仕,延儒得以任首辅。
崇祯六年(1633年)三月,刑科都给事陈赞化劾周延儒“招权纳贿、游客李元功借丛威人”,又揭发延儒尝告诉李标云:“今上羲皇上人也”。
六月,周延儒被温体仁逐出京城,温体仁把持了内阁,民间的对联说“礼部重开天榜,状元探花榜眼,有些惶恐。
内阁翻成妓馆,乌龟王八篾片,总是遭瘟”。
崇祯十年(1637年)温体仁被罢免。
周延儒再度入阁。
崇祯十四年,重任首辅的周延儒在其门生张溥的劝说筹划下,悉反温体仁时的弊政,凡周延儒所请减税、施恩、恤民、用心等事,崇祯帝皆忻然允许。
周延儒又言「老成名德,不可轻弃。
」于是当时被罢免的名臣郑三俊掌吏部,刘宗周掌都察院,范景文掌工部,倪元璐佐兵部。
其他如李邦华、张国维、徐石麒、张玮、金光辰等,布满九列。
又释放在狱的傅宗龙等,追赠已故文震孟、姚希孟等荣誉,中外一时都说周延儒贤能。
崇祯十五年(1642年)周延儒又劝皇帝剥夺东厂的权力,史称“都人大悦”,东厂特务恨之入骨,当时崇祯皇帝十分重视尊敬周延儒,曾经在新年时向他一揖说:「朕以天下听先生」,但是周延儒实际上庸驽无材略,且性贪,根本不能勉救局势。
同年五月,山东兵备佥事雷演祚弹劾周延儒门生范志完督师山东时纵兵淫掠,并赴京与其对质。
崇祯十六年(1643年)八旗压境,震动燕都。
内阁首辅周延儒请求督师抗击清兵,并明言说「但言愿捐躯报国,援兵事实非所长」。
但周延儒带兵出京后,驻军通州,不敢迎战。
每日与部属饮酒作乐,“每日幕客攒集,午后始开门收文书,应故事”,向朝廷谎报军情,伪造胜绩。
崇祯不知内情,对周延儒褒奖有加。
后来,周延儒得知清军兵退,遂谎报战功。
朝廷论功加周延儒为太师。
后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上疏揭发真相,其他的官员也相继弹劾延儒。
崇祯大骂:“最恨周延儒对朕使乖(玩弄计谋欺瞒)。
”崇祯十六年七月,崇祯在中左门召见群臣,亲自审讯范志完,最后范遭诛杀,并逮治董廷献,而周延儒的地位受到动摇。
崇祯十七年(1644年)周延儒受命缢死。
当骆养性持圣旨及吊绳至延儒官邸时为酉时,周延儒向家人一一哭别,拖延至第二天清晨近卯时才自缢,相隔两个月后,崇祯也在此黎明破晓时分自缢。
清廷列周延儒入《明史·奸臣传》。
刘汉儒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65 【介绍】: 明末清初顺天大兴人。明天启二年进士,崇祯间累官四川巡抚,参与镇压李自成军。曾疏请重用中书涂原,练乡勇,以蜀人治蜀兵,罢官。清顺治元年,起授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寻以病乞休。
维基
刘汉儒(1595年—1665年),字向董,号忝生,北直隶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市)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天启年间进士。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登壬戌科进士,初任行人司行人。
天启七年,授吏科给事中。
崇祯二年,升兵科右给事中、次年改刑科左给事中、吏科都给事中。
崇祯四年,改太常寺少卿。
此后以右佥都御史衔,四川巡抚。
流贼陷夔州,围太平,石砫土司秦良玉率兵援之,汉儒运长庆米济其军,太平围解。
中书涂原练乡勇,守梁山,击退贼,汉儒及巡按御史党崇雅请用原以蜀人治蜀兵,庄烈帝不许,并罢汉儒。
明亡后归降清朝,顺治元年五月起授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九月世宗章皇帝车驾将至京师,群臣俱赴通州迎,汉儒疏言城守空虚,惧奸民窃发,请留重臣以镇中外,派守兵以严出入,远侦探以杜窥伺,下部知之。
十一月赐鞍马。
时流贼自太原直犯井陉,始开城杀官,仍退据固关。
汉儒疏言井陉险峻崎岖,一夫当关,万夫莫敌。
且去正定近,倘贼兵长驱正定,无兵可恃,今宜飞檄官兵,视贼所向,或直捣其巢,或分截其路,贼可就擒。
否则我兵南剿,贼已近在肘腋,土贼响应,首尾兼顾,鞭长莫及,勿谓疥癣,毋烦过虑,下所司知之。
二年闰六月,疏言顷者南差不用南人,乃一时权宜计,今天下一统,何分南北。
嗣后遇巡按差缺,除回避本省外,酌量隔省资才堪任者,列名奏请简用。
得旨:各省巡按南北一体差用,但家乡邻近者虽隔省亦不得差。
是月赐纱蟒衣一袭。
七月,疏言十三道御史原百有二十,用以巡方纠察,我朝酌减至六十,今差务日繁,铨部竟未考满,何以应差。
请砹部速补,诏如所请。
八月,御史王守履劾汉儒系大学土冯铨党,为御史江禹绪营求招抚郧阳,汉儒具疏辨并引病求罢。
得旨:刘汉儒无端被诬,著益尽心职掌,以振风纪。
三年复以病乞休。
康熙四年卒,赐祭葬如例。
周仲琏 朝代:明末

人物简介

维基
周仲琏,号彝仲,浙江湖州府长兴县人。
明末政治人物。
复社成员。
崇祯三年(1630年)庚午科浙江乡试举人,崇祯七年(1634年)甲戌科进士,兵部观政,同年十二月授南直隶太仓州知州,崇祯十年因考察降职。
崇祯十二年(1639年)补任府知事。
后受工部主事吴昌时授意,贿赂前大学士冯铨,交结首辅周延儒,被召用为礼部祠祭司郎中。
十六年周延儒、吴昌时被杀,周仲琏免职为民。
十七年京师陷落,削发为丐僧而遁。
进士程源曾相遇于途中,相向恸哭。
郭充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简介

维基
郭充(?
—17世纪),本名郭九围,字函亢,陕西巩昌府陇西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郭充是崇祯六年(1633年)的举人,十年(1637年)成进士,获授太原推官,审案持平,又能明察取士;以卓异擢任刑科给事中,弹劾佔据他人丰田的权要冯铨,正直名声震动朝廷,唯开封失陷后,他争论黄澍擢任御史未得理会,李自成攻陷北京后潜逃回乡。
其后郭充在弘光年间与倪嘉庆、曹景参、沈应旦、蒋鸣玉、刘天斗、左光明、陈鸣珂同时受命,奉敕催督南直隶漕运,不受馈赠;再转兵科给事中,依旧管理刑科事务。
清朝徵用明朝官员,他很快以父母逝世辞官归乡,优游在林下,到八十一岁去世,著有《疑思录》,在乡贤祠祭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山东新城人。
明天启二年进士,官检讨。
入清,授原官。
累迁少詹事兼国子监祭酒,改翰林院侍读学士,擢礼部左侍郎。
坐与冯铨朋比为奸罢官。
维基
李若琳(?
—1651年),字完之,号雍来,直隶顺天府上林苑监籍山东济南府新城县(今桓台县)人。
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治诗经,行一,庚子年七月十三日生。
明天启元年辛酉科乡试八名,二年(1622年)壬戌科进士,都察院观政,改翰林院庶吉士,本年丁忧。
七年授翰林院检讨、经筵日讲官。
天启七年四月,曾为权阉魏忠贤建生祠于蕃育署。
崇祯元年称病,二年京察,被削籍为民。
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李若琳与冯铨、孙之獬等,率先剃发,起原官,累迁詹事府少詹事,兼国子监祭酒。
詹事府裁撤之后,改翰林院侍读学士,兼祭酒如故。
顺治二年(1645年),请更定孔子神牌,恢复元朝制度,称“大成至圣文宣王”,下礼部议,定称“大成至圣先师”。
再迁礼部侍郎。
顺治五年(1648年),进礼部尚书,次年,加太子太保。
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死。
次年,顺治帝开始审定各部汉官,大学士冯铨被勒令致仕,李若琳因与冯铨“交结亲密,朋比为奸”,革职为民,永不叙用。
不久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山东掖县人,字琳枝,或作琳芝。明崇祯进士,授国子监博士。李自成占京师,授祠祭司。清顺治二年为监察御史。巡按江南,名优王紫稼、兵部侍郎金之俊族人又文,均以骄横犯法被处死,一时震悚。旋被谗遭逮捕治罪,几死。后又因言事戍尚阳堡,既而释归。
晚晴簃诗汇·卷二十一
李森先,字琳枝,号滟石,平度人。明崇祯庚辰进士。入国朝,历官御史。有《椒雨园集》。
维基
李森先(?
—1660年),字琳芝(琳枝),山东掖县(今山东莱州)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崇祯九年(1636年)举人,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授国子监博士。
明亡后降李自成,任祠祭司从事。
顺治二年(1645年)山东巡抚方大猷疏荐,七月授江西道试御史,风骨冷峻,铁面无私,以“不愧朝廷,不愧百姓”以自励。
八月,弹劾弘文院大学士冯铨及其子冯源淮不法之事,多尔衮以国事未稳,决定支持冯铨,森先反遭夺官,清初南北党争可说是明末东林党争之馀绪。
顺治七年,多尔衮死,九年以原官起用。
丁艰归,顺治十三年(1656年)三月服阕,授四川道监察御史,巡按江南苏松。
十四年二月以属役张电臣侵分漕折银两,以循纵被革职,又援引诏款,代求赦免,市恩徇情,被重处,流徙尚阳堡。
上免森先流徙,仍复原官。
十五年八月奉命查荒河南,卒于任上。
著有《椒雨园集》、《李森先谏草》、《天中记游》。
桑芸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维基
桑芸(1603年—1660年),字笈云,号纫兰(讱难),山西太原府榆次县人,明末清初官员。
幼家贫,借书读之辄不忘,为文闳肆,袁督学继咸亟赏之。
崇祯十二年(1639年)己卯科山西乡试举人,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进士,通政司观政,授行人司行人。
明亡仕清,顺治二年六月,授贵州道试监察御史,七月巡按真定等处,寻以劾奏弘文院大学士冯铨,被革职。
九年十一月起用,升大理寺左寺正,十一年五月往福建恤刑。
历光禄寺寺丞,十二年六月升光禄寺少卿,寻升一级,为河南布政使司汝南道参政。
十四年四月升广西按察使,十六年正月升河南右布政使,十七年在迁任广东左布政使途中,因积劳成疾,至蒙城病逝,赐祭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山西猗氏人。万历二十年进士。授襄阳推官。入为御史,力排东林诸子,尚书孙丕扬恶其所为,出之为宁夏副使,引疾不赴。天启中,魏忠贤起应甲代杨涟为左副都御史。赴任途中连上十三疏,亟诋东林党人,指李三才为党魁。后为南京右都御史,被劾削职。
维基
乔应甲(1559年—1627年),字汝俊,号儆我,山西猗氏县人,同进士出身。
万历十六年(1588年)举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登进士,授襄阳府推官,万历三十年(1602年)升为四川道监察御史。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第二次妖书案兴起,辱骂首辅沈一贯,署名「四川道御史乔应甲书」。
应甲被万历帝拿问,应甲回复:如果是自己写的,何必签名陷害自己?
万历认为有道理,将他释放。
沈一贯想乘机斗争东林党吏部侍郎郭正域,遭到应甲反对,沈一贯怒将其调为淮扬巡按。
在淮扬巡按间,发觉漕运总督李三才贪财,加以揭露,得罪东林党人。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调浙江道御史。
次年,东林党争,东林党人在京察想要斗争应甲,应甲获得吏部萧宣化救援,脱身。
后丁忧两次,家居十馀年,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朝廷召以太常寺少卿,应甲不就。
家居期间,出家财协助地方农耕治水。
天启四年(1624)起官,任南京都察院副都御史协理院事,弹劾许多东林党人,次年以御史大夫巡抚陕西,杖杀贪赃枉法的国舅曹应祥,并招安许多因饥荒造反的流寇,深受爱戴,李闯经过其乡,称之为「清白吏」。
天启六年(1626年)升为南京都察院都御史,又遭到党争,应甲致仕,次年病卒于家,崇祯年间东林党人以搜捕阉党的名义,捉拿其子孙。
但上述有关所谓李自成认为乔应甲是清白吏的记载存有争议,如《明实录》就记载乔应甲与冯铨交结,并借这关系到处周旋卖友,在陕西巡抚任内「贪声大著」、「岁迹多端」、「言清行浊」、「闻者欲呕」等。
崇祯长编》也记载有百姓被抢劫而向乔应甲请求捕贼,乔应甲竟反向失主索取千金,致使百姓被抢劫的皆不敢言,盗贼因而充斥横行。
有关恶行,地方志也有相似的记载。
后来经他治下也发生了王二起义。
共 2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