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傅永淳

相关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东昌府濮州人,字润山,号谦斋。天启五年进士。崇祯中为南京户部主事,以疏救黄道周,被杖戍福建。福王弘光时被荐任佥都御史,马士英恶之,抑授光禄少卿。福王亡,唐王召拜左佥都御史,进兵部右侍郎。事败,为僧而终。有《西曹秋思》、《诗谈》。
维基
叶廷秀,号润山,山东东昌府濮州军籍。
天启四年(1624年)甲子科山东乡试举人,五年(1625年)联捷乙丑科进士,授南乐县令,调衡水,又调获鹿,由知县入为顺天府推官。
英国公谋夺民产,公奉批审,执法不阿,英国诬参,侵及问官,公复有“勋臣失业非的”一疏,奉旨依原断。
崇祯中,迁南京户部主事,督钞分司。
以亲老、兄廷纁故请告终养,迨刘孺人卒,读礼倚庐三载,继遭封君丧,读礼墓旁三年,手注孝经。
服阕,陛见,补授北户部主事,疏陈吏治之弊,又陈吏治三要:请缓催科以感天和,发仓廪以全民命,明大法以消乱萌,报闻。
上以傅永淳为吏部尚书,廷秀言永淳庸才不当任,甫四月,永淳果败。
崇祯十三年八月,以请宽黄道周忤旨,廷杖一百,下狱削籍,遣戍福建。
十六年冬,特旨起故官。
弘光时,内批以佥都御史用,马士英抑授光禄少卿。
南都亡,入闽。
隆武帝授左佥都御史,进兵部右侍郎。
闽败,为僧终。
廷秀受业刘宗周门,造诣渊邃,宗周门人以廷秀为首。
平生专心理学,动法朱文公,羽经翼传,著述甚富。

人物简介

维基
黄云师(?
—17世纪),字雷岸,江西九江府德化县(今九江市)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黄云师是诸生黄学诗的孙子,父亲黄开先专门研究经学;他自己则在崇祯三年(1630年)中式顺天乡试举人,到十三年(1640年)中进士,历任吏科、户科给事中,弹劾傅永淳颠倒选法,非常失职。
范复粹成为首辅,他上疏说首辅需要有才识度三者。
令复粹怨恨请罢,他则调任兵科。
之后他曾抗疏考核京卿,理据详细切实,得郑三俊重视;又负责催收湖广、广东粮饷,提出免去郧阳、襄阳两地积欠的三十六万石粮饷。
弘光帝继位,黄云师依次转官刑科左给事中和兵科都给事中、大理右丞;隆武帝时,升任右少卿,到九江、瑞州、饶州等地募兵及恢复,再升为大理寺卿。
事败后,他住在莲花峰,不接受清朝徵召,闭门著书,七十七岁时去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60 【介绍】: 明末清初山西曲沃人,字斯咸。
明崇祯七年进士,由金华府推官授四川道监察御史。
清顺治初起原官,疏荐明吏部尚书傅永淳、湖广巡抚王梦尹等,均下部录用。
累官兵部右侍郎。
维基
卫周胤(1606年—1660年),字邰孙,一字斯盛。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山西曲沃县通利坊人。父客死于仪真。母亲许氏将周胤与弟周祚抚养成人。周胤中式崇祯三年(1630年)举人,崇祯七年(1634年)进士。历官四川道监察御史。清顺治元年(1644年),降清,仍任御史,巡按直隶真定、顺德、广平、大名四府,疏言:“巡行各处。极目荒凉。旧额钱粮。尚难敷数。况地亩荒芜。百姓流亡。十居六七。”历官河南道监察御史、大理寺寺丞,升少卿。顺治十年(1653年)升工部左侍郎,不久转兵部右侍郎、左侍郎。顺治十一年(1654年)八月,因德州生员吕煌窝逃事件牵连,降三级,调外用。终未补官。弟周祚,官至保和殿大学士、户部尚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67 【介绍】: 明末清初直隶灵寿人,初名维桢,字掌雷,号歉斋。顺治三年进士。历东昌兵备道、左副都御史,至工部尚书。熟于明代文献。有《明书》、《四思堂文集》。
晚晴簃诗汇·卷二十三
傅维鳞,字掌雷,灵寿人。顺治丙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工部尚书。
维基
傅维鳞(1608年11月14日—1667年7月10日),一作维麟,原名维祯,字掌雷,号歉斋,直隶灵寿(今属河北)人。
清初历史学家。
祖父傅铤,官岐山县令,父亲傅永淳官吏部尚书。
崇祯十五年举人,清顺治三年(1646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弘文院编修,历任东昌兵备道、左副都御史、户部右侍郎,官至工部尚书。
顺治四年(1647年)参修《明史》,因“所纂不过二十余年”,“止类编实录,不旁采”,于是参照明朝实录,考订异同,独立撰修《明书》一百七十三卷。
康熙六年(1667年)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1 【介绍】: 明陕西韩城人,字宾廷。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莱州推官。天启中擢户科给事中。所劾皆东林。累迁刑科都给事中。崇祯初,转而大治魏党。被劾。惧而劾吏科都给事中沈惟炳、兵科给事中许誉卿,谓二人主盟东林,与在野之瞿式耜相结,操纵察典。其议论为清议所不容,乃以终养去。后复起为礼科都给事中。温体仁以其素仇东林,密荐于帝,遂被超擢大用。累官至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帝初颇信之,久而觉其奸。后以通贿事为东厂所发,夺职。出都时重车累累,又为侦事者奏闻,其通贿事亦续有揭露。乃赐死。
维基
薛国观(?
—1641年),字家相,又字宾延,陕西韩城县人。
万历末进士。
崇祯间官至内阁首辅,建议皇亲国戚捐款以救国难,后因牵扯收贿案,被崇祯帝赐死,自经身亡。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
授莱州府推官。
天启四年(1624年),擢户部给事中。
天启七年(1627年),迁刑科都给事中。
崇祯三年(1630年)秋,用御史陈其猷荐,起兵科都给事中。
遭母丧丁忧去职。
守丧期满,起礼科都给事中,迁太常寺少卿。
崇祯九年(1636年),擢左佥都御史。
次年八月,拜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
崇祯十年(1637年)温体仁致仕,国观入阁成为宰辅,崇祯十二年二月刘宇亮罢官,国观进为首辅。
一次崇祯帝召对,叹息百官皆贪,薛就顺口说如果厂卫有能人,贪污是不会风行的,当时东厂太监王化民在侧,听后汗流浃背,对薛国观极其怨恨。
薛国观曾建议向皇亲国戚徵课税金,以解决财政困境。
行人司吴昌时送钱奉承薛国观,薛国观欲给予吏部主事,但崇祯皇帝性格多疑,仅授昌时礼部祠祭司主事,吴昌时以为是薛国观暗中搞鬼,恨薛入骨。
崇祯十三年六月(1640年)给事中袁恺上疏,揭发薛国观受贿,国观下狱,并牵连傅永淳、蔡奕琛等十一人。
薛国观奏辩:“袁恺诬劾,出礼部主事吴昌时之意。
”崇祯不听。
最后锦衣卫左都督郭承昊前去宣布赐死,薛国观临死前说“吴昌时杀我”。
薛国观是嘉靖首辅夏言被赐死之后,再次被赐死的首辅。
国观死后,其同党为其辩护,鸣怨叫屈。
内阁中书舍人王陛彦是吴昌时的外甥,与国观友善,在薛邸洽谈,一起被逮捕下狱,后以“泄露机密罪”斩首,王陛彦赴市时曰:“此家母舅为之,我若有言,便得罪于名教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