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魏大中

相关人物:共 36 位
共 36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6 【介绍】: 明河间府东光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金坛知县,征为兵科给事中。天启中,附魏忠贤,攻击东林党人,请改《光宗实录》。累官至兵部尚书。然为忠贤谋主而亦恐有后患,遇事偶而立异。忠贤败,更设法弥缝,故名入逆案而止戍徐州。后以复官无望,忧愤死。
维基
霍维华(?
—1636年),一作惟华,字应庚,号钟西,直隶东光(今河北)人,祖籍山西高平,同进士出身。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登癸丑科进士,任金坛、吴江县知县,授兵科给事中。
因太监陆荩臣之引荐,依附于阉党魏忠贤、崔呈秀。
天启元年(1621年)奏劾王安,魏忠贤矫旨将王安发配到南海子,为南海净军。
天启三年(1623年)至兵部尚书,人称“云中虎”,谚曰:“蓟州当前,东光接步”。
天启六年(1626年)四月初十,上疏数千字,抨击刘一燝、韩爌、孙慎行、张问达、周嘉谟、王之寀、杨涟、左光斗、周朝瑞、袁化中、魏大中、顾大章等人,全盘推翻「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的结论。
魏忠贤看了说:「这本条议一字不差!
」时人论说:「此疏乃一部三朝要典也」。
天启七年(1627年)熹宗病重,霍维华献“灵露饮”,五谷蒸馏而成,清甜可口,但几个月后病情加剧,浑身浮肿,八月十一日,熹宗召见信王朱由检,即行驾崩。
崇祯元年(1628年)及至魏忠贤自尽,阉党灭败,霍又以计谋保全了自己,任兵部尚书协理军务。
后因图谋取代袁崇焕,为时伦新等弹劾,定入逆案。
以逆案被弹劾,给事中颜继祖称其“满面骄容,浑身媚骨”。
崇祯七年(1634年)建议治河尚书刘荣嗣自宿迁到徐州开辟运河,引黄河水通漕,糜费五十万两银无功。
刘荣嗣下狱论死。
崇祯九年(1636年),边事紧急,都御史唐世济荐维华边才,霍维华却被下狱遣戍,郁闷而卒。
康元穗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康元穗(16世纪—1625年),字日颖,号味澹,江西吉安府安福县南乡蒙潭人。
康元穗是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的举人,四十四年(1616年)任清江教谕,每天和诸生讲学课艺,其他县学学生闻风而至,曾捐俸协助孙姓生员殓葬母亲,又为得推官赏识而遭御史纠察的刘姓生员申辩;四十七年(1619年)成进士,获授瑞安知县,就任时遇上编审赋役,他根据大纲总结避免横徵,人民称便,天启二年(1622年)调任嘉善知县,瑞安人无法慰留立生祠祭祀,在嘉善时他停止地方军官索取运粮浮额,设置漏泽园安葬死者,又革除羡耗、省去罚锾、平均徭役、严行保甲,在童子试拔取魏学濂为第一冠军,考核时本拟升吏部,却被魏忠贤怨恨他和魏大中等人友好,改升南京礼部主事,与王时槐、邹元标、邹德溥研究性理,又为家乡倡建同善书院,设置三族赡田,五年(1625年)在北京去世,入祀乡贤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6—1705 【介绍】: 清浙江嘉善人,字禹平,号水村,魏大中侄孙。
康熙三十八年举人,善古文诗词。
交游甚广,足迹遍及南北。
有《倚晴阁诗钞》、《秦淮杂咏》、《历山唱酬集》、《粤游纪程诗》、《水村琴趣》。
晚晴簃诗汇·卷五十五
魏坤,字禹平,号水村,嘉善人。康熙己卯举人。有《倚晴阁诗钞》、《水村琴趣》。沈归愚曰:“禹平为忠节后人,少负才名,交满天下,而遇合独艰。诗体沈浸宋人,囿于一时风气也。”
清诗别裁集
字禹平,浙江嘉善人。康熙己卯举人。著有《倚晴阁集》。○禹平系忠节公后人,少负才名,交满宇内,而遇合独艰。诗体研摩宋人,各从所好也。所录五章,皆才情发越之作。
傅櫆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傅櫆,江西临川人。
晚明阉党官员。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科举人,四十一年癸丑科进士。
四十四年六月任福建海澄县知县。
天启二年(1622年)四月考选,授刑科给事中,首劾太常寺少卿管国子监司业事董其昌居乡贪纵,居官放诞,不宜在师表之地。
后投靠魏忠贤阉党,与魏忠贤的外甥傅应星友好。
天启四年三月十九日,傅櫆借「汪文言案」弹劾左光斗、魏大中,诬“招权纳贿”。
崇祯元年三月升兵科右给事中,五月升太常寺少卿,十月,生员魏学濂剌血上书,鸣父魏大中之冤,旨令看议。
崇祯二年正月列名阉党,被削籍为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5 【介绍】: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正甫。万历三十八年进士。由保定推官迁礼部主事。万历四十七年,辽东兵败,连疏力攻方从哲及其党,时论快之。天启时,被党人诬劾,除名。左光斗入狱,受累论徒,愤恨死。
维基
夏嘉遇(1579年—?
),字正甫,号绳北,南直隶松江府华亭县人。
丁酉应天府乡试三十五名举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会试二百六十六名,廷试三甲二十五名进士。
吏部观政,授直隶保定府推官。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用治行征取考选。
当擢谏职,改任礼部祠祭司主事。
官至吏部文选司郎中。
魏忠贤当权时,魏大中向夏嘉遇为自己的老师谢应祥谋官,魏广微指使御史陈九畴上疏弹劾,上言:「应祥尝任嘉善知县,与魏大中谊属师生,大中为师出力,私托选郎夏嘉遇,谋任是缺,徇私当斥」,魏大中、夏嘉遇上疏自辩,同时揭露陈九畴的恶行,魏忠贤假传圣旨,将三人全部罢免,又将赵南星贬出京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2 【介绍】: 明山东临清人,字思永。万历三十五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擢吏科给事中,数抗疏言事,语多斥中贵。天启元年上疏请帝修省,继又请帝亲政,痛斥魏忠贤之心腹徐大化,被逮下狱,榜掠至死。
维基
周朝瑞(1580年—1625年),字思永,号衡台,山东东昌府临清州民籍江西南城县人。
同进士出身。
周朝瑞是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明光宗时,擢吏科给事中。
天启元年(1621年)迁礼科左给事中。
因王化贞事得罪魏忠贤的心腹徐大化。
天启五年(1625年)魏党兴大狱,逮太仆少卿周朝瑞、左副都御史杨涟、佥都御史左光斗、给事中魏大中、御史袁化中、陕西副使顾大章。
同年六月,下诏狱,锦衣卫都督田尔耕进行拷打,不久皆死于狱中,时谓“东林六君子”。
卢承钦 朝代:明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馀姚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天启时,谄附魏忠贤,由中书舍人擢御史。首劾罢户部侍郎孙居相等。言可将东林诸人加以副帅、先锋、敢死军人、土木魔神等名目,编列成书,以其姓名、罪状榜示海内。魏忠贤喜,敕所司刊籍,凡党人已罪未罪者,悉列名其中。遂有《东林点将录》之出。官至太仆少卿卒。
维基
卢承钦,字曰俞,别号二惟,浙江绍兴府馀姚县匠籍。
明末政治人物。
万历四十年(1612年)举壬子科浙江乡试第四十一名,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登丙辰科进士,授中书舍人。
天启时,谄附魏忠贤,由中书舍人擢御史。
首劾罢户部侍郎孙居相等。
天启五年二月,因言:“东林自顾宪成、李三才、赵南星而外,如王图、高攀龙等谓之副帅,曹于汴、汤兆京、史记事、魏大中、袁化中谓之‘先锋’,丁元荐、沈正宗、李朴、贺烺谓之‘敢死军人’,孙丕扬、邹元标谓之‘土木魔神。
’请以党人姓名、罪状榜示海内。
”魏忠贤喜,敕所司刊籍,凡党人已罪未罪者,悉列名其中。
遂有《东林点将录》之出。
天启六年闰六月,命御史卢承钦巡按真定,又巡按顺天。
官至太仆少卿卒。
魏尚贤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维基
魏尚贤(1583年—1642年),字明宾,河南开封府郑州人,晚明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少年出语,往往惊其长老。
年十七,补博士弟子员,次年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为四川倪斯蕙拔为庚子科经魁,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登丙辰科进士。
同年中与阮大铖不合,而于魏大中、侯恂等东林为友。
授中书舍人,旋恤刑北直,以守正不阿忤要人,出为保定府知府。
天启中举卓异,授通政使。
时魏忠贤当国,以尚贤名与其若昆弟行,欲联为一谱。
不应,遂拂衣归。
崇祯二年闰四月,升魏尚贤通政使司右参议。
后家居者十余年,李自成攻郑州,同州守婴城固守,城破遇害,时崇祯十五年(1642年)五月初四日也。
其子敛之,葬于祖茔之次。
孙魏绳祖、曾孙魏世盛世其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84—1626 【介绍】: 明浙江馀姚人,字真长,号白安。黄宗羲父。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授宁国推官。天启初擢御史,力陈时政十失,忤魏忠贤,被夺俸一年。既而杨涟劾忠贤,被旨切责,尊素愤而抗疏。后又上疏论万燝廷杖及河南进玉玺诸事,益忤忠贤意,被削籍归。不久被逮入都下诏狱,临行嘱宗羲,谓学者不可不知史,当读《献征录》。在狱中受酷刑死。南明弘光时追谥忠端。有《忠端公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真长,馀姚人。万历丙辰进士。除宁国推官,擢山东道御史。天启末,卒于诏狱。赠太仆寺卿,追谥忠端。有集。
维基
黄尊素(1584年—1626年),字真长,号白安,明末官员,浙江馀姚县(今余姚市)人。
黄尊素官至御史,属东林党人,天启年间因反对魏忠贤而死于诏狱,是“东林七贤”之一。
黄尊素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中三甲进士,除宁国府推官,为官謇谔敢言,尤有深识远虑。
天启二年(1622年)升山东道监察御史,参劾魏忠贤阉党不遗余力,上《士气已竭》疏,天启六年(1626年),受魏忠贤所害,入诏狱,被拷打致死,据说死状凄烈,头破血流。
与黄尊素同时死难的还有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顺昌、缪昌期、周宗建等人。
林先春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简介

维基
林先春(16世纪—17世纪),字元圃,号狷庵,福建福州府闽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林先春是天启四年(1624年)甲子科福建乡试举人,次年(1625年)联捷乙丑科进士,任浙江嘉善知县,为政廉洁耿直,不曾苟取金钱,为死在诏狱县人魏大中追款事宜周旋,又提拔士子钱继章、张所见、许文岐等人,三年后获抚按以廉能荐升给事中,因父母丧回乡。
在嘉善县时,林先春曾以不孝逮捕县民顾朝衡治罪,但对方逃脱到京师投靠魏忠贤,而他又因籍没魏大中案件忤逆魏忠贤,魏珰就指使手下在考功司的官员名册注明他已死,他服阙后赴京补官才得知此事,有人劝他辩白,他却不辨而归,在家乡聚徒讲学四十馀年,饮食清淡、衣著朴素,八十多岁才去世,著有《易象参》、《洪范》、《孝经解》等书。
共 36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