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谢渊

相关人物:共 1 位
共 3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桂林诸葛亭 明 · 沈锐
七言律诗
天心恢复汉封疆,丞相孤忠日月光。
千里信符通粤徼,百年遗恨失荆襄。
锦官城下桑田变,宝积峰巅草树香。
休德在人存庙祀,虞山晓色并苍苍。
述志赋 西梁至隋 · 炀萧皇后
帝每游幸,后未尝不随从。时后见帝失德,心知不可,不敢厝言,因为《述志赋》以自寄。其词曰:
承积善之馀庆,备箕帚于皇庭。
恐修名之不立,将负累于先灵。
乃夙夜而匪懈,实寅惧于玄冥。
虽自强而不息,亮愚蒙之多滞。
思竭节于天衢,才追心而弗逮。
实庸薄之多幸,荷隆宠之嘉惠。
赖天高而地厚,属王道之升平。
均二仪之覆载,与日月而齐明。
乃春生而夏长,等品物而同荣。
愿立志于恭俭,私自兢于诫盈。
孰有念于知足,苟无希于滥名。
惟至德之弘深,情不迩于声色。
感怀旧之馀恩,求故剑于宸极。
叨不世之殊眄,谬非才而奉职。
何宠禄之逾分,抚胸襟而未识。
虽沐浴于恩光,内惭惶而累息。
顾微躬之寡昧,思令淑之良难。
实不遑于启处,将何情而自安!
若临深而履薄,心战栗其如寒。
夫居高而必危,每处满而防溢。
知恣夸之非道,乃摄生于冲谧。
嗟宠辱之易惊,尚无为而抱一。
履谦光而守志,且愿安乎容膝。
珠帘玉箔之奇,金屋瑶台之美,虽时俗之崇丽,盖哲人之所鄙。
愧絺绤之不工,岂丝竹而喧耳。
知道德之可尊,明善恶之由己。
屏嚣烦之俗虑,乃服膺于经史。
综箴诫以训心,观女图而作轨。
遵古贤之令范,冀福禄之能绥。
时循躬而三省,觉今是而昨非。
嗤黄老之损思,信为善之可归。
慕周姒之遗风,美虞妃之圣则。
仰先哲之高才,贵至人之休德
质菲薄而难踪,心恬愉而去惑。
乃平生之耿介,实礼义之所遵。
虽生知之不敏,庶积行以成仁。
惧达人之盖寡,谓何求而自陈。
诚素志之难写,同绝笔于获麟
⑴ 《隋书·萧皇后传》,《北史·萧皇后传》,《文苑英华》九十七
观夫太阳始旦。指崦嵫其若驰。巨川分流。趋渤澥而不息。是以至人无已。先天地而御六气。列仙神化。隘宇宙而遗万物。与大齐鲁搢绅。束名教于俄景。汉魏豪杰。徇荣利于穷途。何异于蜉蝣生于崇朝。争长于龟鹤。秋毫出于末兆。计大于昆阆者哉。若乃岱山龙驾。传神丹之秘诀。秦都凤祠。流洞箫之妙响。用能延颓年于昧谷。振朽骨于元庐。白玉之简。祈西王而可迎。青云之衣。师东陵而易袭。岂非度世之宝术。登遐之妙道焉。法师俗姓孟氏。讳静素。江夏安陆人也。其先徙里成仁。继迹于孔墨。冬笋表德。齐声于曾闵。是以贻则当世。锡类后昆。轩冕之盛。既富于天爵。贤明之质。独表于仙才。固以轶仲弓之奕叶。迈阳元之馀庆者矣。法师禀两仪之灵和。体五常之休德。崇兰散馥。掩萧艾于芳春。朗月扬辉。荡云雾于清夜。盈尺之宝。出鄢郢而连城。径寸之珍。入大梁而照乘。岂惟扬号异才。驰声益部。曹称孝行。播美上虞而已哉。幼而慕道。超然拔俗。志在芝桂。譬刍豢于糠秕。心系烟霞。方绮罗于桎梏。既而初笄云毕。迨吉有兴。懿戚托继世之援。慈亲割相离之情。千金甫陈。百两将戒。法师凌霜之操。必守节于元冬。匪石之诚。誓捐生于白刃。素概难夺。嘉礼遽寝。乃脱屣通德之门。绝景集灵之馆。虔修经戒。长甘蔬菲。漱元气于亭午。思轻举于中夜。若夫金简玉字之馀论。元化道枢之妙旨。三皇内文。九鼎丹法。莫不究其条贯。犹登山而小鲁。践其户庭。若披云而见日。允所谓天挺才名。人宗模楷者已。隋高祖文皇帝闻风而悦。徵赴京师。亦既来仪。居于至德之观。公卿虚已。士女翘心。于是高视神州。广开众妙。悬明镜于讲肆。陈鸿钟于灵坛。著箓之侣。升堂者比迹。问道之客。及门者成偫。虽列星之仰天津。众山之宗地轴。未足以喻也。我高祖以大圣缔基。功踰覆载。皇上以钦明纂绪。道冠牺农。崇三清以纬民。怀九仙而济俗。天地交泰。中外和平。法师维持科戒。宏宣经典。时历夷险。怀赵璧而无玷。年殊盛衰。鼓吴涛而不竭。迹均有待。心叶无为。循大小于天倪。既齐椿菌。忘寿夭于物化。宁辨彭殇。而灵气有感。仙骨夙著。金液方授。驾白龙而不反。玉棺遽掩。望青鸟之来翔。以贞观十二年七月十二日。遗形而化。春秋九十有七。颜色如生。举体柔弱。斯盖仙经所谓尸解者也。冕旒惜道门之梁坏。搢绅悼人师之云亡。固以恩侔撤乐。悲踰辍相。有敕赐以赙礼。资给葬事。并加隆焉。弟子陈光等。义结在三。名高入室。对衣履而增绝。瞻风云而永慕。思欲寄铭赞以叙思。勒琬璧以纪德。俾夫成银之室。神变久而若在。遗履之地。灵迹垂于不朽。其词曰。
西秦箫响,东陵圣迹。
霞举玉京,云开金液。
飞廉先路,勾芒奉璧。
形表丹青,声流金石。
元风谁纂,允属贤明。
翟衣绝志,鹤御依情。
栖心大道,投迹长生。
三山可陟,九转方成。
灵化人间,高翔羽服。
白蜺拥盖,青虬夹毂。
丹灶留烟,仙坛馀竹。
贻则终古,永播兰菊。
康哉黔娄生,遗我以芳型。
簟食不充虚,敝衣不盖形。
僵眠但仰屋,苍苍见寒星。
恬然守休德,愿子抱遗经。
渔洋先生评:独往独来,其目中视高车大马为何物耶?
汉家之建侯亲亲也。以荆燕吴楚为首封。而后嗣多材。世济厥美。辟疆路叔。更生子骏。比肩而出。庆钟故也。唐有天下。肺腑是依。有若江夏淮安。河閒东平。以明略茂勋。左右大业。其休德粹气。降为百祥。公子公孙。或哲或仁。勤劳王家。焜耀国牒。从东平三叶。后生睢阳。言春秋者。谓公族多士。与炎汉侔矣。公讳少康。字某。太祖景皇帝五代孙。太祖生雍王绘。雍王生东平王绍。东平王生高平王道立。高平王生毕公景淑。初毕公娶于太常京兆韦万石女。有才子三人。伯曰孟康。忠敬直温。谦光不耀。官至太子左赞善大夫。仲曰仲康。宏毅密重。文敏贞谅。由尚书主客郎中剖符楚州。人到于今由其教而思其躅。公楚州之母弟也。纂二昭二穆慎身之烈。迪元方季方裕蛊之范。家贻其谋。天钟其休。故蓄为和气。播为盛德。年始孩而毕公捐馆。七岁受孝经。至丧亲章。捧书孺慕。哀哽不食。邻伍长幼。为之涕泗。既冠。遭太夫人弃孝养。苴貌茹毒。泣血无声者三年。自是孝称乡党。名冠宗室。会垂拱永昌以后。天下有燕啄之谣。七庙支庶。不绝若綖。公正志蒙难。危行全德。贞厉二十年。以俟道长。中兴后乃筮仕。由朝邑县尉凡七徙。官至尚书祠部郎中。以大府上佐授潞州司马。因考绩彰闻。拔为青州刺史。于是海岱贡篚。衣履天下。俗尚夸侈。吏务豪夺。公以德礼示法度。以诛赏禁淫慝。宣明教化。饬行率先。使刺绣倚市者。悉返耕织。于是贪者廉。善者劝。海滨之俗。变至邹鲁。按察使户部侍郎宋遥以状闻。玺书褒异。迁公于常州。赐一子出身。常之吏民。望公风声。其奇邪僭滥者。解印绶自去。比及下车。无为而治。复以高第擢拜徐州刺史。先是岁比大歉。人流者什五六。公条奏逋逃之名。削去其版。然后节用务本。薄征缓刑以来之。岁则大穰。人不患寡。浮游自占者至数千万。优诏嘉叹。赐帛二百匹。元宗后元年。改宋州为睢阳郡。命公为太守。淮河漕挽。刀布辐凑。万商射利。奸之所由聚也。公谓非胜之艰。安之惟艰。故峻其侵渔之令。宏其并容之仁。吏或不廉不恪。不惠不迪。纠之诘之。必诚必信。公之诚信不欺。故狱市不扰。闾井辑睦。由是饮公醇固之德者。如馁者得哺。寒者得纩。有司方将计课以闻。天不惠于宋。乃崇降厉疾。三年春。赐告归洛阳。是岁十二月丙午薨。春秋六十有四。宗室悽欷。士友失图。宋人徐人。辍舂相唁。明年某月。迁宅兆于京兆见子原先茔。礼也。公雅善属词。有集二十卷。晚节好禅味。耽道论。尝传道德上下经五千言。为之训解。以究微旨。其为政贞方廉静。明达端懿。严不残。直不讦。清不矫时。善不徇名。交友推诚。好恶中节。博见强志。亲仁爱士。居险用晦。遭时利往。行藏之机。与道屈伸。未始以去就宠辱。渎其出处。而寿位未极其量也。故休祐复集于后昆。夫人某县太君广平程氏。生元子曰涵。以忠文孝让。仪刑王室。天子谓可内司九法。外镇百城。大历七年夏五月。由尚书兵部侍郎为御史大夫苏州刺史。巡省江左。迈德诒训之所及也。夫人沛国武氏。以继室生仲子汘。汘弟浓。皆卿材。而不幸早世。某年月日。朝廷建推恩之令。追赠公秘书监。大夫之孝。达于祖祢也。及尝忝礼官之属。知王侯之庙祧昭穆。与功烈德善。故受命于大夫。酌而为志。著之乐石。以代烝夷曰。
敦叙九族,皇风所始。
公生德门,运叶麟趾。
王曰叔父,高阳才子。
缵乃祖服,似续介祉。
厎绩三署,旧章孔修。
赤舄彤襜,牧彼四州。
明照奸讹,仁覆隐忧。
神罔时怨,民斯辑柔。
民之不幸,公寿不永。
王曰彼天,匪憖俾屏。
仁浃鳏寡,道在彝鼎。
臧孙有后,遗烈焕炳。
缵重明。
端拱保凝命。
广大孝休德,永锡四海有庆。
觚坛寓礼正典名。
幔室雅奏,彩仗崇制定。
五位仿古甚盛。
蒿宫光符辰星。
高秋嘉时款芎灵。
交累圣。
上下来顾,寅畏歆纯诚。
三阶平。
金气肃,转和景。
翠葆御双观,巽风兑泽布令。
脂茶刬荡墨索清。
远迩向附,动植咸遂性。
表里穆悦,庶政醇醲,熙然胥庭。
唐舜华封祝,如南山寿永。
愿今广怀宁延,昌基扃。
夫人姓崔氏。博陵安平人。皇凤阁侍郎平章事博陵郡王元晖之曾孙。礼部侍郎璩之孙。侍御史贲之息女。洋州刺史琅琊王君澄之嘉偶。崔氏自汉济北长岑。代为文宗。王氏自晋睢陵即邱。继生元臣。二族之茂。范蔚宗沈休文推本言之矣。重以母后中宗之际。石泉博陵二先正有经纶命代之材。推戴格天之业。延耀济美。为祥为祉。为君子。为士女。合姓好逑。与他族不侔。夫人未笄。累失恃怙。旁无兄弟。泣血襄事。奉二尊裳帷。閒关道途。自钟陵抵洛邑。哀敬与礼。三者无违。神祐纯孝。为宗姻所叹。某年。从父兄纵盛选卿才。故王君纳采焉。王君以才器政事。连辟公府。历御史司直为河南纪纲掾。改阳翟令。入为尚书屯田郎。出刺洋州。柔嘉左右。叶是休德。初洋州同气八人。名位焯于当时。冢妇介妇。必华宗淑哲。夫人赞宗事。供先祀。鼓瑟诵诗。姿操闲雅。奉上以诚。偫居用和。外言内言。不越于阃。朝服祭服。必成于手。洋州捐馆二十年。而夫人殁于栎阳之别墅。时贞元十九年秋七月某甲子。盖年五十一。初洋州娶荥阳郑氏。生子曰造而夭。夫人以继室生子三人。曰乃曰逵曰迈。母仪均养。皆为良士。造仕至蓝田尉。乃修词与计偕。逵迈咸以门资。分佐环列。哀号罔极。泣问龟策。以二十年冬十月某甲子。祔于洋州之旧封。先是洋州犹子兴平尉源长。受夫人之理命曰。吾与尔二门。积德奕代。铭表必咨时文。先舅之碑。吏部赵郡李公实为之。先君之志。从翁太傅文贞公实为之。且以德舆于夫人有通世之旧。猥求论撰。泣状遗懿。实而不华。是用采获。以铭内则。铭曰。
安平临沂,右族蕃滋。
仁贤是仪,好合嘻嘻。
乃封故地,象服斯贵。
谅无攸遂,亦劝以义。
妇顺彰闻,母仪可尊。
肃肃闺门,四男晨昏。
吁嗟风树,奄閟泉路。
鲁人之祔,皇辟之墓。
镂兹淑声,永识冥冥。
府君讳有方。字某。天水略阳人也。曾祖崇本。皇朝散大夫滑州匡城县令。祖若讷。皇右补阙起居郎桂歙梓三州刺史。考仿。皇杭州紫溪县令。代以儒门四科为家法。故发于文则菁华。施于政则惠和。公承是休德。饰躬践行。得诗之无邪。易之通理。凡五授命。皆以推择。曰左清道率府兵曹参军。太子通事舍人。陈州司法参军。亳州司士参军。以大理评事兼徐州蕲县令。满岁南游。遘疾于途。以贞元十六年夏五月。殁于楚州之旅馆。春秋若干。夫人河閒刘氏。乐城公仁轨之元孙也。明智才淑。有子曰长儒。弱冠举进士甲科。文行清修。苴枲其容。水浆不入。以某年某月日。得吉卜于某地。其引也。盖殡也。以舆师繁兴。未遑归窆于东周之大。姑刻圆石。书其略云。公夷通直信。睦姻任恤。位卑而志宏。居约而家肥。有为有守。不疚不跲。其初命再命。宫卫赞谒。虽未居真秩。而四方之嘉招狎至。其后掾二邦。奉六条。受禄不诬。实闻其政。或摄领通邑。或分乘轺车。皆有裕人之仁。急病之义。及理于蕲也。能遂物之宜。不夺人之时。嘉惠善利。洽于千室。犹即墨桐乡之理。无不及也。又尝馈师于回中。从事于夷门。皆有功利。称于其府。其去蕲也。西方节将议委以谋猷介僎之重。且谓弓旌之未称也。将以柱后惠文之冠招公。章既上而公大病。斯可叹己。犹子族子。自期及缌。侍疾承讣。奔波涂潦。又以见公夙训慈仁之所逮也。噫嘻。自匡城至公四代。而三为县大夫。皆用循政闻。且以两汉邴曼容陈仲弓为准。故不至丰禄。加以梓州之懿文盛德。排抑于时。道未光大。终于郡节。或者蕃祉必复。其在后裔乎。此宗门所以有望于公之孤之昌大也。既而缄公理命。命以论撰。小子愀然涕洟。而为之铭曰。
恭惟叔父,信厚清厉。
有车翘翘,将事匪懈。
掾吏二部,文而无害。
施化一同,蕲人以乂。
易象视履,谓耆而艾。
奄然不淑,力命相盭。
楚挽虞殡,风烟晦昧。
属词贞珉,宁此厚载。
贞元十有八年秋九月。皇帝以安定节制南川郡王昌之休勋懿绩。与邦人台老之咏叹声颂。诏掌文之臣某。论次其词。以永金石。臣拜手稽首。祗若休命。于是考侯王之表。稽赞命之书。采太常景钟之义。而系辞曰。惟元后聪明齐圣。以临于下。惟荩臣厉翼庄诚。以奉于上。上下成和。协建皇极。此南川所以感会神武。发扬硕肤。公嶷然持重。为国保障。理泾人十五年。政成事节。师以律成。人以富教。智若蓍蔡。动如风霆。内总端揆。外崇长伯。八旒七章。元衮赤舄。有南仲方城之略。有充国劭农之绩。君使臣。臣事君。发舒震耀。事业光大。其理然也。公姓刘氏。彭城人。少沈毅尚气节。得大易之师贞。春秋之武经。肇自幼学。揣摩感概。天宝末年未弱冠。从河南节度使张介然东讨林胡。以劳署易州遂城府左果毅。其后所奉之府。则李太尉光弼刘司徒元佐。或尽护车赋。率先颜行。是为腹心。节以金鼓。军之善政。无不参焉。师之右职。无不综焉。迁至开府仪同三司。于列卿为太仆太常。于御史府为中丞大夫。历太子詹事左散骑常侍工部礼部二尚书。异姓而王。真食其赋。凡三益封。至二百室。初拒史朝义也。宋州郡将。委以捍城。贼锋持久。力屈引去。又皆留其戏下。剧虏济以利兵。钩援临冲。环城傅堞。公以淮海屏蔽。实系于斯。血诚怒发。士气旁厉。周月坚拒。援师实来。以惬惬之危。走婪婪之狄。始佐宣武军也。任当委重。往必投艰。既定彭城之急。旋假濮阳之守。主忠信以任患难。整偏师以立奇功。奋其材谋。多所尅获。抗希烈而壁宁陵也。以徒兵三千。组甲五万。登陴搏战。且逾四旬。激众扶伤。竟申九拒。于是救淮扬。拔大梁。或倍道以赴。晨压其垒。或鼓行而进。终覆其巢。于此二役也。擒翟晖。虏郑贲。师不留行。甲首山积。然后穷追急击。至于许昌。渠魁窘困。终以泯灭。凡三与虏确。而河汴之閒乃平。皆公之为。而元佐任公之效也。故旬岁閒。累居大僚。贞元三年。朝廷以五原盛秋。式遏侵轶。诏公领宣武驷介。北出护边。有逗挠犯令者。立斩三百人以徇。传校肃然。威詟朔野。俄拜本军京西行营节度使。虽拊循行师。未有分地。而车服恩礼。已如守臣。明年迁四镇北庭行军兼泾原等州节度使度支营田等使泾州刺史。是拜居秦之北地。汉之回中。俗修武备。而尚气敢。自马司徒璘段太尉秀实之以威望德声。怀宁边部。其后祸拿师老。疆埸萧然。或依违选愞。日阕而已。昆夷游骑。时及我郛。西门不启。南亩益蹙。公曰。兵以奇胜。亦以严终。寇不可玩。在吾彀中矣。于是建长利。规远略。程日力。兴人徒。西城平凉。开地二百里。据弹筝峡之崄。北城保定。深入百馀里。捍青石岭之固。凡七城二堡。有坚甲利刃。制彼冲阨。绝其驱侵。公之封内。爟燧灭息。昔之瓯脱。今有市列。井树之閒。犬鸡相闻。东诸侯勤王之师。得以宁宇。而又因士之馀勇。求地之遗利。荷戈而战。拥耒而耕。出闻三捷之绩。居尽四支之敏。辟彼塉硗。麦禾蔽野。亦既悦使。而皆乐从。十二年就加尚书右仆射。威功既成。教化既明。里闾有丰年。亭鄣有吉语。其或四方之旅。谒急于公。则耀威于长武。纳将于归化。皆禀睿略而奏成功。十五年。条军市之租。上献天府。数至十万。以赡东师。锐于为国远虑。数言边事。蓄资力。修赋舆。思欲大举冲击。收功绝域之外。岂徒使朝那阴密。缓带安枕而已哉。惟公瑰姿硕量。倜傥英伟。文理武毅。冠于偫伦。云蒸风行。交感至用。志气申而功业大。宠嘉集而名器崇。至若勤身惠人。劳徕安集。遵守条职。贯通典彝。有行父事君之心。有考父益恭之德。可以表率。发于纯诚。宜其长保富贵。为时元老。昔尹吉甫美宣王任贤使能。作江汉烝民之诗。惟圣人感人心以和平天下。惟贤臣协圣谟以镇静方国。则皇帝之注意。南川之陈力。是信是使。有严有翼。敷宣景化。浃洽休德。不然。则被边戴白之叟。披肺肝。排阊阖。而胡为来哉。叙武略所以扬天声。美元侯所以流王泽。敢附雅颂。式昭德音。铭曰。
天地健顺,三辰光润。
君臣感通,一德诚信。
皇明照烛,保合休运。
亮采有邦,登昭杰隽。
帝曰尔昌,硕勋洸洸。
爰自偏师,干不庭方。
席胜无前,援陈下梁。
尔战则克,尔谋则臧。
公拜休命,藩宣赋政。
介圭畅毂,抚是安定。
其猷克壮,上协仁圣。
沛然成功,执德之柄。
乃峻垒垣,垒垣崇崇。
乃艺黍稷,黍稷芃芃。
出有锐师,入为良农。
保就滋殖,时公之功。
武经辑矣,文事亦理。
十有五年,肃清边鄙。
宜登介祉,永锡遐纪
告类纳忠,以毗天子。
皤皤泾人,俯偻上陈。
肃肃王命,命兹下臣。
采获诚词,章明异伦。
镂此贞石,辉光日新。
天开周道,臣有姬公,灭管蔡流言之乱,成文武盛德之风。
摄政宣谋,纂徽柔之懿铄;
勤王致理,集保定之元功。
足以劭重光于有后,扬休命于无穷者也。
当其待旦输忠,摄仪建极,谓文考之兴也,方启于周祚;
武王之立也,肇平于商国。
念遗业之至重,非冲人之可测。
我乃兼彼三王之事,成此二后之德。
践阼而治,绰兴纯被之谟;
陪扆以朝,庶广丕承之则。
才美中著,勋劳外施。
能勤教之行也,遂竭节以成之。
业业为师,缵居岐之茂烈;
拳拳作相,隆在镐之丕基。
盖夫国得士而乃昌,后非贤而罔理。
惟文也,顺帝则而抚方夏;
是武也,遏乱略而为天子。
懿王业以昭若,赖我公而成此。
股肱周室,启明明在上之猷;
左右成王,绍谔谔以昌之美。
用能蕃卫中国,疑丞大君,恢好仁之景范,集偃武之清芬。
将以垂绵绵之瓞,昭郁郁之文。
白屋礼贤,缉多士济宁之化;
东山祗役,固一戎大定之勋。
茍非绩著勤劳,心专夹辅,上以追奉乎西伯,下以钦承于姬武,成休德于二代,固重基于下土,则何以父作子述,七百年永著徽猷;
发粟散财,三十世茂隆丕矩?
盖以忧劳干国,忠利推诚,远启中兴之道,光扬未坠之名。
皋陶为舜帝之谟,功宜一贯;
管仲霸齐桓之业,道匪相成。
此则昭致纯熙,绰平暴乱,本枝百世兮宝系丕固,子孙千亿兮英猷克焕。
噫,奚知圣德之成焉,由兹公旦。
共 3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