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陈子龙

相关人物:共 66 位
共 66 首上一页 第 4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六九七
李贞(一六一一— 一六七二),字定夫,号萍庵。
东莞人。
弱冠游学国子监,与张采、陈子龙、徐世溥相善。
明思宗崇祯十六年,有诏荐才,有司以贞荐之。
北京陷,感愤激烈。
后闻清兵围攻赣州急,贞举兵往,授兵部职方司主事,监督粤东义旅。
赣州破,复同张家玉起兵,兵败被执,备受毒刑,后幸得释。
旋投奔永历帝,授兵科给事中,转户科。
鼎革后,秃发僧服家居,自号大呆和尚,年六十二卒。
著有《寄远楼集》。
清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二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00—1577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维静,一字九一,号东沙。受业于族子张邦奇,治程朱学。嘉靖二年进士。历官福建、云南、山东、湖广、四川,所至有政绩,终官南京兵部尚书。五十三岁罢官里居。寄情文酒而不忘用世之志。有《明文范》、《善行录》、《救急良方》、《芝园定集》。
甬上耆旧诗·卷八
先生字维静。
幼时就外傅,俱以常儿畜之。
从子文定公年长,顾独奇先生。
先生师事之,遂成名。
而先生亦年十七为人师。
弟子数十曹俱年在先生上。
二十举于乡,中进士。
历官南曹郎。
以副使督学江西。
简才汰不肖甚严,关说无所入。
会宫庙灾,嫉公者遂谓副使苛诸生所致。
左迁备兵临清。
历河南左布政使。
晋都御史、巡抚四川。
讨白草番平之。
会中蜚语罢归。
冉起抚江西,召为兵部右侍郎。
时聂公豹为尚书。
值杨公继盛劾相嵩十恶,内有子孙冒边功,事下兵部覆。
聂公谓诸司曰,功俱实不虚,可具以覆。
诸司俱曰,公今日当为万世持公论,未易覆也。
聂公怫然起。
先生入谓聂公曰:诸司殊藉藉,公激之,则恐事生祸,且复延缙绅。
公何不说严公,使自辞军赏,则部曹可无覆,即公论亦得不废也。
聂公悟,卒如公言。
时谓公善处事也。
大将军仇鸾怗宠焰如火,先生独持不下。
及鸾死,疏讼都御史商公大节冤。
上怒,下诏切责,夺二俸。
先生以此名益重。
居忧,会倭犯留都,召先生墨衰为南京兵部尚书。
到官甫踰月,寇突至,遣将禦之,不克。
相嵩从中批之,遂归老。
时年五十五,尚茂齿。
既不为世用,乃益精思著撰,为诗古文词及他说林家,言凡数十卷。
辑洪、建以来大家名文为文范,别为文苑,撰郡志,续四明风雅。
既以标格自持,益好士,数宠荐后辈诸君,凡经其门,后俱为名士大夫所执。
友义重死生。
始为进士时,有骑马来定交者,曰王激子扬,快士也。
子扬死,为刻鹤山集。
丰人翁以落魄死,为刻考功集。
陈后冈先生早殁,既刻其集,复为勒石墓门。
家有别墅,在东皋曰茂屿草堂,在西皋曰武陵庄,时引上客共觞咏其间,即单门年少,一经品目,俱藉以扬声。
至先生殁后数十年,士有郁弗无所见者,尚忾然曰:吾恨不与张大司马同时耳。
盖吾乡士大夫坛墠于斯极盛,自后欲少衰矣。
余尝观诸家论先生诗,当时若沈凤峰谓名家易,大家难,惟先生足当大家。
皇甫百泉谓以苏、李为宗,而综括三唐,体大兼美。
杨升庵谓冲淡秾粹,沈郁雄壮,匠意铸词,色具体备。
近时若陈大樽,谓乐府意调古质,近体宛倩丽佚,如层台佚女,意带烟霞。
合诸公之论,可定其诗。
使先生当轴,甄陶风雅,当是李文正一流。
惜乎三黜而中止也。
然吾乡最称东沙先生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唯静,鄞县人。嘉靖癸未进士,历官佥都御史巡抚四川江西累拜兵部尚书有芝园集
明诗纪事·戊签·卷七
时撤字唯静,郑人。
嘉靖癸未进士,授甫兵部主事。
改礼部,历员外、郎中,出为江西提学副使。
历福建参政、云南按察使,山东、河南布政使,以佥都御史巡抚四川,改江西。
入为南刑部侍郎,改兵部,进尚书。
有《芝圆定集》五十卷。
(《明诗选》:陈卧子曰:「司马乐府,颇有造构。
近体宛倩麓逸,如层台佚女,意带云霞。
」 《列朝诗集》:尚书诗,学殖富有,工力深重。
乐府古诗标举兴会,时多创获。
七言今体尘坌芜秽,若出两手。
杨用修评其诗云:「四言以至六言,冲澹秾粹,沈郁雄壮,匠意铸词,色具体备。
七言之什,自郐无讥。
」用修可谓能言矣。
《甬上耆旧集》:尚书归老,时尚茂齿,精思著撰,为诗古文词及他说林、家言凡数十卷。
辑洪、建以来大家名文为文范,别为文苑,撰郡志,续四明风雅,既以标格自持,益好士,龙荐后辈。
凡经其门,后俱为名士大夫。
所执友义重死生,始为进士时,有骑马来定交者曰王散子扬,快士也。
子扬死,为刻《鹤山集》。
丰人翁以落魄死,为刻《考功集》。
陈后冈早殁,既刻其集,复为勒石墓门。
家有别墅,在柬皋曰茂屿草堂,在西皋曰武陵壮,时引上客觞咏其间。
即单门年少,一经品目,藉以扬声。
吾乡士大夫坛埠,于斯极盛矣。
静志居诗话》:芝园乐府不规摹古人,较之清南觉胜。
五律颇近初唐。
田按:芝圆诗自以乐府为胜,骈文亦是当家。
所作《丰考功集序》,情文俱美,视貌袭秦、汉者,不可以道里计。)
维基
张时彻(1500年—1577年),字惟静,号东沙,浙江宁波府鄞县(今属浙江宁波市)人。明朝军事人物,学者。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明孝宗弘治十七年(1504年)九月二十四日出生。正德十四年(1519年)己卯科浙江乡试第四十七名举人。嘉靖二年(1523年),登癸未科会试七十一名,廷试二甲六十三名进士第。授南京礼部精膳司主事,升员外郎、郎中。嘉靖十年(1531年)迁江西提学副使。调山东。嘉靖十四年(1535年)升福建布政司参政,历云南按察使、山东右布政使、湖广右布政使、河南左布政使。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加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江西。次年任南京刑部右侍郎,调兵部右侍郎,转左。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升南京兵部尚书。曾参与抗击倭寇。归乡后寄情诗酒,与范钦、屠大山主甬上文炳,合称“东海三司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02—1538 【介绍】: 明河南祥符人,字子业。号苏门山人。嘉靖二年进士。授工部主事,改吏部。历稽勋郎中。出为山西左参政,断疑狱,人称为神。迁湖广按察使。卒官。少受知李梦阳,与马理、王道切磋文艺。有《苏门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子业,祥符人。嘉靖癸未进士,授工部主事历吏部郎中出为山西参政终湖广按察使有苏门集
明诗纪事·戊签·卷二
叔嗣字子业,祥符人。
嘉靖未进士,授工部主事。
改吏部,历员外、郎中,出为山西参政,迁湖广按察使。
有《苏门集》八卷。
(《四库总目》:叔嗣诗初受知于李梦阳,然摆脱窠臼,自抒情性,乃迥与梦阳异调。
陈束《后罔集》:弘治文教大起,学士辈出,力振古风,尽削凡调。
嘉靖改元,更为初唐之体。
苏门高子业束发就傅,受知北郡李生。
弱冠登朝,亳州薛考功一见欢服,既雅见推重,益自贵珍,谢绝品流,因心师古。
涉周、秦之委源,酌二京之精秘。
会晋馀润,契唐本宗。
每有屡缀,伫兴而就,宁复罢阁,不为浅易之谈。
故其篇什往往直举胸情,刮抉浮华,存之隐冥,独妙闲旷,合于《风骚》。
有应物之冲淡,兼曲江之沈雅;体王、孟之清适,具岑、高之悲壮。
词质而腴,兴近而远。
洋洋乎斯可谓之诗也。
《中麓间居集》:何、李虽成大家,去唐却远;苏门虽云小就,去唐却近。
蔡白石、王岩潭以苏门为我朝第一,其言虽过,要之不可厚非也。
《艺苑卮言》:高子业诗如高山鼓琴,沈思忽往,木叶尽脱,石气自青。
又如卫洗马言愁,憔悴宛笃,令人心折。
子业少负渊敏,生支干兴伪汉友谅同。
既迁楚臬,恒邑不自得,发病卒。
宾友谅彭湖之岁也。
其诗如「积贱讵有基,履荣诚无阶」,「既妨来者途,谁明去矣怀」,「茫然大楚国,白日失兼城」,「久卧不知春,茫然怨行役」,「为客难称意,逢人未敢言」,「失路还为客,他乡独送君」,「众女竞中闺,独退反成怒」,「寒星出户少,秋露坠衣繁」,「以我不如意,逢君同此心」,「当轩留驷马,出户倚双童」,「里中夷门监,墙外酒家胡」,「为农信可欢,世自薄耕稼」,「问年有短发,逐世无长策」,「林深得日薄,地静觉蝉多」,「文章知汝在,功名何物是」,「骑马问春星,残雨夕阳移」,清婉深至,五言上乘。
吴国伦《甔甀洞槁》:献吉、仲默并策上驷而驰中原,高子业虽参驾,第缓辔后至耳。
《国雅》:子业负奇气,博雅其诗。
磊磊乔松,淩风迥秀,响振虚谷。
诗薮》:高子业视李、何后出,而其五言古律之工,不欲作今人一字。
在唐不减张曲江、韦苏州。
梁园风雅》:子业负渊敏之才,有抗系之性。
为诗多胸臆语,吐言成章,不假缘饰。
诵之落落直致,而中自丰腴。
《明诗选》:陈卧子曰:「子业沈婉焦永,多独至之言。
读之如食谏果,味不骤得。
」又:「词存清旷,意成凄楚」。
池北偶谈》:明诗本有古澹一派,如徐昌国、高苏门、杨萝山、华鸿山辈。
自王、李专言格调,清音中绝。
同时王奉常小美作《艺圃撷馀》有数条兴其兄及济南异者,予特拈出,云: 「今之作者,但须真才实学,本性求情,且莫理论格调。
」又云:「计有必不废者,虽众体未备,而独擅一家之长。
如孟浩然洮洮易尽,祗以五言售永,千载并种王、孟。
有明则徐昌国、高子业二君,诗不同而皆巧于用短。
徐有蝉蜕轩举之风,高有秋闺愁妇之态。
更千百年,李、何尚有废兴,二君必无绝响。
」此真高识迥论,令于鳞、大美早闻此语,当不开后人抨弹矣。
田按:子业襟抱既超,故吐屡蕴藉,有魏、晋人标致,次亦不失为孟襄阳、韦苏州。
自叙云:「李空同方盛,邑子之厉出其门,撰为文辞,模于古人,私心不能无慨慕,时时穹撰一二篇。
夫本非所长,而强力慕之,度必取册于众。
」可以明其宗旨矣。
陈束之《苏门集序》出,一时名流,捧手欢绝,可谓玄赏。)
维基
高叔嗣(1501年—1537年),字子业,号苏门,河南开封府祥符县人。高叔嗣是嘉靖五年进士高仲嗣之弟,二人并称「大梁二俊」,年十六岁就写下著《申情赋》几万言,正德十四年(1519年)中河南乡试第二十二名举人,二十三岁中式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二甲十七名进士,获授工部营缮司主事,改任吏部稽勋司主事、员外郎、郎中,和薛蕙等人齐名;外戚蒋荣乞封,他坚持不可,因此忤逆当政者而谢病回乡,在城西建设读书圃隐居。三年后高叔嗣起补原官,到嘉靖十二年(1533年)外任山西左参政,十五年(1536年)升湖广按察使,在任内去世,年三十七岁,所有著作《苏门集》流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2—1693 【介绍】: 清安徽桐城人,原名秉镫,字饮光。明诸生。入清隐居不出,自称田间老人,与顾炎武、钱谦益、方以智、徐乾学兄弟等都有往来。学问长于经学,尤精于《》。文章颇有才气。有《屈宋合诂》、《藏山阁诗文集》(别本名《田间文集》)等。
晚晴簃诗汇·卷一十六
钱澄之,初名秉镫,字幼光,更字饮光,桐城人。有《藏山阁稿》、《田间诗集》。
人物简介
钱澄之,原名秉镫,字饮光,桐城人,明季诸生,崎岖两粤,顺康间归隐,著《易学》,《田间诗文集》。
藏山阁集·序(汪德渊)
《藏山阁文存》六卷、《诗存》十四卷、《田间尺牍》四卷,桐城钱饮光先生遗著,同邑萧氏所庋之钞本也。犹忆幼时读方望溪文集,即稔先生为胜朝耆旧,与杜于皇辈同以诗鸣。其后复于国初诸家集中,杂触杂受,以得先生之言行。已而于吴中获见先生《易学》,知其演倪、黄绪馀,为治易者别宗。先生暮年尝躬至吴会,刊所著诗文全集,鬻诸市以自供,故其《致王安节书》有「拙刻付坊间,何法得推行」等语。然则此椠当为先生刻全集时所自芟存之别本,盖其中多据事直书、且有忌讳语,易罹文网故也。 先生少有声闻,为当时江表诸布衣之一,与方密之诸人友善。明都既覆,福王由崧为马士英拥立于南京,阮大铖以阉党久锢之馀,竟缘马起用,挟《南都防乱檄》之憾,修怨东林,党祸甚炽,羼先生名于党籍,名捕四出,先生乃亡命三吴,幸免。俄而南京破,福王被执,先生因佐嘉善钱柄起义兵,柄故南京吏部文选司郎中也。顾不崇朝,遇战即败死,先生又幸免。会闽中立唐王聿键,间关赴之。至则早为黄漳浦所荐,谒选,授推官,得吉安,值疆臣已前举人题补矣,乃改授延平。未几,闽破,粤中立桂王由榔。先生复度岭走粤,连上二疏,请急经营江西,以图恢复中原,引两汉关中、河内为喻,其言咸中历物之意,关于当时存亡大计至切,顾竟不见用。会集投奔诸臣廷试,先生得庶吉士、翰林院教习。居粤二年,亲见武夫悍恣,纲纪陵夷,大势已去,不可复为;重以孙可望挟封事起,内溃之势尤岌,先生乃引归,遂以文学箸述终老,克享大年。此其生平之大略也。 尝谓明室之亡,讵非人谋之不臧耶?怀宗旧劳于外,习知天下险易、民生息耗,又复怀澄清之志,宜有拨乱反正之功矣。然因偏愎自用,好行小慧,以操切之术行政,遂为温、周诸奸所挟持,终其身末由觉悟。而当时贤人君子,则被杀逐、遭廷杖者接踵不绝,求跂息之安而不得。迨至国破之馀,诸王踵起,救死不暇,犹扇党锢之馀波,弃大谋而安晏毒,其时朝臣镇将,又颠倒于恩雠我尔之痼见,弘光短祚,仅为宵人傀儡,其馀小腆残腊,且蹙蹙于悍将骄卒之手,生息于其肘腋,虽欲蕲存,抑胡可得?顾今夷考其世,当时牧相百僚,实多贞干练事之人,皆中屏藩之选;下至里闬之士,怀忠信、笃道义,匹夫匹妇,临危不改而致命遂志者,项背相续,绝非历代末叶所及。本朝入关定鼎,其风流馀韵犹能泽及百年,何其盛也! 夫以如是之人材,而终不获致安危扶倾之效,明室之亡,转如拉枯摧朽,此其原因虽甚駮杂,今为简语以明之,则从来专制之朝,皆行迫狭酷烈之法,始也,虽能凭假天然之力以振一旦;既也,天然之力浸穷,乃至无复可以相假,朽索驭马,其势终必逸去而无幸。当此之时,虽有善者亦无如何,此俚俗所以有「一姓不再兴」之谚,殆为专制言也。乌虖!世之君子观于明亡受祸之惨,与夫今日大势之所向,而犹欲守一覕之见,师其成心以断制天下,斯非所谓大惑不解、大愚不灵之至者耶!歙县汪德渊。(《藏山阁集》电子版录入:顾青翎)
藏山阁集·序(龙潭室主)
明政失纲,海内鼎沸,流贼陷京师,怀宗殉国,诸王拥行朝虚号,播越于江、浙、闽、粤间,卒以覆亡。呜呼!明之自蹙其国也,廷臣搆于上,奄宦乱于中,贪鄙鲜耻之夫盈天下,泰然居民上,日从事脧削,民无以遂其生。及根本动摇,大命将去,虽有英君哲相起而图之,然亦无可为救。国家之民气,百年养之而不足,一朝丧之而有馀,呜呼!此岂独有明一代然哉?明之亡也,在下者颇多忠义奋发之士,其民气似非无一可用者。士或效力行阵,奔窜颠越,不易其志;穷阴闭结之气,郁而无所发,或托之文字,摅其忠爱之念。当中原板荡,不能拨乱世反之正,行道于当时,穷愁著书,传之来祀,使天下正义不绝如缕,若梨洲、亭林、船山、二曲诸先生者,足以风矣。田间先生,胜国逸老之一也,学既宏富,又负经世之略,所著《诗学》《易学》《庄屈合诂》及《诗集》《文集》已梓行矣,惟《藏山阁集》以多忌讳语,未能付剞劂。其已行之诗文集亦列入《四库违碍书目》,版籍不存,识者憾焉。 龙潭室主曰:昔孔子生周之世,闻扬殷之三仁;汉室文网疏阔,司马迁乃成《史记》。韩昌黎谓「诛奸谀于既死,发潜德之幽光」,以朝代兴革之故,霸者虽能取夺于一时,而公理如日月之经天,江河之行地,盖自有未能湮废者也。予读兹集,可以观明代兴亡之理由,天地之气之所以赋畀于吾民者,犹于是乎在。故谋之璱楼,毅然印行之,俾广其传。田间学业已自不朽,名以久而弥彰,而又何待予之喋喋耶?是书校刊之役,阅时凡三月,于其发行也,爰为之序,以志来者。戊申十一月龙潭室主。
田间诗集·序(任塾)
余兄弟束发即与龙眠诸子游,惟时龙眠声气遍于海内,诗坛文社与东南遥为应和更相雄长者久矣,而为之领袖者,厥惟钱子,则今所称田间饮光先生也。先生才敏绝人,作为诗文,摇笔辄就,意不可一世。会寇躏吾皖,同时避地白下,琐委之日,啸歌自如。既素负不羁之才,又以落拓书生好持议论,为异己者所衔,致有南渡钩党之祸。自是亡命天隅,十年不返。改革后,白门寓客相率归里,独先生音问杳然,鸡鸣风雨之思,凡我同学未尝一日忘也。 辛卯冬,还自岭外,戢影江村,著作益多,诗益奇,每一落纸,竞相传写,上自卿士大夫,下至田里负贩妪孺,皆吟诵不去诸口。既为诸同人鸠赀授梓,播之四方,所谓《田间集》者是也。迩年文教聿兴,风雅益盛,先生亦不能深隐,仍事远游。所至,诗辄成帙,号《客隐集》,视《田间集》殆将倍之,而仍以「田间」名者,田间固先生读书处也。诗集外,文集等是。又有《诗学》《易学》《庄屈合诂》各种,卷帙浩繁。 戊辰春,东海徐先生谋诸都下大老,将尽梓以行世,会余有山左之役,语余曰:「子乡有传人、有传书,今且悉付剞氏以公同好,子能与其成之乎?」噫!此余志也。以余乡之有传人、有传书,其乡人不能传而借手于诸大君子,负愧甚矣!其敢自外乎?惟公所命,吾任其诗可也。计先生生平诗不下万首,昔寓金陵有《过江集》,已流离天未,有《生还集》,既皆入《藏山阁集》中,兹特集其辛卯还里以后迄今四十年所作,总为《田间全集》,亦既洋洋乎大观矣。校士之暇,聊题数语,略述往事,并识兹集之所由始事云。至其诗文之妙,脍炙士林已久,固不俟余之多言也。
田间全集·序(徐乾学)
三十年前,桐城姚经三尝手一编示余,为其同里钱饮光先生所撰《田间诗集》。
余日夕讽诵,心仪其为人,已得读其文,则益慕之,恨不即造席奉教也。
岁壬子,冬,忽来都下,馆余座师龚端毅公家,因与订交欢甚。
明年,余将出京,与叶讱庵、张素存诸公邀之共游西山,萧寺清宵,剧谈夜半,益悉其生平本末。
暨余家居二年,再入都,以丁太夫人艰归,先生时访余庐居,或不至,亦因风便通殷勤焉。
丁卯春,余在礼部,方有文史之役,即安得饮光先生北来一切与就正乎?
分两月光禄馔金,寄枞阳为治装,惟虑其老,不堪远涉耳。
乃健甚,慨然脂车既至,尽出所著书,所谓《田间易学》《田间诗学》《庄屈合诂》及诸诗文,读之皆根极理要,禀经酌雅,陈言勿去,一归自然,而真定、宛平两相国及余季弟立斋皆笃好之,因谋为授梓以传。
吾观古今著书,其人未有不穷愁者。
先生自甲申变后,南都拥立新主,奸邪柄国,群小附之,浊乱朝政,而为之魁者,其乡人也。
以夙负盛名之士,慷慨好持正论,与乡人迕,及其得志,脩报复,固欲得之而甘心焉,刊章捕治,将兴大狱。
于是亡命走浙、闽,又自闽入粤,崎岖绝徼,数从锋镝间支持名义所至,辄有可纪。
既岭外削平,穷年归隐,乃肆力著书,今且四十年矣。
今夫《》,圣人所谓忧患之书也,泰否剥复诸卦,为君子小人消息倚伏之机;而《》之作也,则又多出于贞臣志士感激激扬之怀,好贤如《缁衣》,恶恶如《巷伯》,皆有不容自已者。
先生既穷而著书,乃尤致意于二经,又有取于蒙庄之旷达,悲正则之幽忧,手辑其书,为之诂释,其志足悯矣。
其他游览、纪载、投赠之作,无非原本此志,未尝苟作也。
顷以校书至吴,寓余花溪草堂且一年所,今年余乞归,迎余于惠山,年七十有九,登山渡涧,上下相羊,不异强壮少年,饮酒剧谈,与十五六年前无异。
庄生曰:「受命于地,惟松柏独也,在冬夏青青。
」然则先生固人中之松柏,而其所为文,亦犹夫凌霜犯雪之菁葱挺秀,非凡卉之可比也。
余幸得官侍从,历卿尹,兄弟受国恩至重,顾于《青蝇》《贝锦》之诗,恒兢兢焉,忧愁偪侧,不能终日。
惟先生知余深,余特服先生能信心独行,卒自免于小人之机械,而余不能随时韬晦,以终脱于忧患,序其集有深感焉。
时康熙二十有九年夏五月。
田间集·小引
今江南北,盖无不诵西顽道人诗云。西顽者,吾乡钱幼光先生也,或称饮光。南渡时遭党锢,亡命流滞岭峤,迄辛卯始归,归则番然老头陀矣,自称西顽道人,人亦以道人称之。道人无边幅,好诙谐,饮酒放浪山水间,每酒后谈说平生,声泪俱下,听者不能仰视。呜呼!烈丈夫也。往学禅,已信禅与易通,益读《》及《南华》《楞严经》,自谓有得,因注《》,旁通星卜、奇门、术数诸书,为人言,或奇中已,笑曰:「此皆易中馀绪也。」悉弃去。间入城为余辈讲《》及《庄子》,超超玄解,即京、郭失其奥论矣。顾时时吟诗,诗不拘一格,上自汉魏,下迄中晚,随其兴会所至,即为之生平。厌人分别四唐,谓:「唐诗莫工于少陵,今少陵集具在,其中亦初亦盛,亦中亦晚,或一篇中有为盛者、中者、晚者,孰得而优劣之?彼优初盛而劣中晚者,直小儿强作解事语耳,乌足与论诗?诗,以道性情也,吾适吾性而止,而格律矜哉故。」自道人归后,所得诗近千馀首,自士大夫以迄穷乡野老竖子,无不能诵道人诗。顾其所传者,皆即事、怀古、田家诸近体诗,至于古诗,世或未之见也。吾尝一诵之,感慨讽谕,婉而有风,真得古三百篇之旨,而于性命之理,当世之故,往往托以见焉。嘻!盛矣!余发燥即受道人知,以余可言诗也,与为忘年友。余亦惟道人诗法是宗,间录其近体数百首置笥中,出游吴越,同人竞相传写,楮弊墨漶,至不可读,思安得悉付剞劂,用公同好耶?会子直诸子先获我心,搜其全本,删订成集,余适自吴兴归,乃与山民、喈公广谋同志,合力梓焉,以应四方之求。呜呼!此道人返里后十年内作也,删者十之三,所存如此,亦可以传矣,吾犹惜其删者之不尽传也。至若十年前,别有诗数千首,皆感时纪事,自成诗史,不欲示人,又有《行路难》《行脚诗》,亦各为一集,不载此内。集曰田间,谓辑诸田间也,田间者,道人学易处也。读田间诗者,由诗以见道人之所见,庶几于易有得尔,而徒诵诗云乎哉? 康熙壬寅季冬嘉平月,同学小弟姚文燮谨识。
田间集·自述
钱子游十年归,归十年后,始有庐,庐在先人墓傍,废瓜田盈亩为之,环庐田也,故名曰「田间」。其未有庐前,往来鸠兹、白下、天柱、龙眠间,足迹不出五百里,所至有诗,诗且千数百首。既居田间,则覃心学易,自谓于图象外别有得也,故又名其居曰「乐易堂」,乐易之暇,间有吟咏,咏其所得耳,志不在诗也。同人顾独好余诗,儿子法祖间取十年来所有诗,汇成帙,号《田间集》,藏诸左子子直。子厚见之,谓钱子曰:「子游十年归,其十年诗既不肯传矣,今《田间》诸什,大半播人口耳间,子乌能终藏乎?是不可以不传。」钱子曰:「不可。吾诗悲,非世所乐闻,其声往往激楚也。」二左子曰:「删之。删其过悲者,可矣。」钱子曰:「嗟乎!夫诗言志,子谓我遭遇如此,欲不悲,得乎?吾学易者也,尝谓诗通于易,易无体,以感为体,诗有音,感而成音,彼无所感而吟者,无情之音不足听也,是以论诗者,当论其世也,论其地也,亦曰观其所感而已。吾不知世所为温厚和平者何情也,悲从中来,郁而不摅,必遘奇疾,何则违吾和尔。风也者,所以导和而宣郁也,吾极悲而情始和也。吾宁诗不传尔,其悲者不可删也,且吾又安知其悲也?」二左子顾谓潘子蜀藻、戴子导及孙子喈公曰:「钱子悲不自知,吾党知之,其悲之极者,其情之至者也,情之至者不能自删,吾党代为删之。」删讫,姚子经三适自吴兴返,惊曰:「田间诗存者仅此乎?然诸子之爱田间者至矣,仅此亦足以传矣,吾与同学诸子为授梓焉。」梓成,为卷十,为诗八百五十有奇,钱子览之,叹曰:「嗟乎!删之是也。然是集也,是诸子之志,非吾之志也。」澄之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海盐人,字仲谋,一字羿仁。明拔贡生。父以守土死于赣州,奔走求遗骸,布衣蔬食二十余年。后家居不出。诗词均工。乡人私谥孝介先生。有《茗斋集》、《茗斋诗馀》等。
晚晴簃诗汇·卷一十七
彭孙贻,字仲谋,号羿仁,海盐人。有《茗斋集》。
词学图录
彭孙贻(1615-1673) 字仲谋,号羿仁。浙江海盐人。彭孙通从兄。明拔贡生。明末与邑人创瞻社,为名流所重。明亡后,痛其父为国殉难,布衣蔬食二十馀年,矢志不仕清,奉母隐居著述以终。词能以俊爽药庸下,以婉约运清空。有《茗斋集》。词集名《茗斋诗馀》。
清诗别裁集
字仲谋,浙江海盐人。拔贡生。
槜李诗系·卷二十四
孙贻,字仲谋,号羿仁,海盐人,期生仲子。
貌魁伟,好诙谐,口阔而贪饮,人有长鲸之目。
平生耻为龌龊士,动以古人自命。
读书过目成诵,为诸生,试必冠军。
壬午省试,陈子龙已拟元,而次场忽作寒热,不得第,遂以贡终。
有茗斋制艺,名噪于时。
见中原多事,凡忧愁感慨,一发于文,而诗尤工。
诸体超秀,卓然成家。
痛父殉国难,乃蔬食箨冠,终身不出,往往游于酒人。
又喜与儿童嬉戏,颇具不羁致。
所著流寇志并诗词,乐府共数十卷。
其佳句如包山云:瘦林时见石,渴涧亦生泉。
雷泽云:归穴龙收雨,空梁鹳伺鱼。
山行云:山平云绕碓,雨细犊犁烟。
踏春云:柴门细草临渔步。
花坞斜阳隔磬声。
有感云:十年心事挥杯尽,百感身名掩镜中。
除夕云:行虽负俗犹佳士,剑即无成喜侠儿。
出郭云:经旬断客鸟窥户,三日无诗花笑人。
海滨云:身非鲛客还多泪,迹似閒云只恋山。
秋柳云:少更几何无奈老,树犹如此可堪人。
昆崙山云:黄精采罢春盈握,白鹤归来雪满身。
皆警动可喜。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5—1688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吴江人,字九临,号愧庵。
诸生。
少有文名,受张溥、陈子龙等推重,为复社巨子。
入清,以不剃发被捕,几遭杀害。
得释后,穿道士服,闭门不出。
后更断绝交游,独居一小楼,学禅诵经。
乡人私谥贞毅先生。
有《独倚楼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华亭人,字六益,别号华蘋山人,晚号独树老夫。
布衣。
早年与陈子龙、李雯等交游。
诗宗汉、魏、盛唐。
有《苧庵集》。
沧海遗珠
吴懋谦(1615-1687)字六益,号华蘋山人。一号独树老夫,江苏华亭人,布衣。著有《苎庵遗集》《华平近律》《华蘋山人诗集》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8—1664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嘉兴人,本姓杨,名爱,字蘼芜,后改姓,名是,字如是,小字影怜,号我闻室主,人称河东君。明末为吴江名妓,能诗善画,多与名士往来。崇祯十三年,男装访钱谦益。次年,嫁谦益。南明亡,劝谦益殉国,不能从。入清,传有密谋复明之举。谦益死,族人要挟索舍,竟自缢死。有《河东君集》。
词学图录
柳如是(1618-1664) 本姓杨,名爱,字蘼芜,又有影怜、云娟等别名,改姓柳,名是,又名隐,字如是,号我闻室主人,人称河东君。
嘉兴人。
明末名妓。
幼年为盛泽徐氏养女,后入吴江故相周道登家为侍婢。
继为盛泽归家院妓,交陈子龙,欲托身而未能。
后嫁钱谦益为妾,谦益卒,族人争产,自经死。
有《戊寅草》、《湖上草》等。
今人辑有《柳如是集》。
词见《戊寅草》。
晚晴簃诗汇·卷一八四
柳是,初名隐斐,字如是,小字影怜。常熟钱谦益侧室。
戊寅草·序
余览诗上自汉魏,放乎六季,下猎三唐。
其间铭烟萝土之奇,湖雁芙蓉之藻,固已人人殊,而其翼虚以造景,缘情以趋质,则未尝不叹神明之均也。
故读《石城》《京岘》《采菱》《秋散》之篇,与《宁墅》《麻源》《富春》之咏,是致莫长于鲍谢矣。
现《白马》《浮萍》《瑟调》《怨歌》之作,是情莫深于陈思矣。
至巉岩骏发,波动云委,有君父之思,具黯怨之志,是文莫盛于杜矣。
后之作者,或短于言情之绮靡,或浅于咏物之窅昧,惟其惑于形似也。
故外易而内伤,惟其务于侈靡也。
故貌丽而神竭,此无论唐山班蔡之所不逮,即河朔汉南之才,雕思而多蒙密之失,深谋而益拟议之病,亦罕有兼者焉。
故有嫒远之略,而失在于整栗,此其流逸之患矣。
有割曳之姿,而失在于壮溟,此其轻脱之患矣。
夫言必诡以肆,气必傲以骋,文必奔腾而涌浏,义必澄泓而取寂,此皆非其至也。
然可语于学士大夫之作,不可论于闺襟之什焉。
乃今柳子之诗,抑何其凌清而瞷远,宏达而微恣与?
夫柳子非有雄妙窅丽之观,修灵浩荡之事,可以发其超旷冥搜之好者也。
其所见不过草木之华,眺望亦不出百里之内,若鱼鸟之冲照,驳霞之明瑟,严花肃月之绣染,与夫凌波盘涡,轻岚昼日,蒹葭菰米,冻浦岩庵烟火之袅袅,此则柳子居山之所得者耳。
然余读其诸诗,远而恻荣枯之变,悼萧壮之势,则有曼衍漓槭之思,细而饰情于潴者蜿者,林木之芜荡,山雪之脩阻,则有寒澹高凉之趣,大都备沉雄之致,进乎华骋之作者焉。
盖余自髫年,即好作诗。
其所见于天下之变亦多矣。
要皆屑屑,未必有远旨也。
至若北地创其室,济南诸君子入其奥,温雅之义盛,而入神之制始作,然未有放情暄妍,即房帷亦能之矣。
迨至我地,人不逾数家,而作者或取要眇,柳广遂一起青琐之中,不谋而与我辈之诗竟深有合者,是岂非难哉?
是岂非难哉?
因足而欲以水竹之渺濛,庭阶之荟翳,遂可以伏匿其声援,而震怵其意气,此实非矣。
庶几石林淙舍之寂,桂栋药房之艳,天姥玉女、海上诸神山之侈以巨,使柳子游而不出焉者可也。
夫灵矫绝世之人,非有以束之,固不可。
笱天下有以束之,亦非处子最高之致也。
则意者挟沧溟之奇,而坚孤栖之气乎?
夫道之不兼,斯遇之不两得者也。
故舍飙驰而就淡漠,亦取其善者而已。
使繇是焉,寰中之趣,其亦可眇然而不睹也夫。
陈子龙
柳如是诗·小引
予论次闺阁诸名家诗,必以河东为首。“花非花,雾非雾”,不足为其轻盈也。“玉佩来美人,朱弦弹绿绮”,不足为其和丽也。“秋菊有佳色,兰草自然香”,不足为其芳韵也。“楚江巫峡半云雨,清簟疏帘看弈棋”,不足为其清遥也。“无情有恨何人见,月白清霜欲堕时”,不足为其幽怨怡怅也。盖闲情澹致,风度天然,尽洗铅华,独标素质。而又日侍骚雅钜公,扬扢古今,吐纳珠玉,宜其遗众独立,令粉黛无色尔尔。岂止琉璃砚匣,终日随身,翡翠笔床,无时离手而已哉!夫令晖容华,不闻哲耦,岩卿羽仙,终成怨妇。即香山之樊素,东坡之朝云,得所依矣。然读“春随樊素一时归”与《六如塔铭》,辄为黯然魂消。且不闻二姬当日以红香视草,素粉题笺,见重二公也。河东之遇,俪于二姬,而才复远过焉。然则其冠冕闺阁诸名家,岂独兹集而已哉! 梁溪邹斯漪流绮题。
闺秀词钞·卷九
字如是,一字蘼芜,号我闻居士,嘉兴人,虞山钱宗伯谦益室。
钮秀觚剩
如是,本吴江名妓,徐佛弟子,姓杨名爱,柳,其寓姓也。丰姿逸丽,翩若惊鸿,性敏慧,赋诗则工,尤长近体,作书得虞褚法。年二十馀归虞山钱宗伯,而河东君之名始著。
妇人集
人目河东君,风流放诞,是永丰坊底物。冒褒注:河东君,钱尚书姬人。尚书筑“我闻”室以居之,常于鸳湖舟中作百韵以赠柳。中有云:“河东论氏族,天上问星躔。汉殿三眠贵,吴宫万缕连。瑶光朝孕碧,玉气夜生元。”又云:“纤腰宜蹴鞠,弱骨称秋千。天为投壶笑,人从争博癫。”又云:“凝明嗔亦好,溶漾坐生怜。薄病如中酒,轻寒未拆棉。清愁长约略,微笑与迁延。”君之风情与才艺,概可见矣。
西泠闺咏
如是,名是,亦名隐,又名因,本姓杨名爱,字影怜,一字蘼芜,晚归吴山钱宗伯,称河东君。
宗伯与为西湖之游,刻《东山倡和集》,顾苓撰河东君传,徐芳撰柳夫人小传。
陈其年《妇人集》、徐釚《本事诗》、《三冈识略》、《觚剩》、《莲坡诗话》、《柳南随笔》皆载之。
甲申以后,尝劝宗伯殉国难,晚殉宗伯家难,世多贤之。
墓在虞山耦耕堂故阯,迷失久矣。
余宰琴河,访得修之,且数碣焉。
“桃花得气美人中”,如是西湖句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8—1667 【介绍】: 清江南华亭人,字直方,一字辕文。
顺治四年进士,官至副都御史。
明末,与陈子龙、李雯均为几社名士。
工诗,精炼则不及子龙
有《林屋诗文稿》、《广平杂记》、《琐闻录》。
晚晴簃诗汇·卷二十四
宋徵舆,字直方,一字辕文,华亭人。顺治丁亥进士,历官副都御史。有《林屋诗草》。
清诗别裁集
字辕文,江南华亭人。
顺治丁亥进士,官至副都御史。
○云间诗家推陈卧子、宋辕文、李舒章,卧子蹈海后,宋、李并名于时,未尝有所轩轾。
维基
宋徵舆(1617年—1667年),字直方,一字辕文,号林屋,江南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清初官员、诗人。父宋懋澄,喜交游,散财结客,后折节读书,举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乡试。宋徵舆生于万历四十五年丁巳(1617年),清顺治四年(1647年),清廷在江南首开科举,宋徵舆中式丁亥科进士,授刑部主事,晋员外郎。出京为福建布政使右参议,顺治八年(1651年)任福建提学道。后擢尚宝司卿,历官左副都御史,卒年五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南华亭人,本名镛,字震雉,号见山。顺治九年进士,授工部主事,累擢洮岷道佥事,卒于官。留心经济,尝著《河渠论》、《图经》。后浚浏河、吴淞江,皆用其议。诗工乐府、七律,尝与王广心、施闰章等人唱和。兼善书画。有《诗原》、《堪斋诗存》。
晚晴簃诗汇·卷二十五
顾大申,字震雉,号见山,江南华亭人。顺治己丑进士,历官工部郎中。有《鹤巢诗存》。
清诗别裁集
字震雉,江南华亭人,顺治壬辰进士,官工部侍郎。
著有《鹤巢诗存》。
○云间自陈卧子后,诗格渐衰,鹤巢古今体气足神完,可以接武。
维基
顾大申(1620年?—1674年?),初名镛,字震雉,号见山,又号堪斋,江南省松江府华亭县人,清朝官员、水利专家、书画家。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与王广心、彭宾等在郡城结“赠言社”。顺治九年(1652年)壬辰科进士,授工部主事,督江宁芦政。顺治十四年(1657年)分司夏镇河道,节约公款,以筑镇城,又曾捐俸创设两湖书院,人皆服其廉干。顺治十八年(1661年)因奏销案诖误,左迁顺天府通判,后丁忧,解任归里,服阕,诏复其官。康熙二年(1663年)和宋征舆等共纂《松江府志》,分叙水利、兵防、文苑。康熙九年(1670年),苏州、绍兴一带患水灾,当局采纳其建议疏通娄江、吴江、松江,解决水患。十二年(1673年)出为陕西洮岷道佥事,卒于官。
共 66 首上一页 第 4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