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商鞅

相关人物:共 15 位
共 1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战国时秦国人,孝公臣。
孝公与商鞅议变法。
龙与杜挚以为循礼法古便于治民,反对变法。
争持。
孝公终不听其议。
赵良 朝代:战国秦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战国时秦国人。
反对商鞅以法治相秦。
以为严刑峻法,残伤民人,积怨蓄祸,恃力建威,而不以仁德教化,将失民心。
并劝商鞅及早归退。
白圭 朝代:战国周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战国时周人。
魏文侯时用“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之法,经商致富。
五谷成熟时,收进粮食,出售丝漆;蚕茧出产时,收进帛、絮,出售粮食。
以为经商必须掌握时机,运用智谋,如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
公叔痤 朝代:战国魏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战国时魏国人。
事武侯、惠王,为相。
惠王八年,曾率军战胜韩、赵联军,虏赵将乐祚。
惠王赏田百万,痤辞谢,归功于其所率之兵受吴起馀教及部下巴宁、爨襄之力。
后痤病将死,惠王问以国事,痤荐中庶子公孙鞅(商鞅),王不听。
痤劝王如不用,必杀之。
王又不听,遂入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381—前338 【介绍】: 战国时秦国国君,名渠梁。
献公子。
孝公六年任用商鞅,实行变法,废分封制世袭制,实行以军功受爵,劝耕织等。
十二年,迁都咸阳,进一步变法改制,开阡陌,普遍设县。
十四年,初为赋。
从此秦国日益富强。
在位二十四年。
谥孝。
全上古三代文·卷十一
公姓嬴,亦姓赵,名渠,梁伯翳之后,献公子。在位二十四年,谥曰孝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356—前311 【介绍】: 即秦惠王。
亦作秦惠文王。
战国时秦国国君,名驷。
秦孝公之子。
即位初,以宗室多怨,诛杀商鞅
五年,以公孙衍为大良造,执政。
十年,任张仪为相,推行连横之策。
屡发兵攻魏,收复河西,魏纳上郡十五县。
十三年自称为王,次年改元。
后元七年,韩、赵、魏、燕、齐五国攻秦,不胜而回。
九年灭蜀,十年伐取义渠二十五城,十三年攻取楚汉中地六百里。
在位二十七年。
谥惠文。
尸佼 朝代:战国晋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前390—约前330 【介绍】: 战国时晋国人,一说鲁国人。
入秦为商鞅门客,参与谋划变法。
商鞅被杀后,逃亡入蜀。
主张立法理民,令民自正,令事自定。
有《尸子》,已佚。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前280—前233 【介绍】: 即韩非子,亦称韩子。
战国末韩国人。
韩诸公子之一。
与李斯同师事荀子,主张不务德而务法,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曾建议韩王修明法度,未被采用。
所著《孤愤》、《五蠹》等传入秦,为秦王政所重视。
秦攻韩,迫非至秦,秦王悦之。
后为李斯、姚贾陷害,入狱自杀。
学说兼采商鞅、申不害、慎到,主张法、术、势兼用,中央集权,君主专政。
重耕、战,轻商、学,反对是古非今,独尊法家,集先秦法家思想之大成。
有《韩非子》。
全上古三代文·卷四
非,韩之诸公子,与李斯俱师事荀卿。韩王安之五年,奉使之秦,留而不遣。寻为李斯所谮,下吏治罪,自杀。有《韩子》二十卷。
杜挚 朝代:战国秦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战国时秦国人。
秦孝公时与甘龙反对商鞅变法,提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之说。
公孙贾 朝代:战国秦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战国时秦国人。
秦孝公时为太子师。
商鞅初变法,太子犯法。
因君嗣不可施刑,因黥其师公孙贾以立威。
共 1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