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钟惺

相关人物:共 15 位
共 16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高座隐山岑,千层楼阁深。
衔杯同览胜,说剑复成吟。
竹影连苔色,松声和鸟音。
乱花迎面舞,飞蝶趁风侵。
屈曲通幽径,逶迤入茂林。
沉酣犹未巳,萝月满衣襟。
营道寡高操,大音谢俗机。
谁云京洛尘,而能缁素衣。
前踪既云邈,后会安可希。
斗酒自斟酌,蟹螯秋正肥。
南陆有残暑,西山无留晖。
不知松际月,已挂花间扉。
杂坐忘磬折,绪谈闻芳菲。
君今赴河湟,戎马生郊畿。
红颜谁见赏,青云愿多违。
旧欢意未浃,新离泪仍挥。
余亦倦游者,因之歌式微。
湖广之省曰武昌,武昌相对曰汉阳。
一江中划两城峙,三楚金汤古今长。
黄鹤飞过晴川树,光萃仙翎于高冈。
其间英雄钟异起,近识风流令尹黄。
恢恢一邑恣游刃,砉然理解不阙芒。
忆昔平阳原戍伍,守地食野西南疆。
二十六年皇帝诏,始同赤县式纪纲。
自从丁亥兵戈酿,四十年来节次创。
田野荒芜村烟冷,萧条那异舂陵行。
劫灰黯黯千炉烬,铁甲铮铮万马强。
巳少户口蕃如昔,莫诉征徭苦重将。
迩来休息停战伐,蠲租复税沛庙廊。
天子恩能下蔀屋,承宣全仗有司良。
君读圣贤书不愧,下车九月清名扬。
颂庭阒寂侵莎长,经月绿苔锁印床。
浚仪马厩莱芜甑,叶县凫舄单父堂。
但期保民充隔宿,何嫌奉母漉燋镗。
直追古贤班班者,于今求之鲜克当。
文藻况复推黄甲,一时骚雅望门墙。
曾闻明卿伯敬老,词苑雄风楚襄王。
手携彩毫使筀筑,阳春高歌郢雪香(楚吴明卿先生为黔督学,钟伯敬先生为黔主司,皆一代宗工。)
君今制锦临此地,又响牂牁鼓灵湘。
百卷缥囊函甲乙,三更官烛蜡荧煌。
治业固从薄牒显,诗兴还将山水偿。
某也长沙之迁客,分属廛民谊梓桑。
葛巾草笠登华榻,乡风叨恕接舆狂。
辛未五月逢揆览,神君初度丽文昌。
迎祥碧酒千杯坐,长命缕丝五色裳。
闾阎安堵眉欣介,往者仳俪不再伤。
金鳌山晓神鸾舞,珍珠泉涌明月光。
夹毂鹿来游岭上,望署龙翔南井傍。
肯教枳棘常栖凤,政成境内致诸祥。
君家循吏原征拜,颖川丞相久传芳。
也燕中病,谆谆寄子声。
有书言后事,无字及私情。
岂若尽忘语,尤为真达生。
闻兹应问我,来去孰分明。
以此清秋,于焉嘉客。白露苍葭,新染芰荷衣上;歌童舞竖,半携书画船中。愧时一相思,惟小子之戒行太晚;虽礼无往教,在先生之乘兴何妨。以宾主而易师生,怀斯尽矣;由合离而成壮老,感亦因之。眷焉兴念,勉尔为欢。里寡新声入耳,就绛纱名部之音;地无胜迹娱心,发金谷故园之想。积数十年之绪,以永今宵;合几千里之人,而同明月。如兹三五,岂作寻常!履簪杂遝,高人自领孤情;丝肉喧阗,静者能通妙理。各称诗以言志,用体物而书时。
讲席兼陈乐,年年此愿悭。
自携供帐远,暂寄客亭閒。
月静星辰内,秋深烟水间。
从公无小大,皆不自言还。
中秋时地有,今夕主宾稀。
歌舞原非借,林亭只似归。
浮凉池鸟醉,空影砌虫依。
颇悟欢场里,高人有静机。
夜与水相得,秋惟月最亲。
留都清绝地,祭酒老成人。
道广周旋恕,情深领察真。
典刑钦在坐,游谑荷陶甄。
君能嘲热客,自出果何心。
难免逢迎事,弥惭剥啄吟。
望庐图一憩,解屦见同寻。
况得主人静,閒言生夕阴。
进退称维谷,人皆怪一官。
机缘无此妙,游访得相宽。
建业天初霁,娄江月未寒。
三冬来往路,风日最为难。
即论金陵别,于今岁又除。
苦无多聚散,销得几居诸。
约在归衙后,来当退食初。
一灯师友话,壮老十年馀。
共 16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