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今覞

相关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七八二
字角子,新会人。
俗姓黄,真佛今如子。
九岁成僧,后为天然和尚第七法嗣。
石鉴今覞主栖贤法席。
清圣祖康熙三十七年(一六九八)自栖贤移丹霞,继主海幢。
著有《语录》行世。
事见冼玉清《冼玉清文集》下编。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七八二
今四,字人依。
新会人。
俗姓张,原名圣睿。
诸生。
年三十馀,出世礼枞堂禅师薙染。
明桂王永历十一年(一六五七),皈华首老和尚受具,充记室,出为海幢典客。
石鉴和尚分座栖贤,以监院副之。
后以母老归养,竟坐化于象岭下。
事见《海云禅藻集》卷三。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七八二
今龙,字枯吟。
茂名人。
礼石波禅师受具。
明桂王永历十三年(一六五九),参天然于雷峰,为典客,随入丹霞。
石鉴禅师分座怡山,奉命以监寺辅行。
洎石公退院,从福州往参天童,当机大悟,木陈和尚付以大法。
寻示寂天童。
著有诗稿。
事见高雷旅港同乡会《高雷文献专辑》。

人物简介

全粤诗
今沼(一六二一--一六六五),字铁机。
番禺人。
天然禅师族侄。
原姓曾,名炜,字自昭。
诸生。
明桂王永历十二年(一六五八)迎天然老人返雷峰。
十四年开戒,与石鉴禅师同日受具,命司记室,寻升按云堂。
随杖居东官芥庵,益自淬励。
一夕坐亡,卒年四十五。
有全集行世。
清同治《番禺县志》卷四九有传。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四
释元彻,字壁山。
姓侯氏,高淳人。
襁褓失怙,茕茕孑立。
年十六,发心出家,依宁国莲花禅院一枝剃度,复圆戒于漂阳崇福寺石鉴
寻至报恩,作苦两载,勤方参究,终无省发。
因行脚吴越,踏遍禅丛,每触云山烟水,花发鸟啼,觉非境缘。
性灵绝待,虽不自信,为有悟处,而随响答机,颇无滞相,归省一枝。
夜起廊下,举头见月,直下豁然,一如身外无馀。
有偈云:“通身即见大光明,犹是迷云遮太清。
明暗两关俱打破,驴胎马腹任纵横。
”时年二十有六,己亥中秋也。
过漂水塔下寺,见永泰互相勘发,亦有入处。
为数日留,乃访铁舟金陵天隆,叩自閒于宜兴芙蓉,更于福岩谒费隐,各见机用,当仁不让。
随至嘉兴万寿寺,听三宜讲《楞严经》,颇新见闻,多落窠臼。
闻太平采石镇麓心寺大咸,善诱方来,诲人不倦,往依杖履,视其语默,时或触机点拨,生大惭愧。
清夜感悲,深怀悔责,咸见其真诚,因勉之曰:“众到无边誓愿度,已身未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烦恼无尽誓愿断,断一切烦脑,證一切菩提;法门无尽誓愿学,佛称种智,修假多闻;佛道无上誓愿成,虚空真尽,我愿无穷,情与无情,同圆智种。
”彻聆斯语,服膺拳拳。
淹忽三年,随咸退归东山,以联芳源流付之,勖其躬行实践,深蓄厚养,以待时节因缘,不可轻出浅露。
康熙丁未,将往盛京,道出维扬,与刘居士调元遇于舟中,萍水契合,受其约请住古燕观音道场。
六月望日入院,云:“释迦已过去,弥勒犹未来。
”乃顾左右曰:“相逢不识面,著眼莫依稀。
”著有《语录》二卷。
有《住山偈》云:“居在深林远市廛,山中无事绝攀缘。
荆门镇日无人到,时看残霞落照前。
”《栽松》:根深培植在山隈,日见青青覆缘苔。
可与山门标景致,四时苍翠拂云堆。
”又《和友人韵》:“深山幽谷且随缘,种粟浇蔬数亩园。
寒暑来时浑不觉,披云坐起覆西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