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刘禅

相关人物:共 34 位
共 34 首上一页 第 4 页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德山。
号翠峰。
关陕西夏人。
幼质朴。
深慕禅悦。
年三十始出俗。
从灵南牛首寺海公为弟子。
束戒缚禅。
日积月磨。
渐有契会。
海公就化。
师得以自便。
因遍参丛席。
足迹殆半天下。
虽历诸禅老钳椎。
而碍膺之物终未脱。
然偶遇古峰上人。
悯师为道之勤。
劝见宝月潭公。
潭公。
为时大禅伯。
声光显著。
一见相契。
遂示以法要。
且曰。
子期心固远。
然终欠一番彻骨在。
必过此一番。
死中发活。
始可面目向人。
出言吐气。
皆有著落。
不然徒使伎俩。
了没交涉也。
师闻忽醒。
即日辞去。
入伏牛山。
傍崖结茆。
日食麸糠草根。
不知身为何物。
如是六年。
而豁然融贯。
瓣香为潭公嗣
不忘所本也。
自是远近奔赴。
法席大张。
相从者动以千计。
以众盛故。
魔起浮言。
上闻。
天威震怒。
众皆为师危之。
或劝师暂避。
不从。
安坐丈室。
略无惧色。
而卒亦无他。
此在都门吉祥寺时事也。
既而舍众归伏牛。
而众终不舍师。
故伏牛之众。
视吉祥为尤盛。
说法三十馀年。
度人不可称记。
一旦谓众曰。
归欤。
归欤。
吾北人。
归化首丘。
吾之愿也。
遂还京。
居延寿。
延寿在吉祥东。
师所创也。
未几而寂。
年八十有一。
弟子奉全身。
瘗于寺普同塔之后。
师梵貌颀伟。
观视凝定。
喜怒不形于色。
有容人之德。
学子不谕其意。
师谆谆为教。
必使达之而后已。
持身甚约。
所蓄无长物。
得檀施辄缘手尽。
以广二田。
若于己无与焉者。
有为师赞者曰。
有风斯清。
有月斯明。
猗欤翠峰。
玉振金声。
师实录。
当之无愧。

人物简介

大明高僧传·卷第二 解义篇第二之二
释本无。号我庵。台州黄岩人。幼从方山宝禅师于瑞岩薙发进具戒。次依寂照禅师于中天竺命司笺翰。寂照每深加锥劄亦有省处。后有舅氏。本习天台教。挽之更衣。见湛堂澄于演福精研教部。寂照惜其去遂作偈寄之云。从教入禅今古有。从禅入教古今无。一心三观门虽别。水满千江月自孤。师后出世既为澄公法嗣。仍爇一香以报寂照。盖不以迹异二其心也。寂照将入灭时师方主延庆。照乃遗书嘱其力弘大苏少林二宗。馀无他说。师因奠寂照乃拈香云。妙喜五传最光焰。寂照一代甘露门。等閒触著肝胆裂。冰雪忽作阳春温。我思打失鼻孔日是何气息今犹存。天风北来岁云暮。掣电讨甚空中痕。师后晚年迁杭之上天竺最久。一日无疾端坐而蜕于白云堂。谥曰佛护宣觉宪慈匡道大师。
补续高僧传·解义篇
本无。
字我庵。
台之黄岩人。
从净慈方山落发。
依寂照于中天竺。
掌纲维。
有舅氏老教庠也。
挽使更宗。
师欣然。
就见澄公于演福。
力研教部。
曰。
苟弘道利生。
在彼犹在此。
庸何伤寂照。
惜其去。
作偈寄之云。
从教入禅今古有。
从禅入教古今无。
一心三观门虽别。
水满千江月自孤。
出世为澄公嗣
仍爇一香报寂炤。
不以迹异而二其心。
寂炤示寂。
时师在四明延庆。
遗书嘱其力弘大苏宗趣。
无他言也。
师接书。
为设祭拈香云。
妙喜五传最光𦦨。
寂炤一代甘露门。
等闲触著肝脑裂。
冰霜忽作阳春温。
我思打失鼻孔日。
患何气息今犹存。
天风北来岁云暮。
掣电讨甚空中痕。
继住集庆寺。
无住上天竺刹竿相望。
皆自澄公。
一灯分炤云。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二
释本无,号我庵,黄严人。幼从方山宝禅师于瑞岩薙发,进具戒。次依寂照禅师于中天竺,命司笺翰。寂照每深加锥剳,亦有省处。后有舅氏本习天台教,挽之更衣,见湛堂澄于演福,精研教部。寂照惜其去,遂作偈寄之,云:“从教入禅今古有,从禅入教古今无。一心三观门虽别,水满千江月自孤。”本无后出世,既嗣澄法,仍爇香以报寂照,尽不以迹异二其心也。寂照将入灭时,本无方主延庆,照乃遗书嘱其力宏大苏、少林二宗,馀无他说。因奠寂照,乃拈香云:“妙喜五传最光燄,寂照一代甘露门。等閒触著肝胆裂,冰雪忽作阳春温。我思打失鼻孔日,是何气息今犹存。天风北来岁云暮,掣电讨甚空中痕。”晚岁迁上天竺,一日无疾,端坐而蜕于白云堂,谥曰“佛护宣觉宪慈匡道大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5—1072 【介绍】: 宋僧。衡州人。俗姓葛。少工翰墨,年冠依茶陵郁山主得度。参杨岐、方会禅师,遂嗣法席。住舒州白云寺。胆略精壮,学人敬而畏之。
全宋诗
释守端(一○二五~一○七二),俗姓葛,衡阳(今属湖南)人。幼事翰墨,及冠依茶陵郁禅师,后住舒州白云寺,为南岳下十二世,杨歧会禅师法嗣。神宗熙宁五年卒,年四十八。《五灯会元》卷一九、《禅林僧宝传》卷二八有传。今录诗十五首。
全宋文·卷一五二七
守端(一○二五——一○七二),俗姓葛,衡阳(今湖南衡阳)人。幼事翰墨,及长,依茶陵郁禅师得度,后参临济宗大师杨歧方会,遂嗣法席。嘉祐中住浔阳能仁寺,后住舒州白云寺。熙宁五年卒,年四十八。其弟子编录有《白云守端禅师广录》四卷(存)、《白云守端禅师语录》二卷(存)。见《禅林僧宝传》卷二八,《释氏疑年录》卷七等。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八
禅师名守端。
生衡州葛氏(或云周氏)。
幼工翰墨。
不喜处俗。
依茶陵郁公剃发。
年二十馀。
参颙禅师(或鹏禅师)。
颙殁。
公嗣居焉。
一见端奇之。
每与语终夕。
一日忽问。
上人受业师。
端曰。
茶陵郁和尚。
曰。
吾闻其过溪有省。
作偈甚奇。
能记之否。
端即诵曰。
我有神珠一颗。
日夜被尘羁锁(或云常被尘劳羁锁)。
今朝尘尽光生。
照破青山万朵。
会大笑起去。
端愕视左右。
通夕不寐。
明日求入室。
咨询其事。
时方岁旦。
会曰。
汝见昨日作夜狐者乎。
端曰。
见之。
会曰。
汝一筹不及渠。
端又大骇。
曰何谓也。
会曰。
渠爱人笑。
汝怕人笑。
端于是大悟。
于言下辞去遍游。
庐山圆通讷禅师。
见之自以为不及。
举住江州承天。
名声爆耀。
又让圆通以居之。
而自处东堂。
端时年二十八。
自以前辈让善丛林。
责己甚重。
故敬严临众。
以公灭私。
于是宗风大振。
未几讷公厌闲寂。
郡守至。
自陈客情。
太守恻然目端。
端笑唯唯而已。
明日升座曰。
昔法眼禅师。
有偈曰。
难难难。
是遣情难。
情尽圆明一颗寒。
方便遣情犹不是。
更除方便太无端。
大众且道。
情作么生遣。
喝一喝下座。
负包去。
一众大惊。
挽之不可。
遂渡江。
夏于五祖之闲房。
舒州小刹。
号法华。
住持者如笼中鸟。
不忘飞去。
舒守闻端高风。
欲以观其人。
移文请以居之。
端欣然杖策来。
衲子至无所容。
士大夫贤之。
迁居白云海会。
升座顾视曰。
鼓声未击已前。
山僧未登座之际。
好个古佛样子。
若人向此荐得。
可谓古释迦不前。
今弥勒不后。
更听三寸舌头上。
带出来底。
早已参差。
须有辩参差眼。
方救得完全。
有么。
乃曰。
更与汝老婆。
开口时。
末上一句正道著。
举步时末上一步。
正踏著。
为什么鼻孔不正。
为寻常见鼻孔顽了。
所以不肯发心。
今日劝诸人。
发却去。
良久曰一。
便下座。
其门风峻拔如此。
僧请问。
慧超问法眼。
如何是佛。
曰汝是慧超。
端作偈。
示之曰。
一文大光钱。
买得个油糍。
吃放肚里了。
当下便不饥。
又问。
僧问云门。
如何是透法身句。
曰。
北斗里藏身。
端又作偈曰。
九衢公子游花惯。
未第贫儒感慨多。
冷地看他人富贵。
等闲无耐幞头何。
赞曰。
杨岐天纵神悟。
善入游戏三昧。
喜勘验衲子。
有古尊宿之遗风。
庆历以来。
号称宗师。
而白云妙年俊辩。
胆气精锐。
克肖前懿。
至于应世。
则唾涕名位。
说法则荡除知见。
乃又逸格。
如大沩之有寂子。
玄沙之有琛公。
临济法道未甚寂寥也。
元寿 朝代:南北朝末隋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0—612 【介绍】: 隋河南洛阳人,字长寿。少孤,性仁孝。仕北周位仪同三司。入隋,奉命监修船舰于淮浦以备伐陈。又参与疏浚漕渠。文帝开皇八年从晋王杨广伐陈,以功拜尚书左丞,入为太府少卿进位开府。炀帝即位,从征吐谷浑,累功为右光禄大夫。大业八年从征辽东,卒于道。
全隋文·卷二十三
寿字长寿,河南洛阳人,魏邵陵王敦孙。
周武成初,封隆城县侯。
保定中,改封仪陇县侯。
隋开皇中,授尚书主爵侍郎。
从晋王伐陈,除行台左丞,兼领元帅府属。
及平陈,拜尚书左丞。
迁太常少卿,出为基州刺史。
徵太府少卿,进位开府。
炀帝即位,以从平汉王谅功,授大将军,迁太府卿,拜内史令,进右光禄大夫,兼左翊卫将军。
从征辽东,道卒。
赠尚书右仆射、光禄大夫,谥曰景。
(案:《周书》别有元寿,历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鄯州刺史,封安乐县公,非即其人也。)
共 34 首上一页 第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