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蹇霆

相关人物:共 1 位
共 1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0—1563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静中,号石塘。弘治十八年进士。初授礼部主事,改刑部。嘉靖时,历官应天、顺天府尹,累官至吏部尚书。时侍郎徐阶为帝所信任,前尚书皆推让之,渊独以己为前辈,遇事独断。夏言为首辅,渊亦以后辈视之。后议夏言狱,忤帝意,又为严嵩所扼,遂乞归。
甬上耆旧诗·卷十二
字静中,号石塘。
生而庄,不疾趋,不苟笑。
弱冠为诸生,时太宰屠襄惠公居里中,部使者为之树表。
屠公梦一伟文夫立表下,自释所服授之。
旦日遇公,与梦合。
中进士,授刑部主事。
时逆瑾擅国,尝折辱诸曹不以礼。
适部中失囚,同舍郎俱诣瑾请罪蒲伏,公独无所谢。
瑾曰:此郎貌似夫子,遇辱不惊,固贤者。
卒谢罢。
公以是诸曹俱称为闻夫子。
及瑾,败对簿尚不服。
公执笔数之曰:瑾,造伪符玺,私蓄甲兵,当大逆。
瑾遂语塞伏诛。
杨文襄公一清,心重公,改公吏部郎中。
值上计,有墨吏二人。
赂上所幸朱宁,冀免斥。
尚书陆公完畏宁,意犹豫。
公执不可,竟斥之。
历南通政、应天府尹。
故事,守备中官受民词,率下府属,治吏奉行惟恐后。
公曰:中贵人安得受民词,幕吏安得为中贵人议狱?
此非奉诏不可,悉罢之。
嘉靖初,张璁、桂萼俱以南部郎议大礼,合上意,召入京。
两君从,公请舟往。
公谢曰:君命召,不俟驾,安得舟行?
两君为色沮。
寻改尹顺天,迁太常卿。
上斋宿南郊,适有哗者,命太常奏治,众大恐。
公入曰:百执事俱在昏夜,莫可主名,乞宽之,事得寝。
进南兵部侍郎,荐武臣马永等十馀曹,后多为名将。
再进南刑部尚书。
公知中官侵部权,时受告密,民间顾以细事争持牒控部。
乃谕诸曹曰:官有常纪,中官固不得侵部,即部亦不得侵有司。
自今有大事,必由通政司达部,小者悉付有司,庭中为肃然。
公视爰书,尝至丙夜不寝,家人以为请。
公叹曰:此疑狱也。
少年吏深文入之,吾思为求生,忽不自知其疲耳。
九庙灾,公上疏自陈,璁拟旨令致仕去。
上曰:朕方用渊,渊非老非病,奚使致仕?
卒留之。
由南吏部召为刑部尚书,从上意也。
刑部诸郎曹多暇,时聚饮偃,息不赴部。
公至,则以籍付门者,使记诸郎入舍先后。
于是诸曹俱折节勤事,公为身先之。
日论报上十馀章,无留狱。
五年,晋吏部尚书。
公窃叹曰:使臣得先十年居此官,尚可自效。
今事权去矣,臣何能为?
初夏公言方受眷,公数与抵牾。
及夏坐法,而严嵩独当轴,益横。
公遂乞身去位,卒于家,得年八十四。
讣闻,上辍朝三日,赠少保,谥庄简,祭葬有加。
公天性俭素,退食尚书署十年,著一敝冠,位置有常,不失尺寸,朝食及日中无加豆,夕则饮水一杯。
自为郎,位至太宰,海内望其风节,翕然推重。
初迁南刑部时,张璁已入阁,属公曰:仆往在南刑部,尝题诗郎舍,公至,愿为我勒石,树之后堂。
公不答。
后僚属递至,俱为张致殷勤。
公从容曰:此部尚书堂也,纪法在焉。
某待罪尚书,安敢以相君今日故为郎官勒石,卒不许。
及迁吏部尚书,一日问诸郎曰:本朝太宰孰优?
对曰:无如蹇忠定
王忠肃公曰:固也。
耿文恪方可否事。
少宰从左右赞一辞,文恪宣言曰:天子建天官,一人耳,安得两天官耶?
宰正百僚,文恪近之矣。
时徐公阶为侍郎,以才名见重。
前尚书时颇耑事,故公言及之。
诸曹退,相语,谓公不让三君子也。
至一时,台省俱推公忧君忠国,可寄股肱,为廷臣第一。
史官亦称其凝重深沈,毅然有守。
历官四十年,始终一节,有古大臣风。
而晚年未得尽其用,天下犹惜焉。
维基
闻渊(1480年—1563年),字静中,号石塘,人称“闻太师”,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明朝大臣,历官四十五载,历职有二十七任之多。弘治十八年(1505年),会试第二百八名,殿试二甲四十九名进士出身,初授礼部主事,后改为刑部主事。杨一清掌管吏部时,调渊稽勋员外郎。任考功郎中,改掌文选,迁南京右通政。嘉靖初年,擢应天府尹,后改任顺天府尹。累迁南京兵部右侍郎,掌管部务。召为刑部右侍郎,后迁刑部左侍郎。进南京刑部尚书,后调任吏部。召为刑部尚书。周用逝世后,代任吏部尚书之职。闻渊虽耿直,但嫌过于独断。曾参与“大礼议”之争。闻渊曾痛陈大宦官刘瑾的五大罪状。闻渊七十高龄时,辞官获准,回乡,居于月湖之畔天官第。八十四岁时,在家中逝世。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加封太子太保。卒赠少保,谥庄简,葬于栎社(今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