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詹尔选

相关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陆奋飞 朝代:明末

人物简介

维基
陆奋飞(1592年—1658年),字翀霄,号紫霞,镇江府金坛县人。
明朝末年政治人物。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应天府乡试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辛未科进士。
户部观政,初授推官,改授嘉兴府学教授,迁南京国子监助教,为靖江县一监生申辩,冤案得解。
升工部营缮司主事,十年任顺天乡试同考官,丁母忧归乡。
十二年起升兵部车驾司员外郎,不久告假回乡。
会周延儒再次出任首相,陆奋飞上疏省刑、停工、缓徭、起废、养士五大政,又举荐刘宗周、陈子壮、周镳、詹尔选、金铉等东林党诸人。
再起任南京户部福建司郎中,外任江西饶州府知府,改变当地滥讼、溺女的风俗。
江西土寇作乱,杀死浮梁知县,大肆杀掠,城中惊惧。
陆奋飞打开关门,放出老弱妇女数十万,独留丁壮守城,擒获内应贼人数十人,贼寇遂遁去。
晋升分守九江右参议,以积年得病告归,不久明朝灭亡,成为遗老,六十七岁时端坐而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徽州府歙县人。崇祯四年进士。历嘉兴、福州推官,擢兵科给事中,举劾无所避。曾揭发兵部尚书陈新甲勾结宦官,与清议和事。其论中官出镇监军之弊,语尤切至。因周延儒牵连得罪下狱,后释归。
维基
方士亮(16世纪—17世纪),字君绳,号慕庵,直隶徽州府歙县岩镇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方士亮是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的进士,获授浙江嘉兴府推官,六年任本省同考官,七年丁忧。
服除,调往福州,再迁官兵科给事中;他和同官在朝房遇上谢升,谢升说:「君主以不用聪明人为高招,今上太用聪明人,令天下朝政败坏。
」又说:「各位不用谈政事,皇上早有主意。
」他连同言官弹劾谢升诽谤泄密,使其被削籍。
之后他相继他弹劾陈新甲、张福臻、徐世荫、朱大典、叶廷桂、吕大器、马爌,请求召用姚思孝、何楷、李化龙、张作楫、张焜芳、李模、詹尔选、李右谠、林兰友、成勇、傅元初,抚恤吴执御、魏呈润、傅朝佑、吴彦芳、王绩灿、葛枢的家人,推荐方岳贡、陈洪谧,朝廷大多采纳。
周延儒督师,他担任赞画军前,战败后入狱,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春天才释放归乡。
弘光年间方士亮得起用为户科给事中,南京失守后加入金声军队;隆武帝即位后升任太常卿,北征时受命和与何九云辅导唐王朱聿𨮁,福京沦陷后去世。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八三
毕著,字韬文,歙县人。王圣开室。
清诗别裁集
字韬文,江南歙县人。
昆山王圣开室。
○著父守蓟丘,与流贼战死,尸为贼掳。
众议请兵复仇,著谓请兵则旷日,贼且知备,即于是夜率精锐入贼营。
贼正饮酒惊骇,著手刃其渠,众溃,以兵追之,多自相践踏死者,舆父尸还,葬于金陵,时二十岁女子也。
后来吴中为昆山王圣开室,裙布荆钗,无往时义勇气矣,白首相庄以没。
阅毛太史大可集载沈列女云英为父报仇杀贼事,与相类,岂世乱时,天故生奇女子不一人耶?
抑所传闻异辞耶?
○韬文诗稿向见于家来远兄处,序中有云:“梨花枪万人无敌,铁胎弓五石能开。
”又云:“入军营而杀贼,虎穴深探;夺父尸以还山,龙潭妥葬。
”又云:“室中椎髻,何殊孺仲之妻,陇上携锄,可并庞公之偶。
”时异其人,钞异五言古、七言绝二章,来远兄没,毕诗遍索不得矣。
存此旧录,聊以见其生平。

人物简介

维基
李如璨(?
—1645年),又作李汝灿,字用章、衡峤,江西南昌府南昌县葛溪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李如璨是天启元年(1621年)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成进士,授湖广蕲水知县,转任刑科给事中。
崇祯十年(1638年)闰正月,因为朝廷渴求直言,他上陈回天四要,谈论财用政要弊病,大意指:「国家祖制原本是好的。
但自从不用军而设兵,人民开始不得安身;自从屯军不耕而收饷,农夫开始不得维生。
有兵不练习,士兵增加而饷粮减少;有饷不核查,饷粮多而多假冒士兵。
近来核实使四出查核,而屡闻他们聚敛饷粮,冒名占有者没有又减少,可谓有才能吗!
魏呈润、詹尔选、李化龙、刘宗周都是一上表问题就遭罢黜,今天皇上下诏求直言,若能倘赦免他们,收为左右,那样直言可以不求而至。
辅成君道,尤其在于大臣,今天大臣瞻前顾后,结党营私,又怎能怪经常发现盗贼啊。
」崇祯帝怒,将李如璨入狱及削籍。
黄道周营救未果。
弘光帝继位,起用李如璨继续担任刑科给事中,清军破南京,他身著丧服,伤心哀号,作祈死文以祈死,不久去世。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陈永正(1941.12—),字止水,号沚斋。男,原籍广东省茂名高州市,世居广州。1962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任广州市第三十六中学语文教师。1978年考取中山大学中文系古文字专业研究生,1981年获文学硕士学位,留校工作。现为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研究员、中文系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华南文献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学岭南文献研究室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五届副主席,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华诗教学会会长。
沚斋诗词·序一
昔人谓诗有别才,非关学也,不独陈叔伊疑之,余亦疑之。后读《梁溪漫志》云:“作诗当以学,若不曾学,则终不近诗。”又曰:“大凡作诗,以才而不以学者,正如扬雄求合六经,费尽工夫,造尽言语,毕竟不似。”益知有才无学,所为诗要非本色,况无才者耶?永正世兄以多才积学之士,穷年著书等身,于诸子百家史志之文,博观慎取,旁及道藏内典,穷极问学,其学殖之深且邃可知。故其为诗,典雅宏赡,磊珂豪宕多奇语,余窥其意,亦每未能尽其指也。世咸知永正能诗,而不知其蚤年即以博奥澹雅之才而为词,时一曼声,寂漠求音,孤清写艳,与其诗方轨并驰,独不轻示人耳。人谓沚斋诗,出入宛陵、昌黎、诚斋之间,其词奄有梦窗、白石、小山之长。永正正当盛年,以其才其学,固非诸家所能囿,再假以岁月,其诣足以上陵诸家,亦非必不能至。今斯集之成,读者自能有所体会,且复验余言之不过也。至其书,上取籀篆汉晋之苍劲古拙,如松抱霜之骨,梅无媚世之姿,其成就又在诗词以外者矣。 癸酉蒲月冈州莫仲予序
沚斋诗词·序二
各种文体皆有独具之美学特徵,所以培养其特徵者又必有独具之社会条件。
条件异则所以掌握其特徵者难。
吾国今日文人,生乎文辞文体与夫科学文化大异古人之世,而欲学为古人之诗若文,甚难于古人,非才之不及,盖所学内容与途径之异也。
然欲发扬吾国传统文化,不能不继承传统文学之精华,则学为古人诗文之事又不能尽废。
此事虽不宜求之于常人,固可求之于专家。
余辈生文辞文体变革初成之后,较早生十年以上之前辈,旧学根底,已大不相及,学为古人之诗若文,已难望其项背。
后生余辈十年以下者,非有特殊之才学,则其难弥甚。
弥望今日旧体词坛,则大学古典文学专家多不暇为,为之者又多非所谓专家,条件失违,绪功不继,故犹东坡当日,不免兴黄茅白苇之叹也。
沚斋陈永正教授,生岁后余二十年,由乎文化背景之变迁,其欲工为古文辞也本极难。
顾先生夙承家学,渊源有自;在大学又获从名师,广守专家之业,治古文字、古文献之学久,咀含群籍,博闻强记。
余读所注古人诗,深叹其绩学。
数年前又获诵所惠自作《诗词钞》,弥惊其古体诗词之精工,皆源汲风骚,转益多师。
诗撷八代之古香,得四唐之雅韵,取烹炼于西江,拓意匠于清人。
五言古体,多比兴如嗣宗,亦有清真近渊明者;《养鸭老人行》,不啻香山乐府;《游连州帝后岩》、《暮航抵哈尔滨》,于唐宋如韩、苏之运奇笔,于清人如康、黄之阐新知。
近体则渊静自然如王、孟,生新峭刻,工为活对如山谷、后山;而《纪梦七首和定庵》,则瑰丽恍惝,神追原作矣。
七言古体,豪气希太白,深情涵义山;《赠吴静山画师》、《老牛行》,则杜陵之写实矣。
近体绵邈俊逸,兼为义山、小杜;琢句雕对,依然宋贤西江;于清人则风怀倜傥近仲则,清机肫挚兼二樵。
而善用幽微之辞,以状难写之境,则五七言之工者皆然。
词作多以情行,而姿丰致密。
“奄有梦窗、白石、小山之长”,莫《序》固已言之。
然其中亦有隽雅如玉田,畅适如重光者;若“独夜揽凉月”之《水调歌头》、“凉风万里”之《鹊桥仙》,“屈子牢忧聊抑志”之《临江仙》、“谷霭遥生”之《沁园春》,亦不妨其合辙苏、辛也。
统观先生之作,能排极难之势,收迈俗之功,如芳葩美卉,挺生黄茅白苇之外,不独于同辈上下为罕见,且可攀方文体变前之先辈而嗣响于古人,谓非间出高才不可也。
抑所作之得力于博学,尤有逾于得自高才者。
盖处旧文变革之后,欲为继旧开新之业,学需双重,非博不济。
余上述感受,仅为读先生初集而发。
时经多载,先生新作又添,欲合初集重选以付刊,余雒诵未遍,何能测其所进。
以过时管窥,承命为序,又焉能避浅陋之有损高明耶?
幸大雅恕而正之。
西元二千零五年,陈祥耀拜序于福建师范大学之意园,时年八十有四
沚斋诗词·题陈永正诗集
陈君永正以所为诗见示,风格超拔,寄兴深微,异乎现代之所谓能诗者。诚能覃思深造,不务浮名,蕴蓄既深,则精华外发,其所成就必有过人者。黎二樵先生云:“绝境无坦步,高唱有裂笛。”深知为诗之不易,而穿云裂石之音,亦未尝不可以企及也。陈君其勉之。 黄海章丁卯春日
沚斋诗词·后序
唐人诗“绝代有佳人,遗世而独立。”顷者,读《沚斋诗词》二卷,风韵飘潇,才情掩映,拟之现代侪辈之作,沚斋诗词得不谓为绝代风华遗世独立者乎。陈君之文,吾知之矣,陈君诗词,则今始知之。陈君于我辈为少年,而诗词于我则不止为劲敌。方今骚坛冷落,耆宿凋零,念他年君辈仔肩之重,不胜惆怅之至。都下早秋,吟窗叶落,草此为序,我劳何如。 孔凡章一九八七年九月廿日
沚斋诗词·跋
《沚斋诗钞》一卷,盥诵数过,如沐清风。大抵五古之佳者,体兼韩孟,擅比兴,窈曲而深。《暮航》一章,思路上契蒙庄,意境与笔力俱到,自为前人所无。七言歌行,纵横跌宕,雅近坡翁;《书燕台诗后》,则铿锵明丽,纯是唐之正声,而非变体。近体亦从学古中创格,语多巉刻,迥不犹人。在今高唱诗体变易之日,陈君潜心迈往,尚友古人,得非所谓特立独行之士也欤。 《沚斋词钞》一卷,深于寄托,以比为赋,在藻词掩映之中,绝非一览可了。其缠绵婉曲之情,固足以同契珠玉,令人心醉目迷,但命意敷辞,往往非古人之所有,而又为今人之所无;盖由于吾人处境,曲折艰难,较诸前人,直如两个天地,是岂古之意识古之言辞所能尽者乎。诸作之中,如《水调歌头》刻意坡翁,《西窗烛》蕴藉深沈,《减字木兰花》轻清浏亮,均能于古之途径中,直捷表达今人之境地与心情外,其他若《乌夜啼》,若《忆汉月》,若《千年调》等,多用大句重笔,含郁怒之气,以逞激荡之情者。统观全集,词笔远挹欧、晏之清华婉曲,近承朱彊村、陈述叔之高夐峭拔,声气与前贤相通,而意皆由己出。与沚斋诗相较,其性格特立,声貌俨然,实二而一,一而二耳。 戊辰静庵傅子馀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