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袁崇焕

相关人物:共 45 位
共 45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韩爌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65—1644 【介绍】: 明山西蒲州人,字象云。万历二十年进士,选庶吉士,进编修。四十五年擢礼部右侍郎。光宗即位,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光宗病笃,与方从哲、刘一燝同受顾命。中外倚之。每事持正,屡忤魏忠贤。时忠贤势益张,乃诬劾之,削籍归。又假他事坐赃二千,破其家。崇祯初复故官,为首辅。定魏党逆案。寻引疾罢归。为人慎重,引正人,抑邪党。李自成军破蒲州,胁令出见。寻愤郁卒。
维基
韩爌(1565年—1644年),字虞臣,号象云,山西蒲州(今永济)盘底村人,进士出身。
万历二十年(1592年)登壬辰科进士,历官庶吉士、少詹事、东宫讲官。
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礼部右侍郎。
泰昌元年(1620年)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天启元年,上书请求开经筵、发内帑等俱得到明熹宗允许。
天启四年(1624年)魏忠贤妄兴汪文言狱,杨涟愤而参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忠贤惊恐,求韩爌解救,韩爌不应。
天启五年(1625年)七月二十六日,杨涟与左光斗同日死于狱中。
同年,遭魏党李鲁生弹劾,韩爌去职,后又被诬陷贪赃白银二千两,倾家荡产,家人也被打死了,韩爌只能居先人墓地。
崇祯元年(1628年)明思宗即位后,十二月,再召为首辅。
韩爌与天主教人士如徐光启、汤若望有往来,家族中有领洗入天主教者。
出任首辅期间,主持了钦定阉党逆案,又曾反对兵科给事中刘懋的裁驿之议,并向崇祯帝进言收敛了熊廷弼的遗骸。
崇祯三年(1630年)因门生袁崇焕擅杀毛文龙事被罢职,正月十五日上疏辞官。
崇祯十七年(1644年)春,李自成陷蒲州,挟持韩爌之孙强迫见面,韩爌不得不出面。
不久忧愤卒,年八十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明初,号岵云。万历二十年进士。授中书舍人。万历末由江西布政使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进督河道。天启二年,以兵部侍郎署部事。同年迁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经略辽东、蓟镇、天津、登、莱,代熊廷弼。旋改南京兵部尚书。告归。崇祯元年,官至兵部尚书。坐事削籍。有《岵云集》、《三朝辽事实录》、《越镌》。
维基
王在晋(1567年7月22日—1643年),字明初,明朝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人。
明朝官员。
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初授中书舍人,后历官江西布政使、山东巡抚,进督河道,泰昌时(1620年)迁兵部左侍郎。
熊廷弼、王化贞丢失广宁(今辽宁北镇)后,朝廷大震,诛除熊廷弼,王化贞下狱。
张鹤鸣以病为由辞职归家。
熹宗任命宣府巡抚解经邦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经略辽东,但解经邦力辞重任,结果被熹宗“著革职为民,永不叙用。
” 天启二年(1622年)三月十八日王在晋代廷弼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经略辽东、蓟镇、天津、登、莱,帝特赐蟒玉、衣带和尚方宝剑。
王在晋分析当时关外形势:“东事离披,一坏于清、抚,再坏于开、铁,三坏于辽、沈,四坏于广宁。
初坏为危局,再坏为败局,三坏为残局,至于四坏——捐弃全辽,则无局之可布矣!
逐步退缩之于山海,此后再无一步可退。
”据《明史》记载,王在晋既无远略、又无胆识。
蓟辽总督王象乾建议王在晋:“得广宁,不能守也,获罪滋大。
不如重关设险,卫山海,以卫京师”。
于是,在晋则以“抚虏(收买蒙古)、堵隘(再修一座关城)”作为守山海关的方略,他在《题关门形势疏》中道:“画地筑墙,建台结寨,造营房,设公馆,分兵列燧,守望相助。
”朝廷发帑金20万两。
他的主张,遭到宁前兵备佥事袁崇焕、主事沈棨、赞画孙元化等的反对,袁崇焕要求恢复国土到宁远,但王在晋不听。
袁崇焕两次直接将意见报告给首辅叶向高,但叶向高不知前线的情况,拿不定主意。
这时大学士管兵部事孙承宗自请行边,亲赴山海关。
帝大喜,特加孙承宗太子太保,赐蟒玉、银币,以示隆礼。
六月十五日,孙承宗前往山海关,考察了实际地理,听取了各方意见,确定王在晋策略不可行,并同王在晋“推心告语,凡七昼夜”。
在晋坚持己见,终不悔悟。
孙承宗回京后,面奏王在晋不足任,“笔舌更自迅利,然沉雄博大之未能”,改任南京兵部尚书,在晋既去,承宗自请督师。
天启五年,在晋任南京吏部尚书,不久就改兵部。
崇祯元年(1628年),召为刑部尚书,不久,又迁兵部。
因坐张庆臻改敕书事,削籍归乡,卒于乡。
著有《三朝辽事实录》。

人物简介

维基
高捷(1567年—1633年),字心泰,号龙门,直隶真定府赵州宁晋县人。
曾祖高禄,祖高拱,父高凌烟,赠文林郎江西道御史,再赠奉政大夫大理寺左寺丞。
母王氏,封太孺人,赠太宜人。
兄高推,万历三十五年丁未科进士。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顺天乡试十四名举人,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进士,寻丁父忧,天启二年(1622年)授河南固始知县,平白莲教李思贤等乱,中州刊传《高侯平妖集》。
旋以母忧去,服除,再令固始,崇祯元年授山东道御史,三月疏劾工部主事杨惟和、袁熿冒居副宪,少卿加衔陕西新督臣史永安、王之采以建祠互相推诿,词臣吴孔嘉借黄山献謏,流毒乡井,章下所司。
八月,以疏紏辅臣刘鸿训,帝以捷肆意妄言,夺俸三月示惩。
已而告归。
崇祯二年,吏部尚书王永光具疏特荐,以特旨起用,起补江西道御史。
袁崇焕被逮下狱,十二月高捷即疏参辅臣钱龙锡与崇焕奸逆相倚,崇焕之杀毛文龙也,龙锡密语手书,不一而足,即崇焕疏中亦有辅臣龙锡低徊私商之句,两人阴谋诡计,目中安知有皇上乎?
三年奉命巡按山东,劾府道四州县二十人,东省肃然。
三年庚午科山东乡试,拔来仪、左懋第、姜埰等人,四年监试礼部会试,又主武举。
会噪军经山左,为侍御出境后两月事,坐谪补上林苑左丞,寻晋南铨主政,历稽勋正郎,升山东东昌道副使,驻临清。
后以失陷属邑,兵部拟遣戍,疏辨,下旨免戍。
卒年六十七。
墓在县北十五里曹古疃。

人物简介

维基
毕自肃(1569年—1628年),字范九,号冲阳,山东淄川(今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西铺村)人,明代政治人物。
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毕自肃曾多次上疏,请朝廷发辽东军饷,但朝廷无钱支应,后士兵因欠饷发生宁远兵变,毕自肃一度被掳走,虽后来被兵备副使郭广救出,依旧愤而自杀。
《淄川县志》记曰「丰质伟干,性沉毅果决,多大略。
」少年熟读四书五经,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举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三甲进士,充北直定兴知县,任内廉政爱民,民众为之建立生祠。
天启二年(1622年),升任礼部主事。
天启六年(1626年)升参议、副使,天启七年(1627年)协助袁崇焕防守宁锦之战有功,升太仆少卿。
崇祯元年(1628年),升辽东巡抚,在辽东练兵时,毕自肃九次向朝廷申报欠饷,但朝廷苦无银钱,居然不闻不问,而财政的主管就是其亲兄户部尚书毕自严。
最后,欠饷四月的蜀、楚士卒,以张正朝、张思顺为首,绑架了巡抚毕自肃、总兵朱梅等,是为宁远兵变。
毕自肃被殴打,头部血流不止,身受重伤,几乎死亡。
兵备副使郭广与肇事士卒关系甚佳,为了营救毕自肃,郭广自行打开官库,发白银贰万两,又向当地商人借款伍万两,赎回了毕自肃,并把毕自肃载至塔山堡(今辽宁锦西)调养,不过毕自肃深感局势恶劣,向燕京方向再拜后自戕而死。
袁崇焕至辽东督师后,命副将何可刚将兵变首谋张正朝、张思顺等十五人斩杀,又论军法,斩中军吴国琦、罚参将彭簪古、都司左良玉等,而后奏请崇祯帝取消辽东巡抚一职,由自己亲领,以统一事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69—1638 【介绍】: 明山东淄川人,字景曾。万历二十年进士。授松江推官。泰昌时,官至太仆卿。天启元年,辽阳陷落,廷议加强海防,改右佥都御史,巡抚天津。在任设镇海诸营,用戚继光遗法,水军先习陆战,军由是可用。五年,以右都御史掌南京都察院。次年,改南户部尚书,以忤魏忠贤引疾归。崇祯初起户部尚书,条上诸事,帝悉允行。旋因事被劾下狱,未几得释。致仕卒。有《石隐园藏稿》。
维基
毕自严(1569年—1638年),字景曾,号白阳,山东淄川县(今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西铺村)人。
官至户部尚书。
山东戊子乡试举人。
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
授松江推官,历任刑部主事,太仆寺卿,佥都御史。
崇祯初年任户部尚书,掌管全国财政。
崇祯二年冬,后金军入关,京师戒严,袁崇焕的关宁大军与大同总兵满桂及宣府总兵侯世禄陆续抵达京城,“兵以十四、五万计,马以四、五万计,所费金钱日以万馀计。
”崇祯帝一日一夜数十道圣旨下达,毕自严“奏答无滞,不敢安窍,头目臃肿。
”事后被授为太子太保。
崇祯六年(1633年),华亭(今上海吴淞江)知县郑友玄通过考选升任为御史,已经被任命。
崇祯帝发现郑友玄钱粮未缴完,仍得以参与考选。
于是毕自严入狱,熊开元、郑友玄俱谪,经御史李右谠、给事中吴甘来等人营救,以原官放归。
崇祯十一年卒,享年七十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9 【介绍】: 明浙江仁和人,字镇南。
以都司援朝鲜,逗留辽东。
辽东失守,自海道逃回,乘虚袭杀清镇江守将,授总兵。
累加左都督,镇守皮岛。
以骄纵不受节度,为袁崇焕所杀。

人物简介

维基
王元雅(?
—1629年),字吕容,号浦鹤,山西太原卫人,明末政治人物。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
授刑部主事,三十七年典试四川。
四十六年往宣大,解银募应猝兵将。
历职方司员外郎、郎中,四十七年任会试同考试官。
天启初,升河南右参政,五年升为山东按察司按察使,专理辽饷。
崇祯时,任顺天巡抚都御史。
崇祯二年(1629年),朝廷清汰边饷,蓟镇王应豸突以清饷五十万,崇祯帝闻,三屯营诸卒,脱巾下烽火台,几乱,上以槛车征应豸,廷推元雅代之,元雅至军中,仍主清汰,往穆庙时,大将军戚继光,置蓟镇墩台、橹哨、探、守卫诸法甚善,至是,尽变之敌,遂以十月廿七日,拥三十六家酋入大安口,守兵逃散,将领多削发降敌,使偏师说潘家口、马兰峪、三屯营,关四城,皆下,三屯营镇帅朱国栋死之,先是,督师袁崇焕有两疏,谓臣在宁远,敌必不得越关而西,蓟门军弱,宜宿重兵,以防窥窃,上下部科着议,至是,后金皇太极果自大安口入,遂薄遵化,山海总兵赵率教,帅五千骑来援,立两营于遵化城南,与二副将战死。
后金军猛攻遵化,后金奸细呼南门曰:“敌上北城矣。
”明军趋北城,后金遂登南城,元雅自缢于敌楼。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0 【介绍】: 明蒙古人。
幼居宣府。
勇敢善骑射。
自总旗累迁为参将。
天启二年被孙承宗擢为副总兵,次年从袁崇焕守宁远。
六年,守城击退后金军,擢都督同知,实授总兵官,加左都督。
七年,守城御后金军,力战受伤。
崇祯初为大同总兵。
二年,后金兵入近畿,率师入卫,拜武经略,尽统入卫诸军。
十二月,以中使促战,领兵出城,力战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70—1628 【介绍】: 明陕西安化人,寄籍顺天,字友石。万历二十三年进士。累官至江西按察使。天启时忤魏忠贤,被劾削籍。崇祯初,起为太仆寺少卿,卒于官。好蓄奇石,人称友石先生。又善书画,与董其昌齐名。有《篆隶订讹》。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仲诏,宛平人。万历乙未进士,历知永宁铜梁六合三县入为大理右评事累官江西按察使有北征吟
维基
米万钟(1570年—1631年),字仲诏,号友石,顺天宛平(今北京市)人,明末政治人物、书画家,同进士出身。
其先关中人,至其父米玉时,始徙京师,遂籍顺天。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三甲同进士,历任铜梁、六合知县,历升主事、工部营缮司郎中。
泰昌元年(1620年)任浙江右参政。
天启三年(1623年)升江西按察使。
天启五年(1625年)任山东右布政使。
同年,因魏党倪文焕参劾,被削籍。
崇祯元年(1628年)魏党垮台,起为候补京卿,但久之不补。
次年,清兵攻京师,近逼城下,米万钟弹劾袁崇焕“使虏踰蓟门,如枕席上过,咎安归乎?
”并请求朝廷处决袁崇焕
明思宗降旨,补米万钟太仆寺少卿衔,理光禄寺寺丞事,守德胜门。
崇祯三年(1630年)清兵撤军,明思宗为嘉其功劳,命下部纪录。
次年病卒据《明史》卷二十三载,崇祯二年……辛丑,大清兵薄德胜门。
又载三年……壬辰,大清兵东归,永平、迁安、遵化相继复。
这里指的就是倪元璐《鸿宝应本》书中所说的虏退,明年春……公已病,杜门月馀,一日蚤起,呼水盥漱,所蓄奇石两枝,怡弄许时,忽起端坐,遂卒。
所以米万钟卒年当为崇祯四年(1631年),而非崇祯元年(1628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福建泰宁人,字完素。
万历三十五年进士,授金溪知县,擢浙江道监察御史。
时大狱烦兴,日彩以资望会鞫,平情论列,无冤无滥。
辽事急,力荐袁崇焕,时以为知人。
晋太仆寺少卿,卒于京。
维基
江日彩(1570年—1625年),字德华,号完素,福建邵武府泰宁县人,军籍。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福建乡试第二十一名举人,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进士,通政司观政,三十六年授金溪知县,四十二年考选,四十六年授浙江道御史,陈救时四务,十一月山西河东巡盐,天启二年二月任辽东巡按,督理辽饷,三年三月升太仆寺少卿。五年卒,年五十六岁。
共 45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