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生卒】:571—627 【介绍】: 隋至唐初僧。泽州高都人,俗姓张。九岁投清化寺出家。受戒后,乐思定业。年二十三,往京师,住净影寺,以弘化为务。隋炀帝大业九年,召入鸿胪寺,教授东蕃僧。唐高祖武德初,改住蓝田玉泉寺。
俗姓张。泽州高都人。九岁依清化寺诠禅师出家。研习定业。具戒后益尽理趣。宗徒有归。年二十三。从乡里太德远法师于京师。会远卒。乃遍阅法席听禀经论。然于摄论十地尤所专志。还住净影寺弘导有众。大业九年。诏入大鸿胪教授东蕃三国僧并遵义训。武德初。诏以大仆卿宇文明达持节招抚河南。北将行。达以尝受归戒于藏也。遂诣藏别求指诲。藏曰。世界无常。佛有诚诰。别易会难。愿自珍重。达以藏言有验再拜曰。弟子必不反。愿师阴加祚祐。至相州果为贼王德仁所害。其子世寿奏请蓝田散谷废寺修立度僧二七人。以严冥福。帝问。欲何名世寿以询藏。藏曰。此山上有润玉。下有流泉。可名玉泉寺。成延居之。近远道俗。造山脩觐皆为之发药。武德九年。十二月入京染时恙。终于寓邸。春秋五十六。弟子道删今住终南至相寺。续高僧传·卷第十三 义解篇九
释静藏。俗姓张。泽州高都人。九岁出家。投清化寺诠禅师而为师主。训诲之至极附大猷。进戒已后乐思定业。通微尽相宗徒有归。年二十三发弘誓曰。丈夫出俗。绍释为氏。岂不欲义流天下名贯玄班者乎。承乡壤大德远法师敕召在京弘化为务。便往从之。未至值迁。果非本遂。乃遍诸法席听采经论。摄论十地是所偏求。还住净影弘扬所习。大业九年召入鸿胪教授东蕃。三国僧义。九夷狼戾。初染规猷赖藉乘机。接诱并从法训。武德初岁。太仆卿宇文明达。宿昔承奉禁戒是投。合门请业用比昭穆。敕使达为河之南北执节招抚。纶言既出将事首涂。藏送曰。世界无常佛有诚诰。别易会难。先民遗语。愿常存此。奉信在心。达以藏夙有预闻曾经事验。拜辞曰。弟子衔命于不返。愿师冥道照助。及至相州果为贼王德仁所害。其子世寿奏曰。臣父奉敕。安抚竭诚奉国。为贼所害。思报皇恩。蓝田散谷见有故寺。望得为父修立。并度僧二十人。帝问欲作何寺。寿以事咨藏。曰此山上有闰玉下有流泉。可名玉泉耶。寿具奏闻。帝依所请仍延藏往住。堂宇廊庙并指撝焉。远近道俗造山修觐。皆遗之法药。安时处顺。遂复其性。以武德九年十二月因事入京。遇染时患限终京室。春秋五十有六。弟子道删祖习风范。地持一部敷化在心。今住终南至相。有名于世。
人物简介
【生卒】:1540—1602 【介绍】: 明山东丘县人,字宗甫,号卫宇。隆庆五年进士。历知浚、太康、任丘三县。万历中擢南京御史,有直声。忤大学士许国,出为永平知府。迁赤城兵备副使,治亭障二百余所,边防甚饬。拜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与鞑靼吉囊定和好之议。旋以总兵官麻承恩教唆众卒主哗噪事而自劾,帝慰留之。寻得疾卒。维基
孙维城(1540年—1602年),字宗甫,号卫宇,山东东昌府丘县(今河北省邱县邱城镇)人。隆庆四年(1570年),乡试中举。隆庆五年(1571年),联捷辛未科进士,相继担任河南浚县、太康、直隶任丘三县知县。万历十年(1582年),升南京湖广道监察御史。张居正夺情,宁国儒生吴仕期意欲上书反对。书未发时,太平府同知龙宗武报告给操江提督胡价,让他告诉张居正。恰逢有人伪造海瑞弹劾张居正的奏折,将他的上疏也印在邸报上。龙宗武认为是吴仕期所为,将其逮捕下狱,严刑拷打七天,吴仕期被折磨致死。张居正死后,吴仕期妻子讼冤,孙维城将事情如实上报。此时,胡价已经担任刑部侍郎、龙宗武已是湖广参议,都被撤职流放边地,天下人为之称快。宦官田玉提督太和山,请求兼任地方防守事宜,万历帝同意。孙维城援引祖制,极力认为不可。不久因为申救御史范俊,孙维城被停发俸禄一年。又因违背恩师大学士许国意旨,外放为永平府知府。升赤城兵备副使,修理亭障二百六十所,招史、车二部一千余人。以功绩升为按察使,兼任兵备副使。部落首领安兔挟持五千骑兵邀功请赏,孙维城请求督抚,免除赏赐并责备他,于是安兔不敢放肆。不久以右布政使移守宣府,改为广东左布政使。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拜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河套地区诸部落常常反叛,孙维城停止他们进贡、互市十余年。后来,他又收复松山,修筑边境城市,各部落首领异常恐慌,便加紧袭击。这时,吉囊、卜庄等乞求和议。听说巡抚王见宾离职,请求更为迫切。在宁夏著宰,也向巡抚杨时宁请求朝廷派兵。两镇均上奏,给事中桂有根请让边臣自做主张。孙维城刚代替王见宾,杨时宁也升任离开,由黄嘉善代替,二人一起相互约束。孙维城又陈上有关善后事宜六件,重新巩固边防。最初,孙维城在宣府,与总兵官麻承恩关系交恶。恰好麻承恩也移镇延绥。一天,孙维城看见城外积沙几乎与城墙一样高,命令兵丁除掉它。麻承恩挑唆众人说:“连饭都吃不饱,还能除尽塞上的沙吗?”士兵于是喧哗。孙维城正言道:“除城沙,以防寇耳,非谓塞上沙也。”士兵醒悟后散去。孙维城因此自劾,皇帝慰留,整治哗变的士兵。然而孙维城竟因此得病,不数月卒。将吏进入他家查看,财囊中仅有俸禄数金,众人集资送其遗体回乡下葬。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