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班昭

相关人物:共 13 位
共 1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54—1341 【介绍】: 元僧。临海人,字元叟,一字景元,自称寒拾里人,俗姓何。世为儒家。十一岁在馀杭化城院出家。成宗大德中赐号慧文正辩禅师,主中天竺,迁灵隐。后主径山作大护持师二十年。工诗文。有《寒拾里人稿》。
元诗选
行端,字景元,一字元叟,临海儒家何氏子。年十一,得度于馀杭之化城院。初参藏叟和尚于径山,言下豁然顿悟,藏叟告寂,依净慈巩石林为记室。与陵虚谷、海东屿、熙晦机、永东州、真竹阁为莫逆交。寻挂锡灵隐伏虎岩,住径山。请居第一座,既而退处楞伽室。大德间,出世湖之资福,名闻京国。至大间,特旨赐号曰「慧文正辩」,行宣政院举主中天竺,迁灵隐。延祐间,有旨设水陆大会于金山,命升坐说法,竣事入觐,加赐「佛日普照」之号。南归养高于良渚之西庵,泰定间,降玺书命主径山,作大护持者二十年。至正辛巳,终于丈室,世寿八十八,僧腊七十八。元叟以馀力施于篇翰,尤精绝古雅,自称「寒拾里人」。尝拟寒山子诗百馀篇,四方衲子多传诵之。林石田隐居吴山,不与世接,独遗以诗曰:「能吟天宝句,不废岭南禅。」其取重前辈如此。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行端。字元叟。族临海何氏。世为儒家。年十一。从叔父茂上人。得度于馀杭化城院。气识渊邃。慨然以道自任。参藏叟老禅师于径山。得旨。次至净慈石林巩公。处以记室。大德庚子。出世湖之资福。名闻京国。特旨赐慧文正辩禅师。行中书平章张公。举师住中天竺。复迁灵隐。有旨。设水陆斋于金山。命师说法。竣事入觐。奏对称旨。加赐佛日普炤之号。南归即退。庐于良渚之西庵。至治壬戌。三宗四众。相率白于行宣政院。请师补径山。仍阖奏请降玺书护持。师至是凡三被金襕之赐。人以为荣。而师漠如也。主径山席三十年。足不越阃。道隆德重。诸方仰之。间作诗文。清绝古雅。林石田前辈居吴山。闭门无接。于师特敬慕之。尝赠师以诗。有能吟天宝句不废岭南禅之句。石田知师。以诗犹知见重。况知师以道者乎。先虎岩住径山时。师为第一座。每闻岩法座上。举云。度宗为北兵攻急。命道士设大醮。奏章天廷。问国家重事。高公伏章。久不得报。既竣事问故。高公云。为定径山四十八代住持。天门不开。故得报迟也。岩举此谓。住持非苟然。至于四十八代住持。尚预定之天庭。师闻颇心非之。及师继席。适当其次。至正辛巳。示寂。窆全身于寂炤院。八十八岁也。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
禅师名行端。
号元叟。
生台之临海何姓。
何姓世以儒显。
端母王氏。
博释五经章安子弟。
咸宗之如汉之曹大家
南宋宝祐乙卯岁生端。
端生不茹荤。
襁褓中见沙门遂喜。
甫六岁。
母王氏授以论孟。
端咿唔成诵。
乃至经子章句悉不可难。
每遇纷华杂遝。
端则庄坐如在定。
母因奇之曰。
吾家千里驹也。
然恐不为世用。
端叔父茂上人者。
早岁为僧。
住馀杭化城院。
适归省故里。
端竟从之剃染。
遍游丛林。
谒径山藏叟。
临机悟旨。
藏叟悦之。
一日藏叟问端曰。
汝是台州人那。
对曰。
台州。
叟便喝。
端拜。
叟又喝。
端起叉手。
叟曰。
放汝三十棒。
端喏。
藏叟又曰。
还知我泉南无僧否。
端曰。
和尚聻。
叟便棒。
端按住曰。
莫道无僧好。
叟大笑而起。
端既罢参。
乃徜徉西湖山水间。
自称寒拾里人。
育王珙作偈招曰。
夜半落霜花。
日轮正卓午。
寥寥天地间。
只有寒山子。
端不答。
乃典净慈书记。
时净慈石林巩禅师居焉。
吴山石田林处士。
久隐不与世接。
乍见端篇翰。
独以诗柬端。
有能吟天宝句不废岭南禅之语。
端又远访雪岩钦于仰山。
钦曰。
驾发何处。
端曰。
两浙。
曰。
因甚语音不同。
端曰。
合取口。
曰。
獭径桥高。
集云峰峻。
未识阇黎在。
端拍手曰。
鸭吞螺蛳。
眼睛突出。
钦顾侍者点好茶来。
端曰。
也不消得。
于是以上礼宾之。
元成宗大德初。
为虎岩伏。
分座于径山。
庚子。
出住湖州翔凤。
乃曰。
大慧祖师道。
宁以此身代大地众生。
受地狱苦。
终不将佛法作人情。
径山先师藏叟和尚。
一生不肯四天下人。
纵饶释迦老子达磨祖师到来。
也须退身有分。
山僧在侍者寮两年。
弄尽机关。
做尽伎俩。
直是没凑泊它处。
所以知其为大慧嫡孙。
今有炷香供养它。
也要大家證明。
甲辰。
诏主中天竺。
并赐慧日正辨师号。
皇庆壬子。
迁灵隐。
仁宗设无遮大会于金山。
命端證之。
又加号佛日。
乃退居良渚西庵。
英宗至治壬戌间。
起端居径山。
端居径山。
人才之盛。
不减妙喜。
其楚石琦辈。
时称僧杰焉。
虞公文靖以文献宗时。
兼游诸禅宿之门。
自称微笑居士。
每方杨大年之为人。
多剥啄诸家语录。
而读端提唱。
乃谓其子弟曰。
元叟生平。
谛理恢拓。
广说略说。
莫不弘伟。
然关要隐而不发。
以待其人。
大慧之流风馀韵。
犹有如此者。
不谓老夫复相识耳。
其提唱曰。
寂静中做工夫者。
以寂静为究竟。
他且不是你寂静中究竟底物。
愦闹中做主宰者。
以愦闹为得意。
它且不是你愦闹中得意底物。
经教中领览者。
以经教为根本。
它且不是你经教中领览得底物。
师友中讲磨者。
以师友为渊源。
他且不是你师友中讲磨得底物。
此无形段金刚大士。
从尘点劫来。
直至而今。
如潜泉鱼鼓波而自跃。
你拟向东边讨它。
它向西边立地。
你向南边讨它。
它向北边立地。
教它与一切人安名立字即得。
一切人与它安名立字即不得。
一切处一切时。
与你万象为主。
万法为师。
此其是也。
自非上根利智具杀人不眨眼底手段。
将第八识断一刀。
岂有成办时节。
又曰。
自家根蒂下。
积生累劫。
多诸恶习。
若也照烛不破。
剔脱不行。
日用间岂免触途成滞。
一切法中。
或有所疑地。
即碍杀了你。
一切法中。
或有所爱水。
即淹杀了你。
一切法中或有所瞋火。
即烧杀了你。
一切法中或有所喜风。
即飘杀了你。
四者既是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
明暗色空。
森罗万象。
到处粘作一团。
如黐胶相似。
驱你入驴胎。
使你入马腹。
总繇它在。
千佛出世。
亦无如之何矣。
端开化四十二年。
三受金襕。
密秘之。
不以披搭。
所赐金帛悉赈贫乏。
复多怒。
老益甚。
每据坐。
竟日传餐诃骂。
及入寝室。
或窃问其故。
乃左右顾视。
欲举已忘。
故道俗于怒骂中。
得旨者甚多。
顺帝至正壬午秋。
示微疾。
问侍僧曰。
呼之曾已休。
吸之尚未舍。
安同诸苦源。
来者不来者。
如何是来者不来者。
僧无语。
端良久曰。
后五日看。
至期更衣趺坐曰。
本无生灭。
焉有去来。
冰河发𦦨。
铁树花开。
垂一足而化。
世年八十八。
僧腊七十六。
所剪爪发。
舍利累然。
閟全身于鹏抟峰北。
谥曰普照。
塔曰寂照。
端退居良渚日。
忽有梵僧。
仗锡来徵般若枢要。
端示以狮王奋迅三昧。
其僧稽首蹈空而去。
左右皆惊愕。
端曰。
掩鼻偷香。
何足羡也。
赞曰。
大慧四传至端禅师。
二百载矣。
几如劲弓之末。
其势不能穿鲁缟。
师崛出珍公之门。
而道被三朝。
德迈九洲。
源厚流长。
不亦宜乎。
或谓。
师之后大抵说法朝廷。
岂其家化以金马门为隐者耶。
曰否。
不离菩提树下。
而据吉祥座者。
斯何人哉。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七
释行端,字原叟,姓何氏,临海人也。年十二,从叔父得度于馀杭化城。苦求大法,至忘寝食。而生有夙慧,文字不由师授,自能通晓。初参藏叟珍,珍问:“何处人?”答云:“台州。”珍便喝,端展坐具。珍又喝,乃于言下豁然有省。珍既寂,复依净慈石林巩为记室,与虚谷、东屿、晦机为莫逆交。大德庚子主湖之资福,遂以瓣香归藏叟。居五载,学人奔凑,名闻京国,赐号“慧文正辩”。复迁中竺、灵隐、径山诸刹,屡承恩宠,三锡金襕。延祐丙辰,有旨设水陆大会于金山,命端主其事。事讫入觐于便殿,从容奏对,深契圣衷,更赐“普照”之号。拂衣南旋,止于良渚西庵,二十年足不越阃,慕其道者鳞萃,几无所容。至正辛巳八月四日,坐书偈云:“本无生死,焉有去来。冰河发燄,铁树花开。”投笔垂一足而化,寿八十八,腊七十六,留龛七日,颜貌如生。塔于径坞曰,寂照分爪发,别建塔于化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定州鼓城人。
魏克己女,宋庭瑜妻。
善属文。
玄宗先天时,随夫左迁涪州别驾任。
作《南征赋》以叙志,词甚典美。
张说见之,叹为曹大家《东征》之流。
开元中,夫自庆州都督转广州中道病卒,魏氏旬日亦殒,时人伤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巨鹿(今属河北)人。中书舍人魏求己之妹。玄宗开元间在世。工诗。生平事迹见《盛唐诗纪》卷--〇、《元和姓纂》卷八。《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54 【介绍】: 东汉扶风安陵人,字叔皮。
性好古。
初依隗嚣,著《王命论》,喻以复兴汉室,嚣终不悟。
遂避地河西,为窦融从事,劝融事光武帝。
东汉初举茂才,拜徐令,以病免。
后为望都长。
彪才高,专心史籍,采前史遗事,傍贯异闻,作《史记后传》数十篇。
子班固继成其业,撰为《汉书》,女班昭又续成《汉书》之八表等。
全后汉文·卷二十三
彪,字叔皮,扶风安陵人。初依隗嚣,去依窦融,为大将军从事。及陇、蜀平,随融入洛,举司隶茂才,除徐令,以病免。公府累辟辄去。后辟司徒玉况府,察廉除望都长。建武三十年卒官,有《集》五卷。
曹成 朝代:东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扶风人,字子榖。
举孝廉,为长垣长。
班昭为太后师,征拜中散大夫,特封关内侯。
官至齐相。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秀水人,字皆令。杨世功妻。工诗词及小赋。楷书仿《黄庭经》,山水似吴镇。明亡后流亡吴越间,曾于西湖断桥边赁一小阁,卖画自给。有《离隐词》、《湖上草》、《如石阁漫草》。
简介
字皆令,浙江嘉兴人。月辉从妹。杨世功室。以诗名,乙酉之变,转徙吴阊,羁迟白下,后入金沙,再迁绛云楼中,取资于翰墨,乞食于仕绅。刻有《湖上草》。
晚晴簃诗汇·卷一八三
黄媛介,字皆令。媛贞妹,杨世功室。有《湖上草》、《如石阁漫草》。
林下词选
媛介,久以诗文擅名,其书画亦为世所称赏。《离隐歌·序》云:“予产自清门,归于素土。兄姊(名媛贞)雅好文墨,自少慕之。乃自乙酉逢乱被劫,转徙吴阊,迁迟白下后入金沙,闭迹墙东(琴张居士名园)。虽衣食取资于翰墨,而声影未出于衡门。古有朝隐、市隐、渔隐、樵隐,予迨以离索之怀,成其肥遁之志焉。将还省母,爰作长歌,题曰《离隐》,归示家兄,或者无曹妹续史之才,庶几免蔡琰居身之玷云尔。”
画徵录
皆令,工诗赋,善山水,得吴仲圭法,太仓张西铭溥闻其名,往求之。时皆令已许杨氏世功,杨久客不归,父兄劝之改字,誓不可卒归于杨。乙酉城破家失,乃转徙吴越间,饔飧于诗画焉,尝为新城王阮亭写山水小幅,自题诗曰“懒登高阁望青山,愧我年来学闭关。淡墨遥传千载意,孤峰只在有无间。”词旨亦隽永。
无声诗史
媛介,嘉禾黄葵阳先生族女也。髫龄即娴翰墨,好吟咏,工书画,楷书仿黄庭经书,似吴仲圭,而简远过之。其诗初从选体,入后师杜少陵,清洒高洁,绝去闺阁畦径。适士人杨世功,萧然寒素。皆令黾勉同心,恬然自乐也。乙酉鼎革,家被蹂躏,乃跋涉于吴越间,困于槜李,踬于云间,栖于寒山,羁旅建康,转徙金沙,留厚怨而不怒,既足观于性情,且可以考事变,此闺阁而有林下风者也。
续图绘宝鉴
媛介,善诗词,楷书摹黄庭经十三行,画山水小景有元人笔致,长安闺秀多师事之。
妇人集
皆令,诗名噪甚,恒以轻航载笔,格诣吴越间,僦居西泠段桥头,凭一小阁,卖诗画自活,稍给便不肯作。厉鹗题黄媛介《江山秋眺》画扇“寥落江山发兴新,疏松列翠指通津。闺中也自伤秋旅,写出双帆不见人。”
静志居诗话
俞右言云亡友黄鼎平立二妹,一字皆德,一字皆令,均有才名。皆德为贵阳朱太守房,老深自韬晦。世徒盛传皆令之诗画,然皆令青绫步障,时时载笔朱门,微嫌近风尘之色,不若皆德之冰雪净聪明也。
两浙輶轩录
邓汉仪曰:皆令,杨世功之配也,产自清门,兄姊皆好文墨。皆令遂娴诗词,且工画。吴祭酒梅村曾制《鸳湖闺咏四章》赠之。乙酉遭乱,转徙吴阊,羁白下,后入金沙,闭迹墙东。张无放及夫人于氏资给之,时时往来虞山,与柳夫人为文字交。其兄开平不善也,然皆令实贫甚,时鬻诗画以自给。后僦居西陵,所居一楼与两高峰相对,隃糜侧理,是其经营,终不免卖珠补屋之叹也。地主汪然明时招至不系园,与闺人辈饮集。每周急焉,继从风雪中渡西兴入梅市,与商夫人居,闺秀唱和,所著有《越游草》。予客湖上,世功携皆令诗及画见赠,珍之箧笥,弗敢佚也。
槜李诗系
黄媛介,书法钟王,人以卫夫人目之,画亦点染有致。
会稽商夫人景兰赠之诗云“门锁蓬蒿十载居,何期千里觏云裾。
才华直接班姬后,风雅平欺左氏馀。
八体临池争幼妇,千言作赋拟相如。
今朝把臂怜同调,始信当年女校书。
”王端淑有寄皆令《梅花楼诗》云:“买舠急欲探先春,风雪偏羁病裹身。
闻有梅花供色笑,客途如尔未全贫。
”“冻笔涂残半是鸦,剡溪渺渺竟迷槎。
相逢只恐梅花笑,怪我春来不忆家。”
闺秀词钞
字皆令,秀水人,杨世功室。有《离隐词》、《湖上草》。
槜李诗系·卷三十五
媛介,字皆令,秀水人,文学象三之妹。
与姊媛贞俱擅丽才,而媛介尤有声香奁间。
书法钟王,人以卫夫人目之。
画亦点染有致。
适杨元勋,夫妇偕游江湖,为闺塾师以终。
有《湖上草》。
王端淑曰:皆令倚马自命,落纸如烟。
摘其佳篇,苍然秀劲。
会稽商夫人景兰赠之诗云:“门锁蓬蒿十载居,何期千里觏云裾。
才华直接班姬后,风雅平欺左氏馀。
八体临池争幼妇,千言作赋拟相如。
今朝把臂怜同调,始信当年女校书。
”王端淑有寄皆令梅花楼诗云:“买舠急欲探先春,风雪偏羁病里身。
闻有梅花供色笑,客途如尔未全贫。
冻笔涂残半是鸦,剡溪渺渺竟迷槎。
相逢只恐梅花笑,怪我春来不忆家。
”尝自作离隐歌,序云:予产自清门,归于素士。
兄姊雅好文墨,自少慕之。
遭时多艰,萍踪无定,转徙吴阊,羁游白下。
后入金沙,闭迹墙东。
虽衣食取资于翰墨,而声影未出于衡门。
古有朝隐、市隐、渔隐、樵隐,予殆以离索之怀,成其肥遁之志焉。
将还省母,爰作长歌,题曰《离隐》,归示家兄。
或者无曹妺续史之才,庶几免蔡琰居身之玷云尔。
吴梅村制鸳湖闺咏四章赠之,词见本集。

人物简介

中州集
彧字子文,洺州人。
承安中进士。
资刚,决不可犯。
为尚书省掾,知管差除,与郎官相可否,即弃官去。
往来登封卢氏山中,改名知非,字无咎,自号照了居士。
居山中二十年,布衣蔬食,井臼自亲,时人哀苦之,而知非处之自若也。
少日为文,工于四六,诗亦有功。
和二宋落花韵四首云:曾见娇窥宋玉墙,忽惊遗梦到延凉。
聚尘非分侵凌玉,流水无情葬送香。
锦袜谩拖终隔面,䌽灰虽吐若为肠。
苍苔碧草无穷恨,木石痴儿亦自伤。
可人未厌出邻墙,回首空残翠幕凉。
好事只传怀梦草,殊乡谁致返魂香。
尘凝燕子慵开眼,烟暗马嵬空断肠。
秾李绛桃俱异物,为歌薤露写馀伤。
绿影浮空只自伤,赏心死著未能忘。
琼枝不解留春色,银烛空曾照夜妆。
肺腑已传蜂蜜尽,肌膏仍与燕泥香。
情知青帝回车日,合有祥风老退房。
韶华终竟合凋伤,献笑萦怀忍遽忘。
露压不禁昏泪脸,风披无奈醉愁妆。
芳菲顿减园林趣,狼藉空馀陌路香。
却忆班姬浪辛苦,一生都得几专房。
既学佛,作决定歌,禅家以为證道,新丰之后,无有及者。
初,出京有诗云:亲疏俱稳人伦了,婚嫁齐成俗意周。
一笔尽钩尘债断,都无亏欠大家休。
休休休,爱著何时是彻头。
风息浪平人已渡,笑携明月下孤舟。
崧山中云:撒手宁论万丈崖,脚跟未肯点尘埃。
东君也自魔君数,故著青红眼底来。
来何迟,去何早,二五不多十不少。
一声柄木遍虚空,谁识堂堂真照了。
又赠安居士国宝云:不招措大嗔,不唤王子文。
不惹禅和笑,不名王照了。
他人怕人嫌,照了要人嫌。
人人有面树有皮,努力方便勤妆严。
妆严也由贤,不然也由贤,鼻孔莫遣他人穿。
又答国宝云:幻人谁拙复谁能,㳺戏何妨傀儡棚。
凡事不堪君莫怪,侬家面目得人憎。
又云:忽然识破虚空我,六合纵横更有谁。
正大壬辰,参知政事宗室思烈行台洛阳,以知非有重名,力致之,使参议台事。
城陷,不知所终。
子升卿,有赋声,早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吴兴人,字季兰。女冠。工诗,刘长卿称为女中诗豪。有诗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84 冶,一作裕。
字季兰,中唐女道士。
生于长江三峡一带,何州县不详,后长期寓居江浙。
专心翰墨,善弹琴,工格律,与当时诗人刘长卿、陆羽、皎然等有诗往还。
德宗建中间于长安陷朱泚之乱,上朱泚诗中有不敬朝廷语,德宗于贞元元年(784)平朱泚乱回长安后下令扑杀。
事迹散见《中兴间气集》卷下、《奉天录》卷一。
其诗以五言擅场,唐高仲武评曰:“形气既雄,诗意亦荡,自鲍昭以下,罕有其伦。
如‘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盖五言之佳境也,上仿班姬则不足,下比韩英则有馀。
”(《中兴间气集》卷下)《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其集1卷。
后世有以与薛涛诗合刻为2卷者。
全唐诗》存诗19首。
唐诗汇评
李冶(?—784),一作李裕,字季兰,以字行。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幼聪慧,六岁能诗,善弹琴,出家为女道士。曾应诏赴阙,留宫中月馀,放还。大历中在湖州,与诗僧皎然及刘长卿、陆羽等唱和,又与阎伯均最善,人目为“风情女子”。朱泚据长安反,季兰曾上诗朱泚,故后为德宗命人扑杀。有《李季兰集》一卷。《全唐诗》编诗一卷。

作品评论

中兴间气集
士有百行,女惟四德。
季兰则不然,形气既雌,诗意亦荡。
自鲍照以下,罕有其伦。
如“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盖五言之佳境也。
上仿班姬则不足,下比韩英则有馀。
不以迟暮,亦一俊妪。
唐诗纪事
刘长卿谓季兰为女中诗豪。
唐才子传
(季兰)美姿容,神情萧散,专心翰墨,善弹琴,尤工格律。当时才子,颇夸纤丽,殊少荒艳之态……时往来剡中,与山人陆羽、上人皎然意甚相得。皎然尝有诗云:“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其谑浪至此。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闺阁之诗,不能与士大夫争胜,以其学力终浅也。独李冶“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比同时所称刘长卿“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钱起“破镜催归客,残阳见旧山”、郎士元“荒城背流水,远雁入寒云”、韩翃“潮声当昼起,山翠近南深”、皇甫冉“岸明残雪在,潮满夕阳多”、于良史“风兼残雪起,河带断冰流”等句,殆皆有过无不及。《中兴》高步,若准周才之例,吾必以作者与焉。

人物简介

元诗选
兰英、蕙英,吴郡人。
皆聪明秀丽,能赋诗,建一楼以处,曰「兰蕙联芳」。
二女日夕吟咏不辍,有诗数百首,颜曰《联芳集》。
时杨铁崖制《西湖竹枝曲》,和者百馀家,见之笑曰:西湖有《竹枝曲》,东吴独无《竹枝曲》乎?
乃效其体作《苏台竹枝》十章。
铁崖见其稿,手题二诗于后云:「锦江只见薛涛笺,吴郡今传兰蕙篇。
文采风流知有日,连珠合璧照华筵。
」「难弟难兄并有名,英英端不让琼琼。
好将笔底春风句,谱作瑶筝弦上声」。
自是名播远迩,咸以为班姬、蔡女复出,易安、淑真而下,不足论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浙江仁和人,字和知。黄茂梧妻。工诗古文辞,为文好言经世之学。康熙中卒,年九十余。有《卧月轩集》。
晚晴簃诗汇·卷一八三
顾若璞,字和知,仁和人。明上林苑丞友白女,同县黄茂梧室,炜母。有《卧月轩稿》。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和知,钱塘人。副使黄汝亨子茂梧之妻有卧月轩槁
闺秀词钞
字和知,钱塘人,上林苑丞友白女,督学黄寓庸长子副榜茂梧室。有《卧月轩集》。
林下词选
若璞,小词字字婉媚,得《花间》之神者。
众香词
若璞,生而夙慧,幼闲诗书,东生亦工古文词,无奈善病,竟以病卒。所遗二子女,彬彬有文,皆若璞教之也。观其自序《卧月轩稿》,其品亦可概见焉。夫寓庸为世文宗少许可而,若璞诗皆所删定,其志于东生曰:“妇慧哲,晓文理,能为母。”盖实录也。又顾自沧江至西岩、悦庵、友白四世皆有文名,则若璞之能诗,盖其家学云。其诗有“树摇山影合,波动月光分。”“袖里月团三百片,碧桃花下试清泉。”之句,足可传也。
名媛诗话
若璞,文多经济大篇,有西京气格,常与闺友宴坐,则讲究河漕、屯田、马政、边备诸大计,每夜分执卷,吟讽曰:“使吾得一意读书,即不能补班昭十志,或可咏雪谢庭。
”尝于食顷,作《七夕诗》三十七首,一时叹其敏妙。
和知早寡,侍舅孝,训子严,暮年纂《黄氏宗谱》,立义田,年九十,无疾终。
节行文章为吾乡闺秀之冠,惜文集早经散佚,《撷芳集》言之甚详,《池北偶谈》、《正始集》俱载之。
杭郡诗辑
顾氏自沧江、西岩、悦庵、友白四世皆有文名,夫人以不栉之贤,续其家业,归黄东生。东生善病,结缡之后,强半与药炉为伍,历十三年而寡,年甫二十八支持门户,拮据卒瘏,而教其二孤灿、炜,自小学至古人皆口授手画,卒底于成。其诸孙亦能诗,一日雪中,孙启圻斐然有作,次孙启均、启埏、启疆奋笔继和,已而塨、埈、垣三女孙袖中簌簌有声,夫人索视之,亦各成一篇,笑曰:“幼女童孙皆知好学,可藉手报地下矣。”殒时年九十馀,所居卧月轩在湖墅半道红,世所称黄佛儿家是也。夫人长子灿娶丁氏,名玉如,字连璧,仁和人,甚孝,能诗,夫人所撰《圹志》载其故,有“柔肠不怨君”一语,惜未见全什。
两浙輶轩录
顾若群《卧月轩稿序略》曰:“自余高曾以来,言诗者数世矣,群不佞不能,读父书而言情之作,遂独工于姊氏,姊氏早为黄伯子妇,伯子早夭,吾姊教其二藐孤,以其馀力,自肆于诗、古文之间,每夜分执卷,讽咏良苦。尤好读史,盖不独五言七字之为工,学日益进,则绍吾先沧江以来,藩泉二祖数世之业,而大贞父之传于其后人,端在是矣。”

人物简介

闺秀词钞·卷六
字兰修,常熟人。瞿伯申孝廉室。有《藕花庄集》。
众香词
兰修,瞿稼轩中丞媳,王烟客太常序其《藕花庄集》曰:“夫德艺相宜,要归至道,必研深入微,乃臻具美。
即圭璋特达之彦,犹戛戛乎难言之,何况闺阁笄祎者流。
兹虞山瞿太君陈夫人者,以道蕴林下之风,迈少君高世之行,宏览博物,含英咀华,固已伉俪倡和,嘤鸣阅响矣。
旁及绘事,又能轶追宋元,出入四大家,一一乱真,而所著诗草,深得三百篇之遗意,有须眉才子之所不能道者。
昔赵文敏公,文章书画,震耀古今,与管夫人酬赠讨论,正堪对垒夫人之追随唱和,固足媲美,若夫原本忠爱,抒发性情,则曹大家且未能望其项背。
惜稿多散佚,仅存十之三四,寿明翰检裒集而藏弆之,奉为世珍,于瞿氏文章忠孝之外,又传不朽盛事,其永为子孙天球弘璧者,宁有既乎。”
共 1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