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班超

相关人物:共 12 位
共 1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番辰 朝代:东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人。
为疏勒都尉,后叛,为班超所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2—92 【介绍】: 东汉扶风安陵人,字孟坚。
班彪子。
博学能文,续父所著《史记后传》未竟之业,被诬私修国史,下狱。
班超上书力辩,乃获释。
明帝重其学,除兰台令史,迁为郎,典校秘书,奉诏续成其父书。
潜心二十余年,至章帝建初中修成《汉书》,当世重之。
迁玄武司马,撰《白虎通德论》。
和帝永元元年,随窦宪征匈奴,为中护军。
宪败,受牵连,死狱中。
善辞赋,有《两都赋》、《幽通赋》、《典引》等。
后人辑有《班兰台集》。
全后汉文·卷二十四
固,字孟坚,彪子。永平中,召诣校书部,除兰台令史,迁为郎。建初中,迁玄武司马。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塞,以为中护军,行中郎将事。及宪败,坐下狱死,年六十一。有《白虎通德论》六卷,《汉书》一百十五卷,《集》十七卷。
徐干 朝代:东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扶凤平陵人。
章帝建初五年,班超请平西域,上疏愿奋身佐
任假司马,将千人就
击疏勒都尉番辰,大破之。
八年,迁军司马。
和帝永元三年,龟兹诸国降,任长史,屯疏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88 【介绍】: 即刘炟。
东汉皇帝。
明帝第五子。
永平初立为皇太子。
建初四年,集诸儒于白虎观议五经同异,帝亲称制临决,班固奉命编成《白虎通议》。
班超为西域将兵长史,发疏勒、于阗兵击降莎车。
申明法律,规定掠者惟得榜、笞、立,禁用钻凿之类酷刑。
在位十三年。
全后汉文·卷四
帝讳炟,明帝第五子。永平三年立为皇太子,十八年八月即位。改元三:建初,元和,章和。在位十三年。谥曰孝章皇帝,庙号肃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人。
和帝永元九年,为西域都护班超掾。
命,出使大秦(罗马帝国)。
至条支国西海(今波斯湾)被阻乃还。
为国人到此最早的使者。
英返,备写其山川形势及风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8 【介绍】: 东汉人。
章帝章和二年为护羌校尉邓训长史。
后为窦宪司马,随击匈奴,迁中郎将。
和帝永元六年任护乌桓校尉,攻杀逢侯。
又继班超任西域都护。
性严急,好功利,激起西域各族反抗,以罪被免。
后屡随军镇压羌人起事,封乐亭侯。
安帝时任征西校尉,与邓遵同镇压羌人起事、羌汉两族人民联合起事,先后派人刺杀义军首领杜季贡和零昌。
永初五年,与邓遵争功,诈增所斩首级,受赂枉法,征诣廷尉,弃市。
全后汉文·卷四十三
尚,章和末,为邓训护羌府长史。
永元中,大将军窦宪出屯凉州,请为司马,迁戊己校尉,代班超为西域都护,坐罪免。
起为乌桓校尉。
永初初,为征西校尉,封乐亭侯。
元初初,为中郎将,坐断盗军粮征诣廷尉,弃市。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0 【介绍】: 东汉扶风安陵人。
班超孙。
尚清河孝王女阴城公主。
主为顺帝之姑,贵骄淫乱。
始积怒,遂杀主。
被腰斩。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0 【介绍】: 东汉顺帝姑母,清河王刘庆之女。
封阴城公主。
班超子班始。
骄横淫乱,为始所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扶风安陵人,字宜僚。
班超少子。
有父风。
安帝永初元年,西域反叛,以勇为军司马,与兄班雄俱出敦煌,迎都护及西域甲卒而还。
后匈奴攻扰西域,勇任西域长史,击走匈奴伊蠡王。
顺帝永建元年,发西域各族兵击破北匈奴呼衍王。
后卒于家。
全后汉文·卷二十六
勇,字宜僚,超少子。永初初为军司马,延光中拜西域长史,以五百人复定西,唯焉耆未降。永建二年,与张朗分道击之。坐后期,徽下狱。免。有《西域诸国记》若干卷。(案:《后汉·西域传》云皆安帝末班勇所记。今全卷在范《》,故不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2—1036 【介绍】: 宋颍州汝阴人,字公信,一字昌言。
太宗淳化中主榷酤于大名属邑。
从雷有终镇压王均于蜀,以功擢閤门祗候,益、彭、简等州都巡检使。
后历任知州及监司,所至兴利除害,有循政。
累迁东上閤门使、乾州刺史,移知颍州卒。
有材略,尚宽恕,喜施予,人称其政绩曰:“发身如班定远,事边如马伏波,水利如邵南阳,食货如耿大农。”
全宋文·卷一九五
张纶(九六二——一○三六),字昌言(《宋史》本传作「公信」),颍州汝阴(今安徽阜阳)人。补三班奉职,迁右班殿直。以击王均功迁右侍禁、庆州兵马监押,擢閤门祗候,益、彭、简等州都巡检使,徙荆湖提点刑狱,迁东头供奉官、提点开封府界县镇公事。历知辰州、渭州、镇戎军。除江淮制置发运副使,兼权知泰州。又历知秦、瀛、沧州,真拜乾州刺史,徙知颍州。景祐三年卒,年七十五。见范仲淹《张公神道碑》(《范文正公文集》卷一二),又《宋史》卷四二六有传。
共 1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