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耿如杞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简介

孤竹遗稿
崔庆昌。黄海道海州人。字嘉运。孤竹。其号也。才高气豪。风采动人。少与白光勋。游青莲李后白之门。中戊辰科。官至钟城府使。
孤竹集·宋时烈序
余少也。则闻孤竹诗词是近世绝调。时余未能晓事。不知他求于公也。壮岁。得依金文敬公门墙。获与公嗣孙镇安公父子游。因想像公家法之懿。风流之美。而惜其只以诗闻也。及其老也。遍阅公遗事。又从先辈长者。得公之事迹尤详。然后乃喟然而叹曰。是将以人掩诗。而乃反以诗而掩人耶。自恨其浅之为知公也。盖撮而言之。则公之所与游。牛,栗两先生也。朴思庵郑松江辛白麓诸公也。古语云。不见其山。愿见其木。斯实语也。栗谷尝以冰霜素履称公。盖其清苦之节。人有所不堪。而处之悠然。见山海等闪奸之状。便绝旧要。以故。玉堂湖堂铨郎之选。皆被阻遏。而终不悔焉。其以先见之明。讽切栗谷。又似献可之于司马文正。而其言之符合。如左契焉。然则公之为人。不待胪列而可知也。公之诗虽逼于天宝元和。岂足以掩其人乎。抑公之诗。栗谷先生称之以清新俊逸。有人合刊于白玉峰诗集。则崔简易岦以为非所班。而著说以难之。华使朱给事之藩。叹赏不已。并与郑圃隐诸贤之作。刊布于中朝。若是者。诗可以掩人乎。人可以掩诗乎。必有能辨之者矣。公。海州人。讳庆昌。字嘉运。孤竹。其号也。隆庆戊辰及第。官止钟城府使。镇安公讳振海。今收辑公诗而绣梓者。其季胤硕英。尝游文敬公门下者也。镇安公亦清疏喜为诗。文敬公尝称其固穷之节云。时崇祯癸亥仲夏。恩津宋时烈。叙。
孤竹集·朴世采后序
世采尝观欧阳公所述苏子美,石曼卿事。
每惜其风流才力。
不得用于当世。
使人往往感叹。
想见其人也。
及读程,朱二夫子书。
以谓曼卿乐意生香语。
为能形容浩气。
又谓其胸次极高。
非他人可及。
然后益知欧公所以见赏非偶然者。
况有生于偏季。
能以才气词章。
被诸贤所推。
仍且上而遇知明主。
远而闻名中华。
如孤竹崔公者。
其盛美曷可少哉。
公讳庆昌。
字嘉运。
文宪公冲十八世孙也。
天资豪爽俊迈。
风采耸然。
见者恍若神仙中人。
少与玉峰白光勋。
游学松川梁公,青莲李公之门。
未弱冠。
同栗谷李先生,龟峰宋翼弼东皋崔岦诸才子。
唱酬于武夷洞。
世号八文章稧。
同松江郑澈,万竹徐益诸名流。
游三清洞。
人又称二十八宿会。
其文艺夙成。
交游亲附。
为一时艳慕者。
可知也。
二十三岁。
登上庠。
隆庆戊辰。
阐大科。
久之。
历北评事礼兵二曹员外郎司谏院正言。
万历丙子。
赞价朝京师。
还出守灵光。
公既才高气豪。
不屑屑于功名。
益以廉白简贵自厉。
与世寡合。
其亲脂韦躁竞者。
不啻若浼己也。
公素与时宰李山海相驩。
后见其秉心不公。
因绝往还。
至是。
许篈在要地。
持论颇僻。
然悦公文才。
连一旬来候。
公深恶之。
未尝有假贷色。
许怒甚。
累泥瀛馆铨郎之选。
仍黜补外郡。
思庵朴公为之周旋。
不能得。
岂亦所谓趍舍大节。
无一悖于理者然耶。
明年。
弃官归。
复贬为大同察访。
壬午春。
宣庙特授钟城府使。
台谏论以骤升。
不从。
乃赴官。
会。
北帅纳谗。
驰启言戎政不修。
台论复发。
始命改正。
授直讲。
道卒于镜城客馆。
实癸未三月某甲也。
年堇四十五。
葬于坡州某原。
初李先生际遇宣庙。
时辈如李泼者。
多浮慕尊事之。
公知其险巧难信。
作养虎词以寓讽。
比公殁而先生果被敲撼。
泼又累死逆狱。
人服公先见焉。
公于诗。
天才绝高。
必皆轨范于盛唐。
操觚家以为国朝所未有。
兼通书射。
书法清遒劲紧。
殆与玉峰相埒。
其佐北幕。
军帅金禹瑞亦以射名。
约与较艺。
各中四十九矢。
最后禹瑞复中侯。
公遽号曰。
将军负矣。
遂中鹄。
宣庙尝会文武士试才。
有一善射者心惮公。
公笑曰。
无忧。
吾今日病矣。
乃虚发一矢。
善射者即以魁升绯。
公居其次。
受皋比厩马之赐焉。
又妙琴笛。
少时寓居灵岩。
值倭寇猝至。
乘舟以避。
贼围之急。
时月光如昼。
海波不动。
公取所藏玉箫。
朗吹一阕。
声更清越。
贼众闻之。
皆怀思还乡。
瞿然相顾曰。
此围中必有神人。
遂解一面。
公得脱归。
其才高旁通。
多此类。
第今距公世远矣。
言行实迹。
殆无所徵信。
惟东皋公之言曰。
吾嘉运才隽风流。
可谓少却盛之白玉堂者。
其或放迹在外。
犹得高牙大纛。
轻裘缓带。
横槊赋诗。
逞气象也。
至李先生尝以诗赠公曰。
俊逸清新子庶几。
穿杨又道似君稀。
金銮未著词臣迹。
玉帐还伸虎旅威。
此实并世君子目击而心挹者。
固不减于欧公序表之所赏矣。
况公当被物议时。
宣庙教曰。
崔某有文武全才。
吾将大用。
尔等敢为是耶。
斯又可以观公君臣之际者。
其后皇朝学士兰嵎朱公。
奉诏东来。
得公诗。
亟加歆叹曰。
当归布江南。
以彰贵国文物之盛。
今见于列朝诗选者是已。
然则公虽挫揠弃外于当时。
乃能卒以才气词章。
获上而施远如此。
其视苏,石二公徒得前后诸贤所为悼惜称赏者。
是将愈信而愈久也。
呜呼盛矣。
公之曾孙硕英。
以世采粗知慕公。
请叙其本末。
俾有后考。
兹谨不揆而为之辞。
时昭阳大渊献八月上浣。
潘阳朴世采。
拜书。
孤竹集·李敏叙跋
先君外王考孤竹崔先生。抱大才负重名。文采冠一诗。少壮登第。与群贤汇进。所与游皆当世名儒钜公。且受人主知奖。见褒以文武全材。是其去大用尺寸间耳。宜达而窒。落拓不进。年又不永。而殁于边陲。是果孰使之然哉。夫才与名。不但为人所畏恶。亦鬼神之所深忌也。自古贤豪奇杰之士。坐此而不振者。不可胜记。若先生清苦之节。豪隽之才。卓绝之艺。皆间世一觏者。而萃于一身。名以是章彻。其阨于人而畸于天。何足怪哉。国朝以诗名家者。虽有铺张藻丽之称。而才不逮意。气局而语卑。罕能自拔于流俗。先生力追先古。深造正始。翛然清远。卓尔高蹈。发剔振厉。而不入于狂怪。隐约闲静。而不病于枯槁。霭然有一唱三叹之遗音。呜呼盛矣。此乃天机之自动。正色之自美耳。岂郊,岛之伦。雕琢絺绘。以求知于一世者比哉。顾其遗篇。尽失于兵燹。收拾散亡者。不能其什一。重可惜也。虽然。诗不云乎。诚不以富。亦秖以异。又奚以多为哉。先生孙硕英惧其寝远而愈失也。及守淮阳。遂鸠材刊板。而以敏叙亦在诸孙之列。而粗知好斯文者。俾相其役。而责一言以示后。敏叙敢以平昔所概于心者。书诸卷末而归之。峕癸亥仲秋。甥孙正宪大夫行江华府留守兼镇抚使李敏叙。再拜谨跋。
王相说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简介

维基
王相说(1579年—1654年),字懋弼,号鞠劬,直隶扬州府泰州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王相说是王三重的儿子,给谏王纪的玄孙,天启元年(1621年)中举人,二年(1622年)联捷进士,授江西袁州府推官,判案公正无积压,四年本省同考,崇祯元年考选,授四川道御史,不到半年疏上四十五次,说:「人民贫穷因为有司四弊、地方四弊、衙门四弊、功令四弊,希望朝廷选择贤吏。
」又请求恢复召对,朝廷立即执行。
适逢温体仁、钱谦益争夺首辅,温体仁指控钱谦益有党羽,他抗言:「人臣不可以说朋党,人心当先停息纷争。
凡谈及朋党者必有争夺的心。
温体仁打算用党字塞言官的口舌,则自他谈及朋党,群臣才由无党而有朋党。」。
不久王相说出按山西,巡抚耿如杞入援溃败,边兵叛乱杀害守将,他单骑抚定,同时斩杀案首事者数十人示众。
溃兵再次反叛掠入边境,他连同仙克谨同日起兵,黄昏时探报仙克谨遇刺,于是他领导其部队。
到达襄陵,他向陕西巡抚征召封锁黄河杜绝流寇,数月后才歼灭,剩下二十七名流寇渡河,陕西巡抚无法遏止,是为李自成起事的开端;他则转任湖广下江防参议,五年致仕归乡。
崇祯七年起四川参议,九年升副使,致仕。
崇祯十五年(1642年),朝廷起用他为江西督粮道副使,盗寇作乱,耽误转运粮饷;到弘光元年(1645年)左良玉东下,王相说委曲劝告使其收兵,才令漕运通行,很快请求退休归家,家居十多年后才去世,虚岁七十六。
张毓泰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维基
张毓泰(1585年—1662年),号履素,山东济南府邹平县军籍。
明朝官员。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山东乡试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进士。
初官邢台县知县。
事无巨细,皆躬亲之。
父就养官署,闵其过劳,对曰:士行运甓,且日习劳。
儿乃当惜分阴者,敢泄泄乎?
断豫让桥日泉水利之争,人以执法明允,刻石颂之。
以外艰归,起补汾阳县知县。
崇祯元年戊辰谷价方平,毓泰预占年不稔,听论民储谷菜为御灾计。
亡何,天大旱,斋戒取水,贺将军泉,步行二十里乞祷,至夜大雨盈尺,邻境若介休、平遥、文水田仍龟坼如故,同官何腾蛟戏谓造化有私,亦心折于汾令矣。
明年荐饥,立八厂煮糜粥食饿人,设法周诸生之急,择立社师四十三人,使教幼童六百。
天将寒,立冬生院,具暖洞煤炉,令男女异宿,晚给秫粥,晨饮以椒姜汤。
饥后疫起,乃设阳春局于书院前,及东郭达原,饮剂药日日施散,以活病者。
又因岁凶宜恤民,刊吕叔简刑戒普劝,同官都御史耿如杞下教曰:饥民一入汾境,便游华胥,顾安得为全活者一一致谢乎!
后以神京戒严,土贼大起,上官使来守城,毓泰以为惊众,力争罢其事。
唯简阅战守具待之,贼至即帅民兵与战,贼皆逃。
五年壬申入觐,改永年县知县,首剪王谦、刘三谦两巨蠹,捐赀修学宫及漳川书院,以临洺关为邑之门户,峻具台垣,增河外品字坑,暇日浚城河,教民种菱藕,蕃水利。
八年内擢武选司主事,十年出为宁武关兵备道。
适虎镇贾庄兵溃,回即略惩弃甲者。
吊国殇,恤孤儿,监军内珰牛某颐指气使,诸道司独毓秦盛气不为下,旋移大梁,再移通州监军。
十三年以内艰归,辛巳邹平大饥,煮粥协官赈济,收哺弃儿,俟长大归其父母,童子愿学者则推广父乡贤公(张奇策)义塾旧法,延师训之。
崇祯甲申革命,犹家居。
明年乙酉以人材徵授山西按察使,又明年升江西右布政使,顺治三年丙戌岁也。
江西有南昌、赣州两府归附,在是年十月部议豁其本年以前额税,布政左使忿其向化独迟,欲抗章尽征之,毓素力争乃免,任满注上考,已而罢归。
康熙二年卒,年七十有八,祀山西名宦祠,汾阳东郭及永安镇所立两生祠尚存,皆有碑。
毓泰裔孙以选贡再令山西时,手录其文以归焉。
墓在城西十里接官亭南。
高斗枢 朝代:明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4—1670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象先,号玄若。崇祯元年进士。由刑部主事累官按察使,移守郧阳。农民军攻城两载,不能克。迁汉中巡抚,未至任而地已为李自成军所有。入清,归故里卒。有《守麇纪略》。
维基
高斗枢(1594年—1670年),字象先,号玄若,浙江鄞县人,明末政治军事人物、史学家。
以坚守郧阳闻名,入清后隐居山林。
崇祯元年(1628年),考中进士,授刑部主事。
因论巡抚耿如杞事与同僚四人下狱。
不久后官复原位,进迁员外郎。
崇祯五年(1632年),出任荆州府知府。
久任后又任长沙兵备副使。
当时地方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湖北数郡已被贼兵占领,势头将蔓延至湖南,在临武、蓝山、洞庭湖、湘潭一带又有起义。
长沙只有约五百老弱守兵。
而邻近的攸县仅有二百守兵,城墙、仓库都坍塌了。
高斗枢到任后,立即修筑了四十座飞楼,大量打造守城的武器。
当临武、蓝山两地的二百多艘贼船途径衡阳、湘潭顺流而下到达长沙城下时,高斗枢率军与他们相持了十多日,贼兵无机可乘,撤离去了袁州。
高斗枢又派兵在后追击,贼兵解兵而去。
崇祯十四年(1641年)六月,高斗枢晋升为按察使,移驻郧阳,坚守了两年,李自成不能破。
崇祯十六年夏,朝廷加任高斗枢为太仆寺卿,仍署道事。
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月,尚书李遇知举荐高斗枢出任陕西巡抚,并让他兼督川北军务,又擢升高斗枢右副都御史,因兵荒马乱任命都没能及时抵达,四月明朝都城北京陷落,遂谢事养病。
南明福王称帝,调任高斗枢任湖广巡抚,因道路不通,任命未能到达高斗枢。
清兵入关后,高斗枢回乡隐居。
南明大学士谢三宾降清,供出反清的名节之士百余人,高斗枢也在其中,但他始终一言不发。
晚年闭门不出,生活清贫。
1670年,病卒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