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罗国

相关人物:共 1 位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月身牟尼罗汉诗 明末清初 · 毛奇龄
五言排律
西域伽毗罗国月身牟尼罗汉者趺坐大航头夜行从宁波归遇甡暨从子远公并舟自称罗汉菩萨华音朗然时苦蒸郁罕风罗汉仰视言是当有风从东南向来已果来又言月爷将有阑已果有红阑阑月边且言伽毗罗国西竺称大西天多罗汉菩萨结果者能驱山填海掣风雷雨骑狮象豺虎衣火蹈浪不食生熟物即食勿禁也其不为罗汉菩萨者为王为卿相士官民贾商其所居有金楼银阙铜铁瑶石诸宫台殿堂一由旬外望见金光明色耕畬六谷巨米颗硕具红黑黄白四覈稌黍荠菽无较量贾车渠玛瑙琳碧氆氇罽琐伏金刚刺蜜珊瑚琉璃诸物铅锡赭垩桑漆麻纻各等器仗珍怪鸟兽凤凰狮象翔行道路有芬花异果丹青普遍一山延外便闻香气且多李莲罗汉发愿进中土经历百馀国土凡一十万八千零里虎栖狼役踰罽宾葱岭经小西天回回哈密入伊吾庐度婆息足涉流沙界朝五台山屠去首发其未屠者绕华鬘顶有似黄云唐世呼菩萨鬘矣已屠罗汉结束肩胡孙藤扼臂镔铁两彄环金刚宝念珠子三匝于顶所衣名达磨衣今所衣绣偏袒则大都统爷所供矣悬一镂金瓢子挹水自诸王公卿贵人下皆有供养曾赐息椒园蒙赐金钱施与行路与牒勿受一丝一缕随地更易本国所居名雷音寺其进中土时日十五岁首矣朝华二室岱所谓朝四大名山者也岱华卑狭西域入天不可望矣今朝海不得渡缘禁海也都统以下军府遣兵士护渡江设菜果烝馍人各飨军府所斋耳指所坐航头曰亦有之其道西洋浡泥者用此舟或询罗汉菩萨到天童见今国师耶不应罗汉菩萨何耶屈右足胝上指右手拄右颐立胝上作观世音像又屈右手从脊拽右耳环云罗汉像复大笑作梵语数千言皆不解甡曰甡请从罗汉菩萨游耳曰予识子子不识予矣再请笑曰汝不从襄阳灵炤女儿游耶终不解后撇然负藤去
佛国名天竺,胡僧号跋陀。
百年来内地,数岁见恒河。
钵有黄龙绕,经无白马驮。
偏衣装七宝,番语诵三摩。
坐向尼拘律,行为悉达多。
周天踰海谷,踏雪上岷峨。
挈履随云度,怀砖作镜磨。
但留狮守塔,那用鸟为窠。
妙羽思雕鹫,新花记曼罗。
赶将行地牯,送去听经鹅。
持咒能移物,安心便伏魔。
锡飞分瘴疠,杯渡偃鲛鼍。
入世三洲遍,还乡万劫过。
中原希德士,是处有檀那。
未示西来意,仍看东逝波。
神州吾欲往,负杖意如何。
阳城驿(810年) 中唐 · 元稹
引用典故:不事周 无儿悲邓攸 改词曹 鸟哭杨震
商有阳城驿,名同阳道州
阳公没已久,感我泪交流。
昔公孝父母,行与曾闵
既孤善兄弟,兄弟和且柔。
一夕不相见,若怀三岁忧。
遂誓不婚娶,没齿同衾裯。
妹夫死他县,遗骨无人收。
公令季弟往,公与仲弟留。
相别竟不得,三人同远游。
共负他乡骨,归来藏故丘。
栖迟居夏邑,邑人无苟媮
里中竞长短,来问劣与优。
官刑一朝耻,公短终身羞
公亦不遗布,人自不盗牛
问公何能(一作德)尔,忠信先自修。
发言当道理,不顾党与雠。
声香渐翕习,冠盖若云浮
少者从公学,老者从公游。
往来相告报,县尹与公侯。
名落公卿口,涌如波荐(一作数万)
天子得闻之,书下再三求。
书中愿一见,不异旱地(一作呈天)虬。
何以持为聘,束帛琳球
何以持为御,驷马驾安辀
公方伯夷(一作云自挺)操,事殷不事周
我实唐士庶,食唐之田畴
我闻天子忆,安敢专自由。
来为谏大夫,朝夕侍冕旒
希夷惇薄俗,密勿献良筹
神医不言术,人瘼曾暗瘳
月请谏官俸,诸弟相对谋。
皆曰亲戚外,酒散目前愁。
公云不有尔,安得此嘉猷。
施馀尽酤酒,客来相献酬。
日旰不谋食,春深仍敝裘。
人心良戚戚,我乐独由由(一作油油)
贞元岁云暮,朝有曲如钩。
风波势奔蹙,日月光绸缪。
齿牙属为猾,禾黍暗生蟊(21)
岂无司言者(22),肉食吞其喉。
岂无司搏者(23),利柄扼其(一作如)(24)
鼻复势气塞,不得辩薰莸(25)
公虽未显谏,惴惴如患瘤。
飞章八九上,皆若珠暗投。
炎炎日将炽,积燎无人抽(燎:见卷1《赛神》注。)
公乃帅其属,决谏同报仇。
延英殿门外(26),叩閤仍叩头。
且曰事不止,臣谏誓不休。
上知不可遏,命以美语酬。
降官司成署(27),俾之为赘疣。
奸心不快活,击刺砺戈矛。
终为道州去,天道竟悠悠。
遂令不言者,反以言为尤(28)
喉舌坐成木(29),鹰鹯化为鸠(30)
避权如避虎,冠豸如冠猴(31)
平生附我者,诗人称好逑(32)
私来一执手,恐若坠诸沟。
送我不出户,决我不回眸(33)
唯有太学生,各具粮与糇(34)
咸言公去矣,我亦去荒陬。
公与诸生别,步步驻行驺
有生不可诀,行行过闽瓯(35)
为师得如此,得为贤者不。
道州闻公来,鼓舞歌且讴。
昔公居夏邑,狎人如狎鸥。
况自为刺史,岂复援鼓桴(36)
滋章一时罢,教化天下遒。
炎瘴不得老,英华忽已秋。
鸟哭杨震(37)无儿悲邓攸(38)
唯馀门弟子,列树松与楸。
今来过此驿,若吊汨罗洲(汨罗洲:在今湖南汨罗市。《元和郡县图志·岳州·湘阴县》:“汨水,东北自洪州建昌县流入,西经玉笥山,又西经罗国故城为屈潭,即屈原怀沙自沉之所,又西流入于湘水。”)
(一作祠)曹讳羊祜(39),此驿何不侔。
我愿避公讳,名为避贤邮
此名有深意,蔽贤天所尤。
吾闻玄元教(40),日月冥九幽(九幽:极深暗之处,即九泉之下。)
幽阴蔽翳者,永为幽翳(一作阴)(41)
⑴ 阳道州:指阳城。道州,治所在今湖南道县。《元和郡县图志·道州》:“秦属长沙郡……贞观八年改为道州。”
⑵ 曾、闵:曾参、闵损之并称。曾参,字子舆,孔子弟子,以事亲至孝闻。闵损,字子骞,孔子弟子,少为继母所苦,冬月衣芦花。其父知之,欲出继母,损劝阻之。孔子曾赞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事详《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⑶ 孤:父母双亡。《管子·轻重》:“民生而无父母,谓之孤子。”
⑷ “栖迟”句:《新唐书·阳城传》:“徙陕州夏县,世为宦族。”《元和郡县图志·陕州》:“夏县,望,西南至州一百二十里。本汉安邑县地……后魏孝文帝十八年改为夏县,因夏禹所都为名……乾元三年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省。
⑸ 里:古代地方行政组织,始自周代,其制不一。唐时以百户为里。《旧唐书·食货上》:“百户为里,五里为乡。”
⑹ 公短:被阳城认为错误,或被阳城批评。
⑺ “公亦”二句:《后汉书·独行传》载,太原王烈以义行称名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刑戮,乞不令王彦方(烈之字)知之。”烈闻,使遗布一端以激之。
⑻ 翕习:《文选·左思〈蜀都赋〉》:“藏镪巨万,釽摫兼呈,亦以财雄,翕习边城。”吕延济注:“翕习,威盛貌。”
⑼ 冠盖:指官员之冠服与车乘。冠,礼帽。盖,车盖。此指仕宦荣显。
⑽ 波荐:原作“数万”,据蜀本、卢本、杨本、全诗改。
⑾ 束帛:捆为一束之五匹帛,古代作为聘问、馈赠之礼物。《周礼·春官·大宗伯》:“孤执皮帛。”汉郑玄注:“皮帛者,束帛而表以皮为之。”贾公彦疏:“束者十端,每端丈八尺,皆两端合卷,总为五匹,故云束帛也。”藉:古代祭祀朝聘时陈列礼品之垫物。琳球:参卷1《桐花》注。
⑿ 驷马:驾一车之四马。驷马高车为尊贵者之所乘。辀:小车上之独辕,此泛指可坐乘之小车。此类车供年长官高德隆者乘用,属特殊礼遇。
⒀ “公方”二句:方伯夷,原作“云自挺”,据蜀本、卢本、全诗、钱校改。伯夷,商孤竹君之长子,名允,后投西伯。西伯死,武王伐纣,其与叔齐叩马而谏。纣亡,二人逃入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事详《史记·伯夷列传》。
⒁ 谏大夫:即谏议大夫,正四品下,掌谏诤议论,侍从顾问,为清望之官。
⒂ 冕旒:古代天子及士大夫以上之礼冠,顶有冕版称延,前有下垂之玉串称旒,故曰冕旒。天子之冕十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见《周礼·夏官·弁师》。后专指皇帝之冠,此借指皇帝。
⒃ 希夷:谓清静无为,任其自然。《老子》:“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惇:劝勉。
⒄ 密勿:机密。清杭世骏《订讹类编》卷一《密勿》:“(《金壶二集》)又云:刘向传注:密勿,犹黾勉也。班固《典引》:前圣皋、夔、衡、旦,密勿之辅。注:密勿,犹黾勉也。《汉书》引诗:黾勉从事,改作密勿从事。……后人沿袭,遂作秘密解矣。”
⒅ 瘳:病愈。《说文·疒部》:“瘳,疾愈也。”徐锴系传:“忽愈若抽去之也。”
⒆ 旰:原作“旴”,据蜀本、杨本、类苑、全诗改。《说文·日部》:“旰,晚也。”
⒇ “齿牙”句:《国语·晋语一》:“遇兆,挟以衔骨,齿牙为猾,戎夏交捽。”韦昭注:“猾,弄也……骨在口中,齿牙弄之,以象谗口之为害也。”又,“若跨其国而得其君,虽逢齿牙,以猾其中,谁云不从?”
(21) 蟊:吃苗根之害虫。《尔雅·释虫》:“食根,蟊。”
(22) 司言者:指谏议大夫等司谏诤之官吏。
(23) 司搏者:指御史台等属官。司搏,伺机捕捉。《周礼·秋官·士师》:“以比追胥之事。”汉郑玄注:“胥,读如宿偦之偦。偦,谓司搏盗贼也。”孙诒让正义:“司搏,与‘伺捕’同。汉人多以‘司’为‘伺’,以‘搏’为‘捕’,《小司徒》注作‘伺捕’。”
(24) 其:原作“如”,据全诗、文粹、钱校及前文改。韝:同“鞲”,革制臂套,射箭、架鹰时套在左臂或套于两臂,束衣袖以便操作,妇女时亦用作装饰。杜甫《见王监兵马使》诗之一:“一生自猎知无敌,百中争能耻下鞲。”仇兆鳌注:“鞲,捍臂也,以皮为之。”
(25) 辩:通“辨”,分别。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坤部》:“辩,叚借为辨。”薰莸:香草与臭草,比喻善与恶。《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杜预注:“薰,香草;莸,臭草。”
(26) 延英殿:唐代宫殿名,在延英门内。《唐六典·尚书·工部》:“(大明宫)宣政(殿)之左曰东上閤,右曰西上閤,次西曰延英门,其内之左曰延英殿,右曰含象殿。”
(27) 司成署:国子监之别称。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国子监为司成馆,咸亨元年复旧。《新唐书·阳城传》:“然帝意不已,欲遂相延龄,城显语曰:‘延龄为相,吾当取白麻坏之,哭于廷。’帝不相延龄,城力也。坐是下迁国子司业。”
(28) 尤:通尤,过失,罪过。《说文·言部》:“尤,罪也。”
(29) “喉舌”句:谓讽谏者存避祸之心,闭口不言,有如木偶。
(30) “鹰鹯”句:《礼记·月令》:“(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花,仓庚鸣,鹰化为鸠。”《左传·文公十八年》:“见无礼于其君者,诛之,如鹰鹯之逐鸟雀也。”鹰鹯,比喻忠勇之士,而化为鸠,则变为无所作为之懦夫矣。
(31) “冠豸”句:冠豸,即戴豸冠。豸冠,即獬豸冠,古代御史所服。冠猴,沐猴而冠之略,谓猴戴人冠,徒具人形,而无其实。比喻徒居其位而不谋其政者。
(32) “诗人”句:谓视之为同类、知己。《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3) 决:通诀,告别。《史记·外戚世家》:“姊去我西时,与我决于传舍中。”司马贞索隐:“决者,别也。”
(34) 粮与糇:食粮,乾粮。糇,乾粮。《广韵·侯韵》:“糇,乾食。”
(35) 闽瓯:闽,古种族名,生活于今浙江省南部与福建一带,后因称福建为闽。瓯,古地名,在今浙江省温州一带,后为温州之别称。
(36) “岂得”句:谓阳城实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教化为先。鼓桴:鼓槌。
(37) “有鸟”句: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东)人。震年五十始仕于州郡,官至司徒、太尉,终以忠遭忌,免官自尽。传说震死时有大鸟飞临丧典,悲鸣落泪。事详《后汉书·杨震传》。
(38) “无儿”句:邓攸,字伯道,永嘉中为石勒所俘,后南逃江南,步行,担其子及侄,度不能两全,乃弃子全侄,后竟无子嗣。时人哀之,为之语曰:“天道无知,使邓伯道无儿。”事详《晋书·良吏传·邓攸》。
(39) “辞曹”句:辞,原作“祠”,据卢本、《晋书·羊祜传》及白居易《和阳城驿》改。羊祜镇荆州,抚士卒,惠百姓,且立身清俭,家无馀财。祜卒,襄阳百姓为之立碑建庙。荆人尊之,避其名讳,屋室皆以门为称,户曹改为辞曹。事详《晋书·羊祜传》。阳城在道州,有惠于百姓,百姓感戴,以“阳”名其子。
(40) 玄元教:即道教。唐初追崇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简称玄元。道教以老子为教祖,故云。
(41) “幽阴”二句:谓蔽贤者,将永沉日月照临不到之深渊,世世为幽界之囚徒。阴,全诗、文粹、钱校作“翳”。
黄梅一枝出,曹溪印禅心(廷桢)
大千树菩提,善果留至今(宋来凤)
下有苾刍(梵语草也)色,上有𠐺迦(鹊声也)(袁祖德)
合十现妙相,非弹颖师琴(廷桢)
薝葡馥并散,栴檀香初沈(来凤)
净疑鍊指去,悟从合掌寻(祖德)
睹此摩头伽(美果也),爪甲排森森(廷桢)
幻作通身是,妙法大力任(来凤)
或以散优昙,不沾维摩襟(祖德)
或以拈曼陀,笑向螺髻簪(廷桢)
或以写贝叶,祛卢行差参(来凤)
宛彼兜罗绵(洁白,佛手似之),尘埃无由侵(祖德)
若有时据地,狮吼声嵚嵚(廷桢)
宜种频陀山(山有馀甘子,食之可延寿),更杂女楈林(来凤)
伊罗(香也)已多臭,婆罗(叶明净也)复多阴(祖德)
望之如攫拿,惊起灵鹫禽(廷桢)
岂为觅钁取,俨若竖拂临(来凤)
毋乃伸五轮,欲翻千偈吟(祖德)
毋乃持衣钵,来此赡部南(廷桢)
弹指非点石,箸色疑布金(来凤)
为拳光明现,举臂庄严钦(祖德)
吉祥天神执(天神手执曰吉祥果),称意(须曼陀为称意香)如来歆(廷桢)
展右渐入地,甘露流遥岑(来凤)
况提折脚铛,一只密谛深(祖德)
我思乞指点,奉作顽石箴(廷桢)
不然持棒喝,忏除绮语淫(来凤)
供养向香积,伴以七宝砧(醯罗国供佛骨以七宝图砧为座。祖德)
夫人毓名门,家世藏虎符。
翁称老诗伯,女诫传班姑。
婉娩兰闺中,不字待醇儒。
外王父金叟,相马求龙驹。
吾师举孝廉,锦瑟诗成初。
叟曰此君异,可为淑女夫。
身有一品骨,智转十乘珠。
遂蒙国士知,许赘甥馆居。
师充观国彦,名宿咸相于。
煌煌著作才,籍籍文章誉。
跌宕卿相间,宾燕无时无。
插架三万卷,绩火芸窗俱。
交勉希凤麟,岂但弋雁凫。
罢诵鸡鸣诗,达旦常晏如。
逡巡取高第,藻采辉石渠。
夫人望南云,悽恻涕沾濡。
舅殁姑已老,数遣平安舆。
是时太夫人,悦志书画厨。
因念孝妇贤,就养辞枌榆。
师受特达知,奉使纷驰驱。
画叉报屡空,甘旨充盘盂。
借免内顾忧,岂识钗奁虚。
夫子笃古义,故旧多遗孤。
手植寄生树,翼护失乳雏。
纷纷师荷担,一一母持扶。
哺以齿决乾,裹以嫁时襦。
夜寝数起视,抚摩寒热肤。
渐从豪末中,皆成合抱躯。
名材罗国桢,拜母牵华裾。
谁知三十年,长养心力劬。
可怜一寸心,上帝为嗟吁。
报以麒麟儿,默示理不渝。
分诞簉室中,六七啼于菟。
妇职孝有终,母道慈莫逾。
缅惟善庆家,积累起锱铢。
师开种树庭,桃李三千株。
起居问母安,顾之和且愉。
孟公官翰林,美秩历拜除。
载领京兆尹,司寇兼司徒。
人称小侍郎,肩随老尚书。
母膺一品封,不忘綦缟娱。
仲叔皆令丞,幼亦偕公车。
康哉太夫人,偕老林泉区。
每觐尧舜母,出述任姒谟。
礼法训家人,勤俭规彼姝。
熙熙蚕桑里,比户陈关雎。
母寿七十九,天子聪明胥。
插竹戏孙曾,陋彼梁孟图。
住世忽厌久,笑返增城旟。
里巷罢春唱,闺闼扬悲歔。
共叹通德门,奕世天感孚。
走为门下士,窃窥冥漠馀。
东南万万人,老福谁得逾。
既贵不忘贱,恻隐矜凡愚。
伊傅起田间,宁与农贩殊。
歜家主不绩,化为皂隶闾。
维师与夫人,寤寐存次且。
朝士苟如是,百世昌可需。
走亦贤母儿,愧充辕下驽。
力小且德薄,敢冀驰亨衢。
作诗纪徽美,非谀亦非诬。
凡百贤者妻,敬禀夫人模。
达儭车中 现当代 · 饶宗颐
七言绝句
去去荒丘路艰险,征车朝发晚知还。
精蓝如鸽今谁问,独向青林觅黑山。
注:法显佛国记:“达儭国大石山有五重,其第五层为鸽形,此土丘荒,无人民居。”又云:“达儭国幽险,道路艰难。”大唐西域记书此于憍萨罗国(Kosala)之跋逻末罗耆釐山(Bhramara Girl)夹注唐云黑峰,高丽本则作黑蜂。此精蓝今不知所在。印度中南部今概称为达儭,梵语Daksina义指南方,今作Deccan,较法显所指更为广泛矣(参看R.C.Bhandarkar:History of Deccan)。
漫长路垠送遐征,泪堕方知自感情(代君送州之意)
澜涉稳堪寻过海,酒倾醺好更斟觥。
酸儒拙合栖幽巷,旷度宏宜镇剧城。
欢舞遍州名必最(理最),管弦专国古称荣(古耽罗国
团天仰狭回岩峡,沮地行穷入橘橙。
官省共参叨父友(子与严君再同省官。因相亲。),喜君于世继门成。
《记》云:婆罗睹罗邑中窣堵坡,为罗汉化波你尼仙后身处,罗汉自迦湿弥罗国游化至此,偶见梵至捶训童稚,令学《声明》,不觉失笑。梵至问故,罗汉曰:“汝闻波你尼仙所著《声明论》乎?”志曰:“童稚现诵垂训已久。”罗汉曰:“所捶童稚,即彼仙后身。彼以世聪,役心异典,不究真理,神智唐捐,赖有别善,不致失足。如来圣教,指导归源,斯无荒悖。昔南海之滨,枯树穴中,有五百蝙蝠。因行商经宿,煨寒聚火,连烧枯树。商侣一人,适于火光诵《阿毗达磨藏》。蝙蝠窈听,爱好法音,忍不出穴,遂致命终,俱得人身。以闻法声,聪敏利智,出家證果。后迦腻色迦王与胁尊者,集五百贤圣于迦湿弥罗国,作《毗婆沙论》,即枯树蝙蝠:“予是一数,汝当令子改辙,慎毋再耽,终至沦坠。”言毕不见,梵志感悟,放子出家。乡人从化,至今弥笃。
将夕云霞变,玄景忽已灭。
中宵霁光风,薄曙春寒冽。
境迁情屡易,识纷智乃汨。
文句竞华质,高明神理滑。
见闻遗所知,焉得心路绝。
展转名义兴,玄解肆分别。
谁作声明论,今日何曾劣。
童稚匪他人,秖昧当年说。
五百阿罗汉,豁然成超越。
迦匿弥罗时,髣髴枯树穴。
莫倚渊镜微,皓首不能决。
罗国王墓 清 · 王士禛
七言律诗
① 在德州王以明永乐十五年来朝赐印诰归次德州卒葬以王礼谥恭定
当年重译入长安,属国威仪尽汉官。
万里沧波归路远,九河春雨墓门寒。
空闻螭首生金粟,无复鱼膏照玉棺。
欲荐溪毛重回首,乱鸦残日夕漫漫。
盛德在木见月令之首颁迎春于郊验条风之甫至汉家祀事八佾舞以云翘唐制春官三省赐来䌽胜东京梦华录仗击土牛荆楚岁时书纸裁春燕簇簇生菜佐饼登盘翩翩风蝶随花戏䰃弛金吾之禁放夜人行观安福之灯踏歌声满传柑插柳乐正月之良宵面茧火蛾徵开元之遗事天津桥上李谟为吹笛少年渔阳声中祢衡乃试鼓狂吏云霄看灯火仙山法驾垂虹道士之桥夜宴夺昆崙油幕佳宾浮白将军之座职方志在所不废风俗通自昔已然率土攸同黔风可纪朱楼画戟高低阵马风樯玉貌绣衣千百番童僰女芦笙六孔吹谐宫徵之音社鼓三通人作鸲鹆之舞驼头凤脑制自苗村鹤焰鳌山擎来木老火树星桥之下九陌喧阗木瓜金筑之间百蛮妆束于焉卜岁实维丰年藉此观风岂非乐土宜春帖子熙熙蜂闹排衙寒梅枝头片片雪飘沾屐扶竹筇而进酒正值太常之斋舍蒟酱以立阶喜见乡傩之旧斗鸡蹴鞠不比齐风楚风跳月斫牛何嫌鬼国罗国化行俗美因革莫拂乎人情凿井耕田升平总归于帝力爰志一时之盛聊当太史之陈
土犎秃速毛赪黄,勾芒鸦髻鞭箠长。
千夫舁举蜃雾吐,春帖红腻蛮花张。
岑牟掺挝次第起,立部之伎何堂堂。
权舆一队老农态,荷锄驱犊东作强。
斜旗大书丰年字,蒙头草笠腰鹑裳。
山谣秧歌语莫辨,盱睢口眼群相将。
逐队结连各变化,风樯阵马神飞扬。
僰童年纪十四五,朱铅涂面锦裲裆。
或弹箜篌弄筝笛,或披甲胄挥戟枪。
或骑兕象佛子国,或斗珠贝波斯羌。
壮者壁垒颇与牧,美者娇冶施兼嫱。
旋风岂类天魔舞,当筵不是成都倡。
最后一队更奇绝,身轻一鸟空中翔。
耸尻翘足立肩背,公孙剑器争毫芒。
斑文狸走云旓动,游龙蜒蜿来何方。
棹竿袅索又一队,𦍕獚犵狫排两厢。
村翁侏𠌯女狰鬼,摇铃跳月心颠狂。
金镀双晴银贴齿,假面狮子吟西凉(白乐天有西凉伎诗上句即用白语)
钟馗手拍铜绰板,揶揄调笑随白狼。
傀儡登场乃如此,何年演自宜春坊。
木瓜金筑接六诏,一发万里西南疆。
山青敢嗟瘴疠毒,雪消且喜梅花香。
罗施之戏迎春曲,放衙观者如堵墙。
他时采作黔俗记,芦笙夔鼓牂牁乡。
游行经 其十一 当代 · 钟锦
七言绝句
曾经炽焰不成灰,七国遥分舍利来。
还以遗形成广益,任他分取遍尘埃。
注:《长阿含经·游行经》:“香姓婆罗门晓众人曰:‘诸贤!长夜受佛教诫,口诵法言,心服仁化,一切众生常念欲安,宁可诤佛舍利共相残害?如来遗形欲以广益,舍利现在但当分取。’”又:“波婆国人、遮罗国、罗摩伽、毗留提、迦维罗卫国、毗舍离国、摩竭阿阇世王等,得舍利分已,各归其,起塔供养。”
释:嗟我法身,本来不朽;维彼蛮,自尔为仇。来争舍利,竞严兵革,都忘法言,谁服仁化?如来以遗形为广益,香姓为诸而分取。未知仁者之心,可息君王之欲?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