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练国事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简介

维基
黄养正(?
—1619年),字玉如,号圣源,河南归德府永城县军籍。
总督辽饷户部尚书黄运泰子。
治诗经,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河南乡试举人,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进士,兵部观政,未仕卒。
妻夏氏,夫故,拊尸痛哭,誓以身殉,从容自缢,面色如生,奉旨给银三十两建坊。
弟黄养质,字玉相,泰昌元年恩贡。
黄养冲,字玉章,号浩源,开黄门书院于邑东,与兄养正约同邑文士习业其中。
曾与练国事同在凤阳总督马士英幕府中赞画,诱降刘超。
顺治四年应岁荐,授陕州训导。
与诸生定条约,每乡立文社,崇尚实学,士风丕变,陕六十年无登科者,是年乡荐有人,士林颂焉。
李玄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李玄,别号含真,陕西西安府同州军籍。
明朝官员,同进士出身。
万历三十四年丙午科陕西乡试举人,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三甲147名进士,四十八年任山西阳曲县知县,天启二年(1622年)四月考选,授广东道御史,三年十二月,巡视长芦盐课。
五年十二月,吏科都给事中赵兴邦追论癸亥察典,以御史练国事为赵南星、张问达之党,挺击一案以御史李玄为王之采之党,红丸一案以御史王祚昌为孙慎行、王纪之党;又以御史霍锳荐杨涟、左光斗而参黄克缵、范济世,为党邪杨新期疏请开矿为酿祸。
得旨:练国事、李玄、王祚昌、霍锳、杨新期五员虽各有本末,但议论既差,俱系邪党,不必分别,都著削籍为民,当差仍追夺诰命。
崇祯元年八月,起补湖广道御史,巡按山东、直隶。
三年二月,疏参山东巡抚王从义,四年五月,疏劾山西抚臣宋统殷抚晋以来,流寇之祸日甚一日。
同年改浙江道御史。

人物简介

维基
宋统殷(1582年—1634年),字献徵,号瀛渚,山东莱州府即墨县(今青岛市即墨区)人,军籍。
丙午山东乡试第二十七名举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会试五十七名,第二甲第三十九名进士。
兵部观政,三十九年授南京户部江西司主事,未任,丁内艰,四十二年补户部浙江司主事,四十四年徐州管仓。
后升任淮安府知府。
天启元年(1621年),淮河与黄河水涨满溢,时任淮安知府的宋统殷与山阳知县练国事力塞之。
天启二年(1622年)四月升任山西按察司副使、易州兵备道。
八月调改湖广按察司副使、淮海兵备,晋湖广淮徐道参政,五年十一月升山西按察使、宁武兵备。
崇祯二年(1629年),以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
此时有流贼侵扰山西,巡抚宋统殷下令,杀贼者可抵死罪。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5 【介绍】: 明山西保德州人,字玉铉。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授洛阳知县。继杨涟力劾魏忠贤。崇祯五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极言鄜延千余里饥荒及民变状,诏免田租。发兵击斩农民军首领多人。旋以农民军纵横于山西、畿南,擢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军务。七年,于连胜之后,围农民军于兴安车箱峡,中诈降计,致农民军脱险复盛。坐除名,谪戍边。南明隆武帝召为东阁大学士,道远未闻命,旋卒。
维基
陈奇瑜(1590年—1648年),字正学,别号玉铉,山西保德州人。
万历丙辰进士,崇祯时总督五省军务,围剿农民军,招降失策被革。
清初,因蓄发被杀。
万历十八年(1590年)九月初九日生。
万历四十年(1612年)中式壬子科乡试举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廷试三甲一百九名。
大理寺观政。
初任河南洛阳县知县。
天启二年(1622年),擢礼科给事中。
杨涟劾魏忠贤二十四重罪,奇瑜亦抗疏力诋。
天启六年(1626年),出为陕西副使。
累擢至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崇祯五年,讨斩辖区内盗魁,略尽,威名著关、陕。
崇祯七年,三月,南京右都御史唐世济言:“流寇有四:一乱民、一驿卒、一饥黎、一难氓;宜分别剿抚。
”崇祯命陈奇瑜执行。
崇祯七年(1634年)二月,陈奇瑜任五省总督,剿山西、陕西、河南、湖广、四川境内流贼,四个月内陈奇瑜组织打了二十三仗,全部获胜。
崇祯七年(1634年)六月,陈奇瑜与卢象升会兵于上津。
当时农民军各部多入汉南,陈奇瑜乃引军西向,约会陕西、郧阳、湖广、河南四巡抚围剿汉南农民军。
农民军高迎祥、张献忠、罗汝才、李自成等部见明军云集,竟误走兴安(今陕西省石泉以东的汉江流域)车箱峡。
峡谷之中为古栈道,四面山势险峻,易入难出,实为奇瑜所设圈套。
唯一出口为明军所截。
情势危殆。
当时连下二十多天大雨,被困的农民军马疲食尽,李自成用顾君恩诡计诈降,奇瑜不从,复以重金计诱奇瑜左右及诸将。
转达降意。
奇瑜见贼众被困,渐有骄色,便命他面缚出降。
李自成竟自缚双手,大胆出降,叩首奇瑜马前,哀乞免死。
奇瑜检阅诸贼,共得三万六千馀人,悉数遣归原籍。
每贼百名,用一安抚官押送,并且命所过州县,给发糇粮。
贼众出峡离开大军,差不多有数十里之远,李自成突起,刺杀安抚官,馀贼也一同下手,把所有安抚官五十多人,尽行杀毙。
七月,起义军从车箱峡脱围者计三万六千馀人。
起义军脱围后,沿途残戮,饱掠而西,关中大震。
给事中顾国宝劾奇瑜轻敌误国。
陈奇瑜上疏委罪练国事
练国事上疏自解:“汉南贼尽入栈道,奇瑜檄止兵,臣未知所抚实数。
及见奇瑜疏,八大王部万三千人,蝎子块部万五百余人,张妙手部九千一百余人,八大王又一部八千三百余人,臣不觉仰天长叹。
夫一月之内,抚强寇四万余,尽从栈道入内地,食饮何自出,安得无剽掠?
且一大帅将三千人,而一贼魁反拥万余众,安能受纪律?
即籍口回籍,延安州县骤增四万余人,安集何所?
合诸征剿兵不满二万,而降贼逾四万,岂内地兵力所能支,宜其连陷名城而不可救也。
若咎臣不堵剿,则先有止兵檄也;若云贼已受抚,因误杀使人致然,则未误杀之先,何为破麟游、永寿。
”陈奇瑜被逮捕下狱。
奇瑜既罢,即命三边总督洪承畴兼督河南、山西、湖广军务。
崇祯九年(1636年)六月谪戍边。
崇祯十七年(1644年)南明福王(弘光帝)立,召为东阁大学士,道远未赴。
清顺治五年(1648年),以蓄发被杀,卒葬故城新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