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朱以海

相关人物:共 38 位
共 38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徐家麟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简介

维基
徐家麟(?
—17世纪),字石客,浙江宁波府鄞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徐家麟擅长诗文,年轻时得黄端伯赏识,崇祯六年(1633年)中式癸酉科浙江乡试第十名举人,崇祯十六年(1643年)登癸未科进士。
北京失陷后逃脱南归,鲁王朱以海监国时授官户部主事,历任员外郎、郎中;绍兴失陷后,他借酒消愁,憔悴而死,有子徐勍。
鲁㮚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简介

维基
鲁㮚(17世纪—17世纪),字季栗,号韦庵,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崇祯九年(1636年),鲁㮚中式浙江乡试第二十二名举人,崇祯十六年(1643年)成进士,获授庶吉士,不久李自成攻陷北京,以原官任用他,同科进士魏学濂对他说:「我们在这围城之中死是应分的,然而死也有三节,一是先帝升遐当日,二是李贼登基当日,三是先帝发丧当日。
」到崇祯帝发丧,魏学濂果然自缢而死,他则先行逃走到鲁王朱以海朝廷任编修,很快也辞官回乡,不出仕清朝。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伯屏,平湖人。崇祯丁丑进士,除苏州推官历兵部主事
维基
倪长圩,字伯屏,浙江平湖县人,同进士出身。
崇祯九年(1636年)丙子科浙江乡试第一名举人。
崇祯十年(1637年)联捷丁丑科进士,初任苏州府推官,与知府陈洪谧以慈,倪以严,恩威并济,士民立双清书院祀之。
崇祯十五年(1642年)任嘉定县知县。
擢兵部主事。
甲申后归乡,与检讨屠象美为莫逆之交。
鲁王朱以海监国,升倪长圩为兵科给事中,绍兴府失陷后在奉化宁海山出家为僧。
王正中 朝代:明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保定府深泽人,字仲撝。崇祯十年进士。十六年任长兴知县,遇大旱炎热,步祷封扇,贮库两月。明亡,流寓绍兴,鲁王召为馀姚知县。鲁王败,隐居以终。著有《周易注》、《律书详注》。
维基
王正中(1599年—1667年),字仲撝,保定府深泽县(今河北省深泽县)人。
明末政治人物。
王正中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
崇祯十六年(1642年)担任长兴知县,遇大旱炎热,步祷封扇,贮库两月。
明朝灭亡,流寓于绍兴。
南明鲁王朱以海监国,召其以兵部职方司主事摄任馀姚县知县。
升任监察御史。
因事株连入狱。
狱中随柯仲炯学习天官、律吕、度数;随黄宗羲学壬遁、孤虚之术。
造《监国鲁元年丙戌大统历》。
清军攻占浙东后,鲁王失败,王正中逃避山中,贫困不能自存。
靠着鉴湖租佃五亩田,加以医卜谋生。。
至康熙六年(1667年)隐居而终。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二十二
贞良,字元孩,昌言季子。崇祯癸未,以五经成进士。明年,闯贼破京,徒步奔亡,达南都,授礼部主事。典广东试,未达境而南都破,羁栖野寺,衣食不给,竟流离以死。初,贞良往粤,经里门,偕亲故酌酒城南湖上,谓坐客曰:少时见声名为世所指者,心慕之。自罹国难,见昔日负非常者,尽丧其生平,使世反以名为讳,要之,奇士必深沉自好,伏而不出。其词慷慨,有世道人心之虑。举坐改容。又举一觞曰:明日就道,恐此酒难重持也。举坐惊起,凄然洒涕。吁!先生可谓无愧其名矣。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元孩,嘉兴人。崇祯癸未五经进士,有《狷石居遗槁》。
维基
谭贞良(1599年—1648年),字元孩,号筑岩。
浙江嘉兴人。
明末诗人、政治人物。
崇祯十五年(1642年)壬午科顺天乡试举人,崇祯十六年(1643年)联捷癸未科会试,以五经中式,殿试后,崇祯帝亲自将其置于二甲第一名,赐进士出身。
次年,李自成攻陷北京,明亡。
贞良与石隆深匿不出,后穿著乞丐服装逃奔南京。
担任礼部主事。
隔年,南下主持广东乡试,尚未到达,南京已失守。
谭贞良携家渡海至会稽。
鲁王朱以海监国,授贞良福建道御史,改兵科给事中,建言请福建郑成功救兵,又率家室泛海七昼夜,抵达福建。
不久,浙东陷落。
谭贞良继续南下,在前往平和途中被歹徒袭击受伤,幸得老儒张念雪收留,又被迎入武功山,分宅居住。
谭贞良同年进士史起明任职漳南副使,召其前往任职,未应。
漳、泉兵乱后,贞良避往佛潭,不久病卒。
清光绪《嘉兴县志》有传。

人物简介

维基
宋之普(1601年—1669年),字则甫,号今础,山东沂州珩头(今苍山县向城镇杭头村)人,进士出身。
崇祯元年(1628年)登戊辰科进士。
历任给事中、户部右侍郎。
顺治二年(1645年)南明鲁王朱以海在绍兴监国,七月,任命宋之普以户部右侍郎兼任东阁大学士,九月,宋之普免官。
降清后,担任常州府知府。
聊斋志异·堪舆》中的宋侍郎即宋之普。
邵秉节 朝代:明末

人物简介

维基
邵秉节,字安之,号时成,浙江绍兴府馀姚县人。
明末政治人物。
崇祯九年(1636年)丙子科浙江乡试第八名,崇祯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进士,都察院观政,授行人司行人,曾出使益王府。
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定江南,檄下浙东,绍兴通判张愫迎降,馀姚知县王曰俞逃去。
闰六月己丑,摄篆官王玄如发馀姚闾左为驰道,准备迎接清军,引起百姓哗变。
前明兵部郎中孙嘉绩乘势杀摄令,乡官邵秉节、陈相才、诸生吕章成、沈之泰、邵应斗等推举孙嘉绩为盟主,从者数日人。
与自宁波募兵的熊汝霖一起奉鲁王朱以海至绍兴为监国,邵秉节被授予兵科给事中,叙协赞功,又加太常寺少卿衔,仍掌科事。
次年,鲁王兵败出海,遂杜门不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鄞县人,字起贞,晚字顽庵,学者称汉晓先生,又别署两晓山樵。明崇祯十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明亡后,迎鲁王于天台,累迁太常寺卿,屡谏时事,不听,遂乞休。及清军东下,走入深山,日夜痛哭而死。有《因园集》、《山樵编》、《信水亭吟》。
维基
庄元辰。
字起贞,晚字顽庵,别署两晓山樵,学者称其为汉晓先生。
浙江鄞县(今属宁波市)人,明朝末年清朝初年学者、抗清志士。
庄元辰为崇祯十年(1637年)丁丑科进士,被授予南京太常博士的官职,八年不曾迁官。
弘光时,曾任刑部主事,乞假归乡。
南京被清军攻破后,迎鲁王朱以海于天台(今浙江台州),授吏科给事中。
升太常寺卿,兼吏科如故。
经常以时事进谏,但大多不得采用。
清军入浙江,庄元辰奔走于深山野林中,朝夕以泪洗面。
因背上发疽,不得治而病逝。
余纶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简介

维基
余纶(17世纪—17世纪),字仰泉,浙江绍兴府诸暨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余纶父亲余元文自小聪明,通晓经史、术数和五行,儿子成进士后受同等官职,生活依然如常;他喜爱梅花和菊花,说:「他们有德,我以为友。
」八十多岁才去世。
崇祯十二年(1639年),余纶举己卯科浙江乡试二十一名,崇祯十六年(1643年)成进士,获授兴化推官,不久大顺军队攻陷北京,抓捕官员充任新朝职务,或是施加酷刑;他和同乡、同年进士史继䲡隐匿姓氏,经小道归家,投靠鲁王朱以海朝廷迁官金衢严道参政。
其后因为侍奉生病的父亲三年而辞官杜门,其他时间则读书研究,屏居山楼不离开十馀年,晚年喜欢吟咏陶渊明诗歌,借以描述自己境况,著有《萝月庵集》,山阴张岱写下《三不朽图赞》时,将余纶和会稽陶奭龄、章正宸并列入隐遁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2—1645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山阴人,字弘吉,号虎子。祁承□子。天启二年进士,授兴化府推官。崇祯四年官御史,屡疏陈天下大势、民间疾苦,出按苏州、松江诸府。因忤周延儒,以侍养归。福王时擢右佥都御史,宣抚高杰,勉以忠义,杰感动愿效力。旋被诋移疾去。清兵陷杭州,绝食死。唐王时谥忠敏。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幼文,绍兴山阴人。天启壬戌进士,除兴化推官擢福建道御史巡按苏松历官都御史巡抚应天
维基
祁彪佳(1603年1月3日—1645年7月28日),字虎子,一字幼文,又字弘吉,号世培,别号远山堂主人、寓山居士,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人,明末政治人物、戏曲作家、造园家,天启壬戌进士。
弘光时,官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苏松,南京陷落后自尽殉国。
祁彪佳于万历三十年十一月己卯寅时生于山阴梅墅。
自幼聪敏,六岁能诵帝王名。
九岁因其父安排聘商氏(商景兰,兵部尚书商周祚第三女)。
万历四十六年赴童子试,无出其右者,遂为第一。
四十七年,彪佳年十八,会试下第不中。
跟随父亲赴任沂州,游览琅琊名胜,归家后继续读书。
泰昌元年,与商氏成婚。
明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时年二十一岁,次年任福建兴化府推官,旁人或觉得彪佳年轻,而莆田有时缙绅势力强大的地方,恐怕不能胜任,结果其在任时非常关心民间疾苦,尽力去除底层穷困百姓的负担,名声颇佳。
崇祯元年十一月初一日,父亲祁承㸁去世,二十二日听到讣告,这一天也是祁彪佳生日,此后终生不庆生辰。
崇祯四年(1631年)考选,五年选授福建道监察御史,次年巡按苏松。
时宜兴缙绅陈一教势力薰赫,家奴周文爙仗势肆意,积累了许多民怨。
平民陈轼聚众对抗文爙,烧毁了陈一教的房屋和别墅,还在附近劫掠,差点导致民乱。
祁彪佳逮捕周、陈二人并问斩,其余惹事者各戍边、配流,事件遂平息了下来。
他将周文爙所占别人的田产、子女归还人民,奏免陈一教父子的官职,民心大定。
当时三吴一带有一伙名叫“天罡”的黑恶势力,为无籍之徒组成,到处作案犯罪,打枪奸淫,招摇过市。
祁彪佳上任后立即将其四名魁首逮捕,杖杀并曝尸三日,之后一旦有抓到天罡的,全部不加讯问直接杖杀。
很快平定了该势力的恶行。
文震孟对祁彪佳的治绩大为赞赏,称之为“国朝二百年所仅见”。
后受权臣周延儒排斥,家居八年。
崇祯八年五月,到杭州养病,与母亲王氏游览西湖。
病痊愈后回到绍兴。
十月,在寓山构筑别墅,准备隐居终身。
彪佳对自己家的仆人管理很严,禁止他们与外人发生争吵。
崇祯九年四月,筑寓山草堂竣工,彪佳与友人闭关论性理之学。
同年,由于彪佳常苦于疟疾之症,为治地方疟疾,于是捐资与友人王金如建立了医药局,在疫病期间保全了民众的生命,此外彪佳还建立了乡贤祠。
剡县饥荒时,祁彪佳与王金如合力赈饥,因想到死在野外的人没人收尸,彪佳专门请了一位法号“本原”埋葬野骨的僧人,支付其报酬并让其掩埋三吴一带遗骨。
又出资改善了监狱囚犯的生活条件。
崇祯十一年,针对流寇严重的情况,撰写了《御寇》一书。
十三年,绍兴饥荒,彪佳建议《救荒策》十五条。
遂出面负责救灾。
设立粥厂,制定供给米粮的法规,全活不可计,编辑了《古今救荒书》。
杭州有卖妻为娼者,彪佳出钱将之赎回娘家。
彪佳与族兄祁宁方倡议保甲,自任正、副长。
崇祯十四年秋,绍兴再度歉收。
民乱勃发,彪佳在母忧期间,急忙入城,下令逮捕抢粮者,绳之以法。
日夜工作,尽力救荒。
崇祯十四年(1641年),起为河南道掌印御史。
崇祯十五年赴北京,路上因兵乱梗阻,历尽艰险。
至十二月初四日入都门。
在朝上疏,请求皇帝留下有清名、声望的耿直之臣。
崇祯十七年(1644年)巡按南京,清兵入浙,驻节杭州抵御清兵。
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清兵破南京。
闰六月,弘光帝被俘,潞王监国。
群臣计划推举祁彪佳为苏松总督,还没来得及任命清军便来到杭州,官员四散。
清军贝勒召见祁彪佳等士大夫四人,彪佳没有回应。
初六日晨,于杭寓山花园莲花池内自杀殉节,有绝命词:“图功为其难,洁身为其易。
吾为其易者,聊存洁身志。
含笑入九原,浩然留天地。
”又有遗言:“山川人物,皆属幻影。
山川无改,而人生则倏忽一世矣。
鲁王朱以海谥彪佳曰“忠毅”,隆武建元,赠光禄大夫少傅兼太子太傅兵部尚书,给四代诰命,谥“忠敏”,赐祭葬,荫一子中书科中书舍人。
归葬绍兴亭山北麓。
乾隆四十一年,乾隆帝褒奖了其在危难时刻的气节,赐谥“忠惠”。
张岱是祁彪佳的挚友,祁彪佳殉节后,张岱极为哀痛,写了一篇祭文。
其中有这样的语句:“奕远既去,花月、声音、饮食之道难得解人。
吾辈住此寂寞世界,毫无意味。
”祁彪佳殉国后,其「澹生堂」藏书亦从此散出,多为黄宗羲、吕留良所有,部分归杭州赵氏小山堂,馀则散入坊间。
共 38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