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张家玉

相关人物:共 16 位
共 1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七一○
邝日晋,字无傲,一字薜庵。
南海人。
官总兵。
张家玉起兵东莞,日晋率部响应,战数有功,晋都督同知。
明亡,礼道独,山名函乂,字安老。
著有《楚游稿》、《磊园诗集》。
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一有传。
黄公辅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广东新会人,字振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官御史,忤魏忠贤去官。后迁江西参政,分守宝庆,有政绩。
全粤诗·卷五六五
黄公辅(一五七六—一六五九),字振玺,新会人。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一六一六)进士。知福州浦城县。晋南京山西道御史。劾权珰魏忠贤、李实,旋削夺回籍。珰败,起湖广参议,分巡湖北。转江西副使。复为参议,分守宝庆。越二年,兼备兵镇长沙。未几复回宝庆,临乱兵万馀逼城,督兵逆击捣其巢,擒贼首斩之,馀党悉平。上功,加俸二级,荫一子。寻,会推都御史,抚治偏沅。以病辞归。明思宗崇祯十六年(一六四三)起太仆卿,转南左通政,刑部侍郎,晋兵部尚书,皆不拜。鼎革后,避地新宁。卒年八十有四。有《北燕岩集》四卷。清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三有传,又事见道光《新会县志》卷六。
维基
黄公辅(1576年—1659年1月28日),字廷玺,广东新会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万历四十年(1612年)举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成进士,担任浦城知县,挽留辞官的叶向高、谴责卸职的钱象坤。
转任山西道监察御史后,他为误读帝诗的府属辩白,发还馈金责备对方,又上疏弹劾韩敬、魏忠贤、李实不法,乞求治罪,言辞激切,被霍维华反劾而削籍。
魏忠贤败亡后,黄公辅得起用为湖广湖北道参议,改任江西副使。
其时湖广有数百人到北京的杨嗣昌衙门,责骂杨嗣昌不为当地著想,对方因此上疏让他留在湖广,其后再进任宝庆参政,入贺朝廷期间上疏「流寇燎原,征讨宜急」,获崇祯帝嘉奖。
崇祯十三年(1640年)黄公辅兼任长沙副使,正值张献忠攻打长沙城,他设置埋伏,斩杀三千多名流贼平定事件;很快他回到宝庆,监督军队反击攻城的临蓝营军队,斩杀对方首领。
他清廉谨慎,长沙、宝庆人民感恩其德政,获举荐任佥都御史抚治偏沅,与巡按不和而称病归乡。
隆武二年(1646年)广州失陷,张家玉、陈子壮、陈邦彦起兵;黄公辅则在永历元年(1647年)正月获南明朝廷起用为太仆少卿,到七月时他也在新会起兵。
陈邦彦攻打顺德,和他约定屯兵充当犄角,他和连城璧接连收复新会及新宁,不久三人战死,他的军队也散去。
永历帝临幸肇庆,转任左通政侍经筵;永历三年(1649年)擢官刑部左侍郎,署任兵部尚书,其时他已年老,无心仕进,只是想见皇帝抒发怀抱。
次年(1650年)永历帝西奔,他留在肇庆,率领李元胤、马吉翔守卫三水,兵败后退入深山。
永历八年(1654年)李定国出师,黄公辅和孙子黄确依附王兴;至十一年(1657年)他写信给郑成功,商议以福建、广东军队收复南京,适逢勤王兵前来,他命黄确自龙门经越南前往永历帝行在。
十二年(1658年),南明朝廷晋任他为兵部尚书、总督水陆义旅,赐尚方剑方便行事;他和王兴议事被泄密,拒绝尚可喜前来招降,孙儿黄确、黄硕兄弟被擒后也坚持不屈。
十三年(1659年)正月七日,黄公辅在文村忧愤而死,年八十四岁。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五九五
梁士济,字遂良。南海人。明熹宗天启五年(一六二五)进士,授奉新令,擢御史。著有《矫台》、《城台》等集。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六九、七五。
维基
梁士济(1580年代—1650年代),字遂良,广东广州府南海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梁士济是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的举人,多次上书未获回音,从事教书二十多年,门生有数百人;到天启元年(1625年)他登进士,授奉新知县,调往清江。
湖广地方用兵,需要徵给粮食,他只能辛劳应办。
崇祯五年(1632年)峒寇作乱,守道计画让城外居民撤离,梁士济坚持不可以,说:「盗寇来到,放火焚烧就没有怨恨了。
」自己带领精锐士兵扼守河上,居民才得以安定。
他又设置学田资助士人,扩大弟子生员到科举规定,待士亦有礼;对人不涉及私事,议罪谨慎不苛求。
他在诸生中认识后来文章节义闻名的杨廷麟,朝廷因为他循良召任,当地民众都请求他留下,为他停车三日。
之后他改任兵科给事中,转为江西道御史,再迁官浙江道巡按云南,因父亲逝世辞官。
刘香作乱,熊文灿来访商讨对策,梁士济坚持不要招抚,应一举歼灭。
不久他再获起用巡按四川,当地充斥流寇,他详细检验功罪,革除贪污,取消火耗,于是流寇逃遁,人民安乐;同时又整修昭烈君臣陵墓及杜甫草堂。
完成使命后回归朝廷,他的行李却依然简陋。
不久梁士济改为巡按北直,任内铲除宦官,弹劾宗室,矫正外戚,不回避权要;他奉敕监军山海关,查核将领,筹措兵饷。
再转掌河南道,为皇帝侍读,他四次上疏辞官,因此归乡。
南京失守,梁士济入西樵山躲避。
隆武帝继位,张家玉再三推荐他,下旨尽快出任抚按,但未赴官;永历帝即位,擢任他为太仆卿;永历二年(1648年)再晋为兵部右侍郎,去世时虚岁七十七。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五九五
李觉斯(一五八四—?),字伯铎,晚号龙水老人。东莞人。明熹宗天启五年(一六二五)进士,官至刑部尚书。时朝廷持法峻,稍不中旨,辄得重谴。礼臣黄道周以抗论时事,触上怒,论死。觉斯上疏力争,得严旨削藉。归筑东郭洞天,为娱亲计。著有《晚翠居集》。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四五有传。
维基
李觉斯,字伯铎,广东东莞县人。
明末政治人物。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举人,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
改礼科、兵科给事中。
三殿大工成,上疏颂魏忠贤功德,并劾刘鸿训。
崇祯帝即位,诛魏忠贤,李觉斯改户科,奏荐东林诸臣,疏参十孩儿、五虎、五彪,遂下倪文焕于狱。
阁臣钱龙锡因辽东事论死,觉斯以国体为言,得减死为戎。
迁应天府丞,转南京太仆寺卿。
崇祯九年(1636年)正月,李自成部十余万攻滁州,李觉斯尽力固守获胜,留都不失。
历升顺天府尹、工部侍郎、刑部尚书。
崇祯十三年,以谳黄道周狱轻,遭严旨切责。
削籍归。
广州陷落,降清。
张家玉起兵后,配合清兵攻灭之,并籍其家。
卒年八十四。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六四○
李士淳(一五八五 — 一六六五),号二何。程乡(今梅州)人。明神宗万历三十七年(一六〇九)解元,崇祯元年(一六二八年)进士。授山西翼城知县,调曲沃知县。十一年(一六三八年)以卓异召入对策,授翰林院编修,任东宫讲读。十六年任会试同考官。晚年归隐灵光寺三柏轩。著有《三柏轩集》、《古今文范》、《诗艺》等。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三〇五有传。
维基
李士淳(1585年—1665年),字仲垒,号二河,又号玉溪,福建清流(今三明)人,一说广东程乡(今梅州市梅县区)人。
同进士出身。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中己酉科广东乡试第一名举人(解元)。
崇祯元年(1628年)登戊辰科进士,授山西翼城县知县,建翔山书院,以计杀山西巨寇王嘉胤。
崇祯八年(1635年)调任山西曲沃县知县。
十一年戊寅行取入都,时有考选翰林之命,行取者争奔竞。
给事中陈启新论之,上怒,罪廷臣滥侚者,吏部尚书田唯嘉乃请先推部曹,凡推二十二人,士淳授户部云南司主事,会同授者王章、任浚、涂必泓、李嗣京欲疏辩之,惮为首获罪,以士淳年老,四人不告而首其名,士淳怒,与章等大诟。
会上知唯嘉有私,诏许与考,又以为首者必良士,召入对策称旨,擢第一,授翰林院编修,充东宫讲读。
六年以启沃有功,加侍读学士。
十六年癸未,分校礼闱。
崇祯十七年甲申,李自成陷京师,士淳为所获,被四夹,受刑甚惨,卒不污伪命,潜遁归里。
隆武帝即位福州,授士淳詹事府詹事,命练兵措饷。
士淳仆仆兴长平镇间,持钵沿门,有如老衲。
又遣其子李梓多方劝导,得饷二万有余,兵科给事中张家玉疏称其忠。
隆武二年(1646年)三月,镇平土寇攻围程乡,张家玉前往招降,士淳拜而送焉。
清兵入潮州,士淳委蛇观变,阴图恢复。
永历帝即位,擢礼部右侍郎,转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协理詹事府事、经筵讲官,敕使敦促不出,皆在家拜命。
庚寅(1651年),广东复陷。
壬辰(1652年),大学士郭之奇联络闽广,图谋合力大举,闻士淳与罗万杰、赖其肖、谢元汴等起兵于潮州,遣使以腊诏相通。
癸巳(1653年),郝尚久反正,程乡为吴六奇所守,潮广路不通,尚久败,事遂无成。
在乡重建松江书院,又创办耆英书院。
清顺治十年(1653年),清廷以荐起用,有司敦促至再,坚辞不就,世比之王伯厚、元遗山。
年八十一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8 【介绍】: 清汉军正蓝旗人,原籍抚顺,字陆海。
佟养性堂兄弟。
太宗时直内院理事。
顺治间以总兵衔从博洛南下,与李成栋进兵广东,擒明唐王弟朱聿锷等,署两广总督,驻广州。
明陈邦彦、陈子壮、张家玉等反攻广州,均为所败。
五年,李成栋反清投明,被劫至肇庆。
遂被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6—1647 【介绍】: 明末广东南海人,字集生,号秋涛。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天启四年典浙江乡试,发策刺魏忠贤,削籍。崇祯初起故官,累迁礼部右侍郎,以故除名归。南明弘光帝起为礼部尚书,未至,南京已陷,桂王朱由榔称帝肇庆,授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起兵攻广州,兵败被执死。谥文忠。有《云淙集》、《练要堂稿》、《南宫集》。
全粤诗·卷五七三
陈子壮(一五九六—一六四七),字集生,号秋涛。
南海人。
熙昌子。
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一六一九)进士,廷对第三,授翰林院编修。
明熹宗天启四年(一六二四),典浙江试,发策刺阉竖,魏忠贤削子壮及其父给事中熙昌籍。
明思宗崇祯初,起故官,历官至礼部右侍郎,充经筵讲官。
每召见,辄称旨。
旋以言宗室事,唐王上疏底之,下之狱,减死放归。
后唐王立福建,召为相,竟以宿憾而不行。
遭国变,于广州修南园,结诗社。
永明王立于肇庆,授子壮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督广东、福建、江西、湖广军务。
会大兵入广州,唐王弟聿被执死,子壮止不行。
顺治四年(一六四七)春,与陈邦彦、张家玉、王兴、赖其肖等先后起兵,驻五羊驿,为大军击败,走还九江。
九月,大兵克高明,被执至广州,不降,被戮,子壮母自缢。
永明王赠子壮番禺侯,谥文忠,荫子上图锦衣卫指挥使。
清朝褒典,追谥忠简。
有《南宫》、《秋痕》、《云淙》诸集。
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三、清张廷玉等《明史》卷二七八有传。
陈子壮诗,以梁基永藏清刊《陈文忠公遗集》为底本。
槜李诗系·卷四十
字秋涛,熙昌子,官尚书。
维基
陈子壮(1596年—1647年),字集生,号秋涛。
广东南海县沙贝村(今广州白云区金沙街沙贝社区)人。
明末及南明政治人物。
永历时官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谋求收复广州,兵败殉国。
陈子壮出生广州九曜坊之杲日堂故宅,四岁能文、七岁能诗,万历四十七年己未(1619年)成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魏忠贤欲延为己用,被陈婉拒,魏忠贤大怒:“何物陈子壮,竟敢逆我意!
”天启四年(1624年),自翰林院去浙江主持乡试,策论〈历代宦官之祸〉,为魏党所忌,遂罢职,定居盐仓街。
崇祯时,官左春坊左谕德,升礼部侍郎、兼侍读学士。
后因朱姓案下狱,不久罢归乡里。
崇祯十年(1637年)在广州白云山辟云淙书院,次年修禊南园,与其弟陈子升及黎遂球、区怀瑞、曾道唯等12人修复南园诗社,世称南园十二子。
后在禺山书院授徒讲学。
弘光时,为礼部尚书。
隆武二年(1646年),广州城陷,陈子壮与弟陈子升捐资募兵,在南海九江举旗誓师,永历帝授以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
陈邦彦同陈子壮密谋攻取省城,同广州城内的原明朝广州卫指挥使杨可观、杨景晔秘密联系,“暗用桂字印票,号召多人”为内应,不料事泄,张贴檄文的家僮被清军捕获。
后兵败被俘至广州,佟养甲下令将陈子壮“寸磔于教场”,与陈邦彦、张家玉合称为“南明三忠”。
谥号文忠。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六五四
陈万几,字伯燮,号长园。
东莞人。
明思宗崇祯十二年(一六三九)武举人。
明唐王监国时,任兵部职方司主事,在张家玉军效力。
唐王败没,遂归里不复出。
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三有传。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六一四
林荐(一六〇一—一六四七),字习修。
东莞人。
培之孙。
诸生。
其门人张家玉从明唐王于闽,荐荐,不赴。
家玉创立武兴营,授荐推官。
清陷闽粤,家玉谋起兵,荐勉励之,遂同兵图兴复,终为清兵所执,慷慨就义。
著有《研露台集》。
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五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7 【介绍】: 明广东顺德人,字会斌。为诸生,意气豪迈。福王时,诣阙上政要三十二事,格不用。唐王聿键读而伟之。既即位,授监纪推官。未任,举于乡。以苏观生荐,改职方主事,监广西狼兵,授赣州。至岭,闻隆武帝败,乃止。西行谒桂王,擢兵科给事中。旋闻桂王兵败,避居山中。清兵破广州,观生死。邦彦乃与陈子壮密约,起兵攻广州。兵败入清远,与诸生朱学熙据城固守。城破被执,不食五日,被害。永历谥忠悯,赠兵部尚书。
全粤诗·卷六八六
陈邦彦(一六〇三—一六四七),字会斌,一字会份,号岩野。
顺德人。
恭尹父。
明唐王隆武元年(一六四五)举人。
明年,升兵部职方司主事,监粤西“狼兵”。
隆武帝死难后,参与拥立永历帝,授兵科给事中。
明桂王永历元年(一六四七),邦彦招募义军,联结张家玉、陈子壮牵制清军,欲图恢复,兵败退守清远,城陷被执,不屈遇害。
著有《雪声堂集》、《陈岩野先生集》。
明史》卷二七八有传。
共 1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