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清太宗

相关人物:共 79 位
共 11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滦州咏事(乾隆戊戌)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滦河经处号滦州,攻得弃还旧迹留(班师太宗自燕京遣将攻克滦州滦州命纳穆泰等统兵驻守勒阿太宗既还明人复攻纳穆泰等悉力抵禦贝敏等驻永平闻之怯而弗援明人以红衣炮击坏滦州城纳穆泰等遂弃城而归太宗核诸臣功罪赏攻城将士之奋勇著绩者而分别治弃城诸人罪)
赏得罚还事均往,至今惟有水南流。
宁远祖氏石坊叠旧作韵二首 其二 (乾隆戊戌)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崇焕遭缧入狱朝,率兵独跳去而遥。
弗追弗罪仍为守,足识陵夷笑胜朝(祖大寿闻我军进薄燕京同袁崇焕入援及我太宗用计明帝不察竟磔崇焕于市大寿惊惧率兵径归其叛迹已著而明帝闻之既不追回又不加罪大寿亦仍为明守锦州且既已纳款我朝及纵归复怀观望反覆无常直待势穷援绝始次计来降其故诚不可解而明人委边事于叛臣明政之陵夷即此可见矣)
题喻政玉韘(乾隆辛丑)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弓矢文皇喻政深,木求脉理正于心。
繄予职亦临民者,良譬惟殷效法钦。
札喀尤临敌地近,界藩拓界筑坚城。
过关躬战萨尔浒,一举歼明廿万兵(萨尔浒之战明经略杨镐以二十万众分四路来侵兴京我先往太祖率贝勒大臣等统兵以禦大贝勒代善统兵抚顺迎敌过札喀关与达尔汉辖扈尔汉集兵以待藩山太宗以祀事后至谓大贝勒曰我筑城夫役在界上宜急进以安夫役心且可并力合攻大贝勒称善即率军士趋太兰冈对明兵列阵以待由是出奇制胜一举克捷五日之间悉破四路明兵详见萨尔浒题句诗注)
宁远祖氏石坊再叠旧作韵二首 其一 (乾隆癸卯)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明纲值夕不谋朝,天命人心去已遥。
大寿屡招降乃就(天聪三年军征太宗亲统大明宁远巡抚袁崇焕锦州总兵祖大寿赴援我惧率太宗用计间之明帝不察竟磔崇焕于市大寿惊兵径归仍为明守锦州明帝既不追回又不加罪至天聪五年秋太宗统兵围大淩河明兵四万自锦州来援我军进击大破之生擒监军道张春等十月大淩垒中粮绝祖大寿始举城降夜至御营输款寻纵归锦州大寿复叛与我兵相拒至崇太宗复遣郑亲王济尔哈朗等统军更番围锦州德七年三月大寿粮尽援绝战守计穷又闻松山已失乃率众官诣军门降遂克锦州计其屡怀观望实为反覆无定而其初志尚依恋胜国犹一端之可节取者耳),嘉其初尚恋朱朝。
杏山晚眺再依皇祖元韵(乾隆癸卯)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百年中外久承平,犹仰天聪此赫声(杏山松山皆宁达屏卫明遣总督洪承畴集援兵十三万守禦甚力我太宗统大军亲征陈师松杏两山间横截大路驻营明兵望见大惧欲战则力不支欲守则粮已竭合谋退遁我军先获其笔架山积粟遂浚壕断松山杏山路并于杏山等处设伏遮击凡杀敌五万三千七百馀获马七千四百馀甲胄九千三百有奇明兵自杏山南至塔山赴海死者无算而我军误伤者止八人馀无挫衄此皆我太宗神武睿谋出奇制胜未有天威赫濯耆定大勋实前古所也)
折戟沉沙复何有,杏山祗剩晚霞明。
丰沛贻谋远,天人应德同。
明纲方扫地,帝顾实维东。
用净欃枪气,徐开阊阖风。
庥凝皇有极,德厚祚无穷。
开创驾千古,驱除仅一戎。
三韩恢旧业,万国仰重瞳。
爰布明堂令,方吹嶰谷筒。
顺时敷巽命,驭物凛乾衷。
往者滇南乱,曾烦八阵攻。
运筹尽伊吕,奋力总罴熊。
奏捷凭边将,颁恩自法宫。
平成歌圣德,熙皞戴神功。
道洽阴阳序,时清礼乐崇。
诗书延俊秀,恩泽被昆虫。
茹拔交成泰,芒销象应丰。
戎行甲沽酒,村妇乳孳童。
六十一年久,皇王帝治隆。
春秋旋气运,张弛协苍穹。
日昃犹勤政,民安更省躬。
欢呼遍白叟,声教届乌蒙。
𬗟想承光烈,端惟予幼冲。
绍庭励初志,推斗赖群工。
成宪犹堪鉴,孚诚或可通。
永言钦陟降,胜似拜崆峒。
再题实胜寺(乾隆癸亥) 清 · 弘历
五言排律
故老今何在,祗园此尚存。
藉寻禽敌烈,总为戴天恩。
临汝心母贰,蠢兹气已吞。
戎衣寰海定,武器再三扪(是寺恭藏弗能胜太太祖高皇帝所御甲胄数人举之而宗文皇帝所贻弓壮士弗能开矢长四尺馀亦曾皇祖圣祖仁皇帝留宝剑云)
继序思皇祖,贻庥逮耳孙。
绵绵瓜有瓞,亿载永蟠根。
题萨尔浒十二韵(乾隆戊戌) 清 · 弘历
五言排律
已撰长文识,仍吟近体宣。
重经用武地,深感命时天。
萨尔浒列阵,吉林崖据巅(大贝太宗兵至勒代善及扈尔汉欲驻兵隐僻地之胆太宗曰正宜耀兵列阵明示敌人壮我夫役士卒令并力以战岂可置僻地耶额亦都以击明太宗之言为然乃对明兵管列阵而待别设伏邀兵追至界藩渡口与筑城夫役合据界藩之吉林崖)
夹攻旗拨四,压击骑才千
合力冲其要,移时破彼坚
纵横恣驰突,陇种尽刘虔。
雁鹜蔽河下,鲸鲵封陆填
斐芬斫营速,尚间(去声)夺壕连(明总兵马林兵营于尚间崖浚濠三重严斥堠鸣金鼓自卫又潘宗颜一军营于斐芬山人以太祖集兵驰往令我兵之半下马仰攻宗颜兵万楯遮蔽连发火器我兵突入摧其楯遂破之宗颜全军尽没皆战太宗又破明兵于斡珲鄂谟游击龚念遂李希泌死其营尚间崖者凡四万众欲登太祖驰往趣令我军先据山巅向下搏击众兵方山而马林营内之兵与壕外兵合我兵太祖曰是将与我战也我兵且勿登山宜下马步战下马方四五十人明兵已自西突至大贝勒代善即怒马迎战直入其阵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与众台吉等各鼓勇奋进遂败明兵我六旗兵见之不及列阵人自为战前后弗相待纵马飞驰直逼明营明兵发鸟鎗巨炮我兵冲突纵击飞矢利刃所向无前明兵不能支大败遁走我兵乘胜追击明副将麻岩及大小将士皆阵没马林仅以身免尚间崖下河水为之尽赤)
我卒羞为后,明兵避不前。
成城众志合,创业一人权。
以此先声赫,允惟隆估专。
数朝平四路(明总兵刘綎由南路出宽甸经楝鄂所过悉遭焚掠将逼兴京太宗与大贝勒三贝勒引兵往禦时綎所率精锐二万分其半欲趋阿布达哩冈布阵我兵与之遇太宗即率左翼兵往先引精骑三十超出众军前自山驰下奋击后军随至冲突而入大贝勒亦率左翼兵自西夹攻明兵大溃力战太宗乃纵兵追击歼其两营兵万馀綎仓卒不及阵死太宗复督兵攻明海盖道康应乾明兵与朝鲜兵合竞发火器忽大风扬沙烟尘反扑敌营昏冥尽晦我军乘之飞矢雨集其兵二万人尽歼焉应乾遁去明游击乔一琦逃于朝鲜营中惧为所擒献自缢死朝鲜帅姜功烈等遂诣军门降是役也五日之间尽破明兵四路其宿将猛士暴骸骨于外士卒死者不啻十馀万我兵以少击众所至克捷仅损二百人实邀声威上天佑助于是我国益震远迩矣),大武耀千年。
⑴ 每恭读兄弟太祖实录至萨尔浒之战心父子同心合力未尝不流涕动思我佑曾祖之勤劳感以纪上苍之眷作书事长篇之
⑵ 明帝遣经略杨镐等统兵二十万号称四十万分四路来攻兴京我西南两路侦卒驰告来者太祖曰明兵使我先见南路者诱我而南也其西必大兵即统众趋抚顺往拒时明将杜松营萨尔浒山复引兵围吉林崖仰攻我兵
⑶ 明兵攻吉林崖者约二万人与萨尔浒军遥为声势助俾太宗与众贝勒及诸将议增兵千入往吉林崖相登山驰下冲击而以右翼四旗兵夹攻之祖命太祖至问破敌策典左太宗具以前议对浒山太分右翼四旗之二四旗兵先破萨尔再令右二旗兵遥望界藩明兵俟我兵由吉林崖驰下冲击时并力以战
⑷ 我合兵进攻萨尔浒山明兵驻营列阵发鎗炮相我兵仰射之奋力冲击不移时破其营垒死者枕藉
⑸ 我遣助吉林崖之兵自山驰下冲击石二旗兵渡河直前夹击明兵短刃相接我兵纵横驰突无不一当百遂大破其众明总兵杜松王宣赵梦麟等皆没于阵横尸蔽山野血流成渠士卒死者蔽浑河而下如雁鹜马
兴京叠癸亥旧作五言十韵(乾隆戊戌) 清 · 弘历
五言排律
阅年廿四久,拜祖仲秋时。
定鼎缅初创,契龟溯始基。
四攻分路入,一战启神思。
雄奋子兮弟,志同尊与卑。
搴旄多上勇,决策自英姿。
明将身膏斧,败军血染陂(萨尔浒吉林崖斐芬尚间崖等处之捷已见前诗注中时南路刘綎等之兵复丘逼兴京兵二太祖命扈尔汉率千人往禦复命二贝勒率千继之大贝勒三贝勒亦相继行趋登太宗请同行因亦驰往而刘綎所率精锐二万将阿布达哩冈太宗率石翼兵往先引精骑三十人超出众军前自山驰下奋击战甚酣后军随至并力冲突大贝勒亦自山之西夹攻乾寻太宗纵兵奋击歼其两营兵万人刘綎战死康应亦遁去经略杨镐闻三路兵败大惊急檄总兵李如柏等回军复为我兵击杀四十人明兵夺路而逃相蹂践死者复千馀是役也明以倾国之兵云集辽沈五日之间悉为我军诛灭死者不啻十馀万我军邀天佑助以少击众仅损二百人自古克敌致胜未有若斯之神者也)
朝鲜降合栅(初朝鲜兵与康应乾合营于富察之野其兵被纸甲胄以柳条为之火器层列忽大太宗既破刘綎遂督兵攻之明兵朝鲜兵竞发火器风骤作走石扬沙烟尘反扑敌营昏冥昼晦我军乘之飞矢雨集其兵二万人歼焉明游击乔一琦奔朝鲜营众贝勒整兵逐一琦遂攻朝鲜其都元帅姜功烈欢请执一琦以降一琦自缢死姜功烈遂率众降),叶赫惧旋旗
豳野安斯固,沈阳取不迟。
艰辛伊古独,缔搆至今垂。
书事述实录,期均薄海知。
⑴ 我二月太祖己未岁明帝遣杨镐等统兵二十万号四十万来攻左翼中路以杜松等督兵六万由清河出抚顺关右翼中路以李如柏等督兵六万由清河出鸦鹘关左翼北路以马林等督兵四万由开原合叶赫兵出三坌口右翼南路以刘綎等督兵四万合朝鲜兵出宽甸口期并趋我兴京
⑵ 先是叶赫贝勒锦台什布杨古欲助明与潘宗颜合甫至开原中固城闻明兵败大惊而遁
⑶ 屡读之不太祖实录萨尔浒之战益信兵之上天眷佑爽且其时地之里未盈数千众弗满数万而心膂亲冒矢石授方略开万同兄弟子侄之众率股肱之臣用集鸿勋以年丕绪每披读及此未尝不起敬起慕起悲曾恭依庶期实录叙述书事一篇以示我大清亿万年子孙臣共勉以无忘创之祖宗开艰难云
共 11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