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通岸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8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云游不到虎门东,绮语传来字字工。
诗律细超禅律外,天花乱落笔花中。
远公净界开莲社,陶令閒园对菊丛。
相望盈盈衣带水,乘杯奚惮石尤风。
锡杖行携挂百钱,曾言酒国胜生天。
菜边有肉何妨素,瓮侧藏身或是仙。
石磴云来随散步,松房客去更安禅。
山中僧腊无花甲,莫向菩提问岁年(公不绝荤酒,故云)
名山古刹住来深,只履高踪未易寻。
指月拈花知慧性,降龙驯鸽识慈心。
见空有相休传钵,悟到无弦可破琴。
支许玄谈堪坐对,相期挥麈入双林。
罗浮高并赤城标,帘卷层楼紫翠朝。
东望三山人未远,西来半偈路还遥。
论文说法思联榻,桂水珠江不断潮。
鸥鸟溪边时接席,已将生计混渔樵。
新开莲社粤台东,授简词人赋并工。
竹下弟兄何处隔,天涯朋旧一尊同。
露华恍自疏桐落,山色疑窥夕照中。
禅理更酬支遁座,佩萸犹傍菊花丛。
澄怀园信宿偶作 其一 (己亥) 清 · 蒋士铨
七言律诗
廿五年前下第时,堂东曾掩校书帷
幽轩燬后更新墅,乔木看来似旧知。
鸥鹭波寻通岸转,薜萝门认几家移。
仙源尽放经师席,还许渔郎倚棹窥。
⑴ 甲戌四月,汪松泉尚书延住丽景轩校勘奉敕新写《文选》袖珍小本。
大通寺,南汉达岸禅师驻锡处。中宗刘晟赐世玉环、银钵、金襕袈裟,题额曰“宝光寺”。师蜕化,肉身存焉。南宋政和六年,经略使觉民,易名“大通慈应禅院”。明万历后,寺废。清康熙六年,郡人萧子奇建复,拓地五十五亩。原有桧树,天宝间植。今悉夷毁。辛卯春日,与道斋、鹜庭、藕庵过花埭,凭眺苍茫,顿有弹指华严之感。纪游倚韵,用蒲江体。
伽篮记古,沤绿凭荒,游衍能共。
水桧云松,空认李唐移种。
土偶愁闻桃梗语,刀兵暗袭莲根孔。
总萧条、剩祝鸡篱落,冠蔬畦瓮。

更莫问、南强花事,铁柱终埋,珠鞍谁控。
宛宛流年,付与劫尘飞送。
无限江山成一唾,至今烟雨都如梦。
晚归来,怪东风、未消余冻。
独坐千林色,堂虚小景偏。
冲泥今雨兴,剪烛故人缘。
是否龙听法,依稀鸟弄烟。
三湘图画里,看竹更天然。
浩劫微尘本自该,钵头何以向山隈。
说来海上曾浮峤,方信人间有渡杯。
鲍葛丹炉他自封,法云长引入山钟。
閒将一滴曹溪水,飘落罗浮四百峰。
共 28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