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高攀龙

相关人物:共 64 位
共 52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
锡山道南祠一称东林书院 明末清初 · 施闰章
五言律诗
三吴邹鲁地,彦会说东林。
绝学看谁嗣,前贤共此心。
庭阴丛竹满,云接九峰深。
石屋存耆旧,风徽尚可寻(东林之学,旧推高忠宪公,今犹子汇旃学使嗣主讲席,一称「石屋山樵」。)
高忠宪止水祠 其一 明末清初 · 施闰章
七言律诗
中丞抗节从容地,皎皎寒潭荇藻香。
正气翱翔陵白日,清流生死爱沧浪(公另有读书处曰「水居」。)
旌旂何处应箕尾,俎豆依然旧草堂。
谁道渟泓隔河海,东南濂洛总相望。
高忠宪止水祠 其二 明末清初 · 施闰章
七言律诗
祠接龟山道不孤,东林遗绪起吾徒。
致身偶类江丞相,含愤宁同屈大夫。
自昔党人移汉祚,到今尸祝盛文儒。
流风未坠箕裘好,精爽还应恋旧庐(祠即忠宪公故居。)
哭高汇旃先生 其二 明末清初 · 施闰章
七言律诗
九峰高会岂沉沦,强饭犹传矍铄身。
闽洛遗风还吾党,东南故老失斯人。
预留治命宁伤鵩,特撰新篇竟获麟(旬日前序先大父集,遂为绝笔。)
天路招寻忠宪在,逍遥共喜出埃尘。
望中烟水萧萧,画图写出苍茫意。
荒墩断岸,孤天云树,风前掩曳。
荻渚洲横,蟹村屋小,高人曾寄。
叹西风故国,殷勤洄溯,扁舟去,何人会。

莫问泬寥秋气。
想东林、昔贤胜地。
名流三五,缥湘满架,兰襟清泚。
鸥鹭盟心,烟波息影,古怀同契。
羡剡溪逸兴,飘然来去,话沧浪味。
高忠宪公 清 · 华毓荣
五言律诗
先生当百六,砥柱一孤臣。
祠掩空山古,人游止水春。
遗书悬日月,拜表答君亲。
千载斯文在,松杉晓雨新。
按:梁溪诗钞卷四十四
林亭传自古,揽眺意偏新。
渐与风尘远,方知鱼鸟亲。
水分千涧月,云护四堤春。
独坐心无事,开窗数绿筠。
明帝鲜善政,然或一二有。
兹今论定陵,乃无一可取。
少时擅居正,任为弗可否。
(上声)懒见廷臣,股肱隔元首。
以私弗立储,争产益可丑
贤党奸党混,致此谁之咎(汉唐末造皆有党祸至明季而更烈自顾宪成高攀龙等倡修东林讲学号召生徒树标立帜而党援门户之祸遂成其时不惟真小人扬其毒焰而伪君子且益撼其颓波士习敝而国运倾四十八年之间君臣否隔纲纪废弛邪党滋蔓不可振救谁执其咎耶论者谓明亡实由于神宗洵不诬也)
盖天厌明德,纵之历年久。
明亡定于斯,戒万世不朽。
⑴ 福王常洵郑贵妃所生当储位未定时妃恃宠要帝至大高元殿谒神设誓立常洵为太子帝即缄书玉合赐为符契后以廷臣争之彊太后坚持立长而妃又失欢乃仍立皇长子为太子封常洵为福王福王婚费至三十万营洛阳邸第费亦至二十八万廷臣请王之国者数十百奏皆不报复命给王庄田非四万顷不可后因叶向高封还手敕不得已听王之国犹赐庄田二万顷中州腴土不足取山东湖广田益之王又奏乞淮盐数千引开市洛阳边饷由是大绌本朝则不然凡皇子分封田产皆拨自内务府多不过十万从不取之户部此诚良法美政万世所应遵守勿失也
舞雩沂水高忠宪,泌水衡门归季思。
却笑雕镂冰雪辈,终身但解觅新辞。
东厂一怒东林哭,党人榜出士侧目。
喧传缇骑渡江来,天地仓黄罹诏狱。
诸公被逮就槛车,公独临危命朝服。
咄嗟大臣不可辱,一死胸中筹烂熟。
却为君友忍须臾,夜起焚香仍秉烛。
草成一表兼一书,正命从容池水绿。
表言遗败效屈平,此纸当已登皇宬。
世间流传惟石刻,哀怨奚啻《离骚》经。
一札端严六行字,字字都挟风霜气。
从李范游特其寄,学道生平有独至。
上言此心如太虚,幻质何为恋人世。
下言家事属诸君,田役区分及琐细。
致书三友俱正人,余者一一犹存记。
蕺山先生公老友,疑似亳芒为公剖。
释氏轮回非所托,东京人物岂其偶。
死固不逃亦不求,此语信之公素守。
呜呼公亡二百年,东林一发千钧悬。
止水城南湛如昔,峣童牧竖常流连。
摩挲老眼展遗墨,札后别附诗三篇。
中有不死苌宏血,观者慎勿同云烟。
共 52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