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邹元标

相关人物:共 67 位
共 67 首上一页 第 4 页 下一页
王贞善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江西泰和人,字如性。
性严正,耻随流俗。
少闻王守仁良知之旨,有会于心,遂师事之。
后闻湛若水“随事体认天理”之说,学益进。
由嘉靖乡举,授海阳知县,以守正忤上官,不满岁而归。
杜门著书,有《静谈》及《读史法戒》,吉水邹元标为之选定,题曰《王氏二书选要》。
孙弘绪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孙弘绪(1569年—?
),榜名张弘绪,字谋甫,一字懋功,号存中,浙江湖州府长兴县人。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浙江乡试举人,三十五年丁未科进士,工部观政,本年六月授广东海康县知县,剿倭有功,三十六年调繁庐陵县,都宪邹元标深推重之。
四十一年升南京工部主事,四十四年升郎中,四十七年升雷州知府,明年养病。
以清节称,祀乡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6 【介绍】: 明广东顺德人,字士明。万历三十二年进士。授翰林编修。官至吏部左侍郎。屡忤魏忠贤。天启六年,魏良卿封肃宁伯,儒炳知事不可为,即日告归,寻卒。
全粤诗·卷五二三
黄儒炳(一五七〇—一六二七),字士明,一字焯星。顺德人。明神宗万历三十二年(一六〇四)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中允、谕德、庶子,迁南国子祭酒,历仕吏部左侍郎。改北礼部,再改吏部。以疏劾魏忠贤不报,乞假归。卒年五十八。有《影木轩集》。清康熙《顺德县志》卷八、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四三有传。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士明,广州顺德人。万历甲辰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南国子祭酒升吏部右侍郎转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有影木轩集
维基
黄儒炳(?
—1628年),字士明,号倬星,广东广州府顺德县人。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癸卯科广东乡试第二十名举人,三十二年(1604年)联捷甲辰科二甲进士。
户部观政,改翰林院庶吉士,三十五年授翰林院编修,三十六年丁忧。
服除补原职,四十三年任江西乡试同考官。
四十四年升右中允,四十七年升左谕德,天启元年(1621年)任应天乡试同考官,升右庶子,掌司经局,二年(1622年)官南京国子监祭酒,修《南雍续志》,辑二十一史具题,请修率性、正义、修道三堂。
三年(1623年)转南京吏部侍郎,值尚书缺,摄理堂务。
廷推邹元标为吏部尚书,中旨不下,黄儒炳两疏请之。
摄工部时,主事惠承芳建议于都城下岁加税十万两,人情汹汹,黄儒炳随疏驳参,议始罢。
摄礼部时,齐庶宗多不法,乃定宗长之制。
转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纂修神宗光宗实录副总裁,天启六年(1626年)二月升吏部左侍郎,三月引疾乞归,得旨回籍,崇祯元年(1628年)因母殁以哀毁卒。
所著有《影木轩文集》。

人物简介

甬上耆旧诗·卷二十九
字潜玉,号曰笨子,为诸生,数试有司不利,遂挟其诗客都下,足迹遍吴粤豫楚间。
笨子负才气,喜与奇人魁士交,人亦翕然称吴生。
过文江时,邹南皋先生方归里门,笨子上诗有曰:到来天地伤多事,归去江湖尚有人。
一时诵之。
邹先生为叙其游草曰文江诗选。
笨子老客温陵,食荔支,酣甚,数日中作诗百首,名曰荔品百咏。
余所见笨子诗,此二种而巳。
闻其他著作甚多,苦觅不得见。
客有过余论诗者曰:先生甚喜笨子诗,何句最佳?
余谓笨子诗如曰身老唤人看国色,此语意极佳,亦极可叹。
余近来看年少中奇文字,自顾衰老,不能为扬声,辄呼诸名士读之,坐上有名酒,以病欲饮不得,使吾友尽觞。
望高崖峭壁,患气不能上,促同游健者造其胜,俱与笨子同此怀也。
笨子又曰:宝刀出土悬空壁,老马随人看种田。
词义亦极慷忾。
余录笨子荔品诗至十首,其馀奇句甚多,更为标出。
如曰:绣阁分香乌鹊脑,玄房劈斧玉蟾蜍。
曰:落日呼童收末利,晚风岸帻把琅玕。
曰:清过葡萄应更远,味超橄榄不须回。
曰:眼见春花鶗鴂雨,口甜秋实鹧鸪天。
曰:白擎龙女将珠献,红戴鸡人赛帻来。
曰:美过豹胎难等量,香于鸡舌没中边。
曰:军持并解甘泉浸,华盖重悬佛顶珠。
曰:誇道留人多海错,还将落句划江烟。
曰:南面湖中看昼夜,东头巷底语行藏。
曰:黄飓乍惊雷海笑,红毛未到电村虚。
曰:烛龙照夜分珠缀,天马行空驾火流。
曰:发秃桂花开后见,手香橙子剖前知。
曰:閒情一点松灯照,尘念三杯米汁移。
曰:穿河贮水云为带,垒石成山雾作巾,此等不可尽举。
笨子时年巳六十馀,尚奇丽涌出若此。
闻其有品菊百咏,惜未见之。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十七
庭训字尔韬,号成山,平湖人。
万历甲辰进士,授江陵令。
邑际大江,有淤田数万亩,为楚藩渔利。
训履亩清丈,悉归诸民。
升御史,疏荐邹元标、赵南星等救荒山东,多所全活。
云间周积贤题其赈荒图云:男生呼作过公儿,女生呼作过公女。
此图一献天颜开,敕付兰台传信史。
丁艰后,督学南畿,转湖广参政,晋福建按察。
时珰燄方张,训恬守外藩,久之升应天府丞,未任卒。
崇祯初,追录赐祭,赠府尹。
生平好濂洛之学,手抄性理诸书。
或劝以讲学,曰:学何事讲为?
尝梦谒程明道,见程衣冠缟素,异而问之。
明道曰:太中先公之丧,予以蚤逝,不获就苫土,故犹缟服也。
训曰:某童时读定性书,终身体贴不尽。
明道曰:家弟更有启发处。
遂寤。
后南都人士竟以从祀程祠,似有冥契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尔韬,平湖人。万历甲辰进士,除江陵知县擢云南道御史督学南畿历官福建按察使升应天府丞有平平草
维基
过庭训(1574年—1628年),字尔韬,号成山,浙江平湖县人。万历二年(1574年)生。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初授江陵知县。当时江陵有淤田数万亩,为土豪所霸占。过庭训上任后,清丈田亩,归还良田于民。升为云南道御史。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起,山东年年爆发蝗灾,飞蝗蔽天,食尽庄稼,朝廷派过庭训前往山东赈灾。庭训鼓励消灭蝗虫,捉得蝗虫与蝗子一升者,换饼三十个,以为五日之粮。并宣称捕蝗三百石者,得以成为儒学生员,谓之“蝗生”。天启初年,官至福建按察使,擢拔为应天府丞,未及上任而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4 【介绍】: 明江西吉水人,字孟闇,一字懋明。
受业于同里邹元标
万历三十二年进士,授御史,以敢言闻,被指目为东林。
崇祯初为兵部侍郎,锐意清厘,戎政大饬。
后为左都御史。
李自成攻克京师,自缢死。
维基
李邦华(1574年—1644年),字孟闇,号懋明,江西吉水人。
明末政治人物。
生而早慧,受业于同里的东林元老邹元标,万历三十一年与父李廷谏同举乡试。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授泾县知县,实行常平社仓保甲诸法,有政声。
当时朝士多诋毁顾宪成,邦华为之辩解,遂被指为东林党人。
奏陈法祖用人十事:“曰内阁不当专用词臣,曰词臣不当专守馆局,曰词臣不当教习内书堂,曰六科都给事中不当内外间阻,曰御史升迁不当概论考满,曰吏部乞假不当积至正郎,曰关仓诸差不当专用举贡任子,曰调简推知不当骤迁京秩,曰进士改教不当概从内转,曰边方州县不当尽用乡贡。
”没有得到回应。
万历四十四年以疾归乡。
万历四十五年,出京任山东参议。
天启初年,满洲女真崛起,辽东告急。
天启二年(1622年),朝廷徵召邦华出任天津巡抚,当时山东正值徐鸿儒作乱,贼兵围攻景州,邦华成功用奇兵斩俘四千多人。
迁光禄少卿,擢右佥都御史,官至兵部右侍郎。
后来杨涟等东林党人被陆续逼害,李邦华也因阉党怀疑他要和孙承宗清君侧,因而被魏党削籍。
崇祯元年(1628年)四月,起工部右侍郎。
不久在东林党人瞿式耜推荐下,改兵部侍郎协理戎政。
崇祯二年(1629)四月时改为兵部尚书,综理京营戎政,同年九月,“汰京军虚冒者四千五十馀人”,又汰老弱千人,军缺非年壮力强者不录,惩治积猾的掾史官僚,原来京营每年开支米一百六十万石,李邦华节省至一百四十四万石,任内「戎政大釐」、「军容甚壮」。
十二年(1639年)四月,起用为南京兵部尚书,重定营制,汰不急之将。
崇祯十五年冬,代刘宗周担任左都御史,十六年三月抵九江。
安抚宣称要就食南京的左良玉,权宜发九江库银十五万及粮食六个月,遂退其兵。
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月,李自成陷山西。
邦华请帝固守京师,未得反应。
又曾经举明成祖北征而留时任太子明仁宗留守南京为例,建议让皇太子监军南京,但同样未得反应。
不久后,又推荐袁继咸、张国维、路振飞等「差有方略堪禦贼」,而史可法「饶忠胆,南方当耑委之」,但未得答覆。
十八日,外城陷,逃至文信国祠,十九日,内城亦陷,邦华向文天祥的牌位三鞠躬,并说:“邦华死国难,请从先生于九泉矣。
”又有诗曰:“堂堂丈夫兮圣贤为徒,忠孝大节兮誓死靡渝,临危授命兮吾无愧吾。
”遂投缳而死。
赠太保、吏部尚书,谥忠文。
清朝时赐谥忠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江西金溪人,字继疏,吴悌子。万历十七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曾抗疏争三王并封事。久之,擢吏部主事,历考功郎中,累官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天启中拜工部左侍郎,因与赵南星、杨涟等善,为魏忠贤勒令致仕。
维基
吴仁度,字君重,一字继疏,江西抚州府金溪县人。
进士出身。
万历十三年(1585年)乙酉科举人,十七年(1589年)登己丑科进士,授中书舍人,三王并封议起,抗疏争之。
久之,擢吏部主事,历考功郎中。
三十年(1602年),稽勋郎中赵邦清被劾,疑同官邓光祚等嗾言路,愤激力辩,章下考功,仁度欲稍宽邦清罚,给事中梁有年遂劾仁度党比。
时光祚引疾去,而仁度代为文选,御史康丕扬复劾仁度倾光祚而代之,诏改调之南京。
自邦清被论后,言路讦不已,都御史温纯恚甚,请定国是以剖众疑,而深为仁度惜。
仁度寻补南京刑部郎中,擢太仆少卿,进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
砥廉隅,务慈爱,与魏允贞齐名。
居四年,以疾归。
熹宗初,起大理寺卿,进兵部右侍郎,复称疾去。
再起工部左侍郎,天启五年(1625年)魏忠贤以仁度与赵南星、杨涟等善,勒令致仕,寻卒。
仁度名父子,克自振励,邹元标亟称之,邑祀乡贤。
著有《吴继疏先生集》十二卷。
孙吴灏之。

人物简介

维基
张尔嘉,字锡之,号佘峰,南直隶松江府青浦县人。
少爱佘山之胜,遂自号佘峰。
青浦县学生,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癸卯科应天乡试举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进士,授浙江东阳县知县,行取,擢兵部主事,天启元年往浙江募兵,晋职方司郎中,当考选,疏救刘光复,荐邹元标,执政惮之,与尚书崔呈秀忤,出为浙江右参政、分守宁绍道,升本省按察使,崇祯元年升右布政使,卒官。
墓在佘山。
孙维清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孙维清(1542年—?
年),字仲直,号寅所,山西平阳府解州人。
十月二十八日生,行三,治《礼记》,由州学增广生中式山西乡试第五十九名举人,嘉靖四十四年乙丑科(1565年)会试中式第一百十四名,第三甲第三百零七名进士。
吏部观政,隆庆元年(1567年)六月授中书舍人,五年四月升吏部主事,六年十月升员外,养病。
万历四年(1576年)二月复除本部,六月丁忧,七年正月复除本部,三月升郎中。
在吏部任职十馀年,万历九年(1581年)三月累官考功司、文选司郎中,掌吏部察典,与秦耀设谋禁锢建言之臣,遂以赵用贤、吴中行、沈思孝、艾穆、邹元标五贤附名察籍。
因上疏忤权臣张居正,万历十年(1582年)三月升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馆,丁忧归。
十三年十月起补原官,十四年二月以前任考功主察附权行私,降一级调外任。
康元穗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康元穗(16世纪—1625年),字日颖,号味澹,江西吉安府安福县南乡蒙潭人。
康元穗是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的举人,四十四年(1616年)任清江教谕,每天和诸生讲学课艺,其他县学学生闻风而至,曾捐俸协助孙姓生员殓葬母亲,又为得推官赏识而遭御史纠察的刘姓生员申辩;四十七年(1619年)成进士,获授瑞安知县,就任时遇上编审赋役,他根据大纲总结避免横徵,人民称便,天启二年(1622年)调任嘉善知县,瑞安人无法慰留立生祠祭祀,在嘉善时他停止地方军官索取运粮浮额,设置漏泽园安葬死者,又革除羡耗、省去罚锾、平均徭役、严行保甲,在童子试拔取魏学濂为第一冠军,考核时本拟升吏部,却被魏忠贤怨恨他和魏大中等人友好,改升南京礼部主事,与王时槐、邹元标、邹德溥研究性理,又为家乡倡建同善书院,设置三族赡田,五年(1625年)在北京去世,入祀乡贤祠。
共 67 首上一页 第 4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