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邹元标

相关人物:共 67 位
共 67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二十二
中柱,字石厓,号摩青,平湖人,崇祯庚辰进士授吉水令口吃于书无不读尤好管韩故为文雄深浩瀚卓然成家有怀木庵稿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石臣,平湖人。崇祯庚辰进士,除知吉水县有木庵诗草
维基
沈中柱,字右臣,号摩青,浙江嘉兴府平湖县人,同进士出身。
口吃不能言,熟于左国史汉,尤好管韩为文,纵横捭阖,落笔数千言立就。
崇祯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三甲进士,初授江西吉水县知县,请减租蠲税,当事者格不行。
邹忠介书院以课士,黄道周以言事下狱,遗书刘彭岫,力救罢归。
后构建怀木庵,奉父隐其中,著有《怀木庵稿》、《问道录》。
晚为僧,名行燃,号无诤,往来灵隐、金粟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50—1616 【介绍】: 明抚州府临川人,初字义少,改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茧翁。
早有文名,不应首辅张居正延揽,而四次落第。
万历十一年进士。
官南京太常博士,迁礼部主事。
以疏劾大学士申时行,谪徐闻典史。
后迁遂昌知县,不附权贵,被削职。
归居玉茗堂,专心戏曲,卓然为大家。
与早期东林党领袖顾宪成、高攀龙、邹元标及著名文人袁宏道、沈茂学、屠隆、徐渭、梅鼎祚等相友善。
有《紫钗记》(《紫箫记》改本)、《还魂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或《临川四梦》。
另有诗文集《红泉逸草》、《问棘邮草》、《玉茗堂集》。
词学图录
汤显祖(1550-1616) 字义仍,号若干,又号海若、清运道人。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抚州汤家山。剧作家、文学家。21岁中举,34岁中进士,后历任太常博士、詹房事主簿、礼部祠祭司主事。有《紫钗记》、《南柯记》、《牡丹亭》、《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又有诗集《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一卷,《问棘棘邮草》二卷。
槜李诗系·卷四十
字义仍临川人万历间官祠部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义仍,临川人。万历癸未进士,除南太常博士迁南礼部主事谪徐闻典史迁知遂昌县有玉茗堂集
维基
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晚号茧翁,别署清远道人,室名玉茗堂。江西临川县人。明代政治家、文学家、戏曲家、教育家。万历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进士,历任南京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南京刑部主事、南京礼部祠祭清吏司主事,谪广东徐闻县典史、浙江遂昌县知县。其戏曲非常知名,乃与莎士比亚同期及影响力相若的伟大剧作家。除了戏曲之外,又擅长八章文,与王鏊、唐顺之、瞿景淳、归有光等并称明朝举业八大家。汤显祖出生于书香门第,祖父汤懋昭好老庄、喜谈神仙,父亲汤尚贤为人严正,从小便饱读诗书,性格刚正不阿。隆庆四年(1570年)江西乡试第八名举人,万历五年(1577年)汤显祖进京赶考,因不肯接受首辅张居正的拉拢,结果两次落第。万历八年(1580年)汤显祖第四次往北京参加春试。张居正三子张懋修去看望汤显祖,汤显祖也曾回访而不遇。直到万历十一年(1583年)他33岁时,即张居正死后次年,才考中万历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进士。汤显祖中了进士后,仍不肯趋附新任首辅申时行,故仅能在南京任虚职。在职期间,与顾宪成、高攀龙等东林党人交往甚密。万历十九年(1591年)他又写了《论辅臣科臣疏》,揭发时政积弊,抨击朝廷,弹劾大臣,因而触怒了明神宗。之后被谪迁广东徐闻典史。后又调任浙江遂昌知县。汤显祖在地方为官清廉,体恤民情,深得民心,但最终还是因不满朝政腐败,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弃官回乡,在临川建了一座闲居,号玉茗堂,从此致力于戏剧和文学创作活动,终其一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50—1627 【介绍】: 明真定府高邑人,字梦白,号侪鹤,又号清都散客。
万历二年进士。
除汝宁推官。
迁户部主事,调吏部考功,历文选员外郎。
上疏陈干进、倾危、州县、乡官四大害,触时相忌,几获谴。
旋以病归。
再起为考功郎中。
二十一年主京察,要路私人,贬斥殆尽。
被严旨落职。
名益高,与邹元标、顾宪成海内拟之汉朝“三君”。
光宗立,起为太常少卿,继迁左都御史。
寻任吏部尚书。
在官慨然以整齐天下为己任,锐意澄清,政府及中贵亦不得有所干请。
魏忠贤初颇重之,以介一中书被拒,始生恶感。
故人子魏广微入阁,三至南星门,皆拒不见。
广微恨刺骨,乃与忠贤共排南星。
南星搜罗遗佚,中外方忻忻望治。
四年,魏忠贤责南星等“朋谋结党”,矫旨放归。
又诬以赃罪,削籍,戍代州卒。
崇祯初谥忠毅。
有《史韵》、《学庸正说》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梦白,高邑人。万历甲戌进士,除汝宁推官,入历吏部郎中,谪判平定州。天启初,起太常卿,历左都御史,进吏部尚书,谪戍代州。崇禛初,赐谥忠毅,有集。
维基
赵南星(1550年—1628年1月23日),字梦白,号侪鹤,别号清都散客,直隶高邑县(今河北)人,明朝东林党政治人物、文学家,万历甲戌进士。
天启间,官至吏部尚书,因不受魏忠贤拉拢,遣戍代州。
崇祯时平反,追谥忠毅。
隆庆四年(1570年)庚午科顺天府乡试第七十一名。
万历二年(1574年)甲戌科进士,任河南汝宁府(今汝南县)推官,治行廉平。
后历任户部主事、吏部考功、文选员外郎。
为人嫉恶如仇,因直言上疏,陈述时政四大害,触犯时忌,乞归乡里。
再起考郎中,主京察,罢黜贪官污吏,不久遭诬陷,斥为民。
后来居于家乡的赵南星名声日益高涨,与顾宪成、邹元标并称「东林三君」,朝野请求起用赵南星的上书数以百计,但都没有被采纳。
明光宗时,起为太常少卿、左都御史,慨然以整齐天下为任,大力打击不法官吏。
天启三年(1623年),改任吏部尚书,期间公正无私,拒绝了权贵的求官请托,另一方面又起用有清廉正直名声、广被百姓赞誉的正人于朝列庶位。
史称当时朝廷「众正盈朝」、「群贤满朝」、「中外忻忻望治」,熹宗也曾称赞赵南星「老成清正」、「深切铨政」。
宦官魏忠贤曾雅重他,在熹宗面前称赞他是能臣,但他不接受其拉拢,反而正色警戒魏忠贤说「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
」,终于得罪魏忠贤。
大学士魏广微是万历名臣魏允贞之子,赵南星向与魏允贞相熟,但因魏广微后来谄附魏忠贤,因而叹息说「见存(魏允贞的字号)无儿。
」,又责怪魏广微曾议论东林前辈李三才,因而使得魏广微也深恨赵南星。
后来在廷推山西巡抚时,赵南星知道谢应祥为人清廉,于是为谢应祥美言「沉静有为,能称其职」,力荐起用其为山西巡抚,但被大学士魏广微从中作梗,并被御使陈九畴弹劾赵南星在廷推力挺谢应祥,是为了报答谢应祥曾经提拔魏大中,使得熹宗对「朋谋结党」而震怒,赵南星也因而被逼乞休请辞。
御使张讷也因为其兄张朴没有得到山西巡抚官职,而诬蔑赵南星有坏政十罪,使赵南星被削籍。
阉党后来诋毁赵南星贪赃一万五千两,赵南星素清贫,幸好亲朋故友的捐助凑齐后,才倖幸获释,但仍被谪戍代州。
四年后病卒。
崇祯初,追赠为太子太保,追谥为忠毅。
世以赵南星、邹元标、顾宪成称“东林三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宁国府宣城人,字巽之。
万历十四年进士。
官户科给事中,尝疏请建储,措词颇激。
后以力荐邹元标,被谪外,卒。
维基
颜文选(1552年—?
),字巽之,号叠阳,直隶宁国府宣城县人,军籍。
万历十年(1582年)壬午科应天乡试八十八名,万历十四年(1586年)丙戌科会试四十八名,登三甲第七十七名。
大理寺观政,授湖广江夏县知县。
万历四十年(1612年)正月十五元宵夜,颜文选家有酬神赛戏,有泾县童生张载通在看戏后被殴伤致死,传闻是颜家的家丁所为。
宁国府学的众多童生听闻张氏被殴致死,群情激愤,带头包围颜宅,又有无赖跟进颜家劫掠财物。
事后提学御史熊廷弼将此案呈报,主张将闹事的童生禁考,不许获得生员的资格。
万历皇帝同意。
擢南京户科给事中,在谏垣十一月,上疏达十三次,其请建国储疏尤激切。
会推邹元标府丞久不下,疏力请,上怒其结党营私,市恩外谪。
居家期间,颜氏曾为唐骆宾王《骆丞集》作注。
卒后赠光禄少卿。

人物简介

维基
谢应祥,号凤皋,江西吉安府安福县千户所官籍。
万历十三年(1585年)乙酉科举人,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进士,授嘉善知县,在任均徭役,清粮亩,禁势豪不得兼并,积羡以修水口阁,补贫士之不能输将者嘉禾。
陋例县官考成,市商皆有馈赆,应祥耻之,一概却之而俗变。
课士则达官巨公连牍荐,俱争冠军,翔语之曰:已有先得者矣。
询荐者何人?
则曰:嘉善知县谢某也。
其情状如此,所得士如钱士升、魏大中、虞廷陛皆为世名臣。
解任日,舟轻如叶不能渡长江,命家人载石其上。
行取入京,以恬淡得南铨。
神庙特命入北铨。
先时掌选,门如市,公设水缸于署,一切书札尽投其中。
廉操著闻,晋南京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右少卿、太常寺卿,升山西巡抚。
魏珰煽虐,以魏大中为翔门墙,曾疏荐之,嗾程九畴劾翔老病,翔决意引去,遂与邹元标等同时追夺。
翔为人外严内宽,家徒四壁,杜门却扫,题其堂曰:「昼掩」,当事造请,不得一见。
邑有大利害,必毅然争之,至今诵清介者,必首推云。
墓在北乡长陵坡。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54—1621 【介绍】: 明四川广安人,字子醇,号希泉。
万历十四年进士。
官兵科给事中。
半年间连上疏言边吏欺上,防务鲜实,李成梁父子权重等,皆军国大计。
累迁户科都给事中。
言边饷比弘治、正德间增至八九倍,必须力行节俭,汰内府各库不急之务,庶几国用可足。
寻以疾归。
二十八年起任工科,极陈不应大兴工役,又言国用匮乏之忧。
帝均不省。
后以言帝疏皇后及皇长子,遭廷杖、除名,直声震天下。
光宗立,擢左佥都御史,进户部侍郎。
持论每与邹元标等异。
时论颇以为嫌。
维基
王德完(1554年—1621年),字子醇,号希泉,四川顺庆府广安州人,民籍。万历七年(1579年)己卯科四川乡试第四十九名举人,十一年(1583年)中式癸未科会试第五十五名,未殿试,十四年(1586年)丙戌科廷试三甲第四十二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都察院观政,十六年(1588年)补授兵科给事中,二十年(1592年)四月升户科右给事中,再升礼科左给事中,七月又迁户科都给事中。二十八年(1600年),因立太子事触怒明神宗,被廷杖一百,革职还乡。四十八年(1620年),被起用为太常寺少卿。明光宗时,官至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天启元年(1621年)八月升户部右侍郎,十二月病故,被封赠户部尚书,加封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顺天府宛平人,字靖卿。万历十一年进士。除南昌知县,征授御史。廷臣争国本,选语郑贵妃兄郑国泰,令以朝野公论,郑氏祸福告贵妃,俾妃自请立皇长子为太子。国泰惧而入告妃,且疏请早定以释危疑。帝意不怿。后知事出于选,深衔恨,斥为民。
维基
何选(1554年—?
),字靖卿,号克斋,太医院官籍,直隶苏州府嘉定县人。
万历十年(1582年)壬午科顺天府乡试第四十名,万历十一年(1583年)联捷癸未科会试第三百三十二名,登三甲第一百八十七名进士。
初授临颍县知县,十三年调任南昌县,十七年(1589年)十月考选湖广道试御史,十八年十二月以邹元标事被罚治,吏部将何选降为刑部主事,万历皇帝大为嗔怒,吏部左侍郎赵参鲁以推升何选事司官俱被降罚,司官冯生虞为首者降一级调外任,馀各罚俸一年,何选革职为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山东益都人,字叔谦。万历八年进士。除滑县知县,年甫弱冠。多惠政,征授礼科给事中,累迁吏科都给事中,屡劾不职官吏。二十年正月,与李献可等请皇长子出阁豫教,被斥为民。光宗立,复起。天启三年,官至工部尚书,以愤群阉用事,自引归。有《崇雅堂集》、《青州风土记》。
维基
钟羽正(1554年—1637年),字叔濂,号龙渊,山东青州府益都县钟家庄人。
晚明政治人物。
万历四年(1576年)丙子科山东乡试第二名举人。
万历八年(1580年)庚辰科进士。
出任河南滑县知县,多有惠政。
徵授礼科给事中。
迁工科左给事中,出视宣府边务。
以受贿劾罢兵部左侍郎、宣府巡抚许守谦、副总兵张充实等官员。
还京,升任吏科都给事中。
劾礼部侍郎韩世能,蓟辽总督蹇达,大理少卿杨四知、洪声远不称职,杨四知、洪声远因此贬谪。
万历二十年(1592年)正月,礼科都给事中李献可偕六科诸臣上疏请求为神宗长子朱常洛举行“豫教之典”。
神宗大怒,指摘其误书弘治年号,违旨侮君,贬一秩调外,其馀人等夺俸半年。
大学士王家屏将御批封还,神宗愈加不满。
钟羽正与吏科给事中舒弘绪均上疏支持李献可。
神宗将弘绪调职南京,羽正及献可以调任边远地区杂职。
大学士赵志皋论救,被斥责;吏科右给事中陈尚象又争,贬斥为民。
户科左给事中孟养浩,御史邹德泳,户兵刑工四科都给事中丁懋逊、张栋、吴之佳、杨其休,礼科左给事中叶初春,各自上疏救。
神宗怒不可遏,命将孟养浩廷杖一百,除名。
邹德泳、丁懋逊、张栋、吴之佳等六人贬一秩,外放为官。
李献可、钟羽正、李弘绪除名。
钟羽正回乡闭门读书,家居近三十年。
光宗即位,起用为太仆寺少卿,尚未就职,改本寺正卿。
天启二年(1622年),吏部拟定钟羽正为左副都御史,羽正不愿位居佥都御史冯从吾之上,受佥都御史,而将让副都御史让与从吾。
不久,改户部右侍郎,监督仓场。
天启三年(1623年)春,官工部尚书。
以“委身门户”之罪被削,职夺官。
崇祯时平反,复原官。
明史》有传。
邹元标、冯从吾等人并称“西台三正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56—1627 【介绍】: 明陕西长安人,字仲好。冯友子。万历十七年进士。官御史,以上章言帝失德,帝大怒,欲廷杖之,因阁臣劝解得免。后被削籍。居家杜门谢客,钻研理学。光宗立,起尚宝卿。天启时官至工部尚书。卒谥恭定。有《元儒考略》、《冯少墟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仲好,长安人。万历己丑进士,改庶吉士授山西道监察御史历官副都御史谥恭定有少墟集
维基
冯从吾(1556年—1627年),字仲好,号少墟,陕西长安(今西安市)人,同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尚书。
万历十七年(1589年)登己丑科进士。
改翰林院庶吉士,十九年八月授河南道监察御史。
巡视中城,有宦官求见,但被他拒绝。
礼科都给事中胡汝宁奸诈狡猾,多次弹劾不去。
冯从吾揭发他作奸犯科之事,遂被调往外地。
当时正值考核外官政绩之时,冯从吾严格巡查,贿赂受请之事便不再发生。
万历二十年(1592年)正月,冯从吾上疏告戒明神宗:“陛下郊庙不亲,朝讲不禦,章奏留中不发。
试观戊子以前,四裔效顺,海不扬波;己丑以后,南倭告警,北寇渝盟,天变人妖,叠出累告。
励精之效如彼,怠斁之患如此。
近颂敕谕,谓圣体违和,欲藉此自掩,不知鼓钟于宫,声闻于外。
陛下每夕必饮,每饮必醉,每醉必怒。
左右一言稍违,辄毙杖下,外庭无不知者。
天下后世,其可欺乎!
勿以天变为不足畏,勿以人言为不足恤,勿以目前宴安为可恃,勿以将来危乱为可忽,宗社幸甚。
”神宗盛怒,想要在大殿之上杖责冯从吾。
恰逢仁圣太后寿辰,加上阁臣们竭力化解才得以倖免。
随即便告老还乡,后被起用为巡查长芦等地盐政。
冯从吾洁身自好,任内惠利商人,违法乱纪之事均有所收敛。
不久,冯从吾返回京师,适逢神宗因军政之事大罢谏官。
冯从吾也因而被革职,仍然是因为之前上疏谏言的缘故。
冯从吾生性纯朴诚实,有志于濂、洛之学,受业于许孚远。
罢官归乡后,闭门谢绝客人来访,拿来古代贤人可以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言简意赅的语句,体察考验自己的身心,学问造诣更加精深。
在家闲赋了整整二十五年。
万历四十八(1620年)明光宗登基。
冯从吾被起用为尚宝卿,后晋升为太仆寺少卿,因为兄长去世而未赴任。
不久改任大理寺少卿。
天启二年(1622年)擢左佥都御史。
不到两个月,又升任左副都御史。
廷议梃击、红丸、移宫等三大案,冯从吾说:“李可灼以至尊尝试,而许其引疾,当国何心!
至梃击之狱,与发奸诸臣为难者,即奸人也。
”自此以后朝中群小皆畏惧他。
不久,与邹元标共同创建了首善书院,召集志同道合的人在这里讲学,给事中朱童蒙上疏诋毁书院。
冯从吾说:“宋之不竞,以禁讲学故,非以讲学故也。
我二祖表章《六经》,天子经筵,皇太子出阁,皆讲学也。
臣子以此望君,而己则不为,可乎?
先臣守仁,当兵事倥偬,不废讲学,卒成大功。
此臣等所以不恤毁誉,而为此也。
”于是冯从吾再次称病求归,明熹宗温言安慰挽留。
但是给事中郭允厚、郭兴治又相继努力诋毁邹元标
冯从吾又说:“臣壮岁登朝,即与杨起元、孟化鲤、陶望龄辈立讲学会,自臣告归乃废。
京师讲学,昔已有之,何至今日遂为诟厉?
”于是再次上疏请求归乡。
天启四年(1624年)春,起任南京右都御史,都接连推却不任。
被熹宗召见授予工部尚书。
恰逢赵南星、高攀龙等人相继离开朝廷,冯从吾连续上疏,极力请辞,熹宗遂同意其致仕。
天启五年(1625年)秋,魏党张讷上疏诋毁冯从吾,冯从吾被革职。
同乡人王绍徽向来对冯从吾怀恨在心,等到他成为吏部官员,就立刻派遣乔应甲任陕西巡抚,想搜集各种罪證获罪于他,但都没有收穫。
于是便毁掉了书院,推倒了圣贤塑像,将其扔到了城墙边角。
冯从吾不能忍受心中怒火,得病去世。
崇祯初年(1628年)明思宗恢复冯从吾官职,并追赠其太子少保,谥恭定。
邹元标、钟羽正等人并称“西台三正人”。
释行昱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四
释行昱,字晓庵,号曰无隐,姓叶氏,龙游人。
寄迹吴门,三岁失怙,母程氏训养成立。
自幼纯笃,情殷报母,力持疏食,偶见杀生,闭门驰去。
一日,读《六祖坛经》,知有宗门事,遂参密云于金粟。
及冠,将昏,遁入磬山,求天隐剃度,开示谆切,而亲属追寻,忍泪别去,远走天台至莲花峰,礼肇心老宿芟染,即圆具于天童。
闻通问开法南涧,投诚参考,每入室痛棒厉喝,不假词色,身心自觉纯一。
尝因激发,立五大誓,以大事未明,不出山、不语、不卧、不加衣、不看书。
自夏徂秋,力行不倦,一夕,月下独坐,忽内外洞彻,皎如冰盘,向所疑处,澄净无滓。
出山省母,又劝还俗。
复潜渡江,参石奇于昭阳。
未几,以母老复返吴门,持钵奉养母终,更上南涧研究古今差别,得大自在,寻付衣拂。
无何,通问迁竹林,分座说法,万指铿锵,屡以南涧院事属付,苦辞不已。
己丑夏,将命摄方丈,昱即宵遁。
涉桐庐访陈尊宿遗迹,过疏山谒影堂,因回浏阳叩尔瞻于石霜,旋应武功山灵溪之请,遂开法焉。
甲午夏,领众东还,继席南涧,提纲絜要,规令森然。
通喜得人,致书金少保称:“晓庵首座,侍衲二十年,悟境不异高峰断崖,而德业深厚。
”其推许如此。
明年通寂,窣堵告成,拂衣竟去。
复入浏阳结茅山中,作投老计。
江楚衲侣闻风趋附,不踰年遂成丛席,苒苒廿载,影不出山,唯不忘所自,梓其师手辑《续灯》集赀镂版舁之入藏。
康熙乙丑夏四月二十九日,奄忽坐化,寿七十有九,腊五十。
所著有《三会录》、《黄昙拈颂》若干卷,皆编刻盛行于世。
共 67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