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袁昌祚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七四六
王氏,东莞人。
明进士、参议袁昌祚室。
昌祚嘉靖间举乡试第一,阅数年成进士。
丰仪修整,才思惊人,严嵩欲逼为赘婿,袁意不欲,而不敢面辞。
后王氏寄以《四时闺怨》,严见诗乃止。
近人余祖明编《广东历代诗钞》卷一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24—1601 【介绍】: 明浙江兰溪人,字汝迈。隆庆二年进士。授编修。万历初,进侍读。以疏救吴中行、赵用贤,又请将中行等论居正夺情之疏宣付史馆,忤张居正谪官。居正没,再起,累迁为吏部侍郎。十九年,申时行谢政,荐志皋及张位自代,乃进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次年为首辅。旋进建极殿。累疏论定国本、罢矿税等事。帝俱优诏报闻而已。且年老柔懦,为朝士所轻,诟谇四起,遂愤而乞归。帝慰谕勉留。然志皋已病,不能视事,惟力疾草疏争罢矿建储而已。卒于邸舍,谥文懿。有《灵洞山房集》、《内阁奏题稿》、《四游稿》。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汝迈,兰溪人。隆庆戊辰赐进士第三,授翰林编脩历官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赠太傅谥文懿有瀫阳诗集
维基
赵志皋(1524年4月16日—1601年10月8日),字汝迈,号濲阳。
浙江兰溪县(今云山街道)人。
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万历年间官至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
赵志皋为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己酉科浙江乡试第四十六名举人,四十五岁中式隆庆二年(1568年)戊辰科会试第七十七名,廷试第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万历初年迁侍读。
五年十一月因不满张居正恋权夺情,劝居正终丧,致拂其意,出为广东副使,于城西浮丘建吹笙亭,“开浮丘大社,与粤中士大夫赋诗”,同游者有陈堂、姚光泮、张廷臣、黄志尹、邓时雨、梁士楚、陈履、邓于蕃、袁昌祚、杨瑞云、黄鏊、陈大猷、金节、郭等等人。
随以考察降解州同知,遂辞官归乡。
张居正死后,于万历十一年(1583年)二月起用为南京太仆寺寺丞。
万历十一年(1583年),十月升南京国子监司业。
万历十二年(1584年)三月升右春坊右谕德、掌南京翰林院事。
万历十二年(1584年)十月,升左谕德兼侍读。
万历十三年(1585年)五月,管理纂修玉牒。
万历十三年(1585年)十月,充大明会典纂修官。
万历十四年(1586年)正月,补充经筵讲官,升南京国子监祭酒。
万历十五年(1587年)二月,升詹事府少詹事兼侍读学士,掌本府印信,充玉牒纂修官。
万历十五年(1587年)七月,充经筵讲官。
万历十五年(1587年)十二月,升南京吏部右侍郎。
万历十七年(1589年)十二月,改任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转左侍郎。
万历十八年(1590年)八月,充经筵讲官。
万历十九年(1591年)九月,升大学士,入阁办事。
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
万历二十年(1592年),为首辅,以往张居正柄国,权震主,申时行继之,势犹盛。
王锡爵性刚负气,人亦畏之,然而当赵志皋当到首辅,年已经七十有馀,耄矣,且柔而懦,因此被朝士所轻,诟谇四起。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二月,加少保兼太子太保。
万历二十九年九月十三日(1601年10月8日),卒于官。
谥文懿。
林拱辰 朝代:清末至民国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林拱辰(1872~1932)〖林拱辰生年,依据傅锡祺〈栎社社友题名录〉(毛笔撰写,家属保存之原始史料):「林拱辰,住嘉义厅斗六堡斗六街,第557番地,明治五年(1872)壬申七月十五日生。
」卒年昭和7年(1932)7月12日,依据斗六市户政事务所提供户籍资料。
〗 ,清嘉义厅斗六堡(今云林县斗六市)人,「栎社」早期社员〖林拱辰为栎社社员。
根据傅锡祺《栎社沿革志略》:1907年10月26日,该社在彰化赖绍尧家举行诗会,共有社员13人及斗六吟友林滨石、黄丕承、黄服五、林拱辰4人出席,「斗六四友不正式加盟,不认为社友。
」该书其后各年之记载,林拱辰等人未见出席该社内部集会。
又据张丽俊《水竹居主人日记》1910年4月24日记载栎社「庚戌春会」出席者名单,将林拱辰列入社员,内容如下:「我社友蔡启运、陈基六、王卿淇、赖绍尧、林拱辰、傅锡祺、陈沧玉、袁炳修、林痴仙、林仲衡、林□堂、林幼春、陈槐庭、连雅堂、庄伊若、郑汝南、黄旭东、张栋梁、林载昭与予等,赞襄社员陈织云,馀不付(赴)会社员蔡惠如、叶笃轩、陈联玉、林文华、庄云从,馀数名忘记。
」可见当时张丽俊也认为林拱辰是社员。
推测可能林拱辰等人,后来未参加该社内部活动,《栎社沿革志略》出版时(1931)才补上这句:「斗六四友不正式加盟,不认为社友。
」(此条考證廖振富提供。
) 〗 ,「斗山吟社」社员,曾任东洋协会讲师,并参与发起成立大稻埕「鲲溟会馆」〖参考赖美燕《斗六地区文学发展之研究》,南华大学文学系硕士论文,2007年6月。
〗 。
诗作散见《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教育会杂志》等报刊杂志,今据以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