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韩宰(1522年—1588年),字子衡,号翊庵,直隶真定府赵州隆平县人,民籍。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乙卯科顺天府乡试第八十二名举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联捷丙辰科三甲第一百二十九名进士。工部观政,授山东青州府推官,四十年升刑部主事,四十三年升员外、升山西屯田佥事,丁母忧归。起补云中兵备佥事,隆庆五年(1571年)正月升四川布政司右参议,万历二年(1574年)正月升山西雁平道副使,四年六月侍郎王宗沐勘阅宣大山西边务时被罢免。
人物简介
张焕(1528年—1588年),字懋文,号怀洲,山东青州府益都县人,军匠籍。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戊午科山东乡试第一名。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中式乙丑科进士。户部观政,本年八月授山西长治知县,隆庆三年(1569年)九月选授南京户科给事中。五年,给事中李贵和请开胶莱河,漕运总督王宗沐认为“其功难成,不足济运”,建议利用海运。隆庆六年(1572年)三月,运米十二万石自淮入海,五月抵天津。南京户科给事中张焕上疏弹劾王宗沐渎职瞒报:“比闻人言啧啧,咸谓海运八舟,米三千二百石,忽遭风漂没,渺无影响。宗沐盖预计有此,令人赉银三万两籴补。”此事查无证据,最后不了了之。万历三年(1575年)四月升南京尚宝司卿,六年正月升南鸿胪寺卿,九年四月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十年二月丁忧,十六年卒。十七年十月赐祭葬。
人物简介
刘汉儒(1529年—1603年),字文卿,号宪吾,更号思鲁,河南沈丘县人。河南乡试第四十九名举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中式己未科会试第二百九十四名,三甲第五十九名进士。初任河南滑县知县,改浚县知县,颇有政绩,乡民为其立生祠。升任兵部武选司主事、武库司员外郎、郎中等职时,参与兵部《九边图说》的编纂。外任山西按察司副使、右参政,随刑部侍郎王宗沐阅视宣府、大同、山西边防。领云中兵宪,整饬兵备,修筑新城堡,也称永安堡。工程从万历三年(1575年)三月开始,万历四年(1576年)十二月落成。弹劾大同总兵郭琥,再任浙江按察使、右布政使,万历十年(1582年),浙江杭州兵变,协同江南巡抚张佳胤平息变乱。调任福建右布政使,转左布政使,于云南左布政使任上因病致仕。
人物简介
李贵和(1532年—?),字子中,号节斋,河南开封府祥符县人。河南乡试第六十八名举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中式乙丑科三甲第一百四十一名进士。刑部观政,本年八月授山西襄垣县知县。隆庆二年(1568年)六月升青州府同知,四年八月升刑部员外郎,十二月改官户科给事中。隆庆五年(1571年)五月升工科右给事中,京杭运道严重瘀积,李贵和请浚胶莱河,朝廷以王宗沐称其工程浩大而止。九月,又上疏称《皇明资治通纪》一书“欲以一人闻见,臧否时贤,荧惑听众,若不早加禁绝,恐将来以讹传讹,为国是之累非浅也。”,列为禁毁书。六年正月升兵科左,六月升湖广参议,丁忧归。万历四年(1576年)三月复除陕西,六年八月官至陕西副使。八年正月调用。
人物简介
【生卒】:1535—1615 【介绍】: 明僧人。原姓沈,法名祩宏,字佛慧。仁和人。十七岁补邑庠,后信仰净土。三十二岁出家受具足戒,学华严,参禅要,历游诸寺。隆庆五年回杭州,居云栖寺,人称云栖大师或云栖祩宏。与紫柏、憨山、蒲益并称明四大高僧。倡佛教各宗并进,戒为基础,弥陀净土为归宿。主张儒、释、道三教一致。有《戒疏发隐》、《弥陀疏钞》、《楞严经摸象记》、《竹窗随笔》、《四十八问答》等二十余部。其遗书编成《云栖法汇》。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35—1615 【介绍】: 明僧。杭州府仁和人。俗姓沈,字佛慧,号莲池。先习儒,后为僧。居云栖寺三十余年,禅净双修。世称莲池大师、云栖大师。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仁和县人。姓沈。年十七。补邑庠。虽业儒。每书生死事大四字。于案头自警。一日啜茗。失手碎茶瓯。有省。遂投西山性天理和尚薙发。于无尘律师处受具。北游五台。参遍融后。又谒笑岩于柳庵求开示。岩曰。你三千里外求我开示。我有甚么开示。师恍然。即礼辞。过东昌道中。闻谯楼鼓声忽悟。偈曰。三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焚香掷戟浑如梦。魔佛空争是与非。遂南归住云栖。开净土门。以摄三根。由是四众翕然尊之。侍郎王公宗沐。问夜来老鼠唧唧。说尽一部华严经。师曰。猫儿突出时如何。王无语。师自代云。走却法师留下讲案。仍颂曰。老鼠唧唧。华严历历。奇哉王侍郎。却被畜生惑。猫儿突出画堂前。床头说法无消息。无消息。大方广佛华严经。世主妙严品第一。问世尊默然良久。外道谓开我迷云。空生晏坐不言。帝释云。善说般若作么生。师曰。良久处。欲望开迷。阴霾万里。晏坐边。拟开般若。说竟多时。虽然如是。鞭头得旨。空里飞花。且毕竟见个甚么。十二月廿八。临终时。预于半月前别众曰。吾将他往矣。人皆莫测。至期果示微疾。面西而逝。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四莲池袾宏。字佛慧。仁和沈氏子。父号明斋。母周氏。师生而颖异。试屡冠诸生。于科第犹掇之也。顾志在出世。几案间。辍书生死事大以自警。一日阅慧灯集。失手碎茶瓯。有省。乃视妻子为鹘臭布衫。于世相一笔尽勾。作歌寄意。弃而专事佛。虽学使者力挽之。不回也。从蜀师性天剃度。乞昭庆无尘玉律师受具。即单瓢只杖游诸方。北游五台。感文殊放光。至伏牛。坐炼呓语。忽现旧习。入京师。参遍融笑岩二大老。皆有开发。经东昌府。忽有省。作偈曰。二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焚香掷戟浑如梦。魔佛空争是与非。时以母服未阕。怀木主以游。每食必供。居必奉。至金陵瓦官寺。病剧。几为主者舁就茶毗。病间。归得古云栖寺旧址。结茅默坐。悬铛煮糜。曾绝粮七日。倚壁危坐而已。胸挂铁牌。题曰。铁若开花。方与人说。久之檀越争为构室。渐成丛林。清规肃然。为诸方道场冠。而师始启口说法。弟子日进。六时观念。中夜警策。慈颜温谕。无异花开见佛矣。师以精严律制。为第一行。著沙弥要略具戒便蒙。梵网经疏。以发明之。又从参究念佛得力。遂开净土一门。著弥陀疏钞。融会事理。指归唯心。又以高峰语录。最极精锐。乃并匡山永明。及古德机缘中吃紧语汇一编。名曰禅关策进。以示参究之诀。自是道风大播。朝野归心。若大司马宋公应昌。太宰陆公光祖。宫谕张公元忭。大司成冯公梦祯。陶公望龄。并一时诸缙绅先生。次第及门。问道者。以百计。靡不心折。尽入陶铸。观兴浦庵偈所谓。一朝踏破香岩钵。双报君恩与佛恩。始知东昌之悟真。戴角虎。不但称理而谈已也。师持论严正。诂解精微。监司守相。下车就语。侃侃略无少屈。诸贤豪候参者。无加礼。皆忘形屈势。至则空其所有。非精诚感物。何能至是哉。侍御左公宗郢。问念佛得悟否。师曰。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又何疑返念念自性耶。仁和令樊公问。心杂乱如何得静。师曰。置之一处。无事不办。坐中一士曰。专格一物。是置之一处。办得何事。师曰。论格物。只当依朱子。豁然贯通去。何事不办得。或问。师何不贵前知。师云。譬如两人观琵琶记。一人不曾经见。一人曾见。而预道之。毕竟同观终场。能增减一出否。侍郎王公宗沐问。夜来老鼠唧唧。说尽一部华严经。师云。猫儿突出时如何。王无语。师代云。走却法师。留下讲案。又书颂云。老鼠唧唧。华严历历。奇哉王侍郎。却被畜生惑。猫儿突出𦘕堂前。床头说法无消息。无消息大方广佛华严经。世主妙严品第一。师直摈曲说。语无回互。而世所宗。天主寔义。又期立论破之。净慈僧性莲。请师讲圆觉经。听者日数万指。大釜日炊两度。众犹不给。募赎寺前万工池。植莲放生。因盟朝士。修天圣故事者二纪。后师八十诞辰。又增拓之。合城中上方长寿两池。皆为放生设。著放生文。行于世。海内多尊奉之孝定慈圣皇太后。崇重三宝。偶见师放生文。甚嘉叹。遣内侍赍紫袈裟斋资。往供。问法要。师拜受以偈答之。师极意悲幽冥苦趣。自习𦦨口。时亲设放。尝有见师座上现如来相者。观力之使然也。师天性朴实。简淡无缘饰。虚怀应物。貌温粹。胸无崖岸。而守若严城。画丛林。日用量。施利厚薄。因果覈。罪福明。虽粒米茎菜。未尝虚费。五十年中。不设化主。养老病供众僧。海内衲子。担簦负笈而至者。肩摩毂击。食指日以千计。稍有盈馀。辄散施诸山。库无储蓄。别有供师者。咸纳之。以为衣药贫病施。略无虚日。简私记近七载中。实用五千馀金。师生平惜福。尝著三十二条自箴。垂老躬自浣濯出溺器。终身衣布素。一麻布帏。乃丁母艰时物。今尚存。他可知已。师以平等大悲。摄化一时。非佛言不言。非佛行不行。非佛事不作。佛嘱末世护持正法者。依四安乐行。师实以之。憨公云。历观从上诸祖。单提正令。未必尽修万行。若夫即万行以彰一心。即尘劳而见佛性者。古今除永明。唯师一人而已。先儒称。寂音为僧中班马。予则谓。师为法门之周孔也。万历乙卯六月。入城。别诸弟子首及宋守一等遍。及故旧。但曰。吾将他往矣。人皆莫测。还山。具茶汤设供。与众话别云。此处吾不住。将他往。众罔知。七月朔。晚入堂坐。嘱大众曰。我言众不听。我如风中烛。灯尽油乾矣。次夜入丈室。示微疾。瞑目无语。弟子围绕。师复开目云。大众。老实念佛毋捏怪。毋坏我规矩。众问谁可主丛林。师曰。解行双全者。又问目前。师曰。姑依戒次。言讫面西念佛。端然而逝。师。生于嘉靖乙未。世寿八十一。僧腊五十。师自卜寺左岭下。遂全身塔于此。其先耦汤氏。亦后师祝发。建孝义庵。为女丛林主。先一载而化。亦塔于寺外之右山。师得度弟子广孝等。为最初上首。其及门受戒得度者。不下数千计。而在家无与焉。缙绅士君子及门者。亦以千计。而私淑者无与焉。其所著述。除经疏外。有戒疏事义问辩。疏钞事义。楞严摸象记。遗教节要。水陆仪文。竹窗随笔。二笔三笔。四十八问答。净土疑辨。往生集。崇行录。名僧辑略。正讹集。自知录。云栖纪事。山房杂录等。二十馀种行世。
禅师。名佛慧。字幻也。会稽人。其先史氏。慧初生。出家行脚。俱有奇徵。乃与幻有禅师。同出笑岩宝公之门。洎住嘉禾之优昙苑。自号懒石叟。著懒石语。累万千言。格尽物情。时共珍之。又疾当世学者走声便软煖。一澄之以枯淡。数十年门无宿宾。惟一能明侍者。终身料理巾瓶而已。及其法鼓乍鸣。有道缁素。争集如云。慧曰。四大之躯孰不有。五味之食孰能无。白玉体个个分明紫金身。人人可得争柰食之不常而食。衣之不常而衣。八万种魔。宁教易晓。四百四病。以何遣除。诸仁者不是祝发了。叫做出家。披金襕叫作出家识文达理。叫作出家。能行苦行。叫作出家。避喧求静。叫做出家。有人缘。叫作出家。感天供。叫作出家。紧要在著草鞋。入释迦腹里。屙屎放尿跨大步。穿达磨心中。戴角披毛。枯草拈来。直得百花相斗。鼓动含灵。唤起维摩寂默。十方如来。密付汝印。一切天魔。自然倾胆。咦。鸟啼春昼閒弥勒。花发东风见故人。又曰。一番相见一番新。好看钵盂添柄。几处行来。几处险密。奇艇内藏轮海。不顾山头月白。一任浮沉空。无柰雨脚风。清大家和会。参方衲子讲席。高流居士宰官。天仙魔梵。有情无情。生一乾坤。死一乾坤。圣一法界。凡一法界。何曾谩得诸人。若也谩得。便讨说个是非好恶。贤善才能。尊卑异类。灼然些子。谩不得欠不得。你道是甚么境界。会么。满目尘埃千圣眼。半身落魄五宗心。晚移燕京多宝庵。重修笑岩之令。足不越阃者。复十馀载。缁素餐风而过。从者多不堪其啸唾而去。朝廷知而敬之。老且耄矣。忽思南归。复止优昙。俄示疾。简历。谓小师曰。后二日可。小师涕泣固留。慧笑诺。为迟三日。恳再留不许。远近从游者闻之趋。置龛室。适工报竣。而跏趺示寂。阅世九十一。坐七十有八夏。 赞曰。明之中叶。象教崇隆之际。公则阒然一室。嗒然一我。虽德重大内。弗居也。以故。追随于公者。皆一时贤君子。受公面折。欣如获宝。于其鬻声都市。驾誉权门之流。得非天壤与。公语音如钟。足有轮纹。皤皤黄发。齿落更生。共疑为果地人再世。岂苟然哉。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三
释袾宏,字佛慧,号莲池。姓沈氏,古杭仁和人,世为名族。父德鉴,匑匑宿儒,人称“明斋先生”。母周氏,淑性善容,慈惠爱物。宏生而颖异,幼习帖括。年十七,入县学屦,试冠诸生,学行文艺,鸣于一时。顾澹于世味,视科第蔑如也。与从游讲论,必折归佛理。栖心净土,家戒杀生,瓜蔬必祭。居常太息,曰:“光阴过隙,人寿几何?吾年三十,而后当超然长往,与世无求。”无何,妇张氏生一子殇,妇亦亡已。勘破世缘,不欲续娶。母强之为议,婚汤氏。年二十七,居父丧,三年服阕。又丁母忧,因涕泣曰:“亲恩罔极,正吾答报时也。”明嘉靖乙丑除夕,命汤点茶,捧至案,盏裂,乃笑曰:“因缘无不散之理。”明年诀汤曰:“恩爱不常,生死莫代,吾往矣,汝自为计。”汤亦洒然曰:“君请先,吾自至耳。”宏乃作一笔句词,竟投西山无门洞性天理祝发,乞昭庆寺无尘玉律师就坛受具。居顷之,一瓢一杖,遍游诸方。尝北诣五台,夜礼文殊,感见异光,至伏牛随众炼磨。入京师参遍融、笑岩,皆有开发。过东昌,忽有悟,作偈曰:“二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焚香掷戟浑如梦,魔佛空争是与非。”以母服未阕,乃怀木主以游,每食必供,哀慕无已。至金陵瓦官寺,病几绝,时即欲就荼毗,因念曰:“吾一息尚存耳。”乃止病间归。越中多禅期,宏与会者五,终不知邻座名字。隆庆辛未,乞食梵村,见云栖山水幽寂,有终焉之志,山故伏虎禅师刹也。杨国柱、陈如玉为结茅三楹以居之。宏吊影寒岩,绝粒七日,倚壁危坐。村多虎,环山四十里,岁伤数十人。居民苦之,因发悲愿,为讽经施食,虎患遂止。岁亢旱,村民乞祷雨,宏笑谢曰:“吾但知念佛,无他术也。”众坚请不已,乃击木鱼,循田念佛,时雨随注,如足所及。民感异之,相与庀材木荷锄钁,竞发其地,得柱础而指之。曰:“此云栖寺故物也。师福吾土,吾侪愿鼎新之,以永其福。”不日成兰若,外无崇门,中无大殿,惟禅堂安僧,法堂奉经像,馀取蔽风雨耳。自此法道大振海内,衲子归心,遂成丛林。时教纲灭裂,禅道不明,往往掠影,宗门拨无净土,有若狂象,宏大惧之。又因思念佛一门,横截生死,普摄三根,于是单提净土,著《阿弥陀经疏钞》十馀万言,总持圆顿诸经,融会事理,指归一心。一时缁素,归心净土,若水赴壑,谓佛设三学,以化群生。戒为基本,基本不立,定慧何依?思行利导,必固根本,乃令众诵《梵网戒经》及比丘诸戒品,因著《沙弥要略》、《具戒便蒙》、《梵网经疏发隐》以发明之。初,宏发迹参方,又忆昔见《高峰语录》,谓“自来参究此事,最极精锐,无逾此者。向怀之行脚,欲并匡山永明而一之,更录古德机缘中语编之,曰《禅关策进》,合刊之以示参究之诀,盖禅净双修,不出一心。”万历戊子,岁大疫,日毙千人,太守余良枢请宏诣灵芝寺禳之,疫遂止。梵村旧有朱桥,潮汐冲塌,行者病涉,宏议倡造,无论贫富贵贱,人施银八分而止。或虑工大施微,不易集事,乃不日累千金,鸠工筑基,每下一椿,持咒百遍,潮汐不至者数日,桥竟成。尝著《放生文》,传诵海内,慈圣皇太后见之,嗟叹不已,遣内侍赉紫伽黎,咨问法要。宏书偈进曰:“尊荣豪贵者,由宿植善因。因胜果必隆,今成大福聚。深达罪福相,果中更植因。喻如锦上华,重重美无尽。如是修福已,复应慎观察,修幅不修慧,终非解脱因。福慧二俱修,世出第一义。众生真慧性,皆以杂念昏。修慧之要门,但一心念佛。念极心清净,心净土亦净。莲台最上品,于中而受生。见佛悟无生,究竟成佛道。三界无伦匹,是名大尊贵。”慈圣善之。尝讲《圆觉经》于净慈,听者日数万指。因赎寺前万工池为放生池,复增拓之,岁费百馀金。山中设放生,所救赎飞岛、禽、虫、充牣其中,岁费粟二百石以养之。亦有警语,使守者依期对禽畜宣白,即羽族善呜噪者,闻赞呗声,寂然而听,宣罢,乃鼓翅飞呜,其感应如此。道风日播,一时贤士卿,若大司马宋公应昌,太宰陆公光祖,宫谕张公元汴,司成冯公梦祯,陶公望龄,及门问道者,以百计,皆扣关击节,靡不心折。监司守相下车伏谒,胥 忘形屈势,空其所有,非精诚感物,何能至是?以万历四十三年七月四日示寂,世寿八十有一,僧臈五十,塔于寺左岭下。宏天性朴实,无缘饰,虚怀应物。貌温粹,弱不胜衣,而声若洪钟。胸无崖岸,而守若严城。善藏其用,文理密察,经济洪纤,不遗针芥。即画丛林日用,量施利,酌厚薄,覈因果,明福罪,养老病,条理井然。其自律甚严,尝以三十二条自警,垂老躬浣濯服,琐细不劳侍者。终身衣布缕,一麻帏乃五十年前物,犹不忍弃,他可知已。平等大悲,摄化一切,非佛言不言,非佛行不行。佛属末世护持正法者,依四安乐行,宏实以之。憨山为作墓铭,且尊为法门周孔,推崇至矣。将终时前数日,入城别诸弟子及故旧,但曰:“吾将他往。”还山具茶汤,与众话别。中元设盂兰盆,为荐先宗,乃告人曰:“今岁我不与会。”有簿记密题云:“云栖寺直院僧代为堂上莲池追荐沈氏宗亲。”始知其悬记也,其了明去来如是。继妻汤氏,后宏祝发,建孝义庵,为女丛林主,先一载而化,亦塔于寺右。所著经疏外,有杂录《竹窗三笔》等二十馀种,行于世。
人物简介
【生卒】:1536—1609 【介绍】: 明河间府任丘人,字宗齐,号次溪。嘉靖四十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历右都御史总督陕西,劾罢将帅不任战者,汰尺籍,岁省费十余万。官至兵部尚书协理戎政。明诗纪事·甲签·卷六
汶字宗茂,当涂人。洪武初召修《元史》,除巴东知县,改南和。 (田按:当涂二李在元季有重名,吴渊颖称伯羽之文简密严奥,一辞弗苟;仲羽之文丰腴缛丽,五采烂然。伯羽名习,仲羽名翼。史稻明太祖取太平,耆儒李习与陶安率父若出迎,授习太平知府,卒官。习有《橄榄集》、《峨渔小稿》、《沙樵杂抄》,惟《橄榄集》著录《明史艺文志》,今亦罕传。宗茂,仲羽之子,与兄宗泰齐名。宋景濂称文行凝峻,俱为名儒。又称宗茂之祖叙,父翼三世俱以文名,祖母姚夫人亦有《梅窗集》。)维基
李汶(1536年—1609年),字宗齐,号次溪,直隶河间府任丘县人,官籍,官至兵部尚书。嘉靖四十年(1561年)辛酉科顺天乡试第三名举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中式壬戌科会试第六十五名,二甲第五十四名进士。历官工部主事、工部都水司郎中、兵部武选司郎中、山东按察司副使,隆庆六年(1572年)十一月调任河南督学副使,万历四年(1576年)正月以添注山东副使奉命随刑部左侍郎王宗沐之宣大阅视边务,七月改任云南提学副使。五年正月补陕西右参议兼理副使事,十二月升陕西右参政,八年七月升山东按察使,十年正月升陕西右布政使,七月调任浙江右布政使,十一年闰二月升山东左布政使,三月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陕西,十四年升南京大理寺卿,十二月以母老引疾乞休。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十二月起为兵部右侍郎,二十二年四月协理京营戎政,二十三年四月出为陕西总督、右副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劾罢不善战将帅,裁汰尺籍,每年节省军费十馀万。二十四年二月于西宁镇斩首六百馀级,升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照旧陕西总督,荫一子锦衣卫副千户世袭。二十五年五月叙延镇文武将士功,加太子太保,七月加太子太傅,二十六年十二月录甘镇功,加少保兼太子太保,二十九年二月加少傅,七月加柱国,三十一年九月以一品六年考满,诏加左柱国,给与诰命。三十三年十一月加太子太师,召回京协理京营,三十四年九月以九年考满,加少师兼太子太师,三十五年六月告病,三十六年加特进,三十七年(1609年)卒,年七十四,追赠太师。
人物简介
【介绍】: 明僧。湖广长沙人,俗姓罗,号象先。生而聪颖,年十五中秀才。寻遭家难,乃投南岳出家,依宝珠和尚受戒。有悟,南游驻锡天台。日勤五悔,持《梵纲·心地品》及《十六观经》为常课。有间则敷演十乘,阐明三观。从之学者甚众。万历间以道高,赐紫衣。示寂后,武塘袁黄为之撰铭。大明高僧传·卷第四 解义篇第二之四
释真清。号象先。长沙湘潭罗氏子也。生而颖异脩干玉立威仪严肃不妄言笑。日诵经史数千言终身不忘一字。父为河南县尹。常对宾朋以大器期之。年十五补邑弟子员。偶有异僧过而目之曰。此法门之良骥也。十九因家难起。遂投南岳伏虎岩依宝珠和尚薙染受具足戒。令看无字话。自是一心参究寒暑不辍。至二十五从珠游金陵探禹穴。因舟触岸有声忽有省。珠大喜曰。幸子大事已明。善宜保护。珠以年高自普陀栖隐于下天竺。时内臣张公永慕珠道行。密奏 张太后赐紫色僧伽黎衣以徵其德。珠忽一日命师曰。吾欲观化。无令人入。闻吾击磬声。当启户。数日不闻动定。师密窥牖隙见珠鼻柱垂地。越一日闻磬。师方排闼而入。珠已泯然逝矣。珠既化去。师乃访盐官古迹驻锡觉皇。俄患背疾。感云长入梦授药病愈。时佛慧寺月溪法师讲起信论于吉祥。艳师乃率众延唱临济宗旨。众扣师室。师从容语之曰。圆宗无象。满教难思。我若有宗可讲。非但法堂前草深一丈。即真空亦为缘虑之场。汝若有法可听。岂特头上安头。实际却为声名之境。三世诸佛历代祖师不过以楔出楔随迷遣迷。是故会旨者山岳易移。乖宗者锱铢难入。况起信之旨大彻宗乘。何须更烦忉怛勉之。众皆稽首而退。师乃南游天台穷搜胜绝。怀无见睹之高风诛茆其塔前三年。有荆山法师赴石梁之社。偕师至毗陵永庆。互以楞严参究。荆山叹曰。某所讲经虽精微于佛语。闻师所论诚出卷于尘中。师欲返初服。而礼部唐公荆川留结千日之期。已而复归天台古平田寺。临海王司寇敬所入山访道。订为方外交。随迁华顶天柱峰。修大小弥陀忏六年。暇则敷演十乘阐明三观。故四方学者攀萝而至者户外之履常满。一夕梦。琳宫绮丽宝树参差见弥陀三圣。师方展拜。傍有沙弥。授与一牌书曰。戒香薰修。寤知中品往生之象也。盖师日勤五悔。密持梵网心地品及十六观经为常课是亦精诚之所感耳。尝示众曰。大乘八万小乘三千实整六和之模范出三界之梯航也。今世之高流轻蔑律仪惟恃见解。遂令后学不遵佛制辄犯规绳。本自无愆误造深罪。饶他才过七步辩若悬河。不免识堕铁城。终未解脱。汝等勉之。万历丁亥八月蒙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遣使降旨褒崇赐金纹紫方袍以宠之。十月王太初居士因丁内艰。请师就永明禅室阐妙宗钞。百日为期。时台郡王理邢某亲登云峤而设供焉。戊子岁俭群盗蜂起。相戒无敢入师之室。𭬥李五台居士陆光祖虚芙蓉之席见招。辞不赴忽谓众曰。桃源之慈云实懒融四世孙为开山。唐天宝赐额曰云居山曰安国。五代德韶国师中兴为第二道场。永明寿禅师剃发之所。今坐禅石永明庵故址在焉。韶公常领徒五百说法此地。昔螺溪寂法师请复台教。谛观亦亲礼足。皆此寺也。今为豪民夺之。将为掩骨所。窃思 朝廷千数百年之香火一旦为俗子葬地。谁之罪也。遂罄衣钵赎归之。将谋兴建。俄云间陆宗伯平泉聘说法于本一院。李方伯冲涵聘讲于桐川。再毕返棹嘉禾龙渊。欻抱疾告门人曰。夜来神人启我为魏府子。其富贵非吾所志也。遂付衣钵遗嘱弟子。如法阇维。尽发长物。于五台云栖西兴五处饭僧。有勉服药石者。师谢曰。生死药能拒乎。吾净土缘熟圣境冥现。此人间世固不久矣。是岁正月七日乃绝粒惟饮檀香水而已。期于二十九日告终。每日虽米浆不入于口。与众说无生法。诲谕进修而拳拳弗倦。至夕乃起别众曰。吾即逝矣。无以世俗事累我。众请曰。和尚往生净土。九品奚居。曰中品中生也。众曰。胡不上品生耶。曰吾戒香所薰位止中品。言毕泊然而逝。延五日颜色红润如生。手足温软怡容可掬。吊者无敢下拜。荼毗日天色霁明净无纤翳。举火之际忽有片云。如盖凝覆其上洒微雨数点。烟焰起时异香充塞。内自殿阁僧房外自路人船子。所闻种种随力不同。火馀骨有三色而锵锵有声。红者如桃。白者如玉。绿者润似琅竿犹香气郁郁。师生于嘉靖丁酉十二月二十六日。示寂于万历癸巳正月二十九日。世寿五十七。腊三十八。如惺抱骨初建塔慈云之南冈。壬寅迁于寺西螺师山右绣文溪之上。武塘了凡居士袁黄撰铭。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五号象先。长沙湘潭罗氏子。生而颖异。修干玉立。威仪严肃。不妄言笑。日诵经史数千言。终身不忘一字。父为河南县尹。常对宾朋。以大器期之。年十五。补邑弟子员。偶有异僧。过而目之曰。此法门良骥也。十九因家难起。遂投南岳伏虎岳。依宝珠和尚薙染。受具足戒。令看无字话。自是一心参究。寒暑不辍。至二十五。从珠游金陵。探禹穴。因舟触岸有声。忽有省。珠大喜曰。幸子大事已明。善宜保护。珠以年高。自普陀栖隐于下天竺。忽一日命师曰。吾欲观化。无令人入。闻吾击磬声。当启户。数日不闻动定。师密窥牖隙。见珠鼻柱垂地。越一日闻磬。师方排闼而入。珠已泯然逝矣。珠既化去。师乃访盐官古迹。驻锡觉皇。俄患背疾。感云长入梦授药病愈。时佛慧寺月溪法师。讲起信论于吉祥。师乃率众。延唱临济宗旨。众扣师室。从容语之曰。圆宗无象。满教难思。我若有宗可讲。非但法堂前草深一丈。即真空亦为缘虑之场。汝若有法可听。岂特头上安头。实际却为声名之境。三世诸佛。历代祖师。不过以楔出楔。随迷遣迷。是故会旨者。山岳易移。乖宗者。锱铢难入。况起信之旨。大彻宗乘。何须更烦忉怛。勉之。众皆稽首而退。师乃南游天台。穷搜胜绝。怀无见睹之高风。诛茆塔前三年。有荆山法师。赴石梁之社。偕师至毗陵永庆。互以楞严参究。荆山叹曰。某所讲经。虽精微于佛语。闻师所论。诚出卷于尘中。师欲返初服。而礼部唐公荆川。留结千日之期。已而复归天台。古平田寺。临海王司寇敬所入山访道。订为方外交。随迁华顶天柱峰。修大小弥陀忏。六年。暇则敷演十乘。阐明三观。故四方学者。攀萝而至。俄云间陆宗伯平泉。聘说法于本一院。李方伯冲涵。聘讲于桐川。再毕返掉嘉禾龙渊。歘抱疾。告门人付衣钵。遗嘱弟子如法阇维。尽发长物。于五台云栖西。兴五处饭僧。卒于万历癸巳正月二十九日。世寿五十七。腊三十八。如惺抱骨建塔。迁于寺西螺师山右。绣文溪之上。武塘了凡居士袁黄撰铭。
释真清,字象先,湘潭罗氏子。生而颖异,修干玉成,威仪严肃,不妄言笑,日诵经史数千言,终身不忘一字。父为河南县尹,常对宾朋以大器期之。年十五,补邑弟子员。偶有异僧,过而目之曰:“此法门之良骥也。”十九因家难起,遂投南岳伏虎岩,依宝珠薙染,受具足戒,令看无字话。自是一心参究,寒暑不辍。至二十五,从珠游金陵,探禹穴,因舟触岸有声,忽有省,珠大喜曰:幸子大事已明,宜自持护。珠以年高,自普陀栖隐于下天竺。时内臣张公永慕珠道行,密奏张太后,赐紫色僧伽黎衣以徵其德。珠忽一日命清曰:“吾欲观化,无令人入,闻吾击磬声,当启户。”数日不闻声息,清密窥牖隙,见珠鼻柱垂地。越一日闻磬,师方排闼而入,珠已泯然逝矣。珠既化去,清乃访盐官古迹,驻锡觉皇,俄患背疾,感神入梦授药,病愈。时佛慧寺月溪法师讲《起信论》于吉祥,以清为唱临济宗旨,率众叩其室,清从容语之曰:“圆宗无象,满教难思,我若有宗可讲,非但法堂前草深一丈,即真空亦为缘虑之场,汝若有法可听,岂特头上安头,实际却为声名之境,三世诸佛、历代祖师不过以楔出楔,随迷遣迷,是故会旨者山岳易移,乖宗者锱铢难入,况《起信》之旨大彻宗乘,何须更烦忉怛,勉之。”众皆稽首而退。清乃南游天台,穷搜胜绝,怀无见睹之高风,诛茆其塔前三年。有荆山法师赴石梁之社,偕清至毗陵永庆,互以《楞严》参究,荆山叹曰:“某所讲经虽精微于佛语,闻师所论诚出卷于尘中。”清欲返初服,而礼部唐公荆州留结千日之期。已而复归天台古平田寺,临海王司寇敬所入山访道,订交而去。随迁华顶天柱峰,修大小弥陀忏六年,暇则敷演十乘,阐明三观,故四方学者攀萝而至,户外之履常满。一夕,梦琳宫绮丽,宝树参差,见弥陀三圣,方展拜间,傍有沙弥授与一牌,书曰:“戒香熏修”,寤知中品往生之象也。盖清日勤五悔,密持《梵网心地品》及《十六观经》为常课,是亦精诚之所感耳。尝示众曰:“大乘八万,小乘三千,实整六和之模范,出三界之梯航也。今世之高流轻蔑律仪,惟恃见解,遂令后学不遵佛制,辄犯规绳,本自无愆,误造深罪,饶他才过七步,辩若悬河,不免识堕铁城,终未解脱,汝等勉之。”万历丁亥八月,慈圣宣文明太后遣使赐金纹紫方袍以宠之。十月王太初居士因母丧,乞清就永明禅室阐《妙宗钞》,百日为期。时台郡邢主理亲登云峤而设供焉。戊子岁俭,群盗蜂起,相戒无敢入室。槜李五台居士陆光祖虚芺蓉之席见招,辞不赴。忽谓众曰:“桃源之慈云,实懒融四世孙为开山,唐天宝赐额曰‘云居’,山曰‘安国’。五代德韶国师中兴为第二道场,永明寿禅师剃发之所,今坐禅石永明庵故址在焉。韶公常领徒五百说法此地,昔螺溪寂法师请复台教谛观,亦亲礼足,皆此寺也。今为豪民夺之,将为掩骨之所。窃思朝廷千数百年之香火,一旦为俗子葬地,谁之罪也?”遂罄衣钵赎归之,将谋兴建。俄云间陆宗伯平泉聘说法于本一院,李方伯冲涵聘讲于桐川,已而返棹嘉禾龙渊,歘抱疾,告门人曰:“夜来神人启我为魏府子,其富贵非吾所志也。”遂付衣钵,遗嘱弟子如法阇维,尽发长物于五台、云栖、西兴五处饭僧。有勉服药石者,清谢曰:“生死,药能拒乎?吾净土缘熟,圣境冥现,此人间世固不久矣。”是岁正月七日,乃绝粒惟饮檀香水,期于二十九日告终。每日虽米浆不入口,与众说无生法,诲谕进修而拳拳弗倦。至夕乃起,别众曰:“吾即逝矣,无以世俗事累我。”众请曰:“此去往生净土,九品奚居?”曰:“中品中生也。”众曰:“胡不上品生耶?”曰:“吾戒香所薰,位止中品。”言毕,泊然而逝,延五日颜色红润如生,手足温蠕,怡容可掬,吊者无敢下拜。荼毗日,天色霁明,净无纤翳,举火之际,忽有片云如盖凝覆其上,洒微雨数点,烟燄起时,异香充塞,内自殿阁僧房,外自路人船子,所闻种种随力不同。火馀,骨有三色而锵锵有声,红者如桃,白者如玉,绿者润似琅竿,犹香气郁郁。清寂于万历癸巳正月二十九日,世寿五十七,腊三十八。释如惺抱骨初建塔慈云之南冈,壬寅迁于寺西螺师山右绣文溪之上。武塘了凡居士袁黄撰铭。
人物简介
【介绍】: 明徽州府婺源人,字行之。隆庆二年进士,授抚州推官。万历初擢南京户科给事中,上疏弹劾张居正献祥瑞,既而又言事忤居正,斥为民。居正死,复官。后迁南京尚宝卿。十三年上朝政十蠹一疏,论事虽有过当,颇切时弊。官至南京户部侍郎。有《说颐》。维基
余懋学(1539年—1598年),字行之,号中宇,南直隶徽州府婺源县理坑村(今属江西省)人。应天府乡试第三十一名举人。隆庆二年(1568年)中式戊辰科三甲进士。授抚州府推官,擢南京户科给事中。万历三年,张居正以考成法为依据,将未完成既定事务的凤阳巡抚王宗沐,广东巡抚张守约等停俸禄三月。余懋学上书反对,认为考成法“政严则苛,法密则扰,非所以培元气存大体也”。神宗斥其“假借惇大之说,邀买人心,阴坏朝政。”将余懋学“革职为民,永不叙用。”居正死,起懋学故官,奏夺成国公朱希忠王爵,请召还光禄少卿岳相、给事中魏时亮等十八人,都得到批准。十二年(1584年)二月,擢南京尚宝司卿。万历十三年(1585年)八月入为太仆寺少卿,御史李植、江东之等以言事忤执政,同官蔡系周、孙愈贤等纷然攻讦,懋学上言,批判朋党,后来果如其言。十五年十一月升南京光禄寺卿,十七年五月升南京通政使,十月改北通政使,十八年九月累迁南京刑部右侍郎,十九年十月改任南京户部右侍郎、总督南京粮储,二十年十月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上疏为程任卿、江时鸣冤,二人因此得释。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以拾遗论罢。卒赠工部尚书。天启初年,追谥恭穆。《明史》有传。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生卒】:1546—1598 【介绍】: 明浙江临海人,字恒叔,号太初。王宗沐侄。万历五年进士。由确山知县征授礼科给事中。首陈天下大计数千言,切中时弊,多议行。劾杨巍阿谀辅臣申时行,时行纳巍邪媚,皆失大臣体统。又请召还沈思孝、吴中行等,忤旨不报。出为四川参议,官终鸿胪卿。有《广志绎》、《五岳游草》。
字恒叔,临海人。万历丁丑进士,除知确山县擢礼科给事中终太仆少卿有五岳㳺草维基
王士性(1547年—1598年),字恒叔,号太初,浙江台州府临海县人,民籍。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出生,常自称天台人。万历元年(1573年)中癸酉科浙江乡试第十五名举人。万历五年(1577年)登三甲进士,授朗陵(今河南确山)知县。万历十一年八月,任礼科给事中,弹劾应元巡抚郭思极,称其科场作弊,取中张居正之子张懋修,后典试四川。万历十三年(1585年)母去世,丁忧三年。万历十六年(1588年)三月复除礼科给事中,九月迁吏科右给事中,不久因触犯皇帝,被派往外官,四月出为四川布政司右参议,十七年四月调任广西,升云南副使,十九年七月调任河南提学副使,二十年十二月升山东督粮左参政。二十二年三月升太仆寺少卿,管京营,二十三年七月晋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河南,因力辞触怒神宗,遂改南京鸿胪寺正卿,一生喜游历,漫游名山,旅途中写了许多笔记,他还在张家渡象鼻岩创建白象书院。万历二十六年卒于鸿胪卿任上。
人物简介
维基【生卒】:1551—1618 【介绍】: 明浙江临海人,字圭叔,号丰兴。王宗沐子。万历十一年进士。历官重庆知府,杨应龙叛,奉总督邢玠命,至松坎抚定。进兵备副使。寻以山东参政,监军朝鲜有功,擢河南右布政使。后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
王士琦(1551年—1618年),字圭叔,号丰与,浙江台州府临海县(今浙江省临海市)人。万历四年(1576年)顺天府乡试第五名举人,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进士。历官南京工部主事、南京兵部郎中,十八年出为福州府知府,十九年十二月丁父忧归。起补重庆府知府。万历二十三年十月,担任四川副使,分巡上东川道。万历二十五年五月,朝廷抽调四川兵马增援朝鲜,以临洮大将刘綎统之,以川东副使王士琦担任监军,加山东右参政衔,万历二十七年闰四月,担任河南按察使,九月叙朝鲜东征功,加河南左布政使,仍支正二品俸。同年十二月因四川播州杨应龙叛变,被禠职回籍。降二级为河南按察使。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十月,由河南按察使再降一级,为湖广右参政兼佥事。历升山东右布政、山西左布政。万历四十四年七月,担任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四十五年四月被弹劾,调南京别衙门用,四十六年五月去世。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