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潘季驯

相关人物:共 15 位
共 2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诞甫生申事岂诬,玄熊今已奠神都。
八年再见胼胝未,一食重为吐哺无。
雅乐宣房云窈窕,衮衣济水锦模糊。
何知拙宦星星鬓,却向麒麟入画图。
阅滹沱河堤工(乾隆丙寅) 清 · 弘历
徒骇旧津谷,其流无定所。
源出大戏山(在山西繁峙县),经此达直沽。
频年渐北徙,行恐侵村墅。
曾允方伯请,建堤资捍禦
台怀返六辔,便道戾兹土。
混流迤郊南,延缘势一睹。
茭葑积崇崇,鱼鳞排龋龋。
防险常若斯,何虑波臣鼓。
更喜沙痕涨,俯视成洲渚。
禹行纵未能,潘治不无补明潘季驯治河最善高斌常敬服之)
苍烟淡霭间,极目稍延伫。
波寒鱼在潜,荻老鸿辞溆。
策鞭可乱流,无待冰合浦。
谁能麦饭亭,真伪劳稽古
所幸奏底绩,万户庆宁处。
⑴ 乾隆九年允高斌奏建鱼鳞堤并挑水坝
⑵ 光武渡河盖在深泽饶阳间唐宋以来凡渡滹沱者无不举光武事此处亦有麦饭亭盖附会耳
送乔孚五北上 其三 明末清初 · 吴嘉纪
七言律诗
及至河流向海奔,狂澜已没几千村。
陈潘(陈公瑄、潘公季驯。)此日存遗迹,淮泗何人问水源。
吹律谷边春意在,黄金台上布衣尊。
怀中计画分明甚,七邑馀民待一言。
桑椹春熟乳鸠鸣,无复尚书旧履声。
蛟断河壖遗迹在,鹤归华表故基倾。
每嗟兴废逾三癸,空忆声名说二丁。
惟有石麟未辞去,溪边卧看月初生。
黄河如奔雷,惊涛走沆漭。
长堤束两崖,郁怒激危响。
淮阴地势卑,河身出其上。
三秋水稽天,有识心惚恍。
清口受全淮,洪源故深广。
潴水以刷沙,议自印川昉。
筑堰塞尾闾,不惜糜内帑。
并力趋一门,惊湍泻万丈。
浩浩云梯关,二渎相摩荡。
稍纾南顾忧,且以助转饷。
迄今读遗书,擘画若指掌。
成迹诒后人,喟然起遐仰。
休沐名园里,飞觞细雨前。
瓜期元不偶,萍迹况相怜。
避暑仍袁绍,登楼亦仲宣。
何须仙掌露,心赏已泠然。
空庭回赤日,万竹驻高轩。
入座凉飙满,披襟玉露繁。
风尘俱傲吏,河朔一清尊。
即此看沉陆,无论金马门。
治水今无大禹贤,坐令巨浸屡稽天。
刷沙策自堤防好明潘季驯论治河,有“以堤束水,即以水刷沙”之句。),入海功终浚瀹先
拯溺凭谁堙息壤,恤灾愧我剩寒毡。
江河满地干戈急,乐土相期猛向前。
附:陈芷云诗:先生教泽世称贤,学海津涯在眼前。底惜淫霖悬素练,恐教巨浸湿青毡。云生砚匣琴书润,风捲帘旌枕几偏。(自注:苏轼诗:“夜棹醉中发,不知枕几偏。”)访戴何时开霁景,鞭丝帽影夕阳天。
⑴ 连年增修北堤,而海口淤塞,宣泄不畅,陡遇盛涨,汪洋无归,其势不得不与人争地,此决堤坏桥之祸所以常见也。昔方照轩帅潮,厉禁填海淤种植,今且有议卖淤坪充饷者,不幸实行,潮之人其鱼乎。安得官斯土者关心民瘼,捐小利而规久远也。
① 绣佛主人又号印川,碧岩本师所赠也。
黄菊天今红药天,道缘半载续诗缘。
人如许掾神仙眷,地是米家书画船。
访旧久淹江阁雨,怀乡频梦海门烟。
湓城清夜重回首,素魄流空正印川。
① 绣佛主人又号印川,碧岩本师所赠也。
金液门风久寂寥,鸾踪鹤驭望迢迢(予与印川同师碧岩老人。)
真人天际应垂手,宰相山中想退朝。
何日红灯还擪笛,归时绿涨已平桥。
遥知大府冠裳会,定忆风前夏统潮。
共 2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